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导自然通风的浅埋式地下人行通道
本技术涉及人行过街通道通风
,尤其涉及一种引导自然通风的浅埋式地下人行通道。
技术介绍
城市地下人行通道是解决城市行人过街,缓解交通压力,实现立体交通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其不受道路交通、天气状况等的限制,因此在道路交叉口多建设浅埋式地下人行通道,地下人行通道的长短一般根据道路的路幅确定,导致地下人行通道的长短不一,行人在横向过道中滞留时间也不同。目前,地下通道的横向主通道内通风效果很差,特别是在我国南方湿热多雨地区,夏季通道内经常潮湿结露“湿”淋淋,墙壁发霉、空气质量差,对过往行人的身心造成伤害,并且长期如此,严重影响地下人行通道内的附属设施使用,造成公共设施的自然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导自然通风的浅埋式地下人行通道,解决了现有地下人行通道内通风量不足的技术缺陷,可以实现主通道内连续自然通风的目的,改善了夏季人行通道的内部环境。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引导自然通风的浅埋式地下人行通道,包括主通道、第一引道、第二引道、第一滑动机构、第二滑动机构和交流电源,所述第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导自然通风的浅埋式地下人行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通道(5)、第一引道(1)、第二引道(2)、第一滑动机构(15)、第二滑动机构(16)和交流电源(14),所述第一引道(1)与第二引道(2)设置于地面上,所述主通道(5)为设置于地面下的地下通道,所述主通道(5)两端分别与第一引道(1)、第二引道(2)相连通,所述主通道(5)与第一引道(1)之间连通位置处设有第一台阶(3),所述主通道(5)与第二引道(2)之间连通位置处设有第二台阶(4);所述主通道(5)靠近第一引道(1)位置处设有滑槽(10)和第一滑动机构(15),在该滑槽(10)滑动安装有第一引流罩板(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导自然通风的浅埋式地下人行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通道(5)、第一引道(1)、第二引道(2)、第一滑动机构(15)、第二滑动机构(16)和交流电源(14),所述第一引道(1)与第二引道(2)设置于地面上,所述主通道(5)为设置于地面下的地下通道,所述主通道(5)两端分别与第一引道(1)、第二引道(2)相连通,所述主通道(5)与第一引道(1)之间连通位置处设有第一台阶(3),所述主通道(5)与第二引道(2)之间连通位置处设有第二台阶(4);所述主通道(5)靠近第一引道(1)位置处设有滑槽(10)和第一滑动机构(15),在该滑槽(10)滑动安装有第一引流罩板(11),所述第一滑动机构(15)与交流电源(14)电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机构(15)用于驱动第一引流罩板(11)在该滑槽(10)中滑动以实现遮挡关闭或收纳开通第一引道(1)风流通道的目的;所述主通道(5)靠近第二引道(2)位置处设有滑槽(10)和第二滑动机构(16),在该滑槽(10)滑动安装有第二引流罩板(12),所述第二滑动机构(16)与交流电源(14)电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机构(16)用于驱动第二引流罩板(12)在该滑槽(10)中滑动以实现遮挡关闭或收纳开通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孔令伟,陈建斌,程朋,黄林,韩珠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