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致鸭关节炎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9105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7 0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鸭呼肠孤病毒,该病毒已于2018年4月2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V201818。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鸭呼肠孤病毒对目前流行的以跗关节肿胀为主要病症的鸭呼肠孤病毒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鸭呼肠孤病毒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安全性好,保护率达100%,能够对新分离的变异株提供完全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致鸭关节炎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禽呼肠孤病毒毒株的分离和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致鸭关节炎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禽呼肠孤病毒(Avianreovirus,简称ARV)属于呼肠孤病科(Reovirdae)正呼肠孤病毒属(Orthoreovirus),可以引起禽类发生多种疾病,其临床表现因病毒毒株、毒力或感染宿主的不同而有差异。目前,控制禽群ARV发病的主要手段是使用减毒活疫苗或灭活全病毒疫苗通过免疫接种来控制典型的禽呼肠孤病毒感染。但由于禽呼肠孤病毒为RNA病毒,有多个分段,不同毒株间在抗原结构、致病性、细胞培养特性以及宿主特异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遗传进化时容易发生变异,导致传统毒株制备的疫苗不能很好的防控当今流行的禽呼肠孤病毒感染。2016年起,我国山东、河北、河南及江苏等地鸭大范围爆发以跗关节肿大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引起各个年龄阶段鸭跗关节肿胀,跗关节常含有少量黄色或血样渗出物;严重病例,关节腔中有干酪样渗出物,患鸭出现不同程度的跛行。该病主要导致种鸭产蛋和肉鸭体重的下降,料肉比升高,肉鸭出栏合格率显著降低,对肉鸭以及种鸭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采用市售的商品化鸭呼肠孤病毒疫苗已无法有效的防控该病的流行,由此推知该病可能是由新型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因此,从病原入手,进一步研究分子致病机理和病毒变异机理,开发相应疫苗是防控该病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致鸭关节炎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及其应用。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株鸭呼肠孤病毒,该病毒已于2018年4月2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其保藏编号为:CCTCCNO:V20181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上述鸭呼肠孤病毒在制备预防鸭呼肠孤病的疫苗中的应用;所述鸭呼肠孤病是以鸭跗关节肿胀为主要症状。优选的,所述疫苗为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更优选的,所述疫苗为灭活疫苗。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上述鸭呼肠孤病毒在制备治疗鸭呼肠孤病的卵黄抗体中的应用;所述鸭呼肠孤病是以鸭跗关节肿胀为主要症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对目前流行的以跗关节肿胀为主要病症的鸭呼肠孤病毒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以该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安全性好,保护率达100%,能够对新分离的鸭呼肠孤病毒变异株提供完全保护。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病毒分离株在LMH细胞上的细胞病变;其中,A:正常生长状态下的LMH细胞;B:N-DAV-SD16在LMH细胞上出现的CPE。图2:PCR鉴定结果;其中,M为Marker;泳道1为待测样品;泳道2为空白对照。图3:本专利技术的病毒分离株N-DAV-SD16病毒基因组中L1基因的同源性比对结果。图4:本专利技术的病毒分离株N-DAV-SD16病毒基因组中L2基因的同源性比对结果。图5:本专利技术的病毒分离株N-DAV-SD16病毒基因组中L3基因的同源性比对结果。图6:本专利技术的病毒分离株N-DAV-SD16病毒基因组中M1基因的同源性比对结果。图7:本专利技术的病毒分离株N-DAV-SD16病毒基因组中M2基因的同源性比对结果。图8:本专利技术的病毒分离株N-DAV-SD16病毒基因组中M3基因的同源性比对结果。图9:本专利技术的病毒分离株N-DAV-SD16病毒基因组中S1基因的同源性比对结果。图10:本专利技术的病毒分离株N-DAV-SD16病毒基因组中S2基因的同源性比对结果。图11:本专利技术的病毒分离株N-DAV-SD16病毒基因组中S3基因的同源性比对结果。图12:本专利技术的病毒分离株N-DAV-SD16病毒基因组中S4基因的同源性比对结果。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正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介绍的,由于禽呼肠孤病毒为RNA病毒,有多个分段,不同毒株间在抗原结构、致病性、细胞培养特性以及宿主特异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遗传进化时容易发生变异,导致传统毒株制备的疫苗不能很好的防控当今流行的禽呼肠孤病毒感染。2016年起,我国山东、河北、河南及江苏等地鸭大范围爆发以跗关节肿大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该传染性疾病的症状不同于以往的鸭呼肠孤病毒所引起的症状,病鸭的跗关节出现肿大,采用市售的商品化鸭呼肠孤病毒疫苗进行防治,无法对该传染性疾病实现很好的防控。由此推知,该传染性疾病可能是由新型的呼肠孤病毒引起的。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从发病鸭肿胀的肌腱组织中分离出一株鸭呼肠孤病毒N-DAV-SD16,禽类呼肠孤病毒基因由分节段的10个基因片段(包括:L1-L3、M1-M3、S1-S4)组成,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新分离的鸭呼肠孤病毒N-DAV-SD16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分别将10个基因片段与现有报道的禽呼肠孤病毒进行了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新分离毒株N-DAV-SD16的10个基因片段中L1、L2、L3、M1、M2、S3、S4均位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中,且与目前已经上传在Genbank中鸭源呼肠孤病毒同源性较低,说明新分离的毒株N-DAV-SD16不同于其他的禽呼肠孤病毒,可以认定本专利技术中所发现的鸭呼肠孤病毒与现有已经报道的鸭呼肠孤病毒存在较大变异,为正呼肠孤病毒属的1个单独种。经过进一步比对发现,该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AV-SD16基因组中重组了部分导致肉鸡跗关节肿胀的肉鸡源呼肠孤病毒的S1基因片段,因此对该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与现有的禽呼肠孤病毒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鸭呼肠孤病毒N-DAV-SD16全基因组中的10个基因片段均发生了基因重组和突变,增强了本专利技术的鸭呼肠孤病毒N-DAV-SD16的免疫原性,将其制成疫苗能够实现对目前流行的鸭呼肠孤病的有效防治。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果实施例中未注明的实验具体条件,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试剂公司所推荐的条件;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耗材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通过商业途径获得。其中,RNA提取试剂盒购于北京康为世纪有限公司,普通琼脂糖凝胶回收试剂盒购于北京全式金公司,反转录试剂盒购于宝生物(大连)有限公司,2×EsTaqMasterMix购于北京康为世纪有限公司,DL2000Marker购于宝生物(大连)有限公司,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购于以色列BI公司,PBS购于北京索莱宝公司。实施例1:鸭呼肠孤病毒毒株的分离和鉴定1.病毒分离:(1)临床上经PCR反应鉴定为阳性的关节炎发病鸭,剖检采集其肿胀的肌腱组织置于15mL离心管中,加入5倍体积的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匀浆后反复冻融3次,每次解冻后在振荡器上震荡1-2min后在进行下一次冻融;冻融后将装有样品的15mL离心管于离心机中4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备用;(2)根据呼肠孤病的增殖特性,选用鸡肝癌细胞(LMH)进行病毒分离。按照常规细胞培养方法,待25cm2细胞瓶中的细胞铺满单层时,吸弃瓶中培养基并用PBS荡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株鸭呼肠孤病毒,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V2018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鸭呼肠孤病毒,其保藏编号为:CCTCCNO:V201818。2.权利要求1所述的鸭呼肠孤病毒在制备预防鸭呼肠孤病的疫苗中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熠刁有祥王鸿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