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内用支架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943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内用支架,包括可收缩的网状血管支架、环绕设于网状血管支架的第一覆膜和第二覆膜,第一覆膜与所述第二覆膜之间设有粘合机构,第一覆膜设于第二覆膜的外周并且与第二覆膜脆性连接,第二覆膜与网状血管支架的外壁相连,第一覆膜所述网状血管支架的内部设有用于撑大网状血管支架的充放气装置,充放气装置上设有用于抽拉第一覆膜的若干柔性连接线,把本装置送至漏血的位置,利用充放气装置充气作用,将网状血管支架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撑开并与血管内壁相接触,通过充放气装置上的柔性连接线将第一覆膜与第二覆膜抽离时,使粘合机构逐渐与血管内壁逐渐粘合,使网状血管支架能够与血管紧密贴合。

An endovascular stent and its use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ravascular stent, which comprises a retractable reticular vascular stent, a first and second coatings surrounding the reticular vascular stent, an adhesive mechanism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coatings, a first coat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second coatings and a brittle connection with the second coatings, and a second coatings and a second coatings. The outer wall of the reticular vascular st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part of the reticular vascular stent covered by the first membrane is provided with a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device for supporting the reticular vascular stent. The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flexible connecting wires for drawing the first membrane, and the device is sent to the position of blood leakage, and the reticular blood is inflated by the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device. The stent gradually opens from one end to the other and contacts the inner wall of the blood vessel. When the first covering and the second covering are pulled away by the flexible connecting wire on the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device, the adhesive mechanism gradually adheres to the inner wall of the blood vessel, so that the reticular vascular stent can closely adhere to the blood vess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内用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血管内用支架。
技术介绍
人体在血管内漏血的情况发生时,血管会逐渐进行收缩减少失血量,而此时为了对漏血处进行堵漏,需要将内支架置于血管内,从而将血管漏血处堵住,当漏血情况停止后,血管会逐渐舒张至原状态,从而导致支架与血管内壁的直径不一,使得支架与血管内壁分离并造成支架在血管内随意移位,导致血管漏血的部位由于支架的活动而造成持续的漏血,而且由于现有的支架与内壁的结合性不够紧密,极易导致支架移位过大,从而对人体血管较细的位置造成堵塞和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能够迅速与血管漏血位置紧密相结合堵漏并能够随着血管的舒张而进行舒张,以及能够避免支架与血管内壁发生严重位移的一种血管内用支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管内用支架,包括可收缩的网状血管支架、环绕设于所述网状血管支架的第一覆膜和第二覆膜,所述第一覆膜与所述第二覆膜之间设有粘合机构,所述第一覆膜设于所述第二覆膜的外周并且与所述第二覆膜脆性连接,所述第二覆膜与所述网状血管支架的外壁相连,所述第一覆膜所述网状血管支架的内部设有用于撑大所述网状血管支架的充放气装置,所述充放气装置上设有用于抽拉所述第一覆膜的若干柔性连接线。优选的,所述粘合机构为具有流动性的组织胶层。优选的,所述第一覆膜的剖面均呈凹字形,所述第二覆膜的剖面均呈L形。优选的,所述网状血管支架的两端呈喇叭口形状。优选的,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充放气管、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控制器和充放气泵,所述充放气泵与所述充放气管相连通,所述充放气管上设有若干控制阀,所述充放气管通过所述若干控制阀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相连通,所述柔性连接线与所述充放气管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充放气泵的充放气和所述控制阀的开启和关闭。优选的,充气后的第一气囊和第三气囊的剖面呈梯形,充气后的第二气囊的剖面呈矩形。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上均设有若干横向的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在所述充放气管上按照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和第一气囊的顺序排列,所述第二气囊与所述充放气泵相邻。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网状血管支架的长度。一种血管内用支架的使用方法,S1:将置于网状血管支架内部的充放气管以及网状血管支架同时放入血管内部;S2:将充放气管上的第一气囊对齐网状血管支架的一端,通过控制器开启第一气囊和充放气管之间的控制阀,使充放气泵对第一气囊进行充气,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充放气泵对第一气囊进行放气,然后通过控制器关闭第一气囊和充放气管之间的控制阀;S3:将第二气囊推送至网状血管支架的中部,通过控制器开启充放气泵对的第二气囊和充放气管之间的控制阀,使充放气泵对第二气囊进行充气,通过第二气囊将网状血管支架的中部撑起,使第一覆膜紧贴在血管内壁上,与此同时,抽拉充放气管,使柔性连接线带动第一覆膜运动并露出组织胶层,使组织胶层与血管内壁粘合在一起;S4:当第一覆膜完全与网状血管支架分离后,将充放气管上的第三气囊对齐网状血管支架的另一端,通过控制器开启第三气囊和充放气管之间的控制阀,使充放气泵对第三气囊进行充气,从而让网状血管支架的另一端形成喇叭状的开口,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充放气泵对第三气囊进行放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血管内用支架,当把本装置送至漏血的位置时,利用所述充放气装置充气作用,将所述网状血管支架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撑开并与血管内壁相接触,与此同时,通过所述第一覆膜、粘合机构、所述第二覆膜和网状血管支架的配合,通过所述充放气装置上的柔性连接线将所述第一覆膜与所述第二覆膜逐渐抽离时,使得所述粘合机构逐渐露出并与血管内壁逐渐粘合,进而将漏血处完整的堵住,使得粘合效果以及堵漏效果更好,避免了血管在恢复至原状态后所导致的网状血管支架发生位移的状况,并且能够随着血管的收缩与舒张进行相同的运动,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血管内用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血管内用支架的充放气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网状血管支架,2为第一覆膜,3为第二覆膜,4为柔性连接线,5为组织胶层,6为充放气管,7为第一气囊,8为第二气囊,9为第三气囊,10为控制器,11为充放气泵,12为控制阀,13为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管内用支架,包括可收缩的网状血管支架1、环绕设于所述网状血管支架1的第一覆膜2和第二覆膜3,所述第一覆膜2与所述第二覆膜3之间设有粘合机构,所述第一覆膜2设于所述第二覆膜3的外周并且与所述第二覆膜3脆性连接,所述第二覆膜3与所述网状血管支架1的外壁相连,所述第一覆膜2所述网状血管支架1的内部设有用于撑大所述网状血管支架1的充放气装置,所述充放气装置上设有用于抽拉所述第一覆膜2的若干柔性连接线4,当把本装置送至漏血的位置时,利用所述充放气装置充气作用,将所述网状血管支架1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撑开并与血管内壁相接触,与此同时,通过所述第一覆膜2、粘合机构、所述第二覆膜3和网状血管支架1的配合,通过所述充放气装置上的柔性连接线4将所述第一覆膜2与所述第二覆膜3逐渐抽离时,使得所述粘合机构逐渐露出并与血管内壁逐渐粘合,进而将漏血处完整的堵住,使得粘合效果以及堵漏效果更好,避免了血管在恢复至原状态后所导致的网状血管支架1发生位移的状况,并且能够随着血管的收缩与舒张进行相同的运动,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具体的,所述粘合机构为具有流动性的组织胶层5,由于组织胶层5遇血则凝固,在将所述第一覆膜2与所述第二覆膜3逐渐抽离的情况下,所述组织胶层5会沿着第一覆膜2的抽离方向逐渐凝固并与血管内壁逐渐粘合在一起,从而提高组织胶层5的粘附效果。具体的,所述第一覆膜2的剖面均呈凹字形,所述第二覆膜3的剖面均呈L形,通过第一覆膜2和第二覆膜3的结构之间配合,有效避免组织胶层5渗漏,第一覆膜2与所述第二覆膜3之间所形成的用于盛放所述组织胶层5的空腔,当施加一定的抽拉力度时,所述第一覆膜2与所述第二覆膜3的脆性连接处会断开,从而使得血液渗入第一覆膜2与所述第二覆膜3相分离的位置,进而使得组织胶层5逐渐凝固并与血管内壁粘合,通过所述第一覆膜2和所述第二覆膜3的配合,避免在放入本装置时血液直接与组织胶层5接触而导致组织胶层5在远离漏血的位置凝固,从而提高了本装置使用时的可靠性。具体的,所述网状血管支架1的两端呈喇叭口形状,通过所述网状血管支架1两端的喇叭口形状使得本装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血管内壁撑开,避免血管内径较小而造成人体血压较高的情况发生。具体的,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充放气管6、第一气囊7、第二气囊8、第三气囊9、控制器10和充放气泵11,所述充放气泵11与所述充放气管6相连通,所述充放气管6上设有若干控制阀12,所述充放气管6通过所述若干控制阀12分别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内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收缩的网状血管支架、环绕设于所述网状血管支架的第一覆膜和第二覆膜,所述第一覆膜与所述第二覆膜之间设有粘合机构,所述第一覆膜设于所述第二覆膜的外周并且与所述第二覆膜脆性连接,所述第二覆膜与所述网状血管支架的外壁相连,所述第一覆膜所述网状血管支架的内部设有用于撑大所述网状血管支架的充放气装置,所述充放气装置上设有用于抽拉所述第一覆膜的若干柔性连接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内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收缩的网状血管支架、环绕设于所述网状血管支架的第一覆膜和第二覆膜,所述第一覆膜与所述第二覆膜之间设有粘合机构,所述第一覆膜设于所述第二覆膜的外周并且与所述第二覆膜脆性连接,所述第二覆膜与所述网状血管支架的外壁相连,所述第一覆膜所述网状血管支架的内部设有用于撑大所述网状血管支架的充放气装置,所述充放气装置上设有用于抽拉所述第一覆膜的若干柔性连接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内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机构为具有流动性的组织胶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内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膜的剖面均呈凹字形,所述第二覆膜的剖面均呈L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内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血管支架的两端呈喇叭口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内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充放气管、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控制器和充放气泵,所述充放气泵与所述充放气管相连通,所述充放气管上设有若干控制阀,所述充放气管通过所述若干控制阀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相连通,所述柔性连接线与所述充放气管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充放气泵的充放气和所述控制阀的开启和关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血管内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充气后的第一气囊和第三气囊的剖面呈梯形,充气后的第二气囊的剖面呈矩形。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血管内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额尔敦巴格那
申请(专利权)人: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