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用保持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444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6:37
树脂射出浇口(51)被配置在柱部(20)。用将树脂射出浇口(51)与形成于与树脂射出浇口(51)在径向对置的位置的汇合处(W)连接的虚线(M)将轴承用保持架(1)分为第1和第2区域(S1、S2)时,仅在一个区域内的柱部(20)设置能蓄存熔解树脂的树脂池(40)。树脂池(40)与汇合处(W)之间的周向距离短于树脂池(40)与树脂射出浇口(51)之间的周向距离。与柱部(20)连通的树脂池(40)的连通部(42)的截面积为树脂射出浇口(51)的截面积的1/4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轴承用保持架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用保持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轴承用保持架是利用注射成型制造的。具体而言,如图16所示,在成型模具内形成与成型体即轴承用保持架对应的环状的腔室140,从设置在该腔室140的周缘部的树脂射出浇口150注入已熔解的树脂材料(热塑性树脂),冷却固化从而制造。注入到腔室140的熔解树脂在腔室140内向周向两侧成为2个流并流动,在径向与树脂射出浇口150对置的相反侧的位置再次汇合,相互接合,形成汇合处100W。一般而言,广为人知的是这样注射成型的轴承用树脂制保持架由于熔解树脂只是熔接一体化,因此,熔解树脂不会均一混合,在汇合处100W的强度会下降。另外,在熔解树脂中作为强化材料而添加有玻璃纤维、碳纤维、金属纤维等强化纤维材料时,由于在汇合处100W中强化纤维材相对于熔解树脂的流动方向垂直地取向,因此,没有发现增强效果。并且,在汇合处100W以外的部分中,由于强化纤维材料相对于熔解树脂的流动方向平行地取向,因此,导致该部分与汇合处的强度差增大。这样,利用注射成型制造的轴承用树脂制保持架多从强度弱的汇合处开始损坏。特别是,在汇合处形成于应力最容易集中的部位(例如兜孔中轴向的壁厚最薄的底部、圆环部与柱部交叉的角部的圆角部)时,在该部位容易产生损伤,损害保持架的耐久性。因此,以往采取了以下所示的措施。专利文献1记载了通过从1个浇口注入熔解树脂并注射成型,从而制造具有奇数个兜孔的合成树脂制保持架的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将浇口设置在与柱状部对应的位置,将通过浇口并分流成两个方向的熔解树脂的任一者的一部分流入到相当于一个兜孔量的体积的树脂池部。由此,避免与浇口对置的兜孔底的汇合处形成,使熔解树脂在与所述兜孔相邻的柱部汇合。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合成树脂制保持架的制造方法中,使用保持架成型用模具将保持架成型用树脂组合物注射成型,该保持架成型用模具包括:第1树脂池,与已设置在与腔室的汇合处位置一致的位置的内径侧的开口相通;和第2树脂池,与第1树脂池相邻并与已设置在腔室的开口相通。第2树脂池的开口与第1树脂池的开口的离开距离为保持架的兜孔的最大宽度以内。另外,第2树脂池部的开口面积比第1树脂池部的开口面积小。由此,通过在汇合处附近产生强制的树脂的流动并控制纤维取向,从而提高汇合处的增强效果。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轴承用保持架的制造方法中,在腔室中,在汇合处位置的周向两侧或者汇合处位置设置有树脂池部,将熔解树脂注射成型。由此,通过使位于焊接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强化纤维材料与焊接面垂直取向,从而提高焊接面的接合强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5239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42883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2199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欲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在柱部形成有熔解树脂只是熔接一体化的焊接部,因此,根据使用条件,强度有可能不够。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在与汇合处位置一致的部分设置有第1树脂池,因此,在第1树脂池的开口部附近,强化纤维材料容易相对于流动方向垂直取向,不能充分得到增强效果。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制造方法中,在焊接的周向两侧设置有树脂池部的情况下,由于焊接附近的熔解树脂的压力梯度减小,因此,引起树脂的强制流动效果小。另外,在焊接位置设置有树脂池部的情况下,由于在树脂池部的开口部附近,强化纤维材料相对于流动方向容易垂直取向,因此,不能充分得到增强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强度下降的轴承用保持架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由下述的构成实现。(1)一种轴承用保持架的制造方法,从形成于成型模具内的近似圆环状的腔室的周缘部所设置的1个树脂射出浇口,将熔解树脂射出到所述腔室内从而成型,所述轴承用保持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用保持架具有:近似圆环状的基部;多个且奇数个或者偶数个柱部,从所述基部的轴向一端侧面在周向以预定的间隔向轴向突出;以及兜孔,由相邻的一对所述柱部的互相对置的面和所述基部的轴向一端侧面形成,与所述柱部的数量相同,所述树脂射出浇口被配置在所述柱部,将所述树脂射出浇口、与形成于与所述树脂射出浇口在径向对置的位置的汇合处用虚线连接,从而将所述轴承用保持架划分为第1和第2区域来表示时,仅在一个区域内的所述柱部设置有能蓄存所述熔解树脂的树脂池,所述树脂池与所述汇合处之间的周向距离短于所述树脂池与所述树脂射出浇口之间的周向距离,与所述柱部连通的所述树脂池的连通部的截面积为所述树脂射出浇口的截面积的1/4以下。(2)如(1)所述的轴承用保持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部是多个且奇数个,所述树脂池被设置在从形成有所述汇合处的位置开始在周向数的第一个所述柱部上。(3)如(1)所述的轴承用保持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部是多个且偶数个,所述树脂射出浇口被配置在偏移所述柱部的周向中央部的位置。(4)如(3)所述的轴承用保持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包含与所述汇合处在周向相邻的一对所述柱部中的、不存在所述兜孔的底部的所述柱部与所述汇合处之间的区域作为所述第1区域时,仅在所述第1区域内的所述柱部设置所述树脂池。(5)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用保持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池被设置在与所述汇合处在周向相邻的所述柱部。(6)一种轴承用保持架,其特征在于,由(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用保持架的制造方法制造。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轴承用保持架及其制造方法,在第1和第2区域中的仅一个区域内的柱部设置树脂池。所以,在熔解树脂汇合后,熔解树脂流入到树脂池,从而在汇合处与树脂池之间产生熔解树脂的压力梯度,压力梯度导致发生强制的树脂的流动,因此,抑制在汇合处中强化纤维材料相对于流动方向垂直地取向。另外,设置有树脂射出浇口、树脂池的部位的附近不比形成有汇合处的部位,但强度略微下降。然而,由于在轴向壁厚比兜孔大的柱部设置有树脂射出浇口、树脂池,因此,能够抑制轴承用保持架的强度下降。并且,由于树脂池与汇合处之间的周向距离比树脂池与树脂射出浇口之间的周向距离短,因此,在熔解树脂汇合后,在汇合处中容易引起强制的树脂的流动,汇合处的强化纤维材料的取向被控制,并提高汇合处强度。另外,由于树脂池的连通部的截面积为树脂射出浇口的截面积的1/4以下,因此,在熔解树脂汇合后,熔解树脂开始向树脂池流入,能够更可靠地发现利用汇合处中的强制的树脂的流动来控制强化纤维材料的取向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利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冠形保持架的平面图。图2是利用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冠形保持架的平面图。图3是利用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冠形保持架的平面图。图4是利用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梳子形保持架的平面图。图5是利用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冠形保持架的平面图。图6是利用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冠形保持架的平面图。图7是利用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冠形保持架的平面图。图8是利用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冠形保持架的平面图。图9是利用第9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用保持架的制造方法,从在形成于成型模具内的近似圆环状的腔室的周缘部所设置的1个树脂射出浇口,将熔解树脂射出到所述腔室内从而成型,所述轴承用保持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用保持架具有:近似圆环状的基部;多个且奇数个或者偶数个柱部,其从所述基部的轴向一端侧面在周向以预定的间隔向轴向突出;以及兜孔,由相邻的一对所述柱部的互相对置的面和所述基部的轴向一端侧面形成,与所述柱部的数量相同,所述树脂射出浇口被配置在所述柱部,将所述树脂射出浇口与汇合处用虚线连接,从而将所述轴承用保持架划分为第1和第2区域来表示时,仅在一个区域内的所述柱部设置能蓄存所述熔解树脂的树脂池,所述汇合处被形成于与所述树脂射出浇口在径向对置的位置,所述树脂池与所述汇合处之间的周向距离短于所述树脂池与所述树脂射出浇口之间的周向距离,与所述柱部连通的所述树脂池的连通部的截面积为所述树脂射出浇口的截面积的1/4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轴承用保持架的制造方法,从在形成于成型模具内的近似圆环状的腔室的周缘部所设置的1个树脂射出浇口,将熔解树脂射出到所述腔室内从而成型,所述轴承用保持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用保持架具有:近似圆环状的基部;多个且奇数个或者偶数个柱部,其从所述基部的轴向一端侧面在周向以预定的间隔向轴向突出;以及兜孔,由相邻的一对所述柱部的互相对置的面和所述基部的轴向一端侧面形成,与所述柱部的数量相同,所述树脂射出浇口被配置在所述柱部,将所述树脂射出浇口与汇合处用虚线连接,从而将所述轴承用保持架划分为第1和第2区域来表示时,仅在一个区域内的所述柱部设置能蓄存所述熔解树脂的树脂池,所述汇合处被形成于与所述树脂射出浇口在径向对置的位置,所述树脂池与所述汇合处之间的周向距离短于所述树脂池与所述树脂射出浇口之间的周向距离,与所述柱部连通的所述树脂池的连通部的截面积为所述树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仓本吉和相原成明平本隆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