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机械嵌线的低谐波绕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4978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机械嵌线的低谐波绕组方法,第一步:制作冲片槽;第二步:绕线,多组线圈同时依次嵌入相应的冲片槽中;第三步:在每个冲片槽内塞入槽底绝缘纸;第四步:将第二步中,已经嵌入的线圈依次嵌入下部的冲片槽中,形成下层线圈;第五步:在每个冲片槽内塞入层间绝缘纸;第六步:与第四步中相同的方法,在上部的冲片槽中嵌入线圈,形成上层线圈;第七步:在上层线圈的顶部塞入盖槽绝缘纸;第八步:对其进行端部整形;第九步:对其进行端部绑扎;第十步:接线,按照相应的接线图完成最终的接线。通过合理利用线圈在冲片槽内的分布,有效减小线圈端部(斜边)长度尺寸,有效降低铜线用量,满足双层绕组用于机械绕组的方式。

A low harmonic winding method suitable for mechanical wire inser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ow-harmonic winding method suitable for mechanical wire embedding. The first step is to make a punching groove; the second step is to wound the wire and embed several coils in the corresponding punching groove at the same time; the third step is to insert the insulating paper at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in each punching groove; the fourth step is to embed the embedded coils in the second step in turn. Step 5: Insulation paper between layers is inserted in each slot; Step 6: Insert the coil into the upper slot in the same way as in Step 4 to form the upper coil; Step 7: Insulation paper is inserted into the top of the upper coil; Step 8: Finish the end of the coil. Step 9: End binding; Step 10: Wiring,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wiring diagram to complete the final wiring. By reasonably utiliz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oil in the punching groove, the length and size of the end (inclined side) of the coil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the amount of copper wire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and the double-layer winding can be used in the mechanical win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机械嵌线的低谐波绕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绕组方法
,尤其是一种适用于机械嵌线的低谐波绕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械嵌线越来越普遍的运用于电机行业,机械嵌线有嵌线效率高,嵌线质量稳定等优点。但机械嵌线一直存在着一个难以攻克的难关,那就是单层绕组均可以使用机械嵌线,但双层绕组无法使用机械嵌线。而双层绕组比单层绕组,更能节省铜线、削弱谐波,改善电动势和磁动势的波形,电机效率更高。如图1所示,常规的双层绕组的两个线圈边,分为上下两层放置。且所有线圈的每个线圈边的上层(或下层)并不是正好是另一个线圈边的下层(或上层),而是有另两个线圈的下层(或上层),互相交错设置,所以每个线圈边会与另两个线圈边在冲片槽内存在共槽现象。而机械嵌线必须保证每个线圈的两个线圈边都在同一层内,且不能与其他线圈的线圈边在冲片槽内有交叠。所以常规的双层绕组无法用于机械嵌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适用于机械嵌线的低谐波绕组方法,从而使其适用于机械嵌线,满足双层绕组的机械嵌线要求,大大提高绕组的效率和嵌线质量。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机械嵌线的低谐波绕组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第一步:制作冲片槽,制备低谐波绕组线圈的冲片槽,所述冲片槽分布为上下两部,并围成一圈,位于下部的冲片槽在外圈,上部的冲片槽在内圈;第二步:绕线,多组线圈同时依次嵌入相应的冲片槽中;第三步:在每个冲片槽内塞入槽底绝缘纸;第四步:将第二步中,已经嵌入的线圈依次嵌入下部的冲片槽中,形成下层线圈;第五步:在每个冲片槽内塞入层间绝缘纸;第六步:与第四步中相同的方法,在上部的冲片槽中嵌入线圈,形成上层线圈;第七步:在上层线圈的顶部塞入盖槽绝缘纸;第八步:对其进行端部整形;第九步:对其进行端部绑扎;第十步:接线,按照相应的接线图完成最终的接线。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上部的冲片槽和下部的冲片槽其分别的第一次嵌线和第二次嵌线的顺序可以互换。上部的冲片槽和下部的冲片槽的嵌线顺序可以互换。第十步中,接线接成一路并联、两路并联或者四路并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合理利用线圈在冲片槽内的分布,有效减小线圈端部(斜边)长度尺寸,有效降低铜线用量,并满足双层绕组用于机械绕组的方式。本专利技术能更方便的调整槽内线圈匝数,使其更容易接近正弦波,有效降低电机杂散损耗,增加电机效率。本专利技术有效的消除一个线圈边与另两个线圈边共槽的现象,每个线圈的两个线圈边都是同时、同层嵌入,简化嵌线工作,不仅适用于机械嵌线,而且适用于常规手工嵌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低谐波绕组线圈在槽内的分布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低谐波绕组线圈在槽内的分布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4极36槽的绕组分布展开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4极48槽的绕组分布展开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适用于机械嵌线的低谐波绕组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第一步:制作冲片槽,制备低谐波绕组线圈的冲片槽,冲片槽分布为上下两部,并围成一圈,位于下部的冲片槽在外圈,上部的冲片槽在内圈;第二步:绕线,多组线圈同时依次嵌入相应的冲片槽中;第三步:在每个冲片槽内塞入槽底绝缘纸;第四步:将第二步中,已经嵌入的线圈依次嵌入下部的冲片槽中,形成下层线圈;第五步:在每个冲片槽内塞入层间绝缘纸;第六步:与第四步中相同的方法,在上部的冲片槽中嵌入线圈,形成上层线圈;第七步:在上层线圈的顶部塞入盖槽绝缘纸;第八步:对其进行端部整形;第九步:对其进行端部绑扎;第十步:接线,按照相应的接线图完成最终的接线。上部的冲片槽和下部的冲片槽其分别的第一次嵌线和第二次嵌线的顺序可以互换。上部的冲片槽和下部的冲片槽的嵌线顺序可以互换。第十步中,接线接成一路并联、两路并联或者四路并联。以一个三相四极电机为例,采用低谐波绕组线圈,一共12个线圈,24个线圈边。A1和A1’分别代表A相一个极的两个线圈边,B1和B1’代表B相一个极的两个线圈边,C1和C1’代表C相一个极的两个线圈边,以此类推……如图2所示:A1、B1、C1、A2、B2、C2这6个线圈的每个线圈边都在冲片槽的下层,A3、B3、C3、A4、B4、C4这6个线圈的每个线圈边都在冲片槽的上层,如图3所示,为一个4极36槽的绕组分布展开图,我们使线圈跨距改变为1-9/2-8/3-7,使得每个线圈边在槽内均匀分布,使每个线圈边与其他任何两个线圈边都不发生共槽现象。如图4所示,为一个4极48槽的跨距改变为1-12/2-11/3-10/4-9,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在图3和图4中,为了清楚的区分各相线圈:A相线圈用圆形表示;B相线圈用矩形表示;C相线圈用六边形表示。由于要体现出线圈在槽内的上下层关系,每组线圈仅画了一半:下方的线圈表示在槽的底部;上方的线圈表示在槽的顶部。上述工艺步骤中,第二步中的绕线如图3所示,4极36槽跨距按照1-9/2-8/3-7,每组3个线圈,每台12组。如图4所示,4极48槽跨距按照1-12/2-11/3-10/4-9,每组4个线圈,每台12组。上述工艺步骤中,第四步的第一次嵌线(进行下层嵌线)和第六步的第二次嵌线(进行上层嵌线),具体操作如下:4极36槽下层第一次嵌线:A1(1,2,3,7,8,9槽)、B1(13,14,15,19,20,21槽)、C1(25,26,27,31,32,33槽);4极36槽下层第二次嵌线:A2(28,29,30,34,35,36槽)、B2(4,5,6,10,11,12槽)、C2(16,17,18,22,23,24槽);4极48槽下层第一次嵌线:A1(1,2,3,4,9,10,11,12槽)、B1(17,18,19,20,25,26,27,28槽)、C1(33,34,35,36,41,42,43,44槽)4极48槽下层第二次嵌线:A2(37,38,39,40,45,46,47,48槽)、B2(5,6,7,8,13,14,15,16槽)、C2(21,22,23,24,29,30,31,32槽)4极36槽上层第一次嵌线:A3(19,20,21,25,26,27槽)、B3(31,32,33,1,2,3槽)、C3(7,8,9,13,14,15槽);4极36槽上层第二次嵌线:A4(10,11,12,16,17,18槽)、B4(22,23,24,28,29,30槽)、C4(34,35,36,4,5,6槽)。4极48槽上层第一次嵌线:A3(25,26,27,28,33,34,35,36槽)、B3(41,42,43,44,1,2,3,4槽)、C3(9,10,11,12,17,18,19,20槽);4极48槽上层第二次嵌线:A4(13,14,15,16,21,22,23,24槽)、B4(29,30,31,32,37,38,39,40槽)、C4(45,46,47,48,5,6,7,8槽)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方便的完成双层绕组的机械嵌线,并满足使用要求,大大提高绕组的效率和嵌线质量。以上描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不是对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机械嵌线的低谐波绕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第一步:制作冲片槽,制备低谐波绕组线圈的冲片槽,所述冲片槽分布为上下两部,并围成一圈,位于下部的冲片槽在外圈,上部的冲片槽在内圈;第二步:绕线,多组线圈同时依次嵌入相应的冲片槽中;第三步:在每个冲片槽内塞入槽底绝缘纸;第四步:将第二步中,已经嵌入的线圈依次嵌入下部的冲片槽中,形成下层线圈;第五步:在每个冲片槽内塞入层间绝缘纸;第六步:与第四步中相同的方法,在上部的冲片槽中嵌入线圈,形成上层线圈;第七步:在上层线圈的顶部塞入盖槽绝缘纸;第八步:对其进行端部整形;第九步:对其进行端部绑扎;第十步:接线,按照相应的接线图完成最终的接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机械嵌线的低谐波绕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第一步:制作冲片槽,制备低谐波绕组线圈的冲片槽,所述冲片槽分布为上下两部,并围成一圈,位于下部的冲片槽在外圈,上部的冲片槽在内圈;第二步:绕线,多组线圈同时依次嵌入相应的冲片槽中;第三步:在每个冲片槽内塞入槽底绝缘纸;第四步:将第二步中,已经嵌入的线圈依次嵌入下部的冲片槽中,形成下层线圈;第五步:在每个冲片槽内塞入层间绝缘纸;第六步:与第四步中相同的方法,在上部的冲片槽中嵌入线圈,形成上层线圈;第七步:在上层线圈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雁邹昀海承美娟吴舜瑞
申请(专利权)人:雷勃电气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