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4442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标志器具有透光性,包含:第一面,是将具有沿着第一方向的第一棱线的柱面形状的多个凸面,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排列而成的;以及第二面,其具有:多个被检测部,被投影于多个凸面;及反射部,是多个被检测部以外的区域,且包含多个凹部或多个凸部。在反射部中,以周期性地配置第二棱线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凹部,或以周期性地配置第二谷底线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凸部。在俯视时,第二棱线或第二谷底线相对于第一棱线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标志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标志器。
技术介绍
作为基于透镜和图案的组合的图像显示体(标志器),已知具有柱状透镜和图像形成层的图像显示板。柱状透镜具有多个柱面透镜排列而成的结构。图像形成层是与柱面透镜的每一个对应的图案。若从柱面透镜的凸面侧观察图像显示体,则观察到图案的像根据观察的位置而移动或变形。这样的图像显示体在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或机器人技术等领域中,作为用于识别物体的位置和姿势等的标志器是有用的。另外,对各用途中的图案的配置等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标志器,该标志器具有:包含多个柱面透镜的透镜板;以及包含可光学识别的多个反射部及平面部的彩色板。图1是表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标志器的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多个柱面透镜分别以其棱线22沿着Y方向的方式配置。另外,多个柱面透镜在与Y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排列。反射部12具有四棱锥形状的多个凸部16。多个凸部16配置为,使凸部16间的谷底线18分别周期性地位于X方向及Y方向上。另外,可通过使用了具有透光性的树脂的射出成型,来制造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标志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947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通过射出成型制造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标志器的情况下,可设想在合模的模具的内部沿Y方向填充熔融状态的树脂。在该情况下,由于沿Y方向配置凸面的棱线22,因此在与表侧的柱面透镜对应的部分中,熔融树脂顺利地流入。另一方面,对于与里侧的多个凸部16对应的部分,与其谷底线18对应的部分沿着X方向及Y方向配置。由此,在与里侧的多个凸部16对应的部分中,熔融树脂能够在Y方向上顺利地流入,但不能在X方向上顺利地流入。其结果,有时未适当地形成应沿X方向形成的凸部16间的谷底线18。由此,在通过射出成型制造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标志器中,有时在沿X方向反射的光、与沿Y方向反射的光之间的反射方式中产生差异,反射光不均匀。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标志器中,存在产生莫尔条纹的情况,有时得不到所希望的光学特性。这样,在通过射出成型对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标志器进行成型的情况下,熔融树脂难以在反射部12的X方向上流入,由此有时标志器的光学特性降低,并且标志器的生产率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保持光学特性的同时提高生产率的标志器。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标志器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其中,包含:第一面,是将具有沿着第一方向的第一棱线的柱面形状的多个凸面,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排列而成的;以及第二面,其具有:多个被检测部,位于与所述多个凸面呈表里关系的位置,且作为能够以光学方式检测出来的像被投影于所述多个凸面;及反射部,是所述多个被检测部以外的区域,且包含多个凹部或多个凸部,在所述反射部中,以周期性地配置所述凹部间的第二棱线的方式配置有所述多个凹部,或以周期性地配置所述凸部间的第二谷底线的方式配置有所述多个凸部,在从所述第一面侧俯视时,所述第二棱线或所述第二谷底线相对于所述第一棱线倾斜。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够在保持光学特性的同时提高生产率的标志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标志器的结构的图。图2A、图2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标志器的结构的图。图3是背面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4A、图4B是用于说明射出成型法的填充工序中的熔融树脂的流动的示意图。图5是比较例的标志器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6A、图6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标志器的结构的图。图7A、图7B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标志器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标志器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标志器的结构)图2A、图2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标志器100的结构的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标志器100的俯视图,图2B是主视图。图3是背面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如图2A及图2B所示,标志器100具有表面(第一面)120、和背面(第二面)140。对于标志器100的材料,只要是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作为标志器100的材料的例子,包括: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环烯烃聚合物(COP)、环烯烃共聚物(COC)等透明的树脂或玻璃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标志器100的材料是折射率nd为1.54的环烯烃共聚物(COC)。表面120包含多个柱面形状的凸面121。另外,背面140包含多个被检测部141、和多个反射部142。标志器100的厚度例如是1mm。多个凸面121沿着第一方向(图2中的X方向)排列。多个凸面121分别在与第一方向及标志器100的高度方向(第二方向;图2中的Z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图2中的Y方向)上延伸。凸面121是包含向第三方向(Y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一棱线122,且仅在第一方向(X方向)上具有曲率的曲面。即,本实施方式的标志器100具有透镜状的结构。多个凸面121中的相邻的两个凸面121可以间隔开配置,也可以无间隙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凸面121中的相邻的两个凸面121无间隙地配置。多个凸面121的大小全部相同。例如,一个凸面121的曲率半径R为246μm,一个凸面121的宽度W1(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440μm,多个凸面121的间距PCL为440μm。在此,“间距”是指相邻的凸面121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一棱线122(光轴LA或中心轴CA)间的距离,也是凸面121的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宽度)。在此,“凸面121的光轴LA”或“凸面121的中心轴CA”是指,在俯视凸面121时为凸面121的中心,且沿着与第一方向(X方向)及第三方向(Y方向)都垂直的第二方向(图2中的Z方向)的直线。在包含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的直线的、第二方向(高度方向)的剖面中,凸面121的形状可以是弧,也可以是圆弧。在此,“弧”是指圆弧以外的曲线,例如是曲率半径不同的圆弧连结而成的曲线。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弧是随着远离凸面121的第一棱线122而曲率半径变大的曲线。多个被检测部141配置于与多个凸面121呈表里关系的位置,且作为能够以光学方式检测出来的像分别被投影于多个凸面121。被检测部141在俯视标志器100时沿着第三方向(Y方向)延伸。如上所述,对于被检测部141的结构,只要是作为能够以光学方式检测出来的像分别被投影于多个凸面121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被检测部141可以是凹部,也可以是凸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检测部141是凹部。对于凹部的形状,只要在俯视标志器100时为规定的宽度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另外,也可以在该凹部中配置涂覆涂料而形成的涂膜143。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检测部141的俯视形状是以第三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矩形。另外,对于用于构成被检测部141的凹部的深度,只要能够发挥所期望的功能(像的显示)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可以从10~100μm的范围中适当地决定用于构成被检测部141的凹部的深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构成被检测部141的凹部的深度为10μm。用于构成被检测部141的凹部的第一方向(X方向)上的长度(宽度)W2例如是45μm。若相对于PCL减小被检测部141的宽度W2,则有在凸面121侧观察到的像的对比度变得良好并且标志的边缘变得清晰的趋势。另外,若相对于PC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标志器,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其中,包含:第一面,是将具有沿着第一方向的第一棱线的柱面形状的多个凸面,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排列而成的;以及第二面,其具有:多个被检测部,位于与所述多个凸面呈表里关系的位置,且作为能够以光学方式检测出来的像被投影于所述多个凸面;及反射部,是所述多个被检测部以外的区域,且包含多个凹部或多个凸部,在所述反射部中,以周期性地配置所述凹部间的第二棱线的方式配置有所述多个凹部,或以周期性地配置所述凸部间的第二谷底线的方式配置有所述多个凸部,在从所述第一面侧俯视时,所述第二棱线或所述第二谷底线相对于所述第一棱线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29 JP 2016-0373401.一种标志器,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其中,包含:第一面,是将具有沿着第一方向的第一棱线的柱面形状的多个凸面,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排列而成的;以及第二面,其具有:多个被检测部,位于与所述多个凸面呈表里关系的位置,且作为能够以光学方式检测出来的像被投影于所述多个凸面;及反射部,是所述多个被检测部以外的区域,且包含多个凹部或多个凸部,在所述反射部中,以周期性地配置所述凹部间的第二棱线的方式配置有所述多个凹部,或以周期性地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共启
申请(专利权)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