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WIFI双频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5556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WIFI双频天线,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主体单元;第一辐射单元包括连接部和竖直部;第二辐射单元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以及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主体单元包括本体部、连接本体部的馈入端和接地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WIFI双频天线设计为上述结构及尺寸,实现了WIFI双频良好性能,同时解决了现有的WIFI双频天线空间占用较大问题、节约了生产成本。

A WIFI dual band antenn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IFI dual-band antenna,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radiation unit, a second radiation unit and a main unit; the first radiation unit comprises a connecting part and a vertical part; the second radiation unit comprises a first bending part, a second bending part, a third bending part, a first pin and a second pin; and the main unit comprises a body part. Connect the feed end and the grounding end of the body part.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designs the WIFI dual-band antenna into the above-mentioned structure and size, realizes the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WIFI dual-band antenna, solves the problem of large space occupation of the existing WIFI dual-band antenna, and saves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WIFI双频天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讯天线,尤其是指一种小尺寸的WIFI双频天线。
技术介绍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WIFI逐渐成为应用于视频等大容量文件传输的主流数据流量承载方式,因而市场对WIFI天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WIFI无线传输技术有2.4GHz和5.8GHz两个工作频段。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具有双频功能的WIFI天线应运而生,目前市面上的WIFI双频天线结构类型繁多,包括弹片形式、PCB形式、弹片+FPC形式、弹片+同轴线形式、FPC+同轴线形式、PCB+同轴线形式等等,然而现有WIFI天线尺寸偏大,占用空间较大,生产工艺复杂且成本偏高。因而,结构小巧、低成本的WIFI双频天线将成为新的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WIFI双频天线,在满足双频性能的同时优化其结构减小空间占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WIFI双频天线,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主体单元;第一辐射单元包括连接部和竖直部;第二辐射单元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以及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主体单元包括本体部、连接本体部的馈入端和接地端;第一辐射单元的连接部、竖直部均为片状,连接部与竖直部垂直连接;连接部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一弯折部,相对应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本体部;竖直部与第一弯折部之间形成间隙;第二辐射单元的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均为条形片状;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依次垂直连接,形成一沟槽;第一弯折部与第三弯折部均位于第二弯折部同侧并相互平行;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分别与第一弯折部连接;主体单元的主体部为片状,主体部包括在同一侧分别与馈入端和接地端连接的两突起端,两突起端之间形成一开槽。优选地,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分别连接第一弯折部同一侧,并与第一弯折部位于同一平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平行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三弯折部的长度为5.7mm~6.7mm,宽为1mm~2mm。优选地,所述第二弯折部的长度为6mm~7mm,宽为1mm~2mm。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长度为9.0mm~10mm。优选地,所述竖直部与第一弯折部之间的间隙宽度为1mm~2mm。优选地,所述竖直部的长度为1mm~2mm。优选地,所述主体单元主体部为“凹”字形片状,“凹”字形两突起端分别垂直连接馈入端和接地端。优选地,所述馈入端与接地端平行设置;所述两突起端之间开槽宽度为2.7mm~3.7mm。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WIFI双频天线设计为上述结构及尺寸,实现了WIFI双频良好性能,同时解决了现有的WIFI双频天线空间占用较大问题、节约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展开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示例的VSWR测试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示例的RL测试图。其中,10本体部,11馈入端,12接地端,13开槽,20连接部,21竖直部,22间隙,30第一弯折部,31第二弯折部,32第三弯折部,33第一固定引脚,34第二固定引脚。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图2、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的WIFI双频天线,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主体单元。其中,第一辐射单元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连接部20和竖直部21,两者均为片状,形状如图3所示,竖直部21包括较宽的头端和较窄的长条状尾端。第二辐射单元包括第一弯折部30、第二弯折部31、第三弯折部32以及第一引脚33、第二引脚34。第一弯折部30、第二弯折部31、第三弯折部33均为条形片状,第一弯折部30、第二弯折部31、第三弯折部33依次垂直连接,第一弯折部31与第三弯折部33均位于第二弯折部32同侧并相互平行,因而第二辐射单元形成一沟槽。如图所示,第一引脚33、第二引脚34分别与第一弯折部30连接,并且三者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引脚33与第二引脚34均为凸起状,且相互平行设置。主体单元包括本体部10、连接本体部的馈入端11和接地端12;主体单元的主体部为“凹”字形片状,包括分别与馈入端11和接地端12垂直连接的两突起。馈入端11与接地端12平行设置,且形状相似。两突起之间形成一开槽13,开槽形似“凹”字形的中间部分。使用时,馈入端11可与无线通信装置的电路板中系统信号馈入点电性连接,为双频天线提供信号馈入作用;接地端12可与电路板中系统接地点电性连接,为本双频天线提供接地作用第一辐射单元连接部20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一弯折部30,相对应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本体部10。如图所示,竖直部21与第一弯折部30之间形成一间隙2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WIFI双频天线设计为上述结构及尺寸,满足了在2.4G、5.8给两频段的工作,同时解决了现有的WIFI双频天线空间占用较大问题、节约了生产成本。实施例1:在上述WIFI双频天线结构中,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第三弯折部是天线2.4G频段主要辐射端,其长度影响低频段工作频率,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第三弯折部的适宜长度为5.7mm~6.7mm,第三弯折部的宽度为1mm~2mm。第二弯折部的适宜长度6mm~7mm,宽为1mm~2mm,第一弯折部的适宜长度为9.0mm~10mm。其中,第三弯折部的最佳长度为6.2mm,最佳宽度1.5mm;第二弯折部长度最优值为6.6mm,宽度最优值为1.5mm;第一弯折部最佳长度为9.55mm。实施例2: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竖直部与第一弯折部之间的间隙宽度影响5.8G频段带宽和工作频率,经过大量实验得出,其适宜的间隙宽度为1mm~2mm。在具体实施例中,间隙宽度的最优值为1.45mm。实施例3:在上述WIFI双频天线,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竖直部的长度影响5.8G频段工作效率,大量实验得出,其长度为1mm~2mm,其中以1.55mm为最佳长度。实施例4: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主体部两突起之间开槽宽度影响天线的宽度,大量实验得出,其适宜开槽宽度为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WIFI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主体单元;第一辐射单元包括连接部和竖直部;第二辐射单元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以及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主体单元包括本体部、连接本体部的馈入端和接地端;第一辐射单元的连接部、竖直部均为片状,连接部与竖直部垂直连接;连接部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一弯折部,相对应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本体部;竖直部与第一弯折部之间形成间隙;第二辐射单元的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均为条形片状;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依次垂直连接,形成一沟槽;第一弯折部与第三弯折部均位于第二弯折部同侧并相互平行;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分别与第一弯折部连接;主体单元的主体部为片状,主体部包括在同一侧分别与馈入端和接地端连接的两突起端,两突起端之间形成一开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WIFI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主体单元;第一辐射单元包括连接部和竖直部;第二辐射单元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以及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主体单元包括本体部、连接本体部的馈入端和接地端;第一辐射单元的连接部、竖直部均为片状,连接部与竖直部垂直连接;连接部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一弯折部,相对应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本体部;竖直部与第一弯折部之间形成间隙;第二辐射单元的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均为条形片状;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第三弯折部依次垂直连接,形成一沟槽;第一弯折部与第三弯折部均位于第二弯折部同侧并相互平行;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分别与第一弯折部连接;主体单元的主体部为片状,主体部包括在同一侧分别与馈入端和接地端连接的两突起端,两突起端之间形成一开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IFI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分别连接第一弯折部同一侧,并与第一弯折部位于同一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兴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国质信网络通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