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059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部件改进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成型模具,用于克服深腔类注塑件排气问题,包括顺序安装的定模底板、定模板、动模板以及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定模板中嵌装凹模,动模板中嵌装凸模,凹模和凸模之间的型腔注塑后形成注塑件,所述的定模底板与定模板之间通过限位卡块相连,所述的凹模和凸模在分型面交接处呈楔形空腔,楔形空腔的尖角处布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排气槽,所述的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之间安装有顶杆,顶杆贯穿动模板与凸模,顶杆与凸模为过渡配合连接,顶杆上开设有导气槽。本装置通过设计凸凹模之间的楔形空腔,结合排气槽,提高排气性能和减少降低注塑件飞边,此外通过顶杆开设导气槽,顶出过程便于脱模。

A forming moul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injection mold components, and discloses a molding mold for overcoming the exhaust problem of deep cavity injection molded parts, including sequentially mounted fixed mold base plate, fixed mold, moving mold, ejector panel and ejector base plate, embedded concave mold in fixed mold, embedded punch in moving mold, concave mold and ejector base plate. An injection part is formed after the cavity between the punches is injected into the mold.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mold and the fixed template are connected by a limiting block. The concave die and the punch are wedge-shaped cavities at the junction of the parting surface. A number of uniformly arranged exhaust grooves are arranged at the sharp angles of the wedge-shaped cavities. A top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op needle panel and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top needle. The rod, the ejector rod penetrates the moving template and the punch, and the ejector rod and the punch are connected by a transition fit, and the ejector rod is provided with a air guide groove. By designing the wedge-shaped cavity between the punch and the concave die and combining the exhaust groove, the device can improve the exhaust performance and reduce the flying edge of the injection part. In addition, the air guide groove is set up through the ejector rod to facilitate the ejection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部件改进设计
,特别是涉及一种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注塑成型模具广泛应用于塑料制件的批量生产中,在批量生产制造时,随着模具分型面的直接接触碰撞次数累计,其凸凹模的间隙逐渐增加,导致注塑件出现飞边和毛刺现象,需要定期修复凸凹模的尺寸,此外,对于深腔类注塑件,由于注塑件紧密包裹凸模,在设计脱模斜度的情况下,也存在注塑件顶出顶破损的现象。针对上述深腔类注塑件,需要解决其排气和飞边毛刺问题,主要改进其分型面结构设计以及顶出机构的结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型模具,该装置改进设计的工作量小,可以直接从普通注塑模具着手,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可以获得有益的注塑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成型模具,用于克服深腔类注塑件排气问题,包括顺序安装的定模底板、定模板、动模板以及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定模板中嵌装凹模,动模板中嵌装凸模,凹模和凸模之间的型腔注塑后形成注塑件,所述的定模底板与定模板之间通过限位卡块相连,所述的凹模和凸模在分型面交接处呈楔形空腔,楔形空腔的尖角处布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排气槽,所述的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之间安装有顶杆,顶杆贯穿动模板与凸模,顶杆与凸模为过渡配合连接,顶杆上开设有导气槽。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凸模和动模板中加工有退让孔。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退让孔与顶杆之间为间隙配合连接。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导气槽加工在顶杆上的间隙配合段。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凹模和凸模在分型面交接处的楔形空腔高度差为0.02-0.04毫米。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所述的定模底板与定模板之间还安装有压缩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设计凸凹模之间的楔形空腔,结合排气槽布设,有效提高排气性能和减少降低注塑件飞边,此外通过顶杆开设导气槽,顶出过程便于脱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定模底板;2.限位卡块;3.定模板;4.动模板;5.凸模;6.顶针面板;7.顶针底板;8.顶杆;9.凹模;10.压缩弹簧;11.注塑件;12.排气槽;13.退让孔;14.导气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便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进行更深入的诠释。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成型模具,主要是对普通注塑模具的局部结构设计进行改进和加工,用于克服深腔类注塑件11排气问题,包括顺序安装的定模底板1、定模板3、动模板4以及顶针面板6和顶针底板7,定模板3中嵌装凹模9,动模板4中嵌装凸模5,凹模9和凸模5之间的型腔注塑后形成注塑件11,所述的定模底板1与定模板3之间通过限位卡块2相连,具体为销轴穿过限位卡块2固定在定模板3上,随着定模底板1与定模板3的分离,销轴在限位卡块2的空腔中移动直至被阻挡,此时定模板3位置固定不动,完成第一次分型。所述的凹模9和凸模5在分型面交接处呈楔形空腔,楔形空腔的尖角处布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排气槽12,所述的顶针面板6和顶针底板7之间安装有顶杆8,顶杆8贯穿动模板4与凸模5,顶杆8与凸模5为过渡配合连接,顶杆8上开设有导气槽14。进一步的,所述的凸模5和动模板4中加工有退让孔13,所述的退让孔13与顶杆8之间为间隙配合连接,一般选择退让孔13直径大于顶杆8直径1-3毫米,所述的导气槽14加工在顶杆8上的间隙配合段,所述的凹模9和凸模5在分型面交接处的楔形空腔高度差为0.02-0.04毫米,设定高度差避免凸模5和凹模9直接接触,也便于排气排出至排气槽12,所述的所述的定模底板1与定模板3之间还安装有压缩弹簧10。本技术装置的改进之处在于,一是,凸模5和凹模9之间设置有楔形空腔而直接接触面积小,减小模具合模时的冲击力,延长其使用寿命;二是,顶杆8上加工有导气槽14,导气槽14在顶杆8上开口位置使注塑件11顶出过程中,导气槽14与退让孔13相连通,外部空气进入注塑件11的深腔内部,从而便于注塑件11顶出脱模。本技术装置中,模具各板和压缩弹簧10均为现有技术或材料,所属的技术人员根据所需的产品型号和规格,可以直接从市面购买或者订做。通过以上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对本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为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型模具,用于克服深腔类注塑件排气问题,包括顺序安装的定模底板(1)、定模板(3)、动模板(4)以及顶针面板(6)和顶针底板(7),定模板(3)中嵌装凹模(9),动模板(4)中嵌装凸模(5),凹模(9)和凸模(5)之间的型腔注塑后形成注塑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底板(1)与定模板(3)之间通过限位卡块(2)相连,所述的凹模(9)和凸模(5)在分型面交接处呈楔形空腔,楔形空腔的尖角处布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排气槽(12),所述的顶针面板(6)和顶针底板(7)之间安装有顶杆(8),顶杆(8)贯穿动模板与凸模(5),顶杆(8)与凸模(5)为过渡配合连接,顶杆(8)上开设有导气槽(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型模具,用于克服深腔类注塑件排气问题,包括顺序安装的定模底板(1)、定模板(3)、动模板(4)以及顶针面板(6)和顶针底板(7),定模板(3)中嵌装凹模(9),动模板(4)中嵌装凸模(5),凹模(9)和凸模(5)之间的型腔注塑后形成注塑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底板(1)与定模板(3)之间通过限位卡块(2)相连,所述的凹模(9)和凸模(5)在分型面交接处呈楔形空腔,楔形空腔的尖角处布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排气槽(12),所述的顶针面板(6)和顶针底板(7)之间安装有顶杆(8),顶杆(8)贯穿动模板与凸模(5),顶杆(8)与凸模(5)为过渡配合连接,顶杆(8)上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