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重力驱动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0102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节能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重力驱动的车辆,包括滚动轮、支撑轮、承重轮、前进驱动装置、倒车驱动装置和底盘;所述滚动轮包括中空的外轮和外轮内齿,所述外轮内齿位于外轮的一端并沿外轮内侧圆周分布;所述支撑轮包括中空的中轮和固定杆,所述中轮设置在外轮内并通过竖直设置的固定杆和外轮内侧连接;所述承重轮包括内轮、轴承、承重轴和中心孔,所述内轮位于中轮内且设有贯穿内轮两端面的中心孔,所述内轮的长度大于所述中轮的长度,所述轴承设置在中心孔的两端,所述中心孔的孔径和轴承的外径相适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设计简单,能够实现利用重力来驱动车辆,进而实现节能。

A vehicle driven by gravit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nergy-saving vehicle manufacturing, in particular to a vehicle driven by gravity, including a rolling wheel, a supporting wheel, a load-bearing wheel, a forward driving device, a reversing driving device and a chassis; the rolling wheel comprises a hollow outer wheel and an outer inner tooth, the outer tooth being located at one end of the outer wheel and along the outer wheel. The supporting wheel comprises a hollow hollow wheel and a fixed rod, the middle wheel is arranged in the outer wheel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side of the outer wheel through a vertically arranged fixed rod; the bearing wheel comprises an inner wheel, a bearing, a load bearing shaft and a central hole, and the inner wheel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wheel and is provided with a central hole penetrating both ends of the inner wheel. The length of the inner wheel i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middle wheel, and the bearing is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center hole, and the hole diameter of the center hole matches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bearing;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in design, and the vehicle can be driven by gravity, thereby realizing energy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重力驱动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车辆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重力驱动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新能源汽车中有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压缩空气汽车等,而国家在经济上支撑推广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电动汽车,虽然电动汽车没有尾气污染,但是电动汽车的最大缺点是蓄电池提供的能源续航里程较短,蓄电池的充电较为耗时,而国家对重力做为可利用的新能源研究或利用重力用于驱动汽车的研究也尚未排上日程或者说尚未列入研究计划。因此至今未见到利用重力驱动的车辆面市,特别是目前国内外有关高效利用重力的反作用力驱动汽车的研究尚未见到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重力驱动的车辆,结构设计简单,能够实现利用重力的反作用力来驱动车辆,进而实现节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重力驱动的车辆,包括滚动轮、支撑轮、承重轮、前进驱动装置、倒车驱动装置和底盘;所述滚动轮包括中空的外轮和外轮内齿,所述外轮内齿位于外轮的一端并沿外轮内侧圆周分布;所述支撑轮包括中空的中轮和固定杆,所述中轮设置在外轮内并通过竖直设置的固定杆和外轮内侧连接;所述承重轮包括内轮、轴承、承重轴和中心孔,所述内轮位于中轮内且设有贯穿内轮两端面的中心孔,所述内轮的长度大于所述中轮的长度,所述轴承设置在中心孔的两端,所述中心孔的孔径和轴承的外径相适配,所述承重轴设置在轴承和中心孔内且穿过轴承和中心孔,所述承重轴的外径和轴承的内径相适配,所述承重轴通过连接杆和底盘连接,所述外轮、中轮和内轮的轴线齐平;所述前进驱动装置包括前进踏板、加速拉线、第一杠杆组件、由第一杠杆组件驱动的前进齿轮和前进改向齿轮,所述前进踏板和加速拉线连接,所述加速拉线和第一杠杆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杠杆组件的一端与前进齿轮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内轮下方并位于靠近内轮端部的外侧面上,所述前进齿轮与前进改向齿轮齿合,所述前进改向齿轮与外轮内齿齿合,所述前进改向齿轮通过连接杆固定于底盘上;所述倒车驱动装置包括倒车踏板、减速拉线、第二杠杆组件、由第二杠杆组件驱动的倒车齿轮和倒车改向齿轮,所述倒车踏板和减速拉线连接,所述减速拉线和第二杠杆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杠杆组件的一端与倒车齿轮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内轮下方并位于靠近内轮端部的外侧面上,所述倒车齿轮与倒车改向齿轮齿合,所述倒车改向齿轮与外轮内齿齿合,所述倒车改向齿轮通过连接杆固定于底盘上;所述第一杠杆组件和第二杠杆组件均与承重轴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刹车,所述刹车包括碟刹和重力刹车;所述碟刹包括刹车盘和刹车钳,所述刹车盘设置在外轮的端面上,所述刹车钳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重力刹车包括刹车杆、刹车踏板、水平设置的压杆、椭圆轮和倒车杆,所述刹车杆设置在刹车踏板的下方,所述压杆的一端和刹车杆连接,另一端压靠在椭圆轮上,所述椭圆轮的左端面与所述倒车杆的右侧连接,所述倒车杆设置在倒车踏板的下方并与倒车踏板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槽、限位轴和限位杆,所述限位槽设置在外轮的内侧且位于外轮的两端,所述限位轴与承重轴平行且位于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杆竖直设置,所述限位杆的下端与限位轴连接,上端与承重轴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通过连接杆和底盘连接,下端通过连接杆和承重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杠杆组件包括第一杠杆、第二杠杆和第三杠杆,所述第一杠杆包括第一横杆、第一横杆轴承、第一轴承轴和第一立杆,所述第二杠杆包括第二横杆、第二横杆轴承、第二轴承轴和第二立杆,所述第三杠杆包括第三横杆、第三横杆轴承、第三轴承轴和第三立杆;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设有第一弧形杆,所述第一弧形杆设置在内轮下方并位于靠近内轮端部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和第二横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杆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横杆轴承设置在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轴承轴的一端插入第一横杆轴承和第一横杆连接,所述第一轴承轴的另一端和第一立杆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立杆的上端和第三横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另一端和前进齿轮连接,所述第二横杆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横杆轴承设置在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轴承轴的一端插入第二横杆轴承和第二横杆连接,所述第二轴承轴的另一端和第二立杆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三横杆的另一端和加速拉线连接,所述第三横杆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横杆轴承设置在第三通孔内,所述第三轴承轴的一端插入第三横杆轴承和第三横杆连接,所述第三轴承轴的另一端和第三立杆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立杆和第三立杆的上端分别和承重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杠杆组件包括第四杠杆、第五杠杆和第六杠杆,所述第四杠杆包括第四横杆、第四横杆轴承、第四轴承轴和第四立杆,所述第五杠杆包括第五横杆、第五横杆轴承、第五轴承轴和第五立杆,所述第六杠杆包括第六横杆、第六横杆轴承、第六轴承轴和第六立杆;所述第四横杆的一端设有第二弧形杆,所述第二弧形杆设置在内轮下方并位于靠近内轮端部的外侧面上,所述第四横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和第五横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横杆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横杆轴承设置在第四通孔内,所述第四轴承轴的一端插入第四横杆轴承和第四横杆连接,所述第四轴承轴的另一端和第四立杆的下端连接,所述第四立杆的上端和第六横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横杆的另一端和倒车齿轮连接,所述第五横杆上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横杆轴承设置在第五通孔内,所述第五轴承轴的一端插入第五横杆轴承和第五横杆连接,所述第五轴承轴的另一端和第五立杆的下端连接;所述第六横杆的另一端和减速拉线连接,所述第六横杆上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六横杆轴承设置在第六通孔内,所述第六轴承轴的一端插入第六横杆轴承和第六横杆连接,所述第六轴承轴的另一端和第六立杆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五立杆和第六立杆的上端分别和承重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设有两组,两组的固定杆并排设置,每组的所述固定杆沿中轮外侧呈均匀圆周分布;所述前进驱动装置和倒车驱动装置设有两组,所述中轮的两侧均分别设有一组的前进驱动装置和一组的倒车驱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外轮的外表面还包裹有轮套,所述轮套的材质为橡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滚动轮、支撑轮和承重轮相套的车辆的车轮结构,能够使车辆的负载全部可控地转化为车辆行驶的动力,同时通过减小滚动轮的变形,有助于节能;通过改变车轮的驱动方式,能够提高车轮的驱动效果;通过采用滚动轮和承重轮相套,使得车辆的动平衡问题能够得到解决;通过前进驱动装置的第一杠杆组件或倒车驱动装置的第二杠杆组件,采用杠杆原理传递动力,最后将动力传动到前进齿轮或倒车齿轮上,再通过改向齿轮的传递,进而使得外轮滚动,每一车轮的前进驱动装置及倒车驱动装置均设有两组,可更有效地将重力转化为车轮滚动的动力,能使车辆较快提速,将杠杆组件的弧形杆设置在内轮端部的下侧位置,使得外轮更容易滚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简单,能够实现利用重力转化为车轮滚动的动力来驱动车辆,进而实现节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利用重力驱动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利用重力驱动的车辆的前进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利用重力驱动的车辆的倒车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重力驱动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滚动轮、支撑轮、承重轮、前进驱动装置、倒车驱动装置和底盘;所述滚动轮包括中空的外轮和外轮内齿,所述外轮内齿位于外轮的一端并沿外轮内侧圆周分布;所述支撑轮包括中空的中轮和固定杆,所述中轮设置在外轮内并通过竖直设置的固定杆和外轮内侧连接;所述承重轮包括内轮、轴承、承重轴和中心孔,所述内轮位于中轮内且设有贯穿内轮两端面的中心孔,所述内轮的长度大于所述中轮的长度,所述轴承设置在中心孔的两端,所述中心孔的孔径和轴承的外径相适配,所述承重轴设置在轴承和中心孔内且穿过轴承和中心孔,所述承重轴的外径和轴承的内径相适配,所述承重轴通过连接杆和底盘连接,所述外轮、中轮和内轮的轴线齐平;所述前进驱动装置包括前进踏板、加速拉线、第一杠杆组件、由第一杠杆组件驱动的前进齿轮和前进改向齿轮,所述前进踏板和加速拉线连接,所述加速拉线和第一杠杆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杠杆组件的一端与前进齿轮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内轮下方并位于靠近内轮端部的外侧面上,所述前进齿轮与前进改向齿轮齿合,所述前进改向齿轮与外轮内齿齿合,所述前进改向齿轮通过连接杆固定于底盘上;所述倒车驱动装置包括倒车踏板、减速拉线、第二杠杆组件、由第二杠杆组件驱动的倒车齿轮和倒车改向齿轮,所述倒车踏板和减速拉线连接,所述减速拉线和第二杠杆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杠杆组件的一端与倒车齿轮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内轮下方并位于靠近内轮端部的外侧面上,所述倒车齿轮与倒车改向齿轮齿合,所述倒车改向齿轮与外轮内齿齿合,所述倒车改向齿轮通过连接杆固定于底盘上;所述第一杠杆组件和第二杠杆组件均与承重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重力驱动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滚动轮、支撑轮、承重轮、前进驱动装置、倒车驱动装置和底盘;所述滚动轮包括中空的外轮和外轮内齿,所述外轮内齿位于外轮的一端并沿外轮内侧圆周分布;所述支撑轮包括中空的中轮和固定杆,所述中轮设置在外轮内并通过竖直设置的固定杆和外轮内侧连接;所述承重轮包括内轮、轴承、承重轴和中心孔,所述内轮位于中轮内且设有贯穿内轮两端面的中心孔,所述内轮的长度大于所述中轮的长度,所述轴承设置在中心孔的两端,所述中心孔的孔径和轴承的外径相适配,所述承重轴设置在轴承和中心孔内且穿过轴承和中心孔,所述承重轴的外径和轴承的内径相适配,所述承重轴通过连接杆和底盘连接,所述外轮、中轮和内轮的轴线齐平;所述前进驱动装置包括前进踏板、加速拉线、第一杠杆组件、由第一杠杆组件驱动的前进齿轮和前进改向齿轮,所述前进踏板和加速拉线连接,所述加速拉线和第一杠杆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杠杆组件的一端与前进齿轮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内轮下方并位于靠近内轮端部的外侧面上,所述前进齿轮与前进改向齿轮齿合,所述前进改向齿轮与外轮内齿齿合,所述前进改向齿轮通过连接杆固定于底盘上;所述倒车驱动装置包括倒车踏板、减速拉线、第二杠杆组件、由第二杠杆组件驱动的倒车齿轮和倒车改向齿轮,所述倒车踏板和减速拉线连接,所述减速拉线和第二杠杆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杠杆组件的一端与倒车齿轮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内轮下方并位于靠近内轮端部的外侧面上,所述倒车齿轮与倒车改向齿轮齿合,所述倒车改向齿轮与外轮内齿齿合,所述倒车改向齿轮通过连接杆固定于底盘上;所述第一杠杆组件和第二杠杆组件均与承重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重力驱动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刹车,所述刹车包括碟刹和重力刹车;所述碟刹包括刹车盘和刹车钳,所述刹车盘设置在外轮的端面上,所述刹车钳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重力刹车包括刹车杆、刹车踏板、水平设置的压杆、椭圆轮和倒车杆,所述刹车杆设置在刹车踏板的下方,所述压杆的一端和刹车杆连接,另一端压靠在椭圆轮上,所述椭圆轮的左端面与所述倒车杆的右侧连接,所述倒车杆设置在倒车踏板的下方并与倒车踏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重力驱动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槽、限位轴和限位杆,所述限位槽设置在外轮的内侧且位于外轮的两端,所述限位轴与承重轴平行且位于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杆竖直设置,所述限位杆的下端与限位轴连接,上端与承重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重力驱动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上端通过连接杆和底盘连接,下端通过连接杆和承重轴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重力驱动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杠杆组件包括第一杠杆、第二杠杆和第三杠杆,所述第一杠杆包括第一横杆、第一横杆轴承、第一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玉铸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连江乐鑫林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