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折弯机后挡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025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智能折弯机后挡料装置,包括两对称布置的滑座,滑座通过第一丝杆螺母与第一丝杆连接,第一丝杆传动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滑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传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上套有第二丝杆螺母,还包括横臂,横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丝杆螺母连接,横臂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滑块上连接有挡料块,两个挡料块各通过第三丝杆螺母连接有一根第三丝杆,两根第三丝杆的螺向相反,两根第三丝杆的内端通过传动齿轮连接,传动齿轮通过动力齿轮与第三伺服电机传动连接,挡料块的前端面设置有接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由度和灵活度高,定位准确,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好,精度高。

Rear baffle device of intelligent ben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uts forward a backstop device for an intelligent bend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two symmetrically arranged sliding seats. The sliding sea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crew nut, the first screw dri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ervo motor, the sliding seat is fixed with the second servo motor, and the second servo motor dri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crew which is vertically arranged. The second screw is sleeved with a second screw nut, and the second screw nut is connected with the two ends of the horizontal arm. The front end of the horizontal arm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liding rail. The sliding rail is connected with two sliding blocks. The sliding blocks are connected with a material block. The two blocks are connected with a third screw screw through the third screw nut. The screw direction of the third screw is opposite, the inner ends of the two third screw are connected by the transmission gear, the transmission gear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servo motor by the power gear, and the front end face of the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contact senso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degree of freedom and flexibility, accurate positioning, good product quality and high prec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折弯机后挡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折弯机,特别涉及智能折弯机后挡料装置。
技术介绍
折弯机是一种能够对薄板进行折弯的机器。使用时,需要人工将薄板放入折弯机进行多次折弯。因为是人工操作,所以每次薄板伸入折弯机的长度需要通过后挡料装置来挡料确定,但是因为人工长时间、多次的操作,所以并不能保证每次伸入的薄板与后挡料装置接触,薄板会存在倾斜或未与后挡料装置接触的问题,造成加工出来的产品的质量不均匀和加工精度无法保证。并且折弯机的后挡料装置存在自由度和灵活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智能折弯机后挡料装置,解决了现有折弯机加工出来的产品的质量不均匀和加工精度无法保证的缺陷,以及折弯机的后挡料装置存在自由度和灵活度不足的缺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智能折弯机后挡料装置,包括两对称布置的滑座,滑座通过第一丝杆螺母与第一丝杆连接,第一丝杆传动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滑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传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上套有第二丝杆螺母,还包括横臂,横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丝杆螺母连接,横臂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滑块上连接有挡料块,两个挡料块各通过第三丝杆螺母连接有一根第三丝杆,两根第三丝杆的螺向相反,两根第三丝杆的内端通过传动齿轮连接,传动齿轮通过动力齿轮与第三伺服电机传动连接,挡料块的前端面设置有接触传感器。进一步,所述第一丝杆、所述第二丝杆和所述第三丝杆的端部设置有限位传感器。进一步,还包括控制器,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接触传感器和限位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挡料块可以前、后、上、下、左、右移动,自由度和灵活度高,并且是全自动控制,自身定位精度高,从而保证对薄板的定位精确;另外,挡料块的前端面设置有接触传感器,只有薄板与两个挡料块上的接触传感器都接触时,折弯机才开始工作,从而防止了薄板未与挡料块接触和倾斜的状况,保证薄板的折弯精度,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精度高,质量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智能折弯机后挡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智能折弯机后挡料装置,包括两对称布置的滑座1,滑座1通过第一丝杆螺母2与第一丝杆3连接,第一丝杆3传动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滑座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4,第二伺服电机4传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丝杆5,第二丝杆5上套有第二丝杆螺母,还包括横臂6,横臂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丝杆螺母连接,横臂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滑轨7,滑轨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15,滑块15上连接有挡料块8,两个挡料块8各通过第三丝杆螺母连接有一根第三丝杆9,两根第三丝杆9的螺向相反,两根第三丝杆9的内端通过传动齿轮10连接,传动齿轮10通过动力齿轮11与第三伺服电机12传动连接,挡料块8的前端面设置有接触传感器13。优选的,所述第一丝杆3、所述第二丝杆5和所述第三丝杆9的端部设置有限位传感器。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器,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接触传感器和限位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本技术的挡料块8可以前、后、上、下、左、右移动,自由度和灵活度高,并且是全自动控制,自身定位精度高,从而保证对薄板的定位精确;另外,挡料块8的前端面设置有接触传感器13,只有薄板与两个挡料块8上的接触传感器13都接触时,折弯机才开始工作,从而防止了薄板未与挡料块8接触和倾斜的状况,保证薄板的折弯精度,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精度高,质量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折弯机后挡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对称布置的滑座,滑座通过第一丝杆螺母与第一丝杆连接,第一丝杆传动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滑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传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上套有第二丝杆螺母,还包括横臂,横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丝杆螺母连接,横臂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滑块上连接有挡料块,两个挡料块各通过第三丝杆螺母连接有一根第三丝杆,两根第三丝杆的螺向相反,两根第三丝杆的内端通过传动齿轮连接,传动齿轮通过动力齿轮与第三伺服电机传动连接,挡料块的前端面设置有接触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折弯机后挡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对称布置的滑座,滑座通过第一丝杆螺母与第一丝杆连接,第一丝杆传动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滑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传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上套有第二丝杆螺母,还包括横臂,横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丝杆螺母连接,横臂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滑块上连接有挡料块,两个挡料块各通过第三丝杆螺母连接有一根第三丝杆,两根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燊燊杨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泰尔隆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