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曲线形防撞结构桥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0851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曲线形防撞桥墩。包括架桥桥面、圆柱形桥台、双曲线形桥墩、桥墩承台、竖向通长筋、弯曲通长筋、竖向承载力钢筋、弯曲承载力钢筋、竖向构造钢筋、弯曲构造钢筋、连接筋、箍筋。根据交通部调查分析,在交通事故中,由于夜间视线限制,导致车辆与桥墩产生碰撞的事故率不在少数,因此,如何解决车辆碰撞桥墩的问题成为了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曲线形防撞结构桥墩。主要是通过改变桥墩结构形状,减小桥墩体积,降低车辆撞击桥墩概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节省原材料,降低成本,提高桥墩强度,增加桥墩使用年限,降低车辆撞击桥墩概率,减少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曲线形防撞结构桥墩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曲线形防撞结构桥墩。
技术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经济贸易和社会活动日益繁忙,城市交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传统的道路设施已经不能顺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发展,当前,我国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及其严重,交通拥挤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诟病。城市发展后,交通拥挤,建筑物密集,街道难以扩宽,所以高架桥成为了一种新型发展趋势,由于近几年高架桥大规模的建设,城市的空中立起来无数根混凝土大柱子,给交通同样带来了极大地不便。根据交通部调查分析,在交通事故中,由于夜间视线限制,导致车辆与桥墩产生碰撞的事故率不在少数,因此,如何解决车辆碰撞桥墩的问题成为了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曲线形防撞结构桥墩。主要是通过改变桥墩结构形状,减小桥墩体积,降低车辆撞击桥墩概率。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曲线形防撞结构桥墩,包括架桥桥面、圆柱形桥台、双曲线形桥墩、桥墩承台、竖向通长筋、弯曲通长筋、竖向承载力钢筋、弯曲承载力钢筋、竖向构造钢筋、弯曲构造钢筋、连接筋、箍筋,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曲线形防撞结构桥墩,包括架桥桥面(1)、圆柱形桥台(2)、双曲线形桥墩(3)、桥墩承台(4)、竖向通长筋(5)、弯曲通长筋(6)、竖向承载力钢筋(7)、弯曲承载力钢筋(8)、竖向构造钢筋(9)、弯曲构造钢筋(10)、连接筋(11)、箍筋(12),其特征在于:架桥桥面(1)与圆柱形桥台(2)紧贴,架桥桥面(1)与圆柱形桥台(2)垂直连接,圆柱形桥台(2)对架桥桥面(1)起支撑作用,圆柱形桥台(2)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40cm,竖向通长筋(5)呈环形布置,并形成横截面直径3‑7m的圆形,竖向通长筋(5)之间间隔1.2‑3.5m,竖向通长筋(5)数量10‑12个,竖向通长筋(5)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曲线形防撞结构桥墩,包括架桥桥面(1)、圆柱形桥台(2)、双曲线形桥墩(3)、桥墩承台(4)、竖向通长筋(5)、弯曲通长筋(6)、竖向承载力钢筋(7)、弯曲承载力钢筋(8)、竖向构造钢筋(9)、弯曲构造钢筋(10)、连接筋(11)、箍筋(12),其特征在于:架桥桥面(1)与圆柱形桥台(2)紧贴,架桥桥面(1)与圆柱形桥台(2)垂直连接,圆柱形桥台(2)对架桥桥面(1)起支撑作用,圆柱形桥台(2)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40cm,竖向通长筋(5)呈环形布置,并形成横截面直径3-7m的圆形,竖向通长筋(5)之间间隔1.2-3.5m,竖向通长筋(5)数量10-12个,竖向通长筋(5)横截面直径20-30mm,竖向承载力钢筋(7)布置在竖向通长筋(5)围绕形成的环形中,竖向承载力钢筋(7)与竖向通长筋(5)均等间隔布置,竖向承载力钢筋(7)之间间隔5-10cm,竖向承载力钢筋(7)数量60-80个,竖向承载力钢筋(7)横截面直径10-20mm,连接筋(11)与竖向通长筋(5)、竖向承载力钢筋(7)垂直,水平连接筋(11)两端弯钩分别与竖向通长筋(5)、竖向承载力钢筋(7)侧壁紧贴,使竖向通长筋(5)、竖向承载力钢筋(7)之间相互连接,且弯钩延伸长度5-8cm,连接筋(11)距离竖向通长筋(5)顶端、竖向承载力钢筋(7)顶端距离为15-20cm,连接筋(11)之间间隔5-8cm,箍筋(12)与竖向通长筋(5)、竖向承载力钢筋(7)垂直,并紧贴竖向通长筋(5)、竖向承载力钢筋(7)外壁绑扎,箍筋(12)距离竖向通长筋(5)顶端、竖向承载力钢筋(7)顶端、竖向通长筋(5)底端、竖向承载力钢筋(7)底端距离为15-20cm,箍筋(12)之间间隔5-8cm,圆柱形桥台(2)底部与双曲线形桥墩(3)顶部连接;双曲线形桥墩(3)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40-60cm,弯曲通长筋(6)与竖向通长筋(5)采用机械方法逐一搭接,搭接长度为25-30cm,弯曲通长筋(6)与竖向通长筋(5)搭接接头呈环形布置,并形成横截面直径3-7m的圆形,弯曲通长筋(6)之间间隔1.2-3.5m,弯曲通长筋(6)数量10-12个,弯曲通长筋(6)横截面直径25-35mm,弯曲承载力钢筋(8)与竖向承载力钢筋(7)采用机械方法逐一搭接,搭接长度为25-30cm,弯曲承载力钢筋(8)与竖向承载力钢筋(7)搭接接头布置在弯曲通长筋(6)与竖向通长筋(5)搭接接头围绕形成的环形中,弯曲承载力钢筋(8)与弯曲通长筋(6)均等间隔布置,弯曲承载力钢筋(8)之间间隔5-10cm,弯曲承载力钢筋(8)数量60-80个,弯曲承载力钢筋(8)横截面直径15-25mm,竖向构造筋(9)布置在弯曲通长筋(6)与竖向通长筋(5)搭接接头围绕形成的环形中,竖向构造筋(9)与弯曲承载力钢筋(8)、弯曲通长筋(6)均等间隔布置,竖向构造筋(9)之间间隔5-10cm,竖向构造筋(9)数量40-60个,竖向构造筋(9)横截面直径8-10mm,弯曲构造筋(10)与竖向构造筋(9)采用绑扎方式进行逐一搭接,搭接长度为25-30cm,相邻弯曲构造筋(10)与竖向构造筋(9)搭接接头不在同一水平线,弯曲构造筋(10)与弯曲承载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高忠慧吴献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