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林平专利>正文

一种凹版印刷油墨气泡的去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4714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凹版印刷油墨气泡的去除装置,包括油墨槽、胶辊槽、凹版印刷辊和胶辊,所述凹版印刷辊设置在油墨槽内,凹版印刷辊两侧面轴心处均连接有第一转杆,且通过第一转杆上套设有第一转动轴承与油墨槽转动连接,凹版印刷辊一侧的油墨槽侧板上端开设有卡口,所述卡口两侧的油墨槽上钻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胶辊槽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卡口上,胶辊槽为L型槽,与油墨槽相连通,所述胶辊设置在胶辊槽内,胶辊的最左端与凹版印刷辊的最右端相切。该凹版印刷油墨气泡去除装置,利用胶辊与凹版印刷辊竖直相切挤压,将凹版印刷辊上的油墨气泡进行排除,排除效率高,且能够防止气泡的二次附和,同时提高了胶辊的使用寿命。

A device for removing bubbles in gravure printing ink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evice for removing ink bubbles in gravure printing, which comprises an ink groove, a rubber roll groove, a gravure printing roll and a rubber roll. The gravure printing roll is arranged in an ink groove, and the first rotary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rotary bearing and rotates with the ink groove through the first rotary rod. The ink groove on one side of the gravure printing roll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k groove, and the ink groove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gravure printing roller is provided with a clip opening. A second thread hole is drilled on the ink groove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clip opening. The cot groove is fixed on the clip opening by a fixed bolt, and the cot groove is L-shaped groove,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k groove. The cot is arranged in the cot groove, and the left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ush roller is tangent. The gravure printing ink bubble removal device utilizes the vertical tangential extrusion of the cot and the gravure printing roller to eliminate the ink bubble on the gravure printing roller, which has high efficiency and can prevent the secondary attachment of the bubbles, and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c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凹版印刷油墨气泡的去除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凹版印刷机业
,具体涉及一种凹版印刷油墨气泡去除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凹版印刷机为浸墨式凹版印刷,包括凹版印刷辊和背辊,凹版印刷辊浸泡在盛有油墨的油墨槽内,凹版印刷辊的上方设置背辊,凹版印刷辊与背辊之间穿有基材,刮墨装置的刮刀伸至凹版印刷辊的辊面处,刮去凹版印刷辊辊面多余的墨水,随着凹版印刷辊的旋转,墨水槽中的墨水被带起,并印在基材表面上。但是这种浸墨式凹版印刷机,在凹版印刷辊旋转过程中,容易搅动油墨槽内的油墨而出现气泡,气泡掺杂在油墨中附着在凹版印刷辊表面,容易进入凹版印刷辊表面的网孔中,造成网孔上墨不足或不均匀,引起印刷色泽差异,严重影响印刷质量,从而造成印刷基材的浪费。而目前的气泡排除装置,在排除过程中,排除胶辊设置在油墨池内,容易在排除结束后造成气泡的二次附和,且排除胶辊设置在油墨槽的底端,不便于拆卸与安装,造成维修与检测的困难,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凹版印刷油墨气泡去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凹版印刷油墨气泡去除装置,包括油墨槽、胶辊槽、凹版印刷辊和胶辊,所述凹版印刷辊设置在油墨槽内,凹版印刷辊两侧面轴心处均连接有第一转杆,且通过第一转杆上套设有第一转动轴承与油墨槽转动连接,凹版印刷辊一侧的油墨槽侧板上端开设有卡口,所述卡口两侧的油墨槽上钻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胶辊槽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卡口上,胶辊槽为L型槽,与油墨槽相连通,所述胶辊设置在胶辊槽内,胶辊的最左端与凹版印刷辊的最右端相切,胶辊的两侧面轴心处均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上套设有第二转动轴承,所述第二转动轴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端面中心横向固定有连接柱,且通过连接柱依次连接有挡块和固定内柱,所述固定内柱套设在固定外管内,且通过固定外管与胶辊槽内侧壁焊接固定。优选的,所述油墨槽的底端对称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中间均与油墨槽底端面焊接固定,且底板的两侧端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一螺纹孔在底板的一侧面上下对称设置有两组,且底板通过第一螺纹孔和螺钉螺纹固定在凹版印刷机体上。优选的,所述油墨槽的两侧面顶端均设置有半圆形的转孔,所述第一转动轴承的外侧面焊接在转孔内,且第一转杆穿插在第一转动轴承的内孔中。优选的,所述胶辊槽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板,且胶辊槽与连接板为一体制结构,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卡口两侧的第二螺纹孔相同的螺纹孔,且连接板通过固定螺栓螺纹穿设在第一螺纹孔内与油墨槽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轴承的一侧面与连接块焊接固定,连接块的另一侧面与连接柱焊接固定,且连接柱另一端焊接连接所述挡块为圆板状结构,挡块与所述固定外管之间的固定内柱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挡块与连接柱之间焊接固定,且连接柱与固定内柱之间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连接柱与固定内柱的直径大小也相同。优选的,所述固定外管内设有管腔,所述固定内柱的底端伸入至管腔内,且固定内柱的底端在管腔内设置有向外的凸缘,固定内柱通过向外设置的凸缘与管腔内径相同,且固定内柱底端凸缘与管腔底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管腔顶端的固定外管管口处设置有向内的凸缘,固定内柱底端的凸缘与固定外管顶端凸缘之间相互卡接。优选的,所述凹版印刷辊一侧的第一转杆顶端上还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内侧与第一转杆焊接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凹版印刷油墨气泡去除装置,通过将胶辊设置在凹版印刷辊的一侧,且与凹版印刷辊竖直相切,代替水平相切,使凹版印刷辊在转动时,将凹版印刷辊表面附着的气泡在旋转出油墨池后通过挤压排除,不会二次沾染,排出效率高,同时胶辊槽与油墨槽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便于拆卸与安装,从而方便对装置的维修与检测,降低了维修人员的困难度,此外胶辊两侧依次通过第二转动轴承、连接孔、连接柱、挡块、固定内柱与固定外管的连接方式与胶辊槽支架固定连接,且固定内柱上与固定内柱底端与固定外管之间均设置有弹簧,通过两组弹簧的挤压与反弹,提高了胶辊运行的寿命,使胶辊与凹版印刷辊之间挤压更加紧密,保证了印刷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油墨槽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胶辊槽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外管与第二转动轴承结构示意图。图中:1油墨槽、2凹版印刷辊、3第一转杆、4第一转动轴承、5轴套、6底板、7第一螺纹孔、8卡口、9转孔、10第二螺纹孔、11胶辊槽、12胶辊、13第二转杆、14连接板、15固定螺栓、16固定外管、17第二转动轴承、18固定内柱、19管腔、20第一弹簧、21第二弹簧、22连接块、23连接柱、24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凹版印刷油墨气泡去除装置,包括油墨槽1、胶辊槽11、凹版印刷辊2和胶辊12,所述凹版印刷辊2设置在油墨槽1内,凹版印刷辊2两侧面轴心处均连接有第一转杆3,且通过第一转杆3上套设有第一转动轴承4与油墨槽1转动连接,凹版印刷辊2一侧的油墨槽1侧板上端开设有卡口8,所述卡口8两侧的油墨槽1上钻设有第二螺纹孔10,所述胶辊槽11通过固定螺栓15固定在卡口8上,胶辊槽11为L型槽,与油墨槽1相连通,且油墨槽1与胶辊槽11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垫,从而防止油墨从胶辊槽11与油墨槽1之间泄露,所述胶辊12设置在胶辊槽11内,胶辊12的最左端与凹版印刷辊2的最右端相切,使胶辊12与凹版印刷辊2之间竖直相切,保证凹版印刷辊2从油墨池内滚出后再进行气泡的排出,防止油墨对凹版印刷辊2的二次感染,胶辊12的两侧面轴心处均连接有第二转杆13,所述第二转杆13上套设有第二转动轴承17,所述第二转动轴承1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2,所述连接块22的底端面中心横向固定有连接柱23,且通过连接柱23依次连接有挡块24和固定内柱18,所述固定内柱18套设在固定外管16内,且通过固定外管16与胶辊槽11内侧壁焊接固定,从而将胶辊12固定在胶辊槽11内。具体的,所述油墨槽1的底端对称设置有底板6,所述底板6中间均与油墨槽1底端面焊接固定,且底板6的两侧端均设置有第一螺纹孔7,所述一螺纹孔在底板6的一侧面上下对称设置有两组,且底板6通过第一螺纹孔7和螺钉螺纹固定在凹版印刷机体上,使油墨槽1的固定更加方便与牢固。具体的,所述油墨槽1的两侧面顶端均设置有半圆形的转孔9,所述第一转动轴承4的外侧面焊接在转孔9内,且第一转杆3穿插在第一转动轴承4的内孔中,使凹版印刷辊2在油墨槽1上转动连接固定。具体的,所述胶辊槽11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板14,且胶辊槽11与连接板14为一体制结构,所述连接板14上设置有与卡口8两侧的第二螺纹孔10相同的螺纹孔,且连接板14通过固定螺栓15螺纹穿设在第一螺纹孔7内与油墨槽1固定连接,通过螺栓的固定连接,使胶辊槽12与油墨槽1之间固定牢靠的同时又便于拆卸与安装,从而便于检测与维修。具体的,所述第二转动轴承17的一侧面与连接块22焊接固定,连接块22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凹版印刷油墨气泡的去除装置,包括油墨槽(1)、胶辊槽(11)、凹版印刷辊(2)和胶辊(12),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版印刷辊(2)设置在油墨槽(1)内,凹版印刷辊(2)两侧面轴心处均连接有第一转杆(3),且通过第一转杆(3)上套设有第一转动轴承(4)与油墨槽(1)转动连接,凹版印刷辊(2)一侧的油墨槽(1)侧板上端开设有卡口(8),所述卡口(8)两侧的油墨槽(1)上钻设有第二螺纹孔(10),所述胶辊槽(11)通过固定螺栓(15)固定在卡口(8)上,胶辊槽(11)为L型槽,与油墨槽(1)相连通,所述胶辊(12)设置在胶辊槽(11)内,胶辊(12)的最左端与凹版印刷辊(2)的最右端相切,胶辊(12)的两侧面轴心处均连接有第二转杆(13),所述第二转杆(13)上套设有第二转动轴承(17),所述第二转动轴承(1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2),所述连接块(22)的底端面中心横向固定有连接柱(23),且通过连接柱(23)依次连接有挡块(24)和固定内柱(18),所述固定内柱(18)套设在固定外管(16)内,且通过固定外管(16)与胶辊槽(11)内侧壁焊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凹版印刷油墨气泡的去除装置,包括油墨槽(1)、胶辊槽(11)、凹版印刷辊(2)和胶辊(12),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版印刷辊(2)设置在油墨槽(1)内,凹版印刷辊(2)两侧面轴心处均连接有第一转杆(3),且通过第一转杆(3)上套设有第一转动轴承(4)与油墨槽(1)转动连接,凹版印刷辊(2)一侧的油墨槽(1)侧板上端开设有卡口(8),所述卡口(8)两侧的油墨槽(1)上钻设有第二螺纹孔(10),所述胶辊槽(11)通过固定螺栓(15)固定在卡口(8)上,胶辊槽(11)为L型槽,与油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平
申请(专利权)人:刘林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