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丝油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314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丝油嘴,其用于为纺丝上油,纺丝油嘴包括本体、开设在本体上的用于纺丝通过的过丝通道、开设在本体上的用于与外部油源连通的上油通道,本体具有位于一侧用于安装的第一平面、与第一平面平行设置的第二平面、位于靠近过丝通道入口端的第三平面、靠近过丝通道出口端的第四平面、第五平面和第六平面,本体的第一平面开设有向第二平面延伸的凹槽,凹槽的底部设有沿纺丝运动方向延伸设置的盛油波纹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纺丝油嘴的本体由氧化铝陶瓷材料一体设置成型,其整体的结构设计简洁、紧凑、美观,制作工序相对简单,制作成本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纺丝油嘴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丝油嘴。
技术介绍
随着高速纺丝工艺的不断发展,在目前的化纤纺丝过程中,纺丝生产工艺流程通常包括干切片→熔融挤出→预过滤→混合→计量→过滤→纺丝→冷却成形→上油→卷绕→POY筒子,纤维(复丝)冷却成形后,在进入纺丝甬道之前,进行集束上油,可降低卷绕张力。POY含油一般以0.3~0.7﹪左右较为适当。丝条含油率低会使纤维松散,摩擦阻力增大,发生毛丝;若含油量过高,会造成油污染增加,上油的方式有油盘上油和油嘴上油两种。因高速纺丝的丝条运行速度高,上油量多,一般使用油嘴上油方式才能保证计量准确各个部位上油量比较一致。随着高速纺丝工艺的不断发展,在目前的化纤纺丝过程中,纺丝油嘴被越来越多的使用,为提高纺丝油嘴的上油性能,现有技术中的出现有各式各样的油嘴,其结构设计不尽相同,因此,设计一款结构简单且美观、成本低、上油效率高、可方便使用的纺丝油嘴是设计者所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纺丝油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纺丝油嘴,其用于为纺丝上油,纺丝油嘴包括本体、开设在本体上的用于纺丝通过的过丝通道、开设在本体上的用于与外部油源连通的上油通道,本体具有位于一侧用于安装的第一平面、与第一平面平行设置的第二平面、位于靠近过丝通道入口端的第三平面、靠近过丝通道出口端的第四平面、连接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且相互平行的第五平面和第六平面,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连接在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且,第三平面与第四平面的延伸面能够相交,本体的第一平面开设有向第二平面延伸的凹槽,且凹槽沿过丝通道延伸方向贯穿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凹槽的槽壁围合形成的空间形成纺丝经过的过丝通道,凹槽的底部设有沿纺丝运动方向延伸设置的盛油波纹槽,盛油波纹槽具有波峰部和波底部,纺丝运动时,纺丝与波峰部上表面接触。优选地,盛油波纹槽沿纺丝运动方向延伸的距离值为18mm~21mm。优选地,盛油波纹槽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高度差值为0.1mm。优选地,第三平面与第四平面的夹角为18°~28°。优选地,上油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孔、第二孔以及第三孔,第一孔与外部油管安装对接,第三孔开设于凹槽底部的开口构成上油通道的出油口,第一孔的孔壁围合形成的空间大于第二孔的孔壁围合形成的空间,第二孔的孔壁围合形成的空间大于第三孔的孔壁围合形成的空间。第三孔开设于凹槽底部的开口(即上油通道的出油口)位于盛油波纹槽靠近过丝通道入口端的一侧。优选地,第二孔连通在第一孔和第三孔之间,且,第二孔靠近第一孔一端的开口大于第二孔靠近第三孔一端的开口。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让油更能雾状喷射,形成更大的上油面,使油剂更能给丝束均匀、充分上油。优选地,第一孔为圆形孔,第二孔为锥形孔,第三孔为腰形孔,第一孔的直径为6mm~8mm,腰形的第三孔的腰长为1mm~2mm,腰形的第三孔的腰宽为0.3mm~0.7mm。优选地,纺丝油嘴还包括开设在本体的第四平面上的且沿第四平面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的回油槽,回油槽的一端与凹槽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外部收集装置连通。优选地,回油槽的底部沿其延伸方向的截面呈圆弧状,且回油槽的底部圆弧的直径为0.4mm~0.6mm。优选地,本体还具有连接在第五平面与第四平面之间的第七平面、连接在第六平面与第四平面之间的第八平面,第七平面与第八平面对称设置,第七平面与第五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8°~20°。或者说第八平面与第六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8°~20°。优选地,本体一体成型,且本体的材质为氧化铝陶瓷。优选地,第五平面和第六平面均开设有第一成型槽和第二成型槽。该第一成型槽和第二成型槽位于产品两侧,可以减少产品的变形,使产品的外形更一致、更美观。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本技术的纺丝油嘴的本体由氧化铝陶瓷材料一体设置成型,其整体的结构设计简洁、紧凑、美观,制作工序相对简单,制作成本相对较低,本体采用氧化铝陶瓷制作并表面采用球化处理,纺丝经过丝通道的摩擦力小,且,纺丝油嘴整体圆滑,不割手。此外,通过在凹槽槽壁围合形成的过丝通道上设置盛油波纹槽(凹槽的底部),当纺丝沿着凹槽的底部快速通过时,在上油通道的出油口(即第三孔的出口)处接触到油质后,还能在多个盛油波纹槽处继续接触上油(出油口出来的油一部分上油到纺丝上,另一部分则会流道盛油波纹槽中,多余油的则顺着凹槽的底部流至回油槽中,最终被外部的收集装置收集),使得纺丝的上油效率大大提高,而且盛油波纹槽的设置,使得纺丝减少在凹槽底部的接触面(纺丝只接触了盛油波纹槽的波峰表面),减少阻力,减少摩擦,最终提高纺丝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纺丝油嘴的主视角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纺丝油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纺丝油嘴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纺丝油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0、凹槽;20、回油槽;31、第一孔;32、第二孔;33、第三孔;40、盛油波纹槽;51、第一成型槽;52、第二成型槽;m1、第一平面;m2、第二平面;m3、第三平面;m4、第四平面;m5、第五平面;m6、第六平面;m7、第七平面;m8、第八平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纺丝油嘴,其用于为纺丝上油,纺丝油嘴包括本体、开设在本体上的用于纺丝通过的过丝通道、开设在本体上的用于与外部油源连通的上油通道,本体具有位于一侧用于安装的第一平面m1、与第一平面m1平行设置的第二平面m2、位于靠近过丝通道入口端的第三平面m3、靠近过丝通道出口端的第四平面m4、连接在第一平面m1和第二平面m2之间且相互平行的第五平面m5和第六平面m6、连接在第五平面m5与第四平面m4之间的第七平面m7、连接在第六平面m6与第四平面m4之间的第八平面m8,第七平面m7与第八平面m8对称设置,本例中,第一平面m1、第二平面m2、第三平面m3、第五平面m5、第六平面m6、第七平面m7、第八平面m8(即,除第四平面m4外)中两两相互连接的平面,均为相互垂直设置。第七平面m7与第五平面m5之间的夹角为19°。或者说第八平面m8与第六平面m6之间的夹角为19°。第三平面m3和第四平面m4连接在第一平面m1与第二平面m2之间,且,第三平面m3与第四平面m4的延伸面能够相交(第三平面m3与第四平面m4的夹角为23°);本体的第一平面m1开设有向第二平面m2延伸的凹槽10,且凹槽10沿过丝通道延伸方向贯穿第三平面m3和第四平面m4,凹槽10的槽壁围合形成的空间形成纺丝经过的过丝通道,凹槽10的底部设有沿纺丝运动方向延伸设置的盛油波纹槽40,盛油波纹槽40具有波峰部和波底部,纺丝运动时,纺丝与波峰部上表面接触。具体地,盛油波纹槽40沿纺丝运动方向延伸的距离值为19mm~20mm。盛油波纹槽40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高度差值为0.1mm。进一步地,上油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孔31、第二孔32以及第三孔33,第一孔31与外部油管安装对接,即使用时,外部油管会插设在第一孔内(本例中外部油管的内部管腔为圆形腔,且其直径为3mm~4mm),第三孔33开设于凹槽10底部的开口构成上油通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丝油嘴,其用于为纺丝上油,所述纺丝油嘴包括本体、开设在所述本体上的用于纺丝通过的过丝通道、开设在所述本体上的用于与外部油源连通的上油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位于一侧用于安装的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设置的第二平面、位于靠近所述过丝通道入口端的第三平面、靠近所述过丝通道出口端的第四平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且相互平行的第五平面和第六平面,所述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且所述第三平面与第四平面的延伸面能够相交,所述本体的第一平面开设有向所述第二平面延伸的凹槽,且所述凹槽沿所述过丝通道延伸方向贯穿所述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所述凹槽的槽壁围合形成的空间形成所述纺丝经过的过丝通道,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沿纺丝运动方向延伸设置的盛油波纹槽,所述盛油波纹槽具有波峰部和波底部,所述纺丝运动时,所述纺丝与所述波峰部上表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丝油嘴,其用于为纺丝上油,所述纺丝油嘴包括本体、开设在所述本体上的用于纺丝通过的过丝通道、开设在所述本体上的用于与外部油源连通的上油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位于一侧用于安装的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设置的第二平面、位于靠近所述过丝通道入口端的第三平面、靠近所述过丝通道出口端的第四平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且相互平行的第五平面和第六平面,所述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连接在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且所述第三平面与第四平面的延伸面能够相交,所述本体的第一平面开设有向所述第二平面延伸的凹槽,且所述凹槽沿所述过丝通道延伸方向贯穿所述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所述凹槽的槽壁围合形成的空间形成所述纺丝经过的过丝通道,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沿纺丝运动方向延伸设置的盛油波纹槽,所述盛油波纹槽具有波峰部和波底部,所述纺丝运动时,所述纺丝与所述波峰部上表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油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油波纹槽沿所述纺丝运动方向延伸的距离值为18mm~21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油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平面与第四平面的夹角为18°~2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油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孔、第二孔以及第三孔,所述第一孔与外部油管安装对接,所述第三孔开设于所述凹槽底部的开口构成所述上油通道的出油口,所述第一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新仲李优吾徐洪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润友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