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组件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5507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组件及电池模组,电连接组件用于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层导电片,导电片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的连接区及连接于每相邻两个连接区之间的吸振区;其中,吸振区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连续设置且由导电片弯折而成的凸起部,凸起部的凸出方向与第一方向具有夹角且相邻两个凸起部的凸出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组件及电池模组,电连接组件能够有效的吸收振动冲击力,且能够适应单体电池的膨胀变形,不易开裂,使得电池模组能够稳定的输入或输出电能。

Electrical connection module and battery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lectrically connected component and a battery module, which are used for a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at least one layer of conductive sheets, comprising a connecting area spatially distributed in the first direction and a vibration absorbing area connected between each adjacent two connecting areas, wherein the vibration absorbing area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continuously arranged along the first direction. And the convex part formed by the bending of the conductive sheet has the convex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convex direction of the convex part with the angle between the first direction and the adjacent two convex parts. The electric connection component and the battery module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absorb the vibration impact force, and can adapt to the expansion deformation of the single battery, and is not easy to crack, so that the battery module can stably input or output electric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组件及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连接组件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对于电池系统按系统层级从高到低划分可依次分为电池包、电池模组和单体电池,国内外锂电池生产商所生产的电池模组大多数是以单体电池为最小单位,即首先生产单体电池,由两个以上单体电池通过铝巴等电连接组件串并联的方式组装成电池模组,由两个以上电池模组通过电连接组件串并联的方式组成电池包。对于电池系统,其最基本的功能要求是可以输入及输出电能,所以电连接组件在电池系统中的安全可靠性就显得尤其重要。当前市场上的电连接组件在与电池模组的模组输出极或者与单体电池的极柱之间进行连接时,尤其采用超声波焊接时会产生振动冲击力,导致电连接组件容易开裂。同时,在单体电池之间出现高度差时,电连接组件与电池极柱之间容易出现虚焊,当单体电池充放电时,电连接组件无法克服单体电池的变形,也会产生开裂的问题。因此,亟需一种新的电连接组件及电池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组件及电池模组,电连接组件用于电池模组,能够有效的吸收振动冲击力,且能够适应单体电池的膨胀变形,不易开裂。一方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连接组件,用于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层导电片,导电片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的连接区及连接于每相邻两个连接区之间的吸振区;吸振区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连续设置且由导电片弯折而成的凸起部,凸起部的凸出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且相邻两个凸起部的凸出方向相反;凸起部包括位于吸振区中心位置的中心凸起部及分布在中心凸起部两侧的边侧凸起部,中心凸起部沿第一方向的开口宽度大于边侧凸起部沿第一方向的开口宽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吸振区与连接区通过圆弧过渡区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凸起部为在导电片的宽度方向上贯穿导电片延伸形成的条形凸起。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凸起部的个数为奇数,边侧凸起部对称分布于中心凸起部的两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心凸起部沿第一方向的开口宽度大于等于边侧凸起部沿第一方向的开口宽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心凸起部的凸出高度大于等于边侧凸起部的凸出高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吸振区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为中心凸起部的凸出高度的两倍以上。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连接区上设置有防呆标识,防呆标识为凸部、凹部、缺口或文字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导电片的层数为两层以上,两层以上导电片沿凸出方向层叠设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两层以上导电片为一体式结构,相邻两层导电片的吸振区相互嵌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组件,其包括至少一层导电片,导电片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的连接区及连接于每相邻两个连接区之间的吸振区。在应用至电池模组时,可以将连接区与组成电池模组的单体电池的极柱连接,以将单体电池串联或者并联,还可以通过连接区将模组输出极与作为电池模组输出或输入端的单体电池电连接。由于导电片设置了吸振区,而吸振区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连续设置并由导电片折弯而成的凸起部,凸起部的凸出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且相邻两个凸起部的凸出方向相反,并限定凸起部包括位于吸振区中心位置的中心凸起部及分布在中心凸起部两侧的边侧凸起部,中心凸起部沿第一方向的开口宽度大于边侧凸起部沿第一方向的开口宽度,使得电连接组件能够有效的吸收电连接组件与单体电池的极柱之间或者与模组输出极之间的振动冲击力,能够适应单体电池之间的高度差,避免虚焊,并且能够适应单体电池在充放电时的膨胀变形,具有更高的疲劳强度,不易开裂。另一个方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模组输出极及上述的电连接组件,多个单体电池通过电连接组件串联或并联,模组输出极通过电连接组件与作为电池模组输出端或输入端的单体电池电连接。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组件的正视图;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组件与模组输出极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组件与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电连接组件的正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电连接组件;10-导电片;11-连接区;111-定位孔;12-吸振区;121-凸起部;121a-中心凸起部;121b-边侧凸起部;13-圆弧过渡区;14-防呆标识;2-模组输出极;3-单体电池;m-第一方向;n-宽度方向。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技术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技术的电连接组件及电池模组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图1至图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及电池模组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图2,图1示意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组件1的正视图。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连接组件1,用于电池模组,包括一层导电片10,导电片10包括在第一方向m上间隔分布的两个连接区11及连接于两个连接区11之间的吸振区12,吸振区12包括三个沿第一方向m连续设置且由导电片10自身弯折而成的凸起部121,每个凸起部121的截面优选均呈弧形,所说的连续设置是指三个凸起部121沿着第一方向m依次相接,凸起部121的凸出方向与第一方向m相交且相邻两个凸起部121的凸出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凸起部121的凸出方向与第一方向m之间的夹角a优选为为90°,当然,不限于90°,还可以为大于0°小于90°的其它数值,凸起部121为在导电片10的宽度方向n上贯穿导电片10延伸形成的条形凸起。请一并参阅图3、图4,图3示出了图1所示电连接组件1与模组输出极2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所示电连接组件1与单体电池3之间的连接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组件1,在应用至电池模组时,可以通过连接区11与组成电池模组的单体电池3的极柱连接,以将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组件(1),用于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层导电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10)包括在第一方向(m)上间隔分布的连接区(11)及连接于每相邻两个所述连接区(11)之间的吸振区(12);所述吸振区(12)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m)连续设置且由所述导电片(10)弯折而成的凸起部(121),所述凸起部(121)的凸出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m)相交且相邻两个所述凸起部(121)的所述凸出方向相反;所述凸起部(121)包括位于所述吸振区(12)中心位置的中心凸起部(121a)及分布在所述中心凸起部(121a)两侧的边侧凸起部(121b),所述中心凸起部(121a)沿所述第一方向(m)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边侧凸起部(121b)沿所述第一方向(m)的开口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组件(1),用于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层导电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10)包括在第一方向(m)上间隔分布的连接区(11)及连接于每相邻两个所述连接区(11)之间的吸振区(12);所述吸振区(12)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m)连续设置且由所述导电片(10)弯折而成的凸起部(121),所述凸起部(121)的凸出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m)相交且相邻两个所述凸起部(121)的所述凸出方向相反;所述凸起部(121)包括位于所述吸振区(12)中心位置的中心凸起部(121a)及分布在所述中心凸起部(121a)两侧的边侧凸起部(121b),所述中心凸起部(121a)沿所述第一方向(m)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边侧凸起部(121b)沿所述第一方向(m)的开口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区(12)与所述连接区(11)通过圆弧过渡区(1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121)为在所述导电片(10)的宽度方向(n)上贯穿所述导电片(10)延伸形成的条形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121)的个数为奇数,所述边侧凸起部(121b)对称分布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华斌黄爱芳王德荣周灵刚包聪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