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支腿及应用该升降支腿的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1434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支腿及应用该升降支腿的支撑装置,属于环保技术领域,该升降支腿包括底板、下支撑板、上支撑板、两个曲臂、旋转轴、滑轴和驱动机构,两个下支撑板设置在底板的两侧,两个下支撑板与底板垂直,两个下支撑板上均设有第一滑槽,两个上支撑板设在两个下支撑板的上方,两个上支撑板相对设置,两个上支撑板均设有第一铰接孔,滑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曲臂的下端铰接,滑轴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个第一滑槽内,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曲臂的上端铰接,旋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一铰接孔内。应用该升降支腿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平台和两个以上升降支腿,该支撑装置支撑平稳,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

Lifting supporting leg and supporting device using the lifting le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fting support leg and a supporting device applying the lifting support leg, belong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ical field. The lifting support leg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 lower support plate, an upper support plate, two crank arms, a rotating shaft, a sliding shaft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two lower support plates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plate, and two lower support plates and a bottom plate hang down. Straight, two lower support plates are provided with a first chute, two upper support plates are arranged above the two lower support plates, two upper support plates are set relative to each other, two upper support plates are provided with a first articulation hole, the two ends of the sliding shaft are articulated with the lower ends of the two crank arms, the two ends of the sliding shaft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wo first chutes, the rotating shaft. The two ends of the rotating shaft are articulated with the upper ends of the two crank arms,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rotating shaft are respectively penetrated into the two first articulated holes. The supporting device of the lifting leg includes a supporting platform and two or more lifting legs. The supporting device has stable support, strong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can withstand greater pres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支腿及应用该升降支腿的支撑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升降支腿及应用该升降支腿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雾霾、粉尘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源头,人们开发了多种除雾霾除粉尘装置,其中楼顶喷雾系统不仅可以有效除雾霾除粉尘,并且对空气还有降温功能。楼顶喷雾系统的喷头需要通过支撑结构将喷头支撑在楼顶上,因为喷头喷出的水雾压力较高,喷头对支撑装置的压力较大,因此支撑装置需要较强的稳固性和机械强度;并且楼顶的结构多种多样,喷头的安装高度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一种高度可以调节并且具有较强机械强度的支撑结构对喷头进行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支腿及应用该升降支腿的支撑装置,该升降支腿及应用该升降支腿的支撑装置支撑稳定性较强,机械强度较高,可以有效实现对被支撑物的稳定支撑。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升降支腿,包括底板、两个下支撑板、两个上支撑板、两个曲臂、旋转轴、滑轴和驱动机构,所述两个下支撑板设置在底板的两侧,所述两个下支撑板与底板垂直,所述两个下支撑板相对设置,所述两个下支撑板上均设有第一滑槽,所述两个上支撑板设在两个下支撑板的上方,所述两个上支撑板相对设置,所述两个上支撑板均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滑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曲臂的下端铰接,所述滑轴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个第一滑槽内,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曲臂的上端铰接,且旋转轴的两端穿设于第一铰接孔内。使用时,将底板固定在地面上,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滑轴在滑槽内沿水平方向移动,滑轴带动曲臂的下端沿水平方向移动,而上下支撑板固定在被支撑物体上,上支撑板不会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那么曲臂下端水平方向的移动,将转化为上支撑板在竖直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该升降支腿的升降功能。优选的,所述两个上支撑板的外侧均设有副支撑板,所述副支撑板均设有第二铰接孔,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伸入至两个第二铰接孔内。优选的,所述两个曲臂之间设有第一定位板,所述两个上支撑板之间设有第二定位板。第一定位板对两个曲臂之间进行定位,防止两个曲臂之间发生位移;第二定位板对两个上支撑板之间进行定位,防止两个上支撑板之间发生位移。优选的,所述两个下支撑板的外侧均设有固定板,所述两个固定板均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相对应,所述两个固定板的外侧均设有防护板。固定板用于加强该升降支腿的机械强度,滑轴的两端分别伸入至两个第二滑槽内,降低了滑轴对下支撑板的压力。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有前护板,所述前护板与底板垂直,所述前护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支撑板连接。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传动杆、固定轴和驱动头,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支撑板连接,所述固定轴上设有固定轴通孔,所述滑轴上设有滑轴螺纹孔,所述驱动头设有六角孔,所述前护板设有前护板通孔,所述传动杆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传动杆设有外螺纹的一端穿设于滑轴螺纹孔内,所述传动杆的中部设有第一环状凸台和第二环状凸台,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固定轴通孔与驱动头连接,所述固定轴处于第一环状凸台和第二环状凸台之间,所述驱动头设在前护板通孔内。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驱动机构、气缸驱动机构或者电动驱动机构。优选的,所述液压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轴、液压缸、联结件和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设在底板上,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支撑板连接,所述液压缸与液压系统通过液压管道连接,所述液压缸的缸体与固定轴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联结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联结件的另一端与滑轴连接。优选的,所述电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机、连接杆和联结件,所述电机设在底板上,所述电机与电机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机与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联结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联结件的另一端与滑轴连接。优选的,所述气缸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轴、气缸、联结件和气缸驱动系统,所述气缸驱动系统设在底板上,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支撑板连接,所述气缸与气缸驱动系统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气缸的缸体与固定轴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联结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联结件的另一端与滑轴连接。一种应用升降支腿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平台和两个以上升降支腿,所述升降支腿的上支撑板均与支撑平台的下表面连接。一种应用升降支腿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平台、水平仪传感器、PLC模块和两个以上升降支腿,所述升降支腿的上支撑板均与支撑平台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水平仪传感器和PLC模块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PLC模块和驱动机构通过信号线连接。一种应用升降支腿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平台和两个以上升降支腿,所述升降支腿的上支撑板均与支撑平台的下表面连接。优选的,该支撑装置还包括水平仪传感器和PLC模块,所述水平仪传感器和PLC模块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液压系统包括储油罐、液压泵、单向阀和换向阀,所述储油罐、液压泵、单向阀和换向阀通过进油管道依次连接,所述储油罐和换向阀通过回油管道连接,所述换向阀和液压缸通过两个液压管道连接,所述液压泵和换向阀分别与PLC模块通过信号线连接。优选的,该支撑装置还包括远程通讯模块,所述远程通讯模块与PLC模块通过信号线连接。一种应用升降支腿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平台和两个以上升降支腿,所述升降支腿的上支撑板均与支撑平台的下表面连接。优选的,该支撑装置还包括水平仪传感器和PLC模块,所述水平仪传感器与PLC模块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PLC模块与电机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优选的,该支撑装置还包括远程通讯模块,所述远程通讯模块与PLC模块通过信号线连接。一种应用升降支腿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平台和两个以上升降支腿,所述升降支腿的上支撑板均与支撑平台的下表面连接。优选的,该支撑装置还包括水平仪传感器和PLC模块,所述水平仪传感器与PLC模块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气缸驱动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储气装置、单向阀和换向阀,所述空气压缩机、储气装置、单向阀和换向阀通过进气管道依次连接,所述换向阀和储气装置通过回气管道连接,所述换向阀与气缸通过两个气体管道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和换向阀分别与PLC模块通过信号线连接。优选的,该支撑装置还包括远程通讯模块,所述远程通讯模块与PLC模块通过信号线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升降支腿结构简单,机械强度较高,可以适用于被支撑物体重量较大的情况;该升降支腿的高度可以调节,并且调节方式较为简单,可以将被支撑物体支撑到不同高度;该升降支腿设有盖板、防护板和前护板,可以有效防止风沙灰尘进入到该升降支腿内,可以有效避免风沙灰尘对该升降支腿的损伤;应用该升降支腿的支撑装置,支撑平稳,机械强度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升降支腿伸出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升降支腿收回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升降支腿伸出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升降支腿收回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液压系统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升降支腿伸出状态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升降支腿收回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4中升降支腿伸出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支腿,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支腿包括底板(1)、两个下支撑板(2)、两个上支撑板(31)、两个曲臂(7)、旋转轴(6)、滑轴(5)和驱动机构,所述两个下支撑板(2)设置在底板(1)的两侧,所述两个下支撑板(2)与底板(1)垂直,所述两个下支撑板(2)相对设置,所述两个下支撑板(2)上均设有第一滑槽(4),所述两个上支撑板(31)设在两个下支撑板(2)的上方,所述两个上支撑板(31)相对设置,所述两个上支撑板(31)均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滑轴(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曲臂(7)的下端铰接,所述滑轴(5)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个第一滑槽(4)内,所述旋转轴(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曲臂(7)的上端铰接,且旋转轴(6)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一铰接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支腿,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支腿包括底板(1)、两个下支撑板(2)、两个上支撑板(31)、两个曲臂(7)、旋转轴(6)、滑轴(5)和驱动机构,所述两个下支撑板(2)设置在底板(1)的两侧,所述两个下支撑板(2)与底板(1)垂直,所述两个下支撑板(2)相对设置,所述两个下支撑板(2)上均设有第一滑槽(4),所述两个上支撑板(31)设在两个下支撑板(2)的上方,所述两个上支撑板(31)相对设置,所述两个上支撑板(31)均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滑轴(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曲臂(7)的下端铰接,所述滑轴(5)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个第一滑槽(4)内,所述旋转轴(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曲臂(7)的上端铰接,且旋转轴(6)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一铰接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上支撑板(31)的外侧均设有副支撑板(32),所述副支撑板(32)均设有第二铰接孔,所述旋转轴(6)的两端分别伸入至两个第二铰接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曲臂(7)之间设有第一定位板(91),所述两个上支撑板(31)之间设有第二定位板(9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下支撑板(2)的外侧均设有固定板(10),所述两个固定板(10)上均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4)相对应,所述两个固定板(10)的外侧均设有防护板(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有前护板(11),所述前护板(11)与底板(1)垂直,所述前护板(11)的两端分别与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炎彬
申请(专利权)人:宙斯流体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