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4355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5:58
超声波内窥镜包括:超声波振子(100);球囊槽(101、104);接触部,其构成球囊槽(101、104)的底面,与球囊带(113、114)接触;第1壁部(105),其是构成球囊槽(101、104)的超声波振子侧的面即第1壁面(105),从与插入部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的中心到第1壁面的外周的距离即第1距离比从截面的中心到接触部的外周的距离即第2距离大;以及第2壁部(103、106),其是构成球囊槽(101、104)的面中的与第1壁面(102、105)相反的一侧的面即第2壁面(103、106),从截面的中心到第2壁面(103、106)的外周的距离即第3距离比第2距离大,并且,第2壁部(103、106)具有形成有距截面的中心的距离比第2距离大且比第3距离最大的方向上的距离小的面的缺口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超声波内窥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声波内窥镜。
技术介绍
以往,对于在顶端具有超声波振子的超声波内窥镜,已知如下这样的方法:向以覆盖超声波振子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的球囊内注入脱气水,使球囊紧贴于消化管等观察部位,从而进行观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超声波内窥镜中,位于球囊的两端位置的球囊带(バルーンバンド)嵌入于设于超声波内窥镜的顶端的球囊槽。在使用这样的球囊进行观察的超声波内窥镜中,需要在观察后从超声波内窥镜卸下球囊。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0464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以往的超声波内窥镜中,由于球囊紧贴于超声波内窥镜,有时使用者在观察之后难以卸下球囊。特别是在仅球囊带残留于球囊槽的情况下,会成为卸下极为困难的状态。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囊的卸下较容易的超声波内窥镜。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超声波内窥镜的特征在于,该超声波内窥镜包括:超声波振子,其设于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顶端,该超声波振子用于向所述被检体内发送超声波,并且接收在所述被检体内反射的所述超声波;球囊槽,其设于所述超声波振子的顶端侧和基端侧中的至少一者,该球囊槽供设于球囊的端部的球囊带嵌入,该球囊以覆盖所述超声波振子的外表面的方式安装;接触部,其构成所述球囊槽的底面,该接触部与所述球囊带接触;第1壁部,其是构成所述球囊槽的所述超声波振子侧的面即第1壁面,从与所述插入部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的中心到所述第1壁面的外周的距离即第1距离比从所述截面的中心到所述接触部的外周的距离即第2距离大;以及第2壁部,其是构成所述球囊槽的面中的与所述第1壁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即第2壁面,从所述截面的中心到所述第2壁面的外周的距离即第3距离比所述第2距离大,并且,该第2壁部具有形成有距所述截面的中心的距离比所述第2距离大且比所述第3距离最大的方向上的距离小的面的缺口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超声波内窥镜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壁部的隔着所述球囊槽与所述缺口部相对的部分的所述第1距离比从所述截面的中心到形成于所述缺口部的所述面的外周的距离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超声波内窥镜的特征在于,所述缺口部形成于设于所述超声波振子的顶端侧的所述球囊槽的顶端侧的所述第2壁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超声波内窥镜的特征在于,该超声波内窥镜具备覆盖所述超声波振子的外周的声透镜,对于连结形成于所述缺口部的所述面的表面的任意的点和所述第1壁部的表面的任意的点而得到的直线组,在配置为该直线组的各直线除两个所述点之外不与所述第1壁部和所述第2壁部相交叉的情况下,该直线组和所述声透镜不交叉。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超声波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壁部的所述截面的形成有所述缺口部的方向形成有沿着所述插入部延伸的方向越朝向顶端侧所述第1距离越小的倾斜面。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超声波内窥镜的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形成于所述第1壁部的整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超声波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在从所述插入部延伸的方向的顶端侧观察所述插入部的顶端时,能够看见嵌入于所述球囊槽的所述球囊带。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球囊的卸下较容易的超声波内窥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的超声波内窥镜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部的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图2的A向视图。图4是与图2的B-B线相对应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与图2的B-B线相对应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部的结构的侧视图。图7是图6的E向视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部的结构的侧视图。图9是图8的F向视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插入部的顶端部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进行说明。另外,并非利用这些实施方式限定本专利技术。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例示在超声波振子的基端侧和顶端侧这两者形成有球囊槽的超声波内窥镜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超声波内窥镜通常能够应用于形成有球囊槽的超声波内窥镜,例如,也能够应用于仅在超声波振子的基端侧形成有球囊槽的超声波内窥镜。另外,在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需要留意,附图是示意性的,各构件的厚度与宽度之间的关系、各构件的比例等与现实不同。在附图相互之间也包含相互的尺寸的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的超声波内窥镜系统的示意图。图1所示的超声波内窥镜系统1包括:超声波内窥镜2、内窥镜观察装置3、超声波观测装置4、显示装置5、光源装置6、连接超声波内窥镜2和内窥镜观察装置3的视频线缆7、连接超声波内窥镜2和超声波观测装置4的超声波线缆8以及连接超声波内窥镜2和光源装置6的光源线缆9。超声波内窥镜2是将超声波振子与由透镜等构成的观察光学系统和具有摄像元件的内窥镜观察部组合而成的,具有内窥镜观察功能和超声波观测功能。内窥镜观察装置3控制内窥镜观察功能并且通过内窥镜观察来处理从超声波内窥镜2输出的输出信号。超声波观测装置4控制超声波观测功能并且通过超声波观测来处理从超声波内窥镜2输出的输出信号。显示装置5获取例如从内窥镜观察装置3和超声波观测装置4输出的信号,并适当地显示内窥镜图像和超声波断层图像中的至少一者。光源装置6具备用于供给进行内窥镜观察用的照明光的光源。超声波内窥镜2包括:插入部10,其插入到体内,在被检体内发送超声波信号并且接收在被检体内反射的超声波信号;操作部11,其与该插入部10的基端侧相连设置;以及通用线缆12,其从该操作部11的侧部伸出。通用线缆12设于与操作部11侧不同的一侧的端部,具有分别与视频线缆7、超声波线缆8以及光源线缆9连接的连接器部13。通过自顶端侧起依次相连设置供后述的超声波振子100配设的顶端部10a、弯曲自如地构成的弯曲部10b、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10c,从而构成插入部10。挠性管部10c的基端与操作部11的顶端侧相连设置。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沿着插入插入部10的方向的顶端侧(沿着图1的纸面的上方)设为顶端侧,将沿着插入插入部10的方向的基端侧(沿着图1的纸面的下方)设为基端侧。在操作部11设有用于将作为处置器具的穿刺针等向体内导入的处置器具插入口11a。在插入部10的内部设有处置器具贯穿路径,处置器具插入口11a成为处置器具贯穿路径的插入口。超声波内窥镜2和内窥镜观察装置3利用连接于连接器部13的视频线缆7电连接。超声波内窥镜2和超声波观测装置4利用连接于连接器部13的超声波线缆8电连接。光源线缆9是光纤线缆,超声波内窥镜2和光源装置6利用连接于连接器部13的光源线缆9将来自光源装置6的光源的照明光向超声波内窥镜2引导。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部的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图2的A向视图。图4是与图2的B-B线相对应的剖视图。另外,在图2中,用虚线记载在以覆盖超声波振子100的外表面的方式将球囊111安装于插入部10的顶端部10a的状态下的、球囊111的与图3的C-C线截面(图4的D-D线截面)相对应的截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声波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超声波内窥镜包括:超声波振子,其设于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顶端,该超声波振子用于向所述被检体内发送超声波,并且接收在所述被检体内反射的所述超声波;球囊槽,其设于所述超声波振子的顶端侧和基端侧中的至少一者,该球囊槽供设于球囊的端部的球囊带嵌入,该球囊以覆盖所述超声波振子的外表面的方式安装;接触部,其构成所述球囊槽的底面,该接触部与所述球囊带接触;第1壁部,其是构成所述球囊槽的所述超声波振子侧的面即第1壁面,从与所述插入部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的中心到所述第1壁面的外周的距离即第1距离比从所述截面的中心到所述接触部的外周的距离即第2距离大;以及第2壁部,其是构成所述球囊槽的面中的与所述第1壁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即第2壁面,从所述截面的中心到所述第2壁面的外周的距离即第3距离比所述第2距离大,并且,该第2壁部具有形成有距所述截面的中心的距离比所述第2距离大且比所述第3距离最大的方向上的距离小的面的缺口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03 JP 2016-0409581.一种超声波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超声波内窥镜包括:超声波振子,其设于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顶端,该超声波振子用于向所述被检体内发送超声波,并且接收在所述被检体内反射的所述超声波;球囊槽,其设于所述超声波振子的顶端侧和基端侧中的至少一者,该球囊槽供设于球囊的端部的球囊带嵌入,该球囊以覆盖所述超声波振子的外表面的方式安装;接触部,其构成所述球囊槽的底面,该接触部与所述球囊带接触;第1壁部,其是构成所述球囊槽的所述超声波振子侧的面即第1壁面,从与所述插入部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的中心到所述第1壁面的外周的距离即第1距离比从所述截面的中心到所述接触部的外周的距离即第2距离大;以及第2壁部,其是构成所述球囊槽的面中的与所述第1壁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即第2壁面,从所述截面的中心到所述第2壁面的外周的距离即第3距离比所述第2距离大,并且,该第2壁部具有形成有距所述截面的中心的距离比所述第2距离大且比所述第3距离最大的方向上的距离小的面的缺口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鹤田哲平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