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446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6:46
通过限制从设置于单元壳体内的蒸发器放射出的制冷剂流动声的音量来提高车内的静音性能。车辆用空调装置(1)具备:单元壳体(2),内置于车辆的仪表板;空气流路(3),形成于单元壳体(2)的内部;蒸发器(4),配设于空气流路(3)内;以及连结构件(16A),将蒸发器(4)的表面方向中央部附近与单元壳体(2)的构造体(前表面板(2b))连结。连结构件(16A)也可以设为对蒸发器(4)的表面方向中央部附近在与该表面正交的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空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详细而言涉及一种使从设置于HVAC单元的内部的蒸发器发出的制冷剂流动声降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汽车的内置于仪表板的空调装置、所谓的HVAC单元(HeatingVentilationandAirConditioningUnit: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单元)具备树脂成形的单元壳体。空调装置构成为:在单元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空气流路,从其上游侧依次配设有蒸发器(evaporator)、空气混合风门、加热器芯(heatercore)等,由此进行温度调整的温度调节风从设于其下游侧的面部吹出流路、脚部吹出流路以及除霜吹出流路的任意一个经由多个吹出模式切换风门选择性地向车厢内吹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515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广泛普及的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通常没有搭载发动机、或者即使搭载也不使其工作。因此,存在如下问题:与发动机驱动车辆相比,车内的噪声等级水平低,相对显著地感觉到从HVAC单元发出的空调噪声。作为空调噪声举出鼓风机噪声、电机噪声、各种风门的开闭声、制冷剂流动声(汽化声)等。其中,特别是制冷剂流动声(汽化声)是从蒸发器放射出的“嘶嘶声”这种独特的工作声,由于每当在制冷运转时断续工作的压缩机启动时,会从HVAC单元的吹出口听到,因此介意该声音的用户很多,希望采取对策。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通过限制从设置于单元壳体内的蒸发器放射出的制冷剂流动声的音量来提高车内的静音性能的车辆用空调装置。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单元壳体,内置于车辆的仪表板;空气流路,形成于所述单元壳体的内部;蒸发器,配设于所述空气流路内;以及连结构件,将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方向中央部附近与所述单元壳体的构造体连结。根据上述构成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单元壳体的内部由连结构件将蒸发器的表面方向中央部附近与单元壳体的构造体连结并固定。由此,蒸发器在与其表面方向正交的方向(厚度方向)上的振动受到限制。因此,能限制从蒸发器放射出的制冷剂流动声的音量,制冷剂流动声难以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吹出口向车内侧泄露,进而能提高车内的静音性能。在上述构成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所述连结构件也可以是对蒸发器的表面方向中央部附近在与该表面正交的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这样,通过将连结构件作为施力构件,对蒸发器的表面方向中央部附近施力,能对蒸发器赋予任意的施加力。因此,能限制蒸发器的振动,能更有效地抑制从蒸发器放射出的制冷剂流动声。此外,由于能通过将连结构件更换为施加力不同的连结构件来变更蒸发器的固有振动频率,因此能通过进行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使用条件相称的设定来有效地抑制制冷剂流动声。在上述构成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所述构造体也可以是设于紧靠近所述蒸发器的位置并将所述空气流路分割为所述车辆的驾驶员座侧和副驾驶员座侧的独立空调间隔壁。在该情况下,蒸发器与独立空调间隔壁之间通过连结构件连结,蒸发器向厚度方向的振动(共振)被限制,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流动声的放射被抑制。这样,能通过采用将一端与蒸发器连结的连结构件的另一端与原来设于紧靠近蒸发器的位置的独立空调间隔壁连结来限制蒸发器的振动的构造,缩短连结构件的长度并提高其刚性,有效地对蒸发器进行防振,为防止制冷剂流动声的放射作出了贡献。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单元壳体,内置于车辆的仪表板;空气流路,形成于所述单元壳体的内部;蒸发器,配设于所述空气流路内;以及防通风构件,设于所述蒸发器的周围与所述单元壳体的内表面之间,所述防通风构件由能够抑制所述蒸发器的振动的减振材料形成。根据上述构成的车辆用空调装置,通过设于蒸发器的周围与单元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防通风构件,蒸发器的振动被抑制,从蒸发器放射出的制冷剂流动声的音量被限制。防通风构件是原来设于蒸发器与单元壳体的内表面之间的构件,由于仅变更其材质,因此能在不导致成本提高的情况下使蒸发器的静音性能提高。有益效果如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能通过限制从设置于单元壳体内的蒸发器放射出的制冷剂流动声的音量来提高车内的静音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纵剖面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横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横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纵剖面图。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的横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纵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HVAC单元)的纵剖面图,面向图时右侧为车辆前方,左侧为车辆后方(车内侧)。该车辆用空调装置1是汽车等车辆的内置于仪表板的空调装置,具备例如树脂成形的单元壳体2。在单元壳体2内形成有空气流路3,该空气流路3将从未图示的鼓风机单元送来的空气流变换为前后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的气流,并使其向下游侧流通。在空气流路3的上游部位,以大致铅直的方式配设有构成省略图示的制冷循环的蒸发器4。空气流路3在蒸发器4的下游侧,分支成旁通流路5和加热流路6。在该分支部,以能够绕旋转轴7a转动的方式配设有空气混合风门7,该空气混合风门7能够根据其转动位置调整流通至旁通流路5和加热流路6的空气流的流量比例。在加热流路6,以大致铅直的方式配设有供来自发动机冷却水回路8a、8b的冷却水循环的加热器芯8、或者代替其的PTC加热器等加热构件。旁通流路5以及加热流路6在空气混合风门7下游的空气混合区域9处合流,与形成于其下游侧的面部吹出流路10、脚部吹出流路11以及除霜吹出流路12这3个吹出流路连通。在面部吹出流路10与除霜吹出流路12之间,以能够绕旋转轴13a转动的方式配设有除霜/面部风门(吹出模式切换风门)13。此外,在脚部吹出流路11的入口以能够绕旋转轴14a转动的方式配设有脚部风门(吹出模式切换风门)14。除霜/面部风门13被设为能够在将面部吹出流路10全闭的位置与将除霜吹出流路12全闭的位置之间转动。另一方面,脚部风门14被设为能够在将脚部吹出流路11全闭的位置与将与面部吹出流路10以及除霜吹出流路12连接的流路全闭的位置之间转动。脚部风门14以及除霜/面部风门13分别被转动调整为与吹出模式对应的位置。在制冷运转时,通过制冷循环所包含的未图示的制冷剂压缩机进行压缩,进而在冷凝器(condenser)中进行冷凝后的液相状的高压制冷剂,通过容纳于膨胀阀壳体2a内的未图示的膨胀阀被减压至规定的压力后,从高压制冷剂管路4a向蒸发器4流动。该制冷剂通过在蒸发器4中进行蒸发(汽化)而夺取蒸发器4的热量,将其冷却后,再次从低压制冷剂管路4b回流至制冷剂压缩机。如上所述,从未图示的鼓风机单元向空气流路3流动的空气流从通过制冷剂的汽化热进行冷却的蒸发器4穿过而被冷却,以与空气混合风门7的转动位置相应的分配率被分配给旁通流路5和加热流路6。在加热流路6流动的冷却空气用加热器芯8进行加热,在空气混合区域9处与流过旁通流路5的冷却空气合流后,从各吹出流路10、11、12向车厢内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单元壳体,内置于车辆的仪表板;空气流路,形成于所述单元壳体的内部;蒸发器,配设于所述空气流路内;以及连结构件,将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方向中央部附近与所述单元壳体的构造体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29 JP 2016-037680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单元壳体,内置于车辆的仪表板;空气流路,形成于所述单元壳体的内部;蒸发器,配设于所述空气流路内;以及连结构件,将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方向中央部附近与所述单元壳体的构造体连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中,所述连结构件是对所述蒸发器的表面方向中央部附近在与所述表面正交的方向施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保日出夫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