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车库及其充电接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1550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及其充电接驳装置,充电接驳装置包括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沿第一方向来回移动以实现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之间的导通、断开。充电接驳装置让车库的布线和充电过程都变的更加简单,减小对停车位置精度的影响,提升停车和充电效率。针对以上情况,立体车库的大功率充电接驳装置对车库的运行精度要求低,接驳机构的对插次数高,使用寿命长,可靠地实现移动立体车库的充电接驳,拓展了立体车库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车库及其充电接驳装置
本技术涉及立体车库,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及其充电接驳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带充电功能立体车库也在全速发展。根据平移式立体车库的存取车方案,取车时载车板会与车库框架分离,存车时载车板回归车位,要实现给电动汽车充电,可通过接驳装置来实现充电系统线缆的通断功能。针对此类型立体车库,市场上有部分车库厂家在尝试用接插件的接驳装置,但都没有真正应用在立体车库产品上。接插件的接驳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接插件需要的车库的运行精度高;第二、接插件本身存在对插次数低、寿命不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立体车库及其充电接驳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充电接驳装置,包括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所述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沿第一方向来回移动以实现所述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之间的导通、断开;所述第一接驳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二接驳组件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中的一个安装在用来承载车体、并可带动所述车体移动的载车件上;所述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之间设有位置调整机构,以在所述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靠近时,带动所述第一接驳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接驳组件调整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的第三方向的位置,并在所述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继续靠近时,使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在第二方向抵靠对应导通,为所述载车件上的车体充电;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第三方向均呈夹角。优选地,所述第一接驳组件包括第一极座;所述第二接驳组件包括第二极座,所述第一极座、第二极座在所述第二方向错开,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极座、第二极座两相对的侧面上,以在所述第二方向抵靠导通;所述第一极座包括与所述第二接驳组件相对的第一端,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包括在所述第一端设置的第一导引部,以将所述第二电极导引到所述第一电极所在侧。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优选地,所述第一接驳组件与所述第二接驳组件相对的端部设有对所述第二电极表面进行清理的第一清理件;和/或,所述第二接驳组件与所述第一接驳组件相对的端部设有对所述第一电极进行清理的第二清理件。优选地,所述第一接驳组件包括座体;所述第一极座安装在所述座体上,并能在所述第一方向、第三方向交叉形成的平面内位置可调地设置。优选地,所述位置调整机构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极座上设置的定位部,所述第二接驳组件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部对应的第二导引部,在所述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靠近时,所述第二导引部与所述定位部抵靠,调节所述第一极座的位置,让所述第一极座在所述第三方向移动;所述位置调整机构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极座与所述座体之间设置的第一导向机构,在所述第三方向对所述第一极座进行导向。优选地,所述定位部包括可转动设置的两个导向轮,两个所述导向轮间隔设置,且转动轴线平行;所述第二导引部包括在所述第三方向平行并排设置的两块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两所述导向板的两相背侧之间的间距与两个所述导向轮之间的最小间距相当,两所述导向板与所述导向轮相对的端部均设有向内侧倾斜设置的导向面,以将两所述导向板引导到两所述导向轮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极座和座体的两向对侧上的卡合件、第一导轨,所述卡合件、第一导轨沿所述第三方向设置,并能沿第三方向相互滑动的卡合配合,在所述第三方向对所述第一极座进行导向,限定所述第一极座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极座上的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第一导轨滚动配合,在所述第三方向对所述第一极座进行导向。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机构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极座和所述座体之间设置的万向轴承,所述万向轴承下端设置有滚动器件,用于滚动支撑所述第一极座。优选地,所述第一接驳组件包括底座,所述位置调整机构还包括在所述座体与底座之间设置的第二导向机构,在所述第一方向对所述座体进行导向。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座体和底座的两向对侧上的滑块、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滑块可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地与所述第二导轨卡合配合,在所述第一方向对所述座体进行导向,并限定所述座体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位置。优选地,所述位置调整机构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极座和所述座体之间设置的第一复位机构、以及在所述底座和座体之间设置的第二复位机构,以在所述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分离后,让所述座体、第一极座复位到初始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复位机构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极座和座体连接的第一复位件,提供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弹力,让所述第一极座复位;所述第二复位机构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座体和底座之间连接的第二复位件,提供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弹力,让所述底座复位。一种立体车库,包括车库框架和用来承载车体、并带动所述车体移动的载车件,所述车库框架上设有车位,所述车库框架和所述载车件之间设有所述的充电接驳装置,所述车位对应的车库框架上设有所述第一接驳组件,所述载车件上设有所述第二接驳组件,在所述载车件带动所述车体移动到所述车位时,让所述第一接驳组件向所述第二接驳组件靠近,使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对应导通。实施本技术的立体车库及其充电接驳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充电接驳装置让车库的布线和充电过程都变的更加简单,减小对停车位置精度的影响,提升停车和充电效率。针对以上情况,立体车库的大功率充电接驳装置对车库的运行精度要求低,接驳机构的对插次数高,使用寿命长,可靠地实现移动立体车库的充电接驳,拓展了立体车库的应用。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立体车库上安装有充电接驳装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充电接驳装置的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靠近时的侧面示意图;图4是本图3中的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靠近时的俯视方向示意图;图5是图2中的第二接驳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2中的第一接驳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第一极座及第一电极的组装立体图;图8是图6中的第一极座及第一电极另一角度的组装立体图;图9是图3中的座体与底座的组装立体图;图10是图3中的第一极座与座体组装时沿第一方向的投影示意图;图11是图6中的底座的立体图;图12是第一接驳组件、第二接驳组件靠近导通后的断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立体车库包括车库框架1和用来承载车体2、并带动车体2移动的载车件3。车库框架1上设有车位,供载车件3将车体2停放。车库框架1上通常设有多个车位,让不同的载车件3承载不同的车体2停放。载车件3的移动方向可以有水平移动和上下移动等方向,载车件3上通常可以分别设置充电插头等,在车体2停放到载车件3后即将充电插头插接到电动汽车的车体2接口上。结合图1、图2所示,车库框架1和载车件3之间设有充电接驳装置,充电接驳装置包括第一接驳组件4、第二接驳组件5,第一接驳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驳组件(4)、第二接驳组件(5),所述第一接驳组件(4)、第二接驳组件(5)中的至少一个可沿第一方向(X)来回移动以实现所述第一接驳组件(4)、第二接驳组件(5)之间的导通、断开;所述第一接驳组件(4)包括第一电极(41),所述第二接驳组件(5)包括第二电极(51);所述第一接驳组件(4)、第二接驳组件(5)中的一个安装在用来承载车体(2)、并可带动所述车体(2)移动的载车件(3)上;所述第一接驳组件(4)、第二接驳组件(5)之间设有位置调整机构(6),以在所述第一接驳组件(4)、第二接驳组件(5)靠近时,带动所述第一接驳组件(4)和/或所述第二接驳组件(5)调整与所述第一方向(X)呈夹角的第三方向(Z)的位置,并在所述第一接驳组件(4)、第二接驳组件(5)继续靠近时,使所述第一电极(41)与所述第二电极(51)在第二方向(Y)抵靠对应导通,为所述载车件(3)上的车体(2)充电;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第三方向(Z)均呈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驳组件(4)、第二接驳组件(5),所述第一接驳组件(4)、第二接驳组件(5)中的至少一个可沿第一方向(X)来回移动以实现所述第一接驳组件(4)、第二接驳组件(5)之间的导通、断开;所述第一接驳组件(4)包括第一电极(41),所述第二接驳组件(5)包括第二电极(51);所述第一接驳组件(4)、第二接驳组件(5)中的一个安装在用来承载车体(2)、并可带动所述车体(2)移动的载车件(3)上;所述第一接驳组件(4)、第二接驳组件(5)之间设有位置调整机构(6),以在所述第一接驳组件(4)、第二接驳组件(5)靠近时,带动所述第一接驳组件(4)和/或所述第二接驳组件(5)调整与所述第一方向(X)呈夹角的第三方向(Z)的位置,并在所述第一接驳组件(4)、第二接驳组件(5)继续靠近时,使所述第一电极(41)与所述第二电极(51)在第二方向(Y)抵靠对应导通,为所述载车件(3)上的车体(2)充电;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第三方向(Z)均呈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驳组件(4)包括第一极座(42);所述第二接驳组件(5)包括第二极座(52),所述第一极座(42)、第二极座(52)在所述第二方向(Y)错开,所述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51)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极座(42)、第二极座(52)两相对的侧面上,以在所述第二方向(Y)抵靠导通;所述第一极座(42)包括与所述第二接驳组件(5)相对的第一端,所述位置调整机构(6)包括在所述第一端设置的第一导引部(61),以将所述第二电极(51)导引到所述第一电极(41)所在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Z)两两相互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驳组件(4)与所述第二接驳组件(5)相对的端部设有对所述第二电极(51)表面进行清理的第一清理件(46);和/或,所述第二接驳组件(5)与所述第一接驳组件(4)相对的端部设有对所述第一电极(41)进行清理的第二清理件(55)。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驳组件(4)包括座体(43);第一极座(42)安装在所述座体(43)上,并能在所述第一方向(X)、第三方向(Z)交叉形成的平面内位置可调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机构(6)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极座(42)上设置的定位部(62),所述第二接驳组件(5)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部(62)对应的第二导引部(54),在所述第一接驳组件(4)、第二接驳组件(5)靠近时,所述第二导引部(54)与所述定位部(62)抵靠,调节所述第一极座(42)的位置,让所述第一极座(42)在所述第三方向(Z)移动;所述位置调整机构(6)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极座(42)与所述座体(43)之间设置的第一导向机构(63),在所述第三方向(Z)对所述第一极座(42)进行导向。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62)包括可转动设置的两个导向轮(621),两个所述导向轮(621)间隔设置,且转动轴线平行;所述第二导引部(54)包括在所述第三方向(Z)平行并排设置的两块导向板(541),所述导向板(541)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两所述导向板(541)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江平徐瑞东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