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大件随车自动卸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528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大件随车自动卸货装置,其结构包括立柱、控制器、驱动器、拖基、二次举升装置、底座、吊环、动力电机装置、动力传输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升降台机构、二次举升机构、缓冲减震装置、防脱落安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超大件随车自动卸货装置,该装置能够通过二次举升装置完成二次上升工作,提高设备的上升高度,有效的帮助设备将货物安全卸下,避免因高度不够需要人工手动卸货,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An automatic unloading device for super large truck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unloading device for super large parts on board a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column, a controller, a driver, a towing base, a secondary lifting device, a base, a lifting ring, a power motor device, a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 gea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 lifting platform mechanism, a secondary lifting mechanism, a shock absorber, and a shedding prevention safety machi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unloading device for super-large pieces on-board. The device can accomplish the secondary lifting work through the secondary lifting device, improve the rising height of the equipment, effectively help the equipment unload the goods safely, avoid manual unloading because of insufficient height, save manpower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大件随车自动卸货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超大件随车自动卸货装置,属于自动卸货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用于超大尺寸货物的快速卸车,包括支座模块、液压支撑模块和平衡力控制模块;支座模块与货车车身固定在一起,液压支撑模块分别安装在支座模块两端内部,平衡力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液压支撑模块的同步性和受力均匀性。但是该现有技术普遍自动卸货的升降高度太短,要进行卸货工作时,由于升降高度太短而导致无法将货物安全卸下,容易影响货物的安全,造成货物的损坏,需要人力来辅助卸货工作,这样不仅浪费人力,且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大件随车自动卸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普遍自动卸货的升降高度太短,要进行卸货工作时,由于升降高度太短而导致无法将货物安全卸下,容易影响货物的安全,造成货物的损坏,需要人力来辅助卸货工作,这样不仅浪费人力,且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超大件随车自动卸货装置,其结构包括立柱、控制器、驱动器、拖基、二次举升装置、底座、吊环,所述立柱的底端与底座的顶端相焊接,所述控制器嵌入安装于立柱的左侧面,所述驱动器与立柱的左侧面相焊接,所述控制器的下方设有驱动器,所述拖基与立柱相连接,所述二次举升装置嵌入安装于拖基的内部,所述吊环的底端与底座的顶端相焊接,所述二次举升装置包括动力电机装置、动力传输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升降台机构、二次举升机构、缓冲减震装置、防脱落安全机构,所述动力电机装置与齿轮传动机构相连接,所述动力传输机构与齿轮传动机构的底端啮合连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与二次举升机构配合连接,所述升降台机构与二次举升机构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升降台机构的底端与缓冲减震装置的顶端相贴合,所述防脱落安全机构与二次举升机构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电机装置包括固定顶板、绝缘套管、电源线、动力电机、蜗轮杆、主动轮、轴承,所述固定顶板的底端与动力电机的顶端相焊接,所述绝缘套管与动力电机相连接,所述电源线与绝缘套管相嵌套,所述电源线通过绝缘套管与动力电机电连接,所述动力电机的底端与蜗轮杆的顶端嵌套连接,所述蜗轮杆与主动轮啮合连接,所述蜗轮杆的底端与轴承相嵌套,所述主动轮的正表面与动力传输机构的底端扣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传输机构包括主动杆、从动轮、传动带、活动框架、锯齿轮、活动关节、连接杆,所述主动杆的顶端与从动轮的正表面扣合连接,所述从动轮与传动带相贴合,所述传动带与锯齿轮相连接,所述活动框架的内表面与锯齿轮的外表面相啮合,所述活动框架的底端设有活动关节,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活动关节扣合连接,所述主动杆的底端与主动轮的正表面扣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配合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轴套、皮带,所述配合轮与第一锥齿轮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右端与第二锥齿轮的底端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的顶端与轴套相嵌套,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外表面与皮带相贴合,所述皮带与二次举升机构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台机构包括防护罩壳、升降台、隔板,所述隔板的左右两端与防护罩壳的内表面相焊接,所述隔板的上方设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与防护罩壳嵌套连接,所述升降台与二次举升机构相连接,所述升降台的底端与缓冲减震装置的顶端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二次举升机构包括矩形滑块、交叉架、主轴心、上固定框架、直杆、行星轮、下固定框架、移动链条、太阳轮,所述矩形滑块与交叉架的顶端扣合连接,所述交叉架与主轴心相连接,所述交叉架的底端左侧与上固定框架相扣合,所述直杆的底端与下固定框架扣合连接,所述行星轮的左端设有太阳轮,所述太阳轮与移动链条啮合连接,所述行星轮与移动链条啮合连接,所述矩形滑块嵌入安装于升降台的内部,所述太阳轮的正表面与皮带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弹簧、顶杆、缓冲垫、固定卡扣,所述顶杆的底端设有固定卡扣,并相互扣合,所述顶杆的底端通过固定卡扣与缓冲垫相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底端与缓冲垫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顶端与升降台的底端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防脱落安全机构包括集绳器、钢丝绳、第一滚轮、止位杆、棘轮、棘爪盘、第二滚轮,所述集绳器与钢丝绳相连接,所述钢丝绳与第一滚轮的底端相连接,所述止位杆与棘轮的正表面扣合连接,所述棘轮的底端设有棘爪盘,所述第二滚轮的顶端与钢丝绳相贴合。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超大件随车自动卸货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控制控制器使拖基上下左右移动,将货物卸下,当拖基上升到顶部然后高度却不够时,启动二次举升装置帮助设备进行卸货工作,这时动力电机通过电源线连接电源,启动装置,于是动力电机接通电源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使得蜗轮杆转动带动主动轮旋转,于是主动轮通过主动杆推动着上方的从动轮同步转动,于是与从动轮连接的传动带发生位移将转动力传输给锯齿轮,使得锯齿轮通过自身外部结构的半边锯齿带动活动框架上下运动,于是活动框架通过连接杆推动配合轮转动,使得配合轮相啮合的与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然后第二锥齿轮在通过皮带的传动作用,将转动力传输给太阳轮,使得太阳轮发生正向转动,从而使得移动链条同步运动,于是交叉架的左端通过上固定框架固定在移动链条的上端左侧位置,交叉架的右端又将通过直杆与下固定框架固定在移动链条的下端右侧位置,然后交叉架的顶端与升降台相连接,当移动链条正向转动时,上固定框架与下固定框架分别向右左运动,向中间移动,使得交叉架交叉运动,推动升降台慢慢上升,然后棘轮通过钢丝绳与上固定框架连接和下固定框架连接,当升降台发生脱落,意外下降时,棘轮就会被钢丝绳带动快速转动,使得棘轮上的止位杆就会被转动力带动甩出去与棘爪盘卡住,防止升降台快速下降,造成货物损坏,该装置能够通过二次举升装置完成二次上升工作,提高设备的上升高度,有效的帮助设备将货物安全卸下,避免因高度不够需要人工手动卸货,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超大件随车自动卸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二次举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二次举升装置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二次举升装置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立柱-1、控制器-2、驱动器-3、拖基-4、二次举升装置-5、底座-6、吊环-7、动力电机装置-51、动力传输机构-52、齿轮传动机构-53、升降台机构-54、二次举升机构-55、缓冲减震装置-56、防脱落安全机构-57、固定顶板-511、绝缘套管-512、电源线-513、动力电机-514、蜗轮杆-515、主动轮-516、轴承-517、主动杆-521、从动轮-522、传动带-523、活动框架-524、锯齿轮-525、活动关节-526、连接杆-527、配合轮-531、第一锥齿轮-532、第二锥齿轮-533、轴套-534、皮带-535、防护罩壳-541、升降台-542、隔板-543、矩形滑块-551、交叉架-552、主轴心-553、上固定框架-554、直杆-555、行星轮-556、下固定框架-557、移动链条-558、太阳轮-559、减震弹簧-561、顶杆-562、缓冲垫-563、固定卡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大件随车自动卸货装置,其结构包括立柱(1)、控制器(2)、驱动器(3)、拖基(4)、二次举升装置(5)、底座(6)、吊环(7),所述立柱(1)的底端与底座(6)的顶端相焊接,所述控制器(2)嵌入安装于立柱(1)的左侧面,所述驱动器(3)与立柱(1)的左侧面相焊接,所述控制器(2)的下方设有驱动器(3),所述拖基(4)与立柱(1)相连接,所述二次举升装置(5)嵌入安装于拖基(4)的内部,所述吊环(7)的底端与底座(6)的顶端相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举升装置(5)包括动力电机装置(51)、动力传输机构(52)、齿轮传动机构(53)、升降台机构(54)、二次举升机构(55)、缓冲减震装置(56)、防脱落安全机构(57),所述动力电机装置(51)与齿轮传动机构(53)相连接,所述动力传输机构(52)与齿轮传动机构(53)的底端啮合连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53)与二次举升机构(55)配合连接,所述升降台机构(54)与二次举升机构(55)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升降台机构(54)的底端与缓冲减震装置(56)的顶端相贴合,所述防脱落安全机构(57)与二次举升机构(55)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大件随车自动卸货装置,其结构包括立柱(1)、控制器(2)、驱动器(3)、拖基(4)、二次举升装置(5)、底座(6)、吊环(7),所述立柱(1)的底端与底座(6)的顶端相焊接,所述控制器(2)嵌入安装于立柱(1)的左侧面,所述驱动器(3)与立柱(1)的左侧面相焊接,所述控制器(2)的下方设有驱动器(3),所述拖基(4)与立柱(1)相连接,所述二次举升装置(5)嵌入安装于拖基(4)的内部,所述吊环(7)的底端与底座(6)的顶端相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举升装置(5)包括动力电机装置(51)、动力传输机构(52)、齿轮传动机构(53)、升降台机构(54)、二次举升机构(55)、缓冲减震装置(56)、防脱落安全机构(57),所述动力电机装置(51)与齿轮传动机构(53)相连接,所述动力传输机构(52)与齿轮传动机构(53)的底端啮合连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53)与二次举升机构(55)配合连接,所述升降台机构(54)与二次举升机构(55)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升降台机构(54)的底端与缓冲减震装置(56)的顶端相贴合,所述防脱落安全机构(57)与二次举升机构(55)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件随车自动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机装置(51)包括固定顶板(511)、绝缘套管(512)、电源线(513)、动力电机(514)、蜗轮杆(515)、主动轮(516)、轴承(517),所述固定顶板(511)的底端与动力电机(514)的顶端相焊接,所述绝缘套管(512)与动力电机(514)相连接,所述电源线(513)与绝缘套管(512)相嵌套,所述电源线(513)通过绝缘套管(512)与动力电机(514)电连接,所述动力电机(514)的底端与蜗轮杆(515)的顶端嵌套连接,所述蜗轮杆(515)与主动轮(516)啮合连接,所述蜗轮杆(515)的底端与轴承(517)相嵌套,所述主动轮(516)的正表面与动力传输机构(52)的底端扣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超大件随车自动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输机构(52)包括主动杆(521)、从动轮(522)、传动带(523)、活动框架(524)、锯齿轮(525)、活动关节(526)、连接杆(527),所述主动杆(521)的顶端与从动轮(522)的正表面扣合连接,所述从动轮(522)与传动带(523)相贴合,所述传动带(523)与锯齿轮(525)相连接,所述活动框架(524)的内表面与锯齿轮(525)的外表面相啮合,所述活动框架(524)的底端设有活动关节(526),所述连接杆(527)的顶端与活动关节(526)扣合连接,所述主动杆(521)的底端与主动轮(516)的正表面扣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件随车自动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53)包括配合轮(531)、第一锥齿轮(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陈明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