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46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建筑框架,后侧板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后转轴与后平板的后端相连接,前侧板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前转轴与前平板的前端相连接,前平板的后端与后平板的前端分别通过中转轴相连接,前平板的后部上表面上分别通过上转轴与连接板的前端相连接,连接板的前部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万向轮,后平板的前部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滑槽,万向轮分别设置在滑槽内;侧定位螺栓的下端分别与滑槽的槽底面相接触;前侧板的前侧壁的左端和右端、及后侧板的后侧壁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端转轴与支板的上端相连接,支板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端定位螺孔支板的下端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凸扣;其方便折叠,利于存放和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框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框架。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对建筑框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建筑框架,多采用普通的上框架加下部支腿的结构,其多存在无法折叠,不方便存放和运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框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无法折叠,不方便存放和运输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方法提供一种建筑框架,所述建筑框架包括前侧板和后侧板,后侧板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后转轴与后平板的后端相连接,前侧板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前转轴与前平板的前端相连接,前平板的后端与后平板的前端分别通过中转轴相连接,前平板的后部上表面上分别通过上转轴与连接板的前端相连接,连接板的前部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万向轮,后平板的前部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滑槽,万向轮分别设置在滑槽内;连接板的后部分别设置有侧定位螺孔,侧定位螺孔内分别设置有侧定位螺栓,侧定位螺栓的下端分别与滑槽的槽底面相接触;前侧板的前侧壁的左端和右端、及后侧板的后侧壁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端转轴与支板的上端相连接,支板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端定位螺孔,端定位螺孔内分别设置有端定位螺栓,端定位螺栓的端面分别与前侧板的前侧壁或后侧板的后侧壁相接触,支板的下端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凸扣;通过端转轴旋转支板使得支板与前侧板和后侧板相平行时,凸扣滑入前侧板的前侧壁或后侧板的后侧壁上的扣槽内,扣槽的横向宽度大于凸扣的横向宽度;凸扣的内侧面和扣槽的槽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磁力垫。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前平板外套设有把手套筒。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前平板的外壁上设置有套筒槽,把手套筒套设在套筒槽内。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支板外套设有把手套筒。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支板的外壁通过胶层与把手套筒的内壁相连接。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把手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理层。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防滑纹理层设置为网纹结构。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防滑纹理层设置为至少两个凸起结构。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凸起结构为半球形。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凸起结构为矩形体。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建筑框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无法折叠,不方便存放和运输的问题,其方便折叠,利于存放和运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建筑框架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建筑框架的侧视图。图中,1为前侧板,2为后侧板,3为后转轴,4为后平板,5为前转轴,6为前平板,7为中转轴,8为上转轴,9为连接板,10为万向轮,11为滑槽,12为侧定位螺栓,13为端转轴,14为支板,15为端定位螺栓,16为凸扣,17为扣槽,18为磁力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种建筑框架,参见图1和图2,所述建筑框架包括前侧板1和后侧板2,后侧板2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后转轴3与后平板4的后端相连接,前侧板1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前转轴5与前平板6的前端相连接,前平板6的后端与后平板4的前端分别通过中转轴7相连接,前平板6的后部上表面上分别通过上转轴8与连接板9的前端相连接,连接板9的前部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万向轮10,后平板4的前部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滑槽11,万向轮10分别设置在滑槽11内;连接板9的后部分别设置有侧定位螺孔,侧定位螺孔内分别设置有侧定位螺栓12,侧定位螺栓12的下端分别与滑槽11的槽底面相接触;前侧板1的前侧壁的左端和右端、及后侧板2的后侧壁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端转轴13与支板14的上端相连接,支板14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端定位螺孔,端定位螺孔内分别设置有端定位螺栓15,端定位螺栓15的端面分别与前侧板1的前侧壁或后侧板2的后侧壁相接触,支板14的下端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凸扣16;通过端转轴13旋转支板14使得支板14与前侧板1和后侧板2相平行时,凸扣16滑入前侧板1的前侧壁或后侧板2的后侧壁上的扣槽17内,扣槽17的横向宽度大于凸扣16的横向宽度;凸扣16的内侧面和扣槽17的槽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磁力垫18。本实施例的建筑框架,需要折叠存放时,松开侧定位螺栓12,通过中转轴7和前转轴5及后转轴3的旋转,分别向内侧挤压推动前平板6的后端和后平板4的前端,同时万向轮10在滑槽11内移动,使得前侧板1和后侧板2之间的距离减小,起到折叠的效果,然后可以通过拧紧侧定位螺栓12,使其顶紧滑槽11的槽底面,将此折叠状态定位;然后松开端定位螺栓15,通过端转轴13旋转支板14,使其旋转到与前侧板1及后侧板2相平行的位置,且使得凸扣16滑入到扣槽17内,通过磁力垫18的吸引连接使得凸扣16与扣槽17相连接固定,然后可以通过拧紧端定位螺栓15,使其顶紧前侧板1或后侧板2,将此折叠状态定位,扣槽17的横向宽度大于凸扣16的横向宽度,能够方便凸扣16滑入扣槽17。需要使用该框架时,则松开端定位螺栓15,向下拉动支板14,使得凸扣16与扣槽17解除连接,使得支板14通过端转轴13旋转到与前侧板1和后侧板2相垂直的装填,然后拧紧端定位螺栓15,使其顶紧前侧板1或后侧板2,固定此支撑状态;然后松开侧定位螺栓12,通过前转轴5向外拉动前平板6,通过后转轴3向外拉动后平板4,同时通过中转轴7的旋转以及万向轮10在滑槽11内的移动,使得前平板6和后平板4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然后拧紧侧定位螺栓12,使其顶紧滑槽11的槽底面,将此支撑状态定位,实现框架的复位。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前平板6外套设有把手套筒。这样能够方便对前平板6进行拉推操作。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前平板6的外壁上设置有套筒槽,把手套筒套设在套筒槽内。这样能够使得把手套筒的安装更加牢固。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支板14外套设有把手套筒。这样能够方便对支板14进行拉推操作。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支板14的外壁通过胶层与把手套筒的内壁相连接。这样能够使得把手套筒的安装更加牢固。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把手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理层。这样能够起到防滑作用。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防滑纹理层设置为网纹结构。这样方便加工。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防滑纹理层设置为至少两个凸起结构。这样能够提高防滑效果。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凸起结构为半球形。这样能够提高抓握舒适感。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凸起结构为矩形体。这样能够提高防滑效果。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前平板6、后平板4、前侧板1、后侧板2和连接板9的两端分别设置为弧形结构。这样能够避免在转动时碰触其他物品,产生碰损。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凸扣16设置为弧形结构,扣槽17设置为与凸扣16相匹配的弧形结构。这样能够便于凸扣16在扣槽17内的滑入和滑出操作。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支板14设置为三角形。这样能够提高支撑牢固稳定性。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支板14设置为等腰三角形。这样方便加工。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支板14设置为直角边位于外侧的直角三角形。这样方便加工且支撑稳定性好。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前平板6的后端分别位于后平板4的前端的上面,这样方便安装。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万向轮10通过支杆与连接板9相连接。这样方便安装。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万向轮10的上表面位于滑槽11上端面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框架,所述建筑框架包括前侧板(1)和后侧板(2),其特征在于,后侧板(2)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后转轴(3)与后平板(4)的后端相连接,前侧板(1)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前转轴(5)与前平板(6)的前端相连接,前平板(6)的后端与后平板(4)的前端分别通过中转轴(7)相连接,前平板(6)的后部上表面上分别通过上转轴(8)与连接板(9)的前端相连接,连接板(9)的前部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万向轮(10),后平板(4)的前部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滑槽(11),万向轮(10)分别设置在滑槽(11)内;连接板(9)的后部分别设置有侧定位螺孔,侧定位螺孔内分别设置有侧定位螺栓(12),侧定位螺栓(12)的下端分别与滑槽(11)的槽底面相接触;前侧板(1)的前侧壁的左端和右端、及后侧板(2)的后侧壁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端转轴(13)与支板(14)的上端相连接,支板(14)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端定位螺孔,端定位螺孔内分别设置有端定位螺栓(15),端定位螺栓(15)的端面分别与前侧板(1)的前侧壁或后侧板(2)的后侧壁相接触,支板(14)的下端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凸扣(16);通过端转轴(13)旋转支板(14)使得支板(14)与前侧板(1)和后侧板(2)相平行时,凸扣(16)滑入前侧板(1)的前侧壁或后侧板(2)的后侧壁上的扣槽(17)内,扣槽(17)的横向宽度大于凸扣(16)的横向宽度;凸扣(16)的内侧面和扣槽(17)的槽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磁力垫(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框架,所述建筑框架包括前侧板(1)和后侧板(2),其特征在于,后侧板(2)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后转轴(3)与后平板(4)的后端相连接,前侧板(1)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前转轴(5)与前平板(6)的前端相连接,前平板(6)的后端与后平板(4)的前端分别通过中转轴(7)相连接,前平板(6)的后部上表面上分别通过上转轴(8)与连接板(9)的前端相连接,连接板(9)的前部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万向轮(10),后平板(4)的前部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滑槽(11),万向轮(10)分别设置在滑槽(11)内;连接板(9)的后部分别设置有侧定位螺孔,侧定位螺孔内分别设置有侧定位螺栓(12),侧定位螺栓(12)的下端分别与滑槽(11)的槽底面相接触;前侧板(1)的前侧壁的左端和右端、及后侧板(2)的后侧壁的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端转轴(13)与支板(14)的上端相连接,支板(14)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端定位螺孔,端定位螺孔内分别设置有端定位螺栓(15),端定位螺栓(15)的端面分别与前侧板(1)的前侧壁或后侧板(2)的后侧壁相接触,支板(14)的下端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凸扣(16);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龙翟瑞华王高
申请(专利权)人:青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