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16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伞具结构,包括一伞杆部及一伞骨部,该伞杆部由多节相互伞巢的杆体组成,该伞骨部包括顶套、伞巢及若干支多折式伞骨,其中若干支多折式伞骨分别与顶套及伞巢相互连接,该伞巢套设于伞杆部的杆体上,于顶端杆体上凸设有一可卡止伞巢的卡止片,该伞巢底部套设一弹簧后并与一环套相互嵌卡扣合,借由推掣环套与伞巢产生弹性嵌卡作用,即可便利卡止或脱离该卡止片;另可使伞骨部各相邻的次伞骨间一侧处形成有一凹槽,使各相邻次伞骨可完全贴合收藏在一起,有效缩小伞收合后的体积,形成一操作便利及美观的伞具结构。(*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具结构,尤指一种可与伞巢弹性嵌卡扣合的环套,以达便利操作开伞与收合伞的动作,且其各相邻伞骨一侧处形成有容槽,使收合伞时各相邻的次伞骨能完全贴合收藏于该容槽内,形成一具便利操作与缩小体积的伞具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常用的伞具结构外观,请参阅图7所示,大都由一伞杆部50与一伞骨部60所组成,其中,该伞杆部50由多节相互伞巢的杆体51组成,该伞骨部60具有若干多折式伞骨结构61,分别与顶套52及伞巢53相互连接,且使顶套52与伞巢53分别套固与滑动套设于伞杆部50的杆体51顶部与杆体外,通过伞巢53于杆体51上滑动以达开伞及收合伞的动作,可将伞骨61固定于开伞状态,并可通过按压卡止片54将伞骨61收合,因此使用者可借卡止片54的卡止定位与伞巢53的上下滑动,来控制伞骨61顺畅滑移伸展与收合。前述的伞具结构中,该卡止片大多由金属片体成型一弯弧状的片体结构,利用其弯弧状结构本身受压会产生弹力,使伞巢向上撑开伞时卡止片受力而压缩藏于杆体内,当伞巢向上滑过卡止片时,卡止片的受力消除而弹出杆体并卡住伞巢,但是使用者于操作开伞与收伞时,需先将一手推动伞巢向上,并借另一手将卡止片压缩,造成操作上的不便利。另外,为了使伞收合后的面积缩小,同时也需保持开伞后的遮蔽空间不变,因此一般圆管状的伞杆无法满足缩小伞收合后的体积,而无法达便利收藏与搬运的功效。诸如上述的种种缺陷,确有待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伞具结构,以达便利操作开伞与收合伞的动作,使收合伞时各相邻的次伞骨能完全贴合收藏于该容槽内,形成一具便利操作与缩小体积的伞具结构,并可强化伞杆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伞具结构,其构成包括一伞杆部及一伞骨部,该伞杆部是由多节相互伞巢在一起的杆体组成,而该伞骨部包括有顶套、伞巢及若干支多折式伞骨,该伞巢滑动套设于伞杆部的杆体上,于顶端杆体上凸设一可用以卡止伞巢的卡止片,且该若干支多折式伞骨分别与顶套及伞巢相互连接,通过该伞巢于杆体上滑动以达成开伞及收合伞的动作,形成一伞具结构,其主要改进在于于伞巢下方套设一弹簧后,再将一中空状的环套嵌卡套设于伞巢下方;通过推掣环套与伞巢嵌卡结合,并借卡止片卡止于环套底部,使伞骨撑展开以达开伞动作;或下拉该环套,同时配合弹簧的弹力撑开,稍微按压卡止片,即可使环套及伞巢通过卡止片,从而达操作便利的开伞或收合伞功效。另外,于伞巢底部突设有卡勾沿且周围设具有剖槽,于伞巢底部套设一弹簧,并将一中空状环套与伞巢相互嵌卡套设,使通过推掣环套即可带动伞巢上升以撑开伞骨,并使环套形成夹束伞巢,且借卡止片卡止该环套,以达开伞的动作;其收伞时可将环套下拉,并借弹簧的弹力以撑弹开环套,经稍微按压卡止片即可使环套快速通过卡止片,再将各节伞杆收合即可完成收合伞的动作,从而达操作便利的功效;另其中,本技术的主伞骨及次伞骨相接后的相邻第二伞骨一侧相连接的一端处一体形成有一容槽,使伞收合后各尾伞骨可完全贴合收藏于相邻的第二伞骨内,即可大大缩小伞收合后的体积,从而达便利收藏、搬运与美观的功效;另其中,本技术伞杆部相伞巢的各杆体呈扁平状,据以强化该伞杆部的结构强度,且可减小杆体的粗度,以达缩小体积的功效;借由如此的结构组合,可提供一具操作便利、缩小体积及强化结构的伞具结构功效。由以上说明得知,本技术相较先前技术,确可达到如下的若干功效1、操作便利由于本技术的伞巢下方与一环套弹性嵌卡扣合,通过该环套的嵌卡与弹性,可轻松推动伞巢以达开伞与收合伞的动作,以达操作便利的功效。2、缩小体积及美化外观由于本技术伞杆部主伞骨与次伞骨相邻的第二伞骨的一侧处设有一容槽,使收合伞时各相邻次伞骨可完全贴合收藏于相邻第二伞骨的容槽内,且伞杆部各杆体呈扁平状,确可达缩小体积及美化外观的极佳产业实用性效益。3、强化伞杆结构由于本技术伞杆部的各杆体可呈圆杆或扁平状,且其相对长边与短边分别设有凹弧与加强凸弧,可强化各该杆体相伞巢串接时的结构强度,即可达成强化伞杆结构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伞具结构开伞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伞具结构收合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伞具结构伞骨部收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4、5为本技术伞具结构收合状态的动作前视图与局部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伞具结构伞杆部的截面图。图7为常用伞具的外观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 伞杆部11 第一节杆体111长边 112 凹弧113短边 114 加强凸弧12 卡止片13 第二节杆体131长边 132 凹弧133短边 134 加强凸弧 14第三节杆体 141 长边142 凹弧143 短边144 加强凸弧15第四节杆体151 平面152 半圆弧形16第五节杆体 161 圆杆17内塞171 通孔172 弹簧173 弹珠18内塞181 沉孔182 弹簧183 弹钉20伞骨部 21顶套22主伞骨 23次伞骨23’ 第二伞骨231’ 容槽24尾伞骨 25副伞骨30伞巢31卡勾沿32剖槽33容伸槽34弹簧40环套41凸肋42阶层缘面43透孔50伞杆部51杆体52顶套53伞巢54卡止片60伞骨部 61伞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伞具结构,其构成包括一伞杆部10及一伞骨部20,该伞杆部10由多节相互伞巢在一起的杆体组成,而该伞骨部20包括有顶套21、伞巢30及若干支多折式伞骨,该多折式伞骨分别具有主伞骨22、至少设一支次伞骨23及其后相邻接的第二伞骨23’及尾伞骨24及副伞骨25,其中该顶套21固设于伞杆部10的顶杆11上方,该伞巢30滑动套设于伞杆部10的顶杆11上,于顶端杆体11上凸设一可用以卡止伞巢的卡止片12,且该若干支多折式伞骨分别与顶套21及伞巢30相互连接,通过伞巢30于杆体上滑动以达成开伞及收合伞的动作,形成一伞具结构,其主要改进在于该伞巢30下方一侧突设一卡勾沿31,于伞巢30周围且位于卡勾沿31两侧设有相对应的剖槽32与容伸槽33;一环套40,呈中空状,其内部对应容伸槽33处设有凸肋41,另于环套40内部一侧形成有一上宽下窄的阶层状缘面42,而使环套40底部形成一偏心的透孔43;于该伞巢30下方套设一弹簧34,再将该环套40由下而上套设于伞巢30底部,使环套40凸肋41恰嵌卡入伞巢30的容伸槽33中,且弹簧34借卡勾沿31的勾止与环套40的套设限位,可避免弹簧34脱出;请配合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开伞与收合伞的示意图,当推掣环套40连带带动伞巢30向上位移,并藉借卡止片12卡止于环套40底部,使多折式伞骨撑展开以达开伞动作,其中,当环套40向上位移时,环套40的阶层缘面42即顺势通过卡勾沿31,且其下方较窄的缘面并形成夹束压抵卡勾沿31,使卡勾沿31措剖槽32的间隙而内缩并产生弹性撑抵于环套40内缘面,同时配合卡止片12的卡止以达卡止定位的功效;当使用者欲收合伞时,将环套40下拉并轻按压卡止片12,同时借弹簧34的弹力即可使环套40快速脱离开卡止片12,后再将伞骨与各伞杆体收合,即可达操作便利的功效。另外,本技术伞杆部10的杆体是呈扁平状杆体,请参阅图6所示,该杆体分为五节,其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具结构,其构成包括一伞杆部及一伞骨部,其特征在于:该伞杆部由多节相互伞巢在一起的杆体组成,而该伞骨部包括有顶套、伞巢及若干支多折式伞骨,该伞巢滑动套设于伞杆部的杆体上,于顶端杆体上凸设一可用以卡止伞巢的卡止片,且该若干支多折式伞骨分别与顶套及伞巢相互连接,通过该伞巢于杆体上滑动以开伞及收合伞,形成一伞具结构,所述伞巢下方套设一弹簧,一中空状环套嵌卡套设于所述伞巢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秀信
申请(专利权)人:涉谷流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