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6666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6 22:20
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造林地选择与整地、母竹的选择、母竹运输、种植、以及种植后竹林的管理,其特征在于在种植时植入草蚯系统。采用该系统,土壤熟化迅速,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造林成活率,而且大大提高新竹的数量,对地径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实现了快速成林,能比常规种植郁闭成林时间缩短2‑5年。

An ecological cultivation technique to facilitate rapid growth of new bamboo forests

An ecological cultivation technique for accelerating the rapid afforestation of newly planted bamboo forests mainly comprises the selection and preparation of afforestation land, the selection of mother bamboo, the transportation and planting of mother bamboo, and the management of post-planting bamboo forest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lanting of grasshopper systems during planting. With this system, the soil matured rapidly,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were improved obviously, the survival rate of afforestation wa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new bamboo was greatly increased, and the diameter of ground was also improved. The rapid afforestation was realized, and the time of canopy closure was shortened by 2 to 5 ye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造林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
技术介绍
竹子是属于禾本科竹亚科(Bambusadea)的一类植物,是一种重要的速生森林资源,优良的园林绿化植物。竹类植物在土中横向生长的茎部,有明显的分节,节上生根,节侧有芽,可以萌发而为新地下茎或发笋出土成竹。竹笋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营养学家认为竹笋是天然的保健食品,它纤维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能促进肠胃消化和排泄,常食竹笋可减少有害物质在体内的滞留和吸收,具有防癌和减肥的功效。如黄甜竹、方竹、绿竹、高节竹等优质笋用竹,竹笋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经营合理产量较高,深受老百姓欢迎。在江南,很多农户以竹子作为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竹子的种植上,优质的笋用竹种因其笋品质好,经济效益高,成为种植户的抢手货。但是,竹子造林后通常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投产,其周期主要取决于造林方法、造林密度、竹种、土壤状况以及经营管理措施。其中,土壤状况不仅影响种植的成活率、更影响其发鞭发笋能力,从而影响林地郁闭成林速度和竹林质量。为了促进竹子快速成林,目前主要采用如下栽培技术:(1)提高造林密度;(2)选择土层深厚且土壤肥力状况较好的竹林;(3)造林前一年全面挖山整地,施入有机肥;(4)造林后每年进行林冠处理并施肥;该方法具有如下缺点: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造林成本高,肥力利用率低,土壤状况改善幅度有限,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地表径流增大,甚至造成水域的污染。蚯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大型土壤动物之一,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全球记录的陆栖蚯蚓约4000余种(中国有306种)。蚯蚓通过取食和代谢等活动,将凋落物及土壤颗粒转变为具有良好通气性、排水性和高持水量的蚯蚓粪有机物被蚯蚓吞食后,经消化形成酸碱中性、水气调和、孔隙大的团粒结构,不但含有植物所需的常量元素,且富含大量微生物和有机质,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养分、有机质和土壤酶活性,且有保水、保肥的性能,适合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蚯蚓粪还可抑制病原菌生长,控制病害。蚯蚓不断地纵横钻洞和吞土排粪,使贫瘠板结的土壤变成疏松多孔,通气透水,保墒肥沃而能促进作物根系生长的熟化土壤,达到免耕或少耕的效果,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能减轻劳动强度。蚯蚓活动形成的大孔隙(洞穴)、中微空隙(排泄物)能有效增加土壤孔隙度和通气性,有助于改善微生物微环境,促进其生长和繁殖。同时蚯蚓通过取食、粉碎、混合等活动使复杂有机质转变为微生物可利用的形式,并为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提供养分和能量,促进微生物繁殖,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同时增加土壤微生物与有机质的接触面积,促进微生物对有机质的矿化作用,对土壤中碳、氮、磷养分循环等关键过程产生影响,维持土壤中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因此,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不仅有助于土壤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善,而且能够调控土壤微生物进而有效激活整个土壤生态系统,提高土壤生物肥力,促进土壤养分循环。但竹林中蚯蚓较少,尤其是通过工程垦造时,原有表土被严重破坏,新翻上来的土壤瘠薄,土壤团聚体遭到严重破坏,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动物数量少,几乎无蚯蚓活动,土壤结构板结、肥力低,在该地造林时造林成活率低,郁闭成林时间通常要5-10年,周期长,见效慢,产量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快速提高林地生产力,提高成林速度,缩短投产时间并促进产量的增加。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造林地选择与整地、母竹的选择、母竹运输、种植、以及种植后竹林的管理,其特征在于:种植时配合使用了草蚯系统;所述草蚯系统为利用基质在系统上部种植有白三叶在系统中下部繁殖蚯蚓的系统。所述的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方法如下:1)修穴:修整种植穴的大小和深度,保证种植穴沿水平方向的长度比母竹竹鞭长度长10cm以上,深度比母竹适宜种植的深度深5-10cm;2)回填混合土:将修穴时挖起的土加入扩鞭基质,得到混合土;先将混合土填入种植穴底部,填入厚度为5-10cm;所述扩鞭基质为草蚯系统均匀混合后得到的物质;3)母竹种植:将母竹竹蔸放置在种植穴中,注意母竹鞭沿水平方向,置于填有混合土的上方,再用混合土回填,分层踏实,使根鞭与土壤密接,覆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深3-5cm,上部培成馒头形;4)在母竹种植后未栽种竹子的林地中均匀增挖方形扩鞭穴,在扩鞭穴中植入草蚯系统,并用林地土壤回填穴空隙;作为优选,所述母竹与扩鞭穴按4:1的比例配置。所述的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草蚯系统包括由底板和侧板构成的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保水层、稻草层、蚯蚓层、蚯粪层和基质层;所述培养箱内还设有投料管。所述的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为透明树脂类材料制作而成,底板为木质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相邻侧板间采用铰链连接,侧板与底板之间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所述培养箱尺寸为:长×宽×高分别为60cm×60cm×70cm;所述底板和侧板上均设有透水透气孔;所述透水透气孔直径为0.1-0.3cm,按1cm×1cm间距均匀分布。所述的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保水层厚度为10cm;稻草层厚度为2-3cm;蚯蚓层厚度为20-25cm;蚯粪层厚度为1-2cm;基质层厚度为10-15cm。所述的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层材料为添加保水剂的洁净中砂,保水剂按质量百分比为5‰-8‰的量进行添加,所述保水剂配方为:65%-66%的丙烯酰胺;23%-24%的丙烯酸钾;8%-10%的水;0.5%-1.0%的交联剂;所述保水层的制备方法为:将中砂和保水剂按比例充分拌匀后并浇透水,待保水剂吸足水后,摊铺入培养箱底部。所述的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层制作方法为:将粉碎的蔬菜、瓜果皮、废菌棒、牛粪按质量比1:1:1:1充分混匀,经腐熟后,摊铺到稻草层的上面,每个培养箱接种30-40条蚯蚓,蚯蚓种类按表栖型:深栖型=2:1的比例。所述的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层的基质配方为:按质量百分比为50%的泥炭+5%的蛭石+30%的田园土+10%的有机肥+5%的复合肥;所述基质层内种植白三叶,具体方法为:选择3月底至4月底或9月中下旬,在基质层内播种白三叶种子;播种前用清水对种子进行浸种12小时,并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播种;均匀撒播,每个培养箱撒播的种子量为1-2g;播种后出苗前,及时耙耱,以利出苗;三叶草苗期易受杂草侵害,苗期应中耕松土除草1~2次,并加强水肥管理,及时防治害虫危害。所述的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管中下部设有拱门状开口;所述开口为2-4个,环状均匀分布;所述投料管底部置于稻草层上方;投料管的高度为40cm,管口直径为15-18cm;拱门状开口的高度为20-30cm,宽度为4-6cm,每个培养箱设有4个投料管。一种用于提高竹林林地生产力的草蚯系统,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造林地选择与整地、母竹的选择、种植、以及种植后竹林的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时配合使用草蚯系统;所述草蚯系统为利用基质在系统上部种植有白三叶在系统中下部繁殖蚯蚓的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造林地选择与整地、母竹的选择、种植、以及种植后竹林的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时配合使用草蚯系统;所述草蚯系统为利用基质在系统上部种植有白三叶在系统中下部繁殖蚯蚓的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方法如下:1)修穴:修整种植穴的大小和深度,保证种植穴沿水平方向的长度比母竹竹鞭长度长10cm以上,深度比母竹适宜种植的深度深5-10cm;2)回填混合土:将修穴时挖起的土加入扩鞭基质,得到混合土;先将混合土填入种植穴底部,填入厚度为5-10cm;所述扩鞭基质为草蚯系统均匀混合后得到的物质;3)母竹种植:将母竹竹蔸放置在种植穴中,注意母竹鞭沿水平方向,置于填有混合土的上方,再用混合土回填,分层踏实,使根鞭与土壤密接,覆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深3-5cm,上部培成馒头形;4)在母竹种植后未栽种竹子的林地中均匀增挖方形扩鞭穴,在扩鞭穴中植入草蚯系统,并用林地土壤回填穴空隙;作为优选,所述母竹与扩鞭穴按4:1的比例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草蚯系统包括由底板(1)和侧板(2)构成的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保水层(A)、稻草层(B)、蚯蚓层(C)、蚯粪层(D)和基质层(E);所述培养箱内还设有投料管(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为透明树脂类材料制作而成,底板(1)为木质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相邻侧板间采用铰链连接,侧板与底板之间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所述培养箱尺寸为:长×宽×高分别为60cm×60cm×70cm;所述底板(1)和侧板(2)上均设有透水透气孔(5);所述透水透气孔直径为0.1-0.3cm,按1cm×1cm间距均匀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保水层(A)厚度为10cm;稻草层(B)厚度为2-3cm;蚯蚓层(C)厚度为20-25cm;蚯粪层(D)厚度为1-2cm;基质层(E)厚度为10-15cm。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层(A)材料为添加保水剂的洁净中砂,保水剂按质量百分比为5‰-8‰的量进行添加,所述保水剂配方为:65%-66%的丙烯酰胺;23%-24%的丙烯酸钾;8%-10%的水;0.5%-1.0%的交联剂;所述保水层的制备方法为:将中砂和保水剂按比例充分拌匀后并浇透水,待保水剂吸足水后,摊铺入培养箱底部。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层(C)制作方法为:将粉碎的蔬菜、瓜果皮、废菌棒、牛粪按质量比1:1:1:1充分混匀,经腐熟后,摊铺到稻草层(B)的上面,每个培养箱接种30-40条蚯蚓,蚯蚓种类按表栖型:深栖型=2:1的比例。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促进新造竹林快速成林的生态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层(E)的基质配方为:按质量百分比为50%的泥炭+5%的蛭石+3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艳冬葛永金李泽建潘心禾周成敏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