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裂返排液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21213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压裂返排液处理系统。由提升泵输送的压裂返排液与臭氧发生装置产生的臭氧经过臭氧射流投加装置混合形成气液混合液,并输送至催化反应罐内,带压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大幅提高了反应速率。经催化反应罐处理出来的第一处理液进入第一气浮罐,利用残留在水中的气体在旋流态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对浮渣的浮选。经第一气浮罐处理出来的第二处理液进入旋流溶气气浮装置进一步去浮渣。经旋流溶气气浮装置处理出来的第三处理液进入过滤器过滤,若满足回配使用可直接实现回用。该压裂返排液处理系统集成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和旋流溶气气浮装置,能快速破胶降粘,氧化效率和臭氧利用率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裂返排液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压裂返排液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压裂返排液是为增加油气井产量运用水力压裂技术对地层进行压裂作业后返排至地面的混合液,其不仅包括原注入地层的压裂液,而且携带有地层中的多种污染物。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水力压裂技术已成为提高油气井的产能和油藏采收率的重要增产措施之一。压裂液具备粘度高,滤失低,流变性好,从而实现压裂液传递压力,净化裂缝的目的。为满足上述压裂液性能的要求,需要加入稠化剂、交联剂、杀菌剂、黏土稳定剂、高温稳定剂、助排剂、PH稳定剂、破胶剂、降滤失剂等多种添加剂,返排至地表的返排液主要成分有固体悬浮物、原油、微生物、无机盐、无机酸及多环芳烃化合物为主的有机物等,是一种复杂的多相分散体系,具有高COD、高稳定性、高粘度等特征、毒性大、难降解等特点。在我国油田进行常规压裂施工作业的过程中,每口井压裂返排液体积为100-200m3。在页岩气类水平压裂技术的应用,每口井产生的压裂返排液量能达到3000-6000m3。如此大量的压裂液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实现回用,不仅造成大量的清水资源的浪费,且若任意外排势必会对地表水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压裂返排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抽取压裂返排液的提升泵;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其包括用于对压裂返排液加入催化剂的催化剂加入装置、将臭氧和来自所述提升泵的压裂返排液混合形成含微气泡的气液混合液的臭氧射流投加装置、与所述臭氧射流投加装置的输出端相连接且用于供所述气液混合液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并排出第一处理液与浮渣的催化反应罐、用于使所述第一处理液在旋流作用下进行气浮分离并排出第二处理液与浮渣的第一气浮罐;与所述第一气浮罐相连接且用于使所述第二处理液在旋流作用下进行气浮分离并排出第三处理液与浮渣的旋流溶气气浮装置;以及用于对所述第三处理液过滤的过滤器。

【技术特征摘要】
1.压裂返排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抽取压裂返排液的提升泵;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其包括用于对压裂返排液加入催化剂的催化剂加入装置、将臭氧和来自所述提升泵的压裂返排液混合形成含微气泡的气液混合液的臭氧射流投加装置、与所述臭氧射流投加装置的输出端相连接且用于供所述气液混合液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并排出第一处理液与浮渣的催化反应罐、用于使所述第一处理液在旋流作用下进行气浮分离并排出第二处理液与浮渣的第一气浮罐;与所述第一气浮罐相连接且用于使所述第二处理液在旋流作用下进行气浮分离并排出第三处理液与浮渣的旋流溶气气浮装置;以及用于对所述第三处理液过滤的过滤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裂返排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反应罐的底部侧壁开设有与所述臭氧射流投加装置的输出端连通的入水口,所述催化反应罐内竖直设置有出水内管,所述出水内管的上端为开口,所述出水内管的下端贯穿于所述催化反应罐的底部形成出水口,所述催化反应罐的上部设有浮渣出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裂返排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反应罐内设有用于盛载以金属氧化物为主剂的催化剂的催化反应床,所述催化反应床为蜂窝结构;和/或,所述催化反应罐内设有用于产生空化效应的超声波发生装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裂返排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浮罐的上部侧壁开设有第一入口,所述第一气浮罐内竖直设置有第一内筒,所述第一内筒的上端为开口,所述第一内筒的下端贯穿于所述第一气浮罐的底部形成第一排渣口,所述第一气浮罐的底部侧壁开设有第一排液口,所述第一内筒的底部外壁设有第一涡流板,所述第一涡流板的末端与所述第一气浮罐的内壁相间隔,所述催化反应罐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入口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接。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小文曾海平崔铭伟刘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科力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