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坑建筑地下空间防潮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16235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坑建筑地下空间防潮湿系统,包括间隔布置在深坑建筑底部的渗水管,渗水管的管身上设有沿其管长方向间隔布置的渗水孔,渗水管的出水端与集水管连通,所述集水管的出水端与深井管连通,所述的深井管内设置有深井泵,深井泵的出水口与排水管相接,且排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设置在地面上的蓄水池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深坑建筑地下空间的土壤中的水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渗水管中,并经集水管流入深井管中,经由深井泵抽离,确保深坑建筑基础底部的土壤的干燥状态,防止水分渗透到深坑建筑的地下空间产生潮湿的现象;蓄水池的水还可供给建筑工地或生活用水,既节约了水源,也达到了体积小,经济适用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坑建筑地下空间防潮湿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深坑建筑地下空间防潮湿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为满足这些建筑的基础建设的技术要求,基础的基坑也变得越来越深。而在我国水系丰富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土壤含水量大,很多深坑建筑附设的地下空间由于施工过程的防水未能达到技术要求,在竣工后的使用过程中,地下空间的地面会长期处于潮湿状态,而对于人员逗留时间较少或不经常去的地方,地面有时还会长出苔绿,特别是一些经常处于高潮湿状态的地下储藏室,还会导致储存的物品发霉变质,有时甚至产生腐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众多不便或财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而在竣工后局部地下空间四周挖设防水沟时,往往也会因为排水困难,沟内积水,滋生绿苔或蚊虫等。而这些建筑竣工以后一旦出现这些缺陷,维修起来也会费时费力,往往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维修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或彻底根除。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深坑建筑地下空间的防潮湿方式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深坑建筑地下空间防潮湿系统,及时的排除地下空间底层基础和土壤中的水份,防止水份在地下空间底部的集聚而导致深坑建筑底部回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深坑建筑地下空间防潮湿系统,包括间隔布置在深坑建筑底部的渗水管,渗水管的管身上设有沿其管长方向间隔布置的渗水孔,渗水管的出水端与集水管连通,所述集水管的出水端与深井管连通,所述的深井管内设置有深井泵,深井泵的出水口与排水管相接,且排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设置在地面上的蓄水池内。优选的,所述的渗水孔沿渗水管的管身周向均匀设置。优选的,所述渗水管的管身上包裹有过滤网,并由扎紧带扎紧固定。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的孔径为0.5~1.0mm。优选的,所述的集水管设置在深坑建筑底部的一侧,集水管的中心与渗水管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集水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伸入垂直布置的深井管内。优选的,所述深井管的底部距集水管所在平面0.5~1.0m。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深坑建筑地下空间防潮湿系统,深坑建筑地下空间的土壤中的水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渗水管中,并经集水管流入深井管中,经由深井泵抽离,从而保持深坑建筑基础底部的土壤的干燥状态,防止水分渗透到深坑建筑的地下空间,产生潮湿的现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潮湿系统,满足了快速、及时和有效的将积水抽出的目的和技术要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潮湿系统,还可以供给建筑工地建筑施工或生活用水,既节约了水源,也达到了体积小,经济适用和维修方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深坑建筑地下空间防潮湿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渗水管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渗水管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深坑建筑,10-渗水管,11-渗水孔,12-过滤网,13-扎紧带,20-集水管,30-深井管,31-深井泵,32-排水管,40-蓄水池。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结合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坑建筑地下空间防潮湿系统,包括间隔布置在深坑建筑1底部的渗水管10,渗水管10的管身上设有沿其管长方向间隔布置的渗水孔11,渗水管10的出水端与集水管20连通,所述集水管20的出水端与深井管30连通,所述的深井管30内设置有深井泵31,深井泵31的出水口与排水管32相接,且排水管32的另一端延伸至设置在地面上的蓄水池40内。当深坑建筑的地下空间的土壤中含有水份时,水份在重力和内压的作用下经渗水孔11渗流入渗水管10内,然后经集水管20汇集后流入深井管30中,当深井管30中的水位达到一定的高度并淹没深井泵31时,接通深井泵31的电源,深井泵31启动并将深井管30中的积水抽排到蓄水池40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潮湿系统可以有效的将深坑建筑地下空间的土壤中的水份抽离,从而确保深坑建筑地下空间的干燥,避免出现潮湿的现象。此外,蓄水池40中储存的水可以用于建筑施工或辅助生活用水,从而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的,结合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渗水孔11沿渗水管10的管身周向均匀设置。如此,可以确保深坑建筑1底部土壤中的水分充分的渗出到渗水管10中。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渗水管10为塑料材质管,内部经防腐处理,直径为φ25~40mm,渗水管10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法兰与集水管20连通,在渗水管10的管长方向每隔500~600mm沿周向均匀设置有4~6个直径为φ8~10mm的渗水孔11,相邻渗水管10之间的间距为3~4m。进一步的,结合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渗水管10的管身上包裹有过滤网12,并由扎紧带13扎紧固定。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过滤网12的孔径为0.5~1.0mm。过滤网12的作用在于将阻止沙土经渗水孔11进入到渗水管10,并经集水管20进入到深井管30中,对深井泵31的正常运转造成影响。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网12为软质纱网,包裹在带有渗水孔11的渗水管10外围,并由扎紧带13扎紧固定。所述的扎紧带13为塑料扎扣环,长度为100~150mm,相邻扎紧带13的布置间距为1.5~2.0m。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集水管20设置在深坑建筑1底部的一侧,集水管20的中心与渗水管10的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集水管20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伸入垂直布置的深井管30内。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集水管20由直径为φ50~65mm的塑料管制成,所述的深井管30由直径为φ300~400mm钢管制成,内部经防腐处理,垂直布置。进一步的,所述深井管30的底部距集水管20所在平面0.5~1.0m。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深井泵31可以采用普通交流深井泵,额定电压为交流220V,流量为10~30升/分钟,出口压力为0.3~0.5MPa,垂直设置在深井管30的底部。所述的排水管32为硬质塑料管,直径为φ50~65mm,下端与深井泵31出水口连通,上端与蓄水池40的入口连通。并且,深井泵31的出水口与排水管32通过锁紧接合器连接固定,所述的锁紧接合器可以选择普通的金属消防接合器,直径为φ50~65mm。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蓄水池40为砖砌水池,上端开口并高出地面600~800mm,容积为20~30m3,在侧面设有一根伸出长度为200~400mm、直径为φ80~100mm的塑料进水管,塑料进水管与排水管32之间采用锁紧接合器固定连接,另一侧面中部距离上端口150~200mm处设有一根伸出长度为200~400mm、直径为φ80~100mm的塑料溢流出水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深坑建筑地下空间防潮湿系统,通过对深坑建筑地下空间底部的土壤中的水份进行集聚并抽离,可以有效的排除土壤中的水分,从而改善水系丰富或地下水位高地区的地下空间防潮湿问题;另一方面,该防潮湿系统所收集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建筑工地建筑施工用水及生活用品,节约了水资源,达到了体积小、经济适用、维修方便的特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坑建筑地下空间防潮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布置在深坑建筑(1)底部的渗水管(10),渗水管(10)的管身上设有沿其管长方向间隔布置的渗水孔(11),渗水管(10)的出水端与集水管(20)连通,所述集水管(20)的出水端与深井管(30)连通,所述的深井管(30)内设置有深井泵(31),深井泵(31)的出水口与排水管(32)相接,且排水管(32)的另一端延伸至设置在地面上的蓄水池(40)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坑建筑地下空间防潮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布置在深坑建筑(1)底部的渗水管(10),渗水管(10)的管身上设有沿其管长方向间隔布置的渗水孔(11),渗水管(10)的出水端与集水管(20)连通,所述集水管(20)的出水端与深井管(30)连通,所述的深井管(30)内设置有深井泵(31),深井泵(31)的出水口与排水管(32)相接,且排水管(32)的另一端延伸至设置在地面上的蓄水池(4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坑建筑地下空间防潮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水孔(11)沿渗水管(10)的管身周向均匀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坑建筑地下空间防潮湿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云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