显示装置和红外光截止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4681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8:37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包括:发射具有显示信息的线性偏振波的可见光(L2)的显示单元(20)、透射来自显示单元(20)的可见光(L2)并且减少红外光在显示单元(20)上的入射量的红外光截止区段(30),以及对透射穿过红外光截止区段(30)的可见光(L3)进行反射的反射区段(40);红外光截止区段(30)包括第一聚合物膜(31)和设置在第一聚合物膜(31)上的第二聚合物膜(32),第一聚合物膜(31)和第二聚合物膜(32)均具有折射率的各向异性并且具有第一轴线(Ax1),该第一轴线(Ax1)具有所述折射率中的最高折射率,第一聚合物膜(31)的第一轴线(Ax1)和第二聚合物膜(32)的第一轴线(Ax1)在平面视图中相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显示装置和红外光截止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和红外光截止膜。
技术介绍
例如,作为显示装置类型的用于车辆的抬头显示器,具有显示信息的液晶面板设置在车辆内部中的仪表板内,并且来自通过液晶面板透射的背光源的光通过反射镜朝前挡风玻璃发射。该发射光在被前挡风玻璃反射后入射在驾驶员的眼睛上,并且驾驶员可看到作为虚拟图像的来自液晶面板的显示信息。在车辆中,重要的是由于外部光(日光)中的红外线(红外光)而降低液晶面板上的热能对液晶面板的影响。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布H11-23997A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抬头显示器,其中在液晶面板前面设置滤光器以阻挡液晶面板上入射的红外光。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专利文献中所述的滤光器中,透射率在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350nm至650nm的波长范围)内更高,并且在红外光的波长范围(700nm和更高的波长范围)内为零。然而,当滤光器包含例如拉伸聚合物膜时,产生滤光片的折射率的各向异性,并且其表现出双折射。因此,当具有从包含液晶面板等的显示单元发射的显示信息的线性偏振波的可见光透射穿过滤光器时,其可从线性偏振波改变为椭圆偏振波。当椭圆偏振波的可见光由前挡风玻璃反射时,可见光的反射率根据偏振波分量而改变,并且因此,由于与从显示单元发射的显示信息不同,驾驶员所感知的显示信息在可见性方面可能会降低。另外改善滤光器是必要的,以便在显示单元上阻挡红外光入射,同时保持驾驶员的可见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显示装置是包括以下部件的显示装置:发射具有显示信息的线性偏振波的可见光的显示单元;红外光截止区段,其透射来自显示单元的可见光并且减少红外光在所述显示单元上的入射量;以及对透射穿过所述红外光截止区段的可见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区段;红外光截止区段包括第一聚合物膜和设置在第一聚合物膜上的第二聚合物膜,第一聚合物膜和第二聚合物膜都具有各向异性的折射率并且具有第一轴线,所述第一轴线具有所述折射率中的最高折射率,第一聚合物膜的第一轴线和第二聚合物膜的第一轴线在平面视图中相交。根据该方面,由于在红外光截止区段中包含的第一聚合物膜和第二聚合物膜中的至少一者减少了红外光在显示单元上的入射量,因此减少了由显示装置外部的光(诸如阳光中的红外光)引起的热能对显示单元的影响。此外,由于红外光截止区段透射具有显示信息的可见光,因此保持显示信息的亮度。另外,包含在红外光截止区段中的第一聚合物膜的第一轴线与第二聚合物膜的第一轴线相交。为此,即使具有折射率各向异性的第一聚合物膜表现出双折射,设置在第一聚合物膜上的第二聚合物膜通常补偿双折射。因此,当从显示单元发射的可见光透射穿过红外光截止区段时,可见光极大地减小从线性偏振波变为椭圆偏振波的比例。因此,椭圆偏振波的可见光通过反射区段诸如前挡风玻璃反射,并且即使反射率根据偏振波分量而改变,透射穿过红外光截止区段的可见光中的椭圆偏振波的比例很小,并且因此,由驾驶员感知的显示信息类似于从显示单元发射的显示信息。在根据另一方面的显示装置中,第一聚合物膜和第二聚合物膜均可包含多层聚合物膜。在根据另一方面的显示装置中,第一聚合物膜的第一轴线与第二聚合物膜的第一轴线之间的相交角度可为45度至90度。在根据另一方面的显示装置中,红外光截止区段包括层压在第一聚合物膜和第二聚合物膜中的至少一者上的红外光截止层,并且所述层减少红外光的透射量。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红外光截止膜是一种如下红外光截止膜,其透射来自一个面的可见光并减少来自另一个面的红外光的入射量,所述膜包括具有折射率的各向异性的第一聚合物膜和具有折射率的各向异性并设置在第一聚合物膜上的第二聚合物膜,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膜和所述第二聚合物膜均具有第一轴线,所述第一轴线具有所述折射率中的最高折射率,并且第一聚合物膜的第一轴线和第二聚合物膜的第一轴线在平面视图中相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红外光在显示单元上的入射量容易减少,同时保持显示信息的可见性。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示例的示图。图2A和图2B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红外光截止膜的示例的示图。图3A和图3B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红外光截止膜的示例的示图。图4是示意图,其示出了检查穿过红外光截止区段的线性偏振波的可见光的偏振态的测量系统。图5为示图,其示出了第一聚合物膜的第一轴线和第二聚合物膜的第一轴线的相交角度。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是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发射具有显示信息的线性偏振波的可见光的显示单元、透射来自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可见光并减少红外光在显示单元上入射量的红外光截止区段,以及对透射穿过所述红外光截止区段的可见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区段;红外光截止区段包括第一聚合物膜和设置在第一聚合物膜上的第二聚合物膜,第一聚合物膜和第二聚合物膜都具有折射率的各向异性并且具有第一轴线,所述第一轴线具有所述折射率中的最高折射率,第一聚合物膜的第一轴线和第二聚合物膜的第一轴线在平面视图中相交。根据该方面,由于在红外光截止区段中包含的第一聚合物膜和第二聚合物膜中的至少一者减少了红外光在显示单元上的入射量,由显示装置外部的光诸如包含在阳光中的红外光引起的热能对显示单元的影响减小。此外,由于红外光截止区段透射具有显示信息的可见光,因此保持显示信息的亮度。另外,包含在红外光截止区段中的第一聚合物膜的第一轴线与第二聚合物膜的第一轴线相交。因此,即使具有折射率的各向异性的第一聚合物膜表现出双折射,设置在第一聚合物膜上的第二聚合物膜通常补偿双折射。因此,当从显示单元发射的可见光透射穿过红外光截止区段时,可见光极大地减小从线性偏振波变为椭圆偏振波的比例。因此,椭圆偏振波的可见光通过反射区段诸如前挡风玻璃反射,并且即使反射率根据偏振波分量而改变,透射穿过红外光截止区段的可见光中的椭圆偏振波的比例很小,并且因此,由驾驶员感知的显示信息类似于从显示单元发射的显示信息。需注意,本说明书中的“显示信息”广义地涵盖可通过观察该信息来理解或识别的其某种含义的信息;例如,就车辆安装的显示装置而言,其广义地包括地图、交通标志和其他导航信息。“减少红外光在显示单元上的入射量”是指通过吸收或反射红外光来减少红外光在显示单元上的入射量。此外,“折射率的各向异性”是指在二维介质诸如聚合物膜中,折射率因二维平面中的方向而不同;即,折射率在平面内具有各向异性。下文参考附图将详细描述显示装置和红外光截止膜的实施方案。在此说明中,相同的元素将被标记为具有相同的标签,并且将省略它们的冗余说明。图1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示例的示图。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用作车辆的抬头显示器的示例。显示装置1包括车辆2中的光源10、显示单元20、红外光截止区段30,以及反射区段40。光源10包括例如氙灯、卤素灯、发光二极管或冷阴极管,并且向显示单元20发射具有线性偏振波的可见光L1。显示单元20包括例如液晶面板、有机EL面板、数字镜像装置、MEMS显示器或激光显示器,并且具有显示信息。显示单元20从光源10接收可见光L1,并且向红外光截止区段30发射具有显示信息的线性偏振波的可见光L2。当显示单元20包含有机EL面板时,显示单元20和光源10可被集成,因此,与光源10集成的显示单元20可朝向红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发射具有显示信息的线性偏振波的可见光,红外光截止区段,所述红外光截止区段透射来自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可见光并且减少红外光在所述显示单元上的入射量,以及反射区段,所述反射区段对透射穿过所述红外光截止区段的所述可见光进行反射;所述红外光截止区段包括第一聚合物膜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聚合物膜上的第二聚合物膜,所述第一聚合物膜和所述第二聚合物膜均具有折射率的各向异性并且具有第一轴线,所述第一轴线具有所述折射率中的最高折射率,所述第一聚合物膜的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聚合物膜的所述第一轴线在平面视图中相交。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03 JP 2016-018699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发射具有显示信息的线性偏振波的可见光,红外光截止区段,所述红外光截止区段透射来自所述显示单元的所述可见光并且减少红外光在所述显示单元上的入射量,以及反射区段,所述反射区段对透射穿过所述红外光截止区段的所述可见光进行反射;所述红外光截止区段包括第一聚合物膜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聚合物膜上的第二聚合物膜,所述第一聚合物膜和所述第二聚合物膜均具有折射率的各向异性并且具有第一轴线,所述第一轴线具有所述折射率中的最高折射率,所述第一聚合物膜的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聚合物膜的所述第一轴线在平面视图中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膜和所述第二聚合物膜均包括多层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敦司岩田昇斋藤裕司田村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三M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