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雾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9976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雾器装置,包括管式除雾器、屋脊式除雾器、支撑板、管道支架、冲洗管道、导流板和孔板,在底层设计管式除雾器,将成团的不均匀烟气打散并均布烟气,底层上方安装屋脊式除雾器,除雾器模块两端固定安装支撑板,在两个支撑板之间支架连接管道支架,冲洗管道固定在管道支架上。在塔壁四周布置圆弧形模块,使烟气流经除雾器的面积更大。针对烟气流场不均,在流速高的地方布置除雾元件间距更小的除雾器,在流速低的地方布置除雾元件间距更大的除雾器,以达到均布流场的目的。针对烟气侧出口距离除雾器较近,增加导流板,使烟气均匀流经除雾器之后再从出口流出。同时在烟气聚集的地方,局部增加孔板,打散烟气使烟气均匀流出。

A mist eliminator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mister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tubular demister, a roof demister, a support plate, a pipe support, a flushing pipe, a guide plate and a orifice plate. A tubular demister is designed at the bottom layer to disperse and distribute smoke in a uniform manner, and a roof demister is installed above the bottom layer, and two demister modules are arranged. The support plate is fixed at the end, and the pipe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bracket between the two support plates, and the flushing pipe is fixed on the pipe bracket. A circular arc module is arranged around the tower wall to make the flue gas flow through the mist eliminator area larger. In view of the uneven flow field of smoke, a demister with smaller distance between the demister elements is arranged in the place with higher flow velocity, and a demister with larger distance between the demister elements is arranged in the place with lower flow velocity,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flow field. Aiming at the close distance between the smoke side outlet and the demister, a guide plate is added to make the smoke flow uniformly through the demister and then out of the outlet.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lace where the smoke is gathered, the holes are added locally to scatter the smoke and make the smoke flow out even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雾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液分离技术,属于烟气脱硫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雾器装置。
技术介绍
锅炉燃烧后的废气中,特别是燃煤火力发电厂烟气中存在大量的SO2、NO等废气,遇水后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为了避免环境污染需要将其去除,通常情况下,在烟气脱硫吸收塔中采用喷雾的方式将有害气体去除掉。经洗涤过的烟气中残留有液滴和/或颗粒物,除雾器(除雾装置)的作用就是在这种强腐蚀的环境下,拦截经过脱硫洗涤后的净烟气中的雾滴和颗粒物。对于特定配置的除雾器(包括除雾元件的波纹曲线轮廓形状、除雾元件间距、除雾元件水平布置或者倾斜一定角度布置等参数确定),在特定的工况下(包括待处理气流的成分、粘度、压力、温度、液气比等),除雾器(除雾装置)的性能表现主要依赖于烟气气体流速。气体流速越大,除雾装置能去除的极限雾滴粒径越小,即除雾性能表现越好。同时,在吸收塔内,烟气场中烟气流速并不均匀,处于同一横截面的不同区域烟气流速差异很大。现有技术中,没有很好的手段来解决烟气流场不均的问题。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解决烟气流场不均的问题的除雾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简捷方便、适用范围更广的除雾器装置,针对烟气流场不均的问题,具备良好的除雾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除雾器装置,包括管式除雾器、屋脊式除雾器、支撑板、管道支架、冲洗管道、导流板和孔板,在底层安装一层所述管式除雾器,底层上方安装1-5层屋脊式除雾器,所述管式除雾器和所述屋脊式除雾器由除雾元件构成,多个除雾元件构成除雾器模块,所述除雾器模块两端固定安装所述支撑板,在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支架连接所述管道支架,所述冲洗管道固定在所述管道支架上,所述支撑板或所述管道支架上安装导流板和孔板,所述除雾器模块之间采用差异化布置,即除雾器模块的除雾元件之间的间距具有差异。底层设计管式除雾器,是为了将成团的不均匀烟气打散并均布烟气。进一步地,所述除雾元件指的是除雾叶片。进一步地,所述屋脊式除雾器为2层。进一步地,所述屋脊式除雾器为3层。进一步地,所述除雾器模块沿吸收塔四周呈圆弧形,使烟气流经除雾器的面积更大。进一步地,不同层的除雾器采用的除雾元件间距不同,同一层除雾器采用的除雾元件间距相同,每层除雾器采用的除雾元件间距为20-50mm。例如:第一层除雾器采用除雾元件间距为L1的除雾器,第二层除雾器采用除雾元件间距为L2的除雾器,第三层除雾器采用除雾元件间距为L3的除雾器,以此类推,除雾元件间距L1为20-50mm;L2为20-50mm;L3为20-50mm;且L1≠L2≠L3。进一步地,每层除雾器的除雾元件间距大于上一层除雾器采用的除雾元件间距,每层除雾器的除雾元件间距为20-50mm。例如:第一层除雾器采用除雾元件间距为L1的除雾器,第二层除雾器采用除雾元件间距为L2的除雾器,第三层除雾器采用除雾元件间距为L3的除雾器,以此类推,除雾元件间距L1为20-50mm;L2为20-50mm;L3为20-50mm;且L1>L2>L3。进一步地,对于同层除雾器模块,不同跨的除雾器模块的除雾元件间距不同,除雾元件间距为20-50mm。例如:对于同层除雾器模块,第一跨除雾器采用除雾元件间距为L1的除雾器,第二跨除雾器采用除雾元件间距为L2的除雾器,第三跨除雾器采用除雾元件间距为L3的除雾器,以此类推,除雾元件间距L1为20-50mm;L2为20-50mm;L3为20-50mm,且L1≠L2≠L3。进一步地,对于同跨除雾器模块,不同组的除雾器模块的除雾元件间距不同,除雾元件间距为20-50mm。例如:对于同跨除雾器模块,第一组除雾器采用除雾元件间距为L1的除雾器,第二组除雾器采用除雾元件间距为L2的除雾器,第三组除雾器采用除雾元件间距为L3的除雾器,以此类推,除雾元件间距L1为20-50mm;L2为20-50mm;L3为20-50mm,且L1≠L2≠L3。进一步地,对于同一个除雾器模块,各个除雾元件的间距不同,每个除雾元件间距为20-50mm。例如:对于同一个除雾器模块,各个除雾元件间距为L1、L2、L3,以此类推,除雾元件间距L1为20-50mm;L2为20-50mm;L3为20-50mm,且L1≠L2≠L3。进一步地,当烟道出口和除雾器支撑梁平行时,横导流板平行于支撑梁,横置固定在两块支撑板中间;当烟道出口和除雾器支撑梁垂直时,纵导流板组件垂直于支撑梁固定在管道支架上;当烟道出口和除雾器支撑梁成一定角度时,横导流板平行于支撑梁,横置固定在支撑板上,同时纵导流板组件垂直于支撑梁纵置固定在管道支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横导流板可以是蒙板,也可以是板上开孔,所述孔可以是椭圆、方孔、多边形孔等多种形状的孔。进一步地,所述纵导流板组件由导流板、挂板I、挂板II、限位板I、限位板II、筋板I、筋板II和连接板组成,所述挂板I垂直焊在所述导流板内侧上端,所述限位板I垂直焊在所述挂板I外端,所述筋板I焊在所述导流板外侧;所述挂板II垂直焊在所述导流板内侧上端,所述限位板II垂直焊在所述挂板II外端,所述筋板II焊在所述导流板外侧;所述挂板I和所述挂板II相距一段距离,避免和管道干涉,所述连接板沿所述导流板右侧边线垂直焊接。进一步地,所述孔板上均匀开多个孔,且固定在最上层除雾器上方和烟道出口下方之间任意地方。进一步地,所述孔板上的孔可以是圆孔、椭圆孔、方孔、多边形孔等多种形状的孔。本技术的除雾器装置,在底层设计管式除雾器,将成团的不均匀烟气打散并均布烟气。经过2-3层除雾器时,在塔壁四周布置圆弧形模块,使烟气流经除雾器的面积更大。针对烟气流场不均,在流速高的地方布置除雾元件间距更小的除雾器,在流速低的地方布置除雾元件间距更大的除雾器,以达到均布流场的目的。针对烟气侧出口距离除雾器较近,可增加导流板,使烟气均匀流经除雾器之后再从出口流出。同时在烟气聚集的地方,局部增加孔板,打散烟气使烟气均匀流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简捷方便、适用范围更广的除雾器装置,特别是针对烟气流场不均的问题,具备良好的除雾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除雾器装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模块除雾元件间距的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多层除雾器示意图;图3b是图3a所示的第一层除雾器模块示意图;图3c是图3a所示的第二层除雾器模块示意图;图3d是图3a所示的第三层除雾器模块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同层除雾器除雾元件间距的一种布置;图5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同层除雾器除雾元件间距的另一种布置;图6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横导流板安装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纵导流板组件安装示意图;图8a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纵导流板组件结构示意图;图8b是是图8a的侧视图;图8c是图8a的俯视图。图9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孔板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各个符号分别表示:1-管式除雾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雾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式除雾器、屋脊式除雾器、支撑板、管道支架、冲洗管道、导流板和孔板,所述管式除雾器位于底层,所述管式除雾器上方安装有1‑5层所述屋脊式除雾器,所述屋脊式除雾器包括除雾器模块,所述除雾器模块两端固定安装所述支撑板,在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支架连接所述管道支架,所述冲洗管道固定在所述管道支架上,所述支撑板或所述管道支架上安装导流板和孔板,所述孔板上均匀开多个孔,且所述孔板被固定在最上层除雾器上方和烟道出口下方之间任意地方;所述除雾器模块之间采用差异化布置,即除雾器模块的除雾元件之间的间距具有差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雾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式除雾器、屋脊式除雾器、支撑板、管道支架、冲洗管道、导流板和孔板,所述管式除雾器位于底层,所述管式除雾器上方安装有1-5层所述屋脊式除雾器,所述屋脊式除雾器包括除雾器模块,所述除雾器模块两端固定安装所述支撑板,在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支架连接所述管道支架,所述冲洗管道固定在所述管道支架上,所述支撑板或所述管道支架上安装导流板和孔板,所述孔板上均匀开多个孔,且所述孔板被固定在最上层除雾器上方和烟道出口下方之间任意地方;所述除雾器模块之间采用差异化布置,即除雾器模块的除雾元件之间的间距具有差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雾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屋脊式除雾器的层数为2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雾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吸收塔四周的所述除雾器模块呈圆弧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雾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不同层的除雾器的除雾元件间距不同,同一层除雾器的除雾元件间距相同,每层除雾器的除雾元件间距均为20-50mm。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雾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层除雾器的除雾元件间距大于上一层除雾器的除雾元件间距。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雾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同层除雾器模块,不同跨的除雾器模块的除雾元件间距不同,除雾元件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鹍李保忠沈建军苑璐赵四海龚磊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包头发电分公司德梅斯特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