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利用重力的装置、方法及仅凭重力驱动的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364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开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效利用重力的装置、方法及仅凭重力驱动的车辆,装置包括圆轮、重力驱动杆、重力驱动轮、变矩杆、增矩轮、增矩杆、水平拉杆、上重力驱动杆和车架。方法包括:圆轮竖立于地面时,支点处于圆轮与地面相触的位置上,以通过圆轮之圆心的垂直直径为对称轴,将圆轮分为左右两部分,而左右两部分的重量相等,圆轮左右两部分的重量分别在支点处构成的方向力矩相互平衡,只要圆轮支点两侧的逆、顺力矩持续不平衡,圆轮就会持续滚动,则车辆就会不断前进。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出更有利的条件使重力发挥更为高效的作用,研制出可应用于生活实际的重力驱动车辆,实现轻松利用重力作为人类可无限利用的清洁能源。松利用重力作为人类可无限利用的清洁能源。松利用重力作为人类可无限利用的清洁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利用重力的装置、方法及仅凭重力驱动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开发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利用重力的装置、方法及仅凭重力驱动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地深入,经过接近3年的不分昼夜的研究和试验,于2020年5月27日的下午终于成功研制出一台仅凭重力驱动的车辆,世界上首台重力驱动的车辆诞生了,解开了欧洲等国外科学家制造的“永动机是不可能的”的枷锁。在利用重力方面,虽然理论上有极大的突破,但方法上毕竟是初始研究,所以,此前研发的首台重力驱动的车辆的动力不够大,对车辆上坡有所局限,对实际应用价值不够高。
[0003]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之前人们得出“永动机是不可能的”推论,这一错误推论的依据是“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形成主要是通过科学试验逐步总结出来,可是,另一些是通过自然现象或不合理的有关试验采用归纳法得出的,正是归纳不全面造成“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中对重力能量的总结出现了漏洞,在重力能量方面仅依据容易看到的物体自由落体现象而只考虑重力势能这一块,却漏掉了不易看到的重力动能那另一块,在重力势能方面人类利用得相当好,正如水流带动水轮推磨、利用水流发电等,在有缺陷的“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约束下,从而导致几百年来人类普遍不敢深入研究重力动能的利用,仅有极少数人进行了利用重力研究“永动机”,但却因方法不得当以失败而告终,而且还受到了懂得“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人们的嘲讽,可至今没人敢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有存在漏洞,只有绝大多数人认为研究重力永动机的人可能是头脑有问题,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有限的、需要不断深入,前人对客观规律的总结难免存在偏差或不足,有待后人去完善或补充,没想到著名的“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也存在漏洞,需要进一步完善,总之,以前人们研究利用重力作为能源的方法不正确,导致得出“永动机是不可能的”的错误推论,把永动机做不出来归因于摩擦力,这是不对的,在方法得当的前提下,重力会对密闭(孤立)系统持续提供力量用以克服摩擦力,而且不需要消耗重力势能,只是人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而已。
[0004]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
[0005]要找到在重力势能不变的前提下利用重力驱动车轮滚动的方法,确实存在极大的难度,本专利技术人3年多来从早晨睁眼至晚上入睡前的绝大多数时间均在思索重力利用问题,而且设计的方案不下几十个,每一方案都得进行实验验证,最终才获得有效的技术方案。
[0006]人们常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如果说利用重力(这里不是指利用重力势能、而是指利用重力动能)的难度极大、它是当前世界上难以解决的问题,那么,其难度就在探索方法上,只有在方法上有突破,利用重力就成为可能。众所周知,在物理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存在的,由于反作用力的存在给利用重力带来了具有挑战性的难度;同时,在人们通常的观念中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这也给重力利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给重力的其它属性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日常中,重力从未表现出其水平可持续(更准确说是可永
续)作用的现象或能力,即使重力有表现为水平作用的效果、但这种作用的效果是不可持续的,而且会被归咎于是重力势能作用的效果,例如,一本底端顶住而倾斜的书其上端压靠在一本竖立的书本上端,会出现竖立的书本倾倒的现象,实质上,倾斜的书的重力就表现出对竖立的书本一个水平的作用力(推力)的作用效果,在竖立的书本倒伏过程中是一直作用的,只是没有永续(上述所谓的持续)作用下去而已,而且倾斜的书也同时出现重力势能的下降现象,因而,它的重力的水平作用被重力势能所掩盖了,其实它的重力势能是体现在对竖立的书本的摩擦力和产生自身下降的加速度及空气阻力方面上,又如,一根上端呈半球状的木棒压靠于小孩玩具海洋球的一侧半球面上,能使海洋球沿水平方向滚动,是同理现象。人们常常对所举例子会不理解或不相信,这正说明了重力利用的难度极大。
[0007]利用重力驱动的关键在于活学活用知识和大胆创新,敢于修正前人的科学结论,不要人云亦云,要独立思考,用实践去检验理论的正确性,通过实践去升华科学理论,只有这样,才能补充完善200多年前科学家归纳的能量守恒定律,才能打破统治人类200多年“永动机是不可能的”的错误推论。
[0008]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
[0009]在重力势能不变的前提下利用重力对系统进行做功、开发重力作为能源利用,其意义在于:一是发现了重力能量不仅包括重力势能,其自身还包括重力动能的属性,对“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中的重力能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二是为人类提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人们无需大量钻井开采石油而耗费人力财力;三是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推进工业4.0时代的进程;四是为环保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在车辆基本上使用重力能源驱动时,可消灭车辆的尾气排放;五是可节省石油进口费用。
[0010]本专利技术经过9个月多的进一步研发,随着对重力利用方法的深入探索研究和试验验证,在重力利用方法上有更大的创新,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获得了动力强劲的重力驱动车辆“一种高效利用重力的装置及方法”。其实,在研发的过程中,研制出几种方法均能独立利用重力驱动车辆前行,后来,将效果较好的方法组合在一起,则构成了动力强劲的重力驱动车辆。这款车辆具有可重复性、实用性、创造性和真实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1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利用重力的装置及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利用重力的装置,所述高效利用重力的装置,包括圆轮、重力驱动杆、重力驱动轮、变矩杆(或降矩轮)、降矩杆、增矩轮、增矩杆、水平拉杆、上重力驱动杆和车架。
[0012]其中,装置一:所述重力驱动杆倾斜设置,所述重力驱动杆的上端安装所述重力驱动轮,所述重力驱动轮靠于所述圆轮的轴等高度的车架处,所述重力驱动杆的下端与所述变矩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增矩轮的上方抵压于所述圆轮上方略偏左的内侧,所述增矩轮的轴与所述增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增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架可转动连接,所述增矩杆倾斜设置,所述水平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增矩轮的轴转动连接、水平拉杆的下方安装轴承压靠在所述车架上滑动,所述上重力驱动杆倾斜设置,所述上重力驱动杆的上端斜压在所述水平拉杆的右端上、上重力驱动杆的下端与所述变矩杆的下部转动连接,所述变矩
杆的中上部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接杆上、连接杆固定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变矩杆的上端压靠于所述增矩轮的轴右侧,所述车架固定架设于所述圆轮的轮轴上。
[0013]装置二:所述重力驱动杆倾斜设置,所述重力驱动杆的上端安装所述重力驱动轮,所述重力驱动轮靠于同所述圆轮的的轴等高度的车架处,所述重力驱动杆的下端与所述降矩轮的轴转动连接,所述降矩轮的下方抵压于所述圆轮下方略偏右的内侧,所述降矩杆倾斜设置,所述降矩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架上,所述降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降矩轮的轴固定连接;所述增矩轮的上方抵压于所述圆轮上方略偏左的内侧,所述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利用重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利用重力的装置,包括圆轮、重力驱动杆、重力驱动轮、变矩杆或降矩轮、降矩杆、增矩轮、增矩杆、水平拉杆、上重力驱动杆和车架;所述重力驱动杆倾斜设置,所述重力驱动杆的上端安装所述重力驱动轮,所述重力驱动轮靠于同所述圆轮的轴等高度的车架处,所述重力驱动杆的下端与所述变矩杆的下部转动连接;所述增矩轮的上方抵压于所述圆轮上方略偏左的内侧,所述增矩轮的轴与所述增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增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架可转动连接;所述水平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增矩轮的轴转动连接、水平拉杆的下方安装轴承压靠在所述车架上滑动,所述上重力驱动杆倾斜设置;所述上重力驱动杆的上端斜压在所述水平拉杆的右端上、上重力驱动杆的下端与所述变矩杆的下部转动连接,所述变矩杆的中上部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接杆上、连接杆固定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变矩杆的上端压靠于所述增矩轮的轴右侧,所述变矩杆的下端安装轴承压靠于所述重力驱动杆上端的平面上,所述变矩杆的下段力臂是所述变矩杆的上段力臂的若干倍,所述车架固定架设于所述圆轮的轮轴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利用重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利用重力的装置仅包括圆轮、重力驱动杆、重力驱动轮、降矩轮、降矩杆和车架;所述重力驱动杆倾斜设置,所述重力驱动杆的上端安装所述重力驱动轮,所述重力驱动轮靠于同所述圆轮的轴等高的车架处,所述重力驱动杆的下端与所述降矩轮的轴转动连接,所述降矩轮的下方抵压于所述圆轮下方略偏右的内侧,所述降矩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架上,所述降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降矩轮的轴固定连接;当重力作用于装置一的重力驱动杆的上端和重力驱动轮之间的位置时,装置一所构成的车轮则可依靠重力驱动车辆前进。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利用重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利用重力的装置的重力驱动杆倾斜设置,所述重力驱动杆的上端安装所述重力驱动轮,所述重力驱动轮靠于同所述圆轮的轴等高的车架处,所述重力驱动杆的下端与所述降矩轮的轴转动连接;所述降矩轮的下方抵压于所述圆轮下方略偏右的内侧,所述降矩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车架上,所述降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降矩轮的轴固定连接;所述增矩轮的上方抵压于所述圆轮上方略偏左的内侧,所述增矩轮的轴与所述增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增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架转动可转动连接,所述水平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增矩轮的轴转动连接、水平拉杆的下方安装轴承压靠在所述车架上滑动;所述上重力驱动杆倾斜设置,所述上重力驱动杆的上端斜压在所述水平拉杆的右端上、上重力驱动杆的下端与所述降矩轮的轴转动连接,所述车架固定架设于所述圆轮的轮轴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利用重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利用重力的装置仅包括圆轮、增矩轮、增矩杆、水平拉杆、上重力驱动杆和车架;所述增矩轮的上方抵压于所述圆轮上方略偏左的内侧,所述增矩轮的轴与所述增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增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架可转动连接,所述水平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增矩轮的轴转动连接、水平拉杆的下方安装轴承压靠在所述车架上滑动,所述上重力驱
动杆倾斜设置,所述上重力驱动杆的上端斜压在所述水平拉杆的右端上、上重力驱动杆的下端与连接杆下端可转动连接,连接杆上端固定于所述车架的下方,所述车架固定架设于所述圆轮的轮轴上;在重力施加于上重力驱动杆上端位于与水平拉杆相靠之处的下方时,所构成的车轮则可依靠重力驱动车辆不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玉铸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连江乐鑫林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