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螺池加拦网防止钉螺扩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9238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涵闸扩散钉螺的装置。在涵闸1与灌溉渠2之间设置一个过流截面大于涵闸1的沉螺池3;在沉螺池3内靠近涵闸1一端设置高悬网4,靠近灌溉渠一端的池底设置底网5或横槽7;涵闸1与沉螺池3的过流截面比大于1∶3,高悬网4与底网5均为人字型,其夹角方向朝向涵闸1。该装置能有效地阻止钉螺向垸内扩散,减少垸内人畜感染的机会,达到安全引水灌溉的目的。(*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止涵闸扩散钉螺的装置,适用于排灌用涵闸。目前沿江河涵闸均为直接引水灌溉,无防螺扩散设施,致使垸外钉螺因灌溉引水而扩散到垸内,即使在垸内反复用药杀灭钉螺,其收效甚微,严重地威胁了灌溉区人、畜的生命安全。为防止涵阐扩散钉螺,过去在涵闸进水口曾开展过设置整面拦网的实验研究,但由于整面拦网易使杂质聚集在一起,堵塞网眼,强大的水力常常将拦网冲垮,从而不能达到安全灌溉引水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既有利于灌溉,又能有效防止涵闸扩散钉螺的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涵闸与灌溉渠之间设置一个过流截面大于涵闸的沉螺池;在沉螺池内靠近涵闸一端设置高悬网,靠近灌溉渠一端的池底设置底网或横槽。根据实验室(场)研究结果知,钉螺在静止、流动水体中呈现底、表两层分布,而表层分布主要是依附在水面漂浮物上。当水流速<10cm/s时,钉螺沉降轨迹接近直线型,沉到池底后不发生移位;当水流速>10cm/s时,其沉降轨迹略呈抛物线型,沉到池底后由现移位,呈向下游滚动现象,其滚动距离随流速的加快而延长。当在池底设障碍物时,即可阻止钉螺向下游滚动。沉螺池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水流速度,也就是降低水流输送钉螺的能力。当开闸引水时,钉螺通过涵闸进入沉螺池后,由于沉螺池内水流速度骤减,没有依附载体的钉螺呈直线沉降至池底,若沉降的钉螺在池底顺水滚动被底网挡住或滚落到横槽里。依附载体的钉螺顺水漂流被高悬网挡住。同时,由于沉螺池内水流速的减缓,还可以减轻水流对拦网的冲击。涵闸与沉螺池的过流截面比大于1∶3。沉螺池的横截面为倒梯形。高悬网和底网均为人字型,其夹角的角尖朝向涵闸。高悬网插入水里的深度为水深的1/4-1/2,其入水深度由人工升降调节;底网的高度是水深的1/4-1/2。在沉螺池靠近涵闸一侧的进口处设置若干阻螺桩。横槽的横截面为槽底低于灌溉渠底面的矩形或三角形,或台阶形。在沉螺池的阻螺桩外侧设置消力池,其池底低于沉螺池和涵阐的底面。本技术的优点由于在涵闸内增设了沉螺池加拦网装置,有效地阻止了钉螺向垸内扩散,减少了垸内人畜感染机会,巩固了垸内灭螺成果,运到了安全引水灌溉的目的。该装置可用于排灌涵闸,是防止涵闸扩散钉螺的有效屏障。下面结合实施例的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沉螺池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沉螺池纵向截面示意圈。图3是本技术高悬网横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底网横截面示意图。图5至图7是本技术横槽横截面形状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在涵闸1与灌溉渠2之间,用铁板焊接拼装或用预制构件拼装,其缝隙用防渗水泥填补,或用其它方式建造而成,如对应宽3米、高4米的一孔涵闸建一个长30米,面宽28米,底宽10米,深2米的横截面为倒梯形的沉螺池3,在沉螺池3内距灌溉渠2的20米处设置人字型高悬网4和10米处的池底设置人字型底网5;在靠近涵闸1一侧的进口处,距高悬网4的8米处,建两排用铁板焊接或预制构件制成的,截面为0.2×0.5平方米的阻螺桩6,每排9根,每根间距1米,前后交错排列镶嵌在沉螺池3的底部。开闸引水时,钉螺在急流中因撞击到阻螺桩6上而沉降到池底。如图2所示本技术在涵闸1与阻螺桩6之间用铁板焊接或预制构件设置一个长10米、宽1.5米、深1米的消力池12,其池底低于沉螺池3和涵闸1的底面。这样,当随水流流速骤减而下沉的钉螺就会聚集在消力池12的池底,有效地阻止了钉螺向于游滚动,同时,也减缓了水流对沉螺池3的冲击力。如图3-4所示本技术的高悬网4和底网5的挂网支架8、9是用∮50mm角铁架或预制构件制成,并将其镶嵌在沉螺池3底部。在挂网支架8上用钢丝弯曲成若于个挂钩10,将孔径为40m/2.55cm2尼龙网挂在挂钩10上,即成高悬网4;或者用角钢制成长方形框架,在表面上覆盖孔径为40m/2.55cm2的尼龙网,并将框架嵌在挂网支架8上,高悬网4的高度由人工升降调节置于水中0.5m。在挂网支架9上用钢丝弯曲成两排挂钩11,将孔径为20m/2.55cm2尼龙网挂在挂钩11上,即成底网5;或将由10个角钢制成的长方形框架嵌在挂网支架9上,网面孔径为20m/2.55cm2。另一实施例,根据钉螺在动水水体中呈底表两层分布这一水力学特征,我们可以将底网5去掉,取而代之以几种横槽来阻挡、集聚池底的钉螺,如图5所示,在距灌溉渠2的10米处,设置一个横槽7,其横截面为矩形;或如图6所示,设置一个横槽7,其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或如图7所示,设置一个横槽7,其底面低于灌溉渠2的底面,横截面为台阶。这几种横槽可用铁板焊接或用预制构件拼装。该装置投入使用后,要定时检查装置的运用情况,若发现网破、网面堵塞等现象,要及时修补拦网,清理网面杂质及槽底淤泥杂物,并定时向沉螺池3内施用五氯酚钠杀灭钉螺、螺卵。根据该装置试运行情况调查发现设装置前,调查闸内面积536亩,调查框数(0.11m2)681框,捕捉活螺157只,活螺平均密度(只/0.11m2)0.23,其中阳性钉螺1只;设该装置后,调查阐内同等面积,调查框数400框,没有捕到活螺。由此可见,设置该装置后闸内螺情得到有效地控制。权利要求1.一种防止涵闸扩散钉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涵闸(1)与灌溉渠(2)之间设置了一个过流截面大于涵闸(1)的沉螺池(3);在沉螺池(3)内靠近涵闸(1)一端架设高悬网(4),靠近灌溉渠(2)一端的池底设置底网(5)或者横槽(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涵闸(1)与沉螺池(3)的过流截面比大于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沉螺池(3)的横截面为倒梯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高悬网(4)和底网(5)均为“人”字型,其夹角的角尖朝向涵闸(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高悬网(4)插入水里的深度为水深的1/4-1/2,其入水深度由人工升降调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底网(5)的高度是水深的1/4-1/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沉螺池(3)靠近涵闸(1)一侧进口处设置若干阻螺桩(6)。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横槽(7)的横截面为槽底低于灌溉渠底面的矩形,或三角形,或台阶。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沉螺池(3)的阻螺桩(5)外侧设置消力池(12),其池底低于沉螺池(3)和涵闸(1)的底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涵闸扩散钉螺的装置。在涵闸1与灌溉渠2之间设置一个过流截面大于涵闸1的沉螺池3;在沉螺池3内靠近涵闸1一端设置高悬网4,靠近灌溉渠一端的池底设置底网5或横槽7;涵闸1与沉螺池3的过流截面比大于1∶3,高悬网4与底网5均为人字型,其夹角方向朝向涵闸1。该装置能有效地阻止钉螺向垸内扩散,减少垸内人畜感染的机会,达到安全引水灌溉的目的。文档编号E02B8/00GK2251579SQ9522109公开日1997年4月9日 申请日期1995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1995年9月18日专利技术者杨先祥, 徐兴建, 陈伟, 潘庆燊, 张威, 熊正安 申请人: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涵闸扩散钉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涵闸(1)与灌溉渠(2)之间设置了一个过流截面大于涵闸(1)的沉螺池(3);在沉螺池(3)内靠近涵闸(1)一端架设高悬网(4),靠近灌溉渠(2)一端的池底设置底网(5)或者横槽(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先祥徐兴建陈伟潘庆张威熊正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