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深管廊基坑的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0879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深管廊基坑的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基坑排水技术领域。该排水结构包括坑外减压降水井、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坑内减压降水井和排水沟;所述基坑两侧的由地面向下挖掘出坑外减压降水井,所述坑外减压降水井沿管廊走向等距离纵向设置两排;所述钻孔灌注桩支护段的钻孔灌注桩桩间设有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所述基坑的底面两边分别向下挖出坑内减压降水井,所述坑内减压降水井沿管廊走向等距离纵向设置两排;所述两排坑内减压降水井之间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与坑内减压降水井通过沟槽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排水方法能够有效地将超深管廊基坑挖掘时的地下水排出基坑,安全可靠,施工过程简单,可操作性强,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深管廊基坑的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排水
,尤其涉及一种超深管廊基坑的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在近几年取得了迅猛发展,地下综合管廊的重要性已逐渐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认可,地下综合管廊已成为城市的不可缺少的配套市政设施,地下综合管廊通常建在地下8m左右,而当地下综合管廊与其他规划的市政设施冲突时,往往通过降低地下综合管廊建造深度,一般此类情况管廊将建在地下20m;当这种超深的基坑挖掘时,地下水处理极为重要,由于基坑很深,传统的基坑排水方法将不适用于此类基坑的排水,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超深管廊基坑的排水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超深管廊基坑的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超深管廊基坑的排水结构能够有效地将超深管廊基坑挖掘时的地下水排出基坑,安全可靠,施工过程简单,可操作性强,效率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所述基坑包括放坡支护段以及钻孔灌注桩支护段,所述钻孔灌注桩支护段包括固定在两边的两排钻孔灌注桩,所述两排钻孔灌注桩的桩顶分别有两冠梁,所述两冠梁之间固定有钢支撑;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坑外减压降水井、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坑内减压降水井和排水沟;所述基坑两侧的由地面向下挖掘出坑外减压降水井,所述坑外减压降水井沿管廊走向等距离纵向设置两排;所述钻孔灌注桩支护段的钻孔灌注桩桩间设有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所述基坑的底面两边分别向下挖出坑内减压降水井,所述坑内减压降水井沿管廊走向等距离纵向设置两排;所述两排坑内减压降水井之间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与坑内减压降水井通过沟槽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坑外减压降水井和坑内减压降水井内放置有潜水泵。进一步地,所述坑外减压降水井的底部低于管廊基坑底部2m。进一步地,所述坑内减压降水井的底部低于管廊基坑底部2m。进一步地,所述坑外减压降水井沿管廊基坑走向的间距为20m。进一步地,所述坑内减压降水井沿管廊基坑走向的间距为20m。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超深管廊基坑的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超深管廊基坑要求深度和土质情况,对基坑分别进行放坡和钻孔灌注桩支护,在基坑内由上向下依次形成放坡支护段以及钻孔灌注桩支护段;步骤二:基坑支护完成后,沿管廊基坑走向,在基坑两侧的分别挖掘坑外减压降水井,并且在坑外减压降水井内放置潜水泵;步骤三:在钻孔灌注桩的桩间施工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步骤四:沿管廊基坑走向,在超深管廊基坑的底面两边分别挖掘坑内减压降水井,并且在坑内减压降水井内放置潜水泵;步骤五:坑内减压降水井施工完成后,在超深管廊基坑的底面挖出排水沟,在排水沟与坑内减压降水井之间挖出沟槽。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基坑底部的排水沟可以将基坑内的水进行有效地引流,由于排水沟与坑内减压降水井连通,基坑内的水经排水沟引流汇聚在坑内减压降水井,再经由潜水泵将水排出基坑;同时,基坑两边的坑外减压降水井可以将其附近的地下水汇聚并经由潜水泵将水排出,减少了地下水向基坑内扩散。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所述超深管廊基坑的排水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与钻孔灌注桩的位置示意图。图中:1-放坡支护段;2-钻孔灌注桩支护段;3-坑外减压降水井;4-钻孔灌注桩;5-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6-坑内减压降水井;7-排水沟;8-冠梁;9-钢支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所述基坑包括放坡支护段1以及钻孔灌注桩支护段2,所述钻孔灌注桩支护段2包括固定在两边的两排钻孔灌注桩4,所述两排钻孔灌注桩4的桩顶分别有两冠梁8,所述两冠梁8之间固定有钢支撑9;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坑外减压降水井3、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5、坑内减压降水井6和排水沟7;所述基坑两侧的由地面向下挖掘出坑外减压降水井3,所述坑外减压降水井3沿管廊走向等距离纵向设置两排;所述钻孔灌注桩支护段2的钻孔灌注桩4桩间设有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5;所述基坑的底面两边分别向下挖出坑内减压降水井6,所述坑内减压降水井6沿管廊走向等距离纵向设置两排;所述两排坑内减压降水井6之间设有排水沟7,所述排水沟7与坑内减压降水井6通过沟槽连通。所述坑外减压降水井3和坑内减压降水井6内放置有潜水泵。所述坑外减压降水井3的底部低于管廊基坑底部2m。所述坑内减压降水井6的底部低于管廊基坑底部2m。所述坑外减压降水井3沿管廊基坑走向的间距为20m。所述坑内减压降水井6沿管廊基坑走向的间距为20m。上述超深管廊基坑的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超深管廊基坑要求深度和土质情况,对基坑分别进行放坡和钻孔灌注桩支护,在基坑内由上向下依次形成放坡支护段1以及钻孔灌注桩支护段2;步骤二:基坑支护完成后,沿管廊基坑走向,在基坑两侧的分别挖掘坑外减压降水井3,并且在坑外减压降水井3内放置潜水泵;步骤三:在钻孔灌注桩4的桩间施工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5;步骤四:沿管廊基坑走向,在超深管廊基坑的底面两边分别挖掘坑内减压降水井6,并且在坑内减压降水井6内放置潜水泵;步骤五:坑内减压降水井6施工完成后,在超深管廊基坑的底面挖出排水沟7,在排水沟7与坑内减压降水井6之间挖出沟槽。本专利技术施工时:所述基坑两边的坑外减压降水井3可以将其附近的地下水汇聚并经由潜水泵将水排出,有效减少地下水向基坑内扩散;同时,在基坑底部的排水沟7可以将基坑内的水进行有效地引流,然后汇聚在坑内减压降水井6,再经由潜水泵将水排出基坑。本专利技术所述排水方法能够有效地将超深管廊基坑挖掘时的地下水排出基坑,安全可靠,施工过程简单,可操作性强,效率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深管廊基坑的排水结构,所述基坑包括放坡支护段(1)以及钻孔灌注桩支护段(2),所述钻孔灌注桩支护段(2)包括固定在两边的两排钻孔灌注桩(4),所述两排钻孔灌注桩(4)的桩顶分别有两冠梁(8),所述两冠梁(8)之间固定有钢支撑(9),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坑外减压降水井(3)、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5)、坑内减压降水井(6)和排水沟(7);所述基坑两侧的由地面向下挖掘出坑外减压降水井(3),所述坑外减压降水井(3)沿管廊走向等距离纵向设置两排;所述钻孔灌注桩支护段(2)的钻孔灌注桩(4)桩间设有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5);所述基坑的底面两边分别向下挖出坑内减压降水井(6),所述坑内减压降水井(6)沿管廊走向等距离纵向设置两排;所述两排坑内减压降水井(6)之间设有排水沟(7),所述排水沟(7)与坑内减压降水井(6)通过沟槽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深管廊基坑的排水结构,所述基坑包括放坡支护段(1)以及钻孔灌注桩支护段(2),所述钻孔灌注桩支护段(2)包括固定在两边的两排钻孔灌注桩(4),所述两排钻孔灌注桩(4)的桩顶分别有两冠梁(8),所述两冠梁(8)之间固定有钢支撑(9),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坑外减压降水井(3)、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5)、坑内减压降水井(6)和排水沟(7);所述基坑两侧的由地面向下挖掘出坑外减压降水井(3),所述坑外减压降水井(3)沿管廊走向等距离纵向设置两排;所述钻孔灌注桩支护段(2)的钻孔灌注桩(4)桩间设有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5);所述基坑的底面两边分别向下挖出坑内减压降水井(6),所述坑内减压降水井(6)沿管廊走向等距离纵向设置两排;所述两排坑内减压降水井(6)之间设有排水沟(7),所述排水沟(7)与坑内减压降水井(6)通过沟槽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深管廊基坑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坑外减压降水井(3)和坑内减压降水井(6)内放置有潜水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深管廊基坑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坑外减压降水井(3)的底部低于管廊基坑底部2m。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涛姚海刘瑞君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