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分离柱用分流挡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4016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相色谱分离柱用分流挡片,它包括挡片本体,所述挡片本体的正面上设置有位于挡片本体中心的中心盲槽、沿着挡片本体的周向设置的至少一道环形分流盲槽和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至少两组径向分流盲槽组,每组径向分流盲槽组包括沿着挡片本体的径向设置的多道径向分流盲槽,所述挡片本体在径向分流盲槽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与径向分流盲槽相连通并轴向贯通的多个通孔,最内侧的径向分流盲槽组中的径向分流盲槽的内端部均与所述中心盲槽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使流动相或样品迅速分散于整个柱床的横截面上,保证液相色谱分离柱的分离效果,而且能够极大地减少沟流效应现象的发生。

Splitter baffle for liquid chromatographic colum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unt baffle for a liquid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column, which comprises a baffle body, a central blind groove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baffle body, at least one annular shunt blind groove arranged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baffle body, and at least two radial shunt blind groups arranged sequentially from inside to outside. Each radial shunt blind groove group comprises a multi-channel radial shunt blind groove arranged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shield body. The shiel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through holes connected with the radial shunt blind groove and axially penetrated in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f the radial shunt blind groove, and an inner radial shunt blind groove in the innermost radial shunt blind groove group. The end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entral blind channel.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only make the mobile phase or sample disperse rapidly on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whole column bed, ensure the separation effect of th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column, but also great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hannel flow effect phenomen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相色谱分离柱用分流挡片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相色谱分离柱用分流挡片。
技术介绍
目前,快速液相色谱技术是一种快速制备柱层析形式,其是基于通过泵产生压力加速流动相通过预填式色谱分离柱的洗脱速度,其核心部件为液相色谱分离柱。其分离原理在于:将混合物样品溶于一种流动相,使其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灌装在色谱分离柱内的固定相吸附剂,由于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溶解度不同,即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不同,故混合物组分将以不同的速率流过固定相吸附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根据色谱速率理论,流动相通过固定相的不规则空隙时,其流动方向不断改变,因而形成紊乱的类似“涡流”的流动。由于固定相的大小、形状各异以及填充的不均匀性,使样品组份各分子在色谱柱中经过的通道直径和长度不同,从而使它们在柱中的保留时间不等,因此导致色谱峰展宽,降低色谱柱柱效。尤其对于内径较大的制备色谱柱,随着柱径的增加填料柱床的不均匀程度加剧,色谱柱的渗透性变差,流动相或样品等在柱内分布不均匀而使色谱柱的柱效降低,如何使大量流动相或样品快速均匀分布于柱床横截面是色谱柱柱头结构设计的难题。授权公告号为CN102228747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液相色谱分离柱的分流挡片,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均匀分布于柱床横截面的技术问题,但是这种分流挡片使用后,发现柱床上在径向分流槽相对应的部位,其液相流速快,而其余地方,其液相流速慢,这就造成了呈指状的沟流效应(指尖部位为径向分流槽相对应的地方),外观上看起来非常明显,用户使用这种类型的分流挡片,可能会产生液相分流还是不均匀的印象,极大地影响了其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液相色谱分离柱用分流挡片,它不仅能够使流动相或样品迅速分散于整个柱床的横截面上,保证液相色谱分离柱的分离效果,而且能够极大地减少沟流效应现象的发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相色谱分离柱用分流挡片,它包括挡片本体,所述挡片本体的正面上设置有:位于挡片本体中心的中心盲槽;沿着挡片本体的周向设置的至少一道环形分流盲槽;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至少两组径向分流盲槽组,每组径向分流盲槽组包括沿着挡片本体的径向设置的多道径向分流盲槽,所述挡片本体在径向分流盲槽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与径向分流盲槽相连通并轴向贯通的多个通孔,最内侧的径向分流盲槽组中的径向分流盲槽的内端部均与所述中心盲槽相连通;在一道环形分流盲槽和与其对应并分别位于其内、外侧的两组径向分流盲槽组中,位于内侧的径向分流盲槽组的径向分流盲槽为内径向分流盲槽,位于外侧的径向分流盲槽组的径向分流盲槽为外径向分流盲槽,所述内径向分流盲槽的外端部分别与相对应的环形分流盲槽相连通,所述外径向分流盲槽的内端部分别与相对应的环形分流盲槽相连通。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挡片正面的具体的布置结构,以便能够更好地减少沟流效应现象的发生,在一道环形分流盲槽、对应的内径向分流盲槽和外径向分流盲槽中,内径向分流盲槽和外径向分流盲槽在挡片本体的径向上错位设置,并且外径向分流盲槽的数量比内径向分流盲槽的数量多。进一步,所述外径向分流盲槽的数量为内径向分流盲槽的数量的2倍。进一步,所述中心盲槽和所述径向分流盲槽的槽深相同。进一步提供了另外一种挡片正面的具体的布置结构,以便能够更好地减少沟流效应现象的发生,在一道环形分流盲槽、对应的内径向分流盲槽和外径向分流盲槽中,外径向分流盲槽的数量和内径向分流盲槽的数量相同,内径向分流盲槽和外径向分流盲槽在挡片本体的径向上同位设置,并且所述中心盲槽和所述径向分流盲槽的槽深相同,所述环形分流盲槽的槽深比所述径向分流盲槽的槽深深。进一步为了使经过挡片本体正面分流后的流动相或样品在挡片本体的背面也能够合理的分散,更好地使流动相或样品迅速分散于整个柱床的横截面上,保证液相色谱分离柱的分离效果,所述挡片本体的背面上设置有:位于挡片本体中心的背面中心盲槽;沿着挡片本体的径向设置的多道径向分散盲槽,所述径向分散盲槽的内端部与所述背面中心盲槽相连通;沿着挡片本体的周向设置的至少一道环形分散盲槽,所述环形分散盲槽与所述径向分散盲槽均相交设置,并相连通,所述环形分散盲槽、所述径向分散盲槽和所述背面中心盲槽连通形成分散通道,所述通孔与所述分散通道相连通。进一步,所述背面中心盲槽、所述环形分散盲槽和所述径向分散盲槽的槽深相同。进一步为了更加有效地阻止沟流现象的发生,最外侧的通孔在挡片本体的径向上不超出最外侧的环形分散盲槽。进一步为了更好地使流动相或样品分流均匀,所述挡片本体在每个径向分流盲槽相对应的部位上设置的最外侧的一个通孔的孔径比其余通孔的孔径大。进一步,所述通孔的孔径由挡片本体的正面向背面逐渐增大。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在挡片主体的正面设置有多个径向分流盲槽和至少一道环形分流盲槽,由分离柱入液口进来的流动相或样品由中心盲槽向最内侧的径向分流盲槽组的多个径向分流盲槽一次分流,然后进入环形分流盲槽进行汇聚,然后再向第二组的径向分流盲槽组的多个径向分流盲槽进行二次分流,在上述分流的过程中,同时流动相或样品依次通过通孔进入挡片本体的背面进行分散,从而减缓了在挡片本体的正面,流动相或样品迅速沿着径向分流盲槽到达挡片本体的边缘的速度,使流动相或样品能够均匀分布于整个分流挡片的横截面上,从而能够均匀地进入柱床,实现流动相或样品迅速分散于整个柱床的横截面上,保证液相色谱分离柱的分离效果的目的同时,极大地减少沟流效应现象的发生;另外,在挡片本体向外延伸的过程中,将径向分流盲槽依次向外增多,譬如增多至最内侧的径向分流盲槽的2倍,这种设计进一步将流动相或样品在向外流动的过程中再次进行细分流,更好地使流动相或样品能够均匀分布于整个分流挡片的横截面上,即使发生沟流现象,由于产生的沟流在挡片本体的周向上间距较短,外观上影响也有限,达到了使用标准。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液相色谱分离柱用分流挡片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一的液相色谱分离柱用分流挡片的背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二的液相色谱分离柱用分流挡片的正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二的液相色谱分离柱用分流挡片的背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液相色谱分离柱用分流挡片,它包括挡片本体3,所述挡片本体3的正面上设置有:位于挡片本体3中心的中心盲槽1;沿着挡片本体3的周向设置的至少一道环形分流盲槽2;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至少两组径向分流盲槽组,每组径向分流盲槽组包括沿着挡片本体3的径向设置的多道径向分流盲槽,所述挡片本体3在径向分流盲槽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与径向分流盲槽相连通并轴向贯通的多个通孔4,最内侧的径向分流盲槽组中的径向分流盲槽的内端部均与所述中心盲槽1相连通;在一道环形分流盲槽2和与其对应并分别位于其内、外侧的两组径向分流盲槽组中,位于内侧的径向分流盲槽组的径向分流盲槽为内径向分流盲槽81,位于外侧的径向分流盲槽组的径向分流盲槽为外径向分流盲槽82,所述内径向分流盲槽81的外端部分别与相对应的环形分流盲槽2相连通,所述外径向分流盲槽82的内端部分别与相对应的环形分流盲槽2相连通。在一道环形分流盲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相色谱分离柱用分流挡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挡片本体(3),所述挡片本体(3)的正面上设置有:位于挡片本体(3)中心的中心盲槽(1);沿着挡片本体(3)的周向设置的至少一道环形分流盲槽(2);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至少两组径向分流盲槽组,每组径向分流盲槽组包括沿着挡片本体(3)的径向设置的多道径向分流盲槽,所述挡片本体(3)在径向分流盲槽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与径向分流盲槽相连通并轴向贯通的多个通孔(4),最内侧的径向分流盲槽组中的径向分流盲槽的内端部均与所述中心盲槽(1)相连通;在一道环形分流盲槽(2)和与其对应并分别位于其内、外侧的两组径向分流盲槽组中,位于内侧的径向分流盲槽组的径向分流盲槽为内径向分流盲槽(81),位于外侧的径向分流盲槽组的径向分流盲槽为外径向分流盲槽(82),所述内径向分流盲槽(81)的外端部分别与相对应的环形分流盲槽(2)相连通,所述外径向分流盲槽(82)的内端部分别与相对应的环形分流盲槽(2)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相色谱分离柱用分流挡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挡片本体(3),所述挡片本体(3)的正面上设置有:位于挡片本体(3)中心的中心盲槽(1);沿着挡片本体(3)的周向设置的至少一道环形分流盲槽(2);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至少两组径向分流盲槽组,每组径向分流盲槽组包括沿着挡片本体(3)的径向设置的多道径向分流盲槽,所述挡片本体(3)在径向分流盲槽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与径向分流盲槽相连通并轴向贯通的多个通孔(4),最内侧的径向分流盲槽组中的径向分流盲槽的内端部均与所述中心盲槽(1)相连通;在一道环形分流盲槽(2)和与其对应并分别位于其内、外侧的两组径向分流盲槽组中,位于内侧的径向分流盲槽组的径向分流盲槽为内径向分流盲槽(81),位于外侧的径向分流盲槽组的径向分流盲槽为外径向分流盲槽(82),所述内径向分流盲槽(81)的外端部分别与相对应的环形分流盲槽(2)相连通,所述外径向分流盲槽(82)的内端部分别与相对应的环形分流盲槽(2)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色谱分离柱用分流挡片,其特征在于:在一道环形分流盲槽(2)、对应的内径向分流盲槽(81)和外径向分流盲槽(82)中,内径向分流盲槽(81)和外径向分流盲槽(82)在挡片本体(3)的径向上错位设置,并且外径向分流盲槽(82)的数量比内径向分流盲槽(81)的数量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相色谱分离柱用分流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径向分流盲槽(82)的数量为内径向分流盲槽(81)的数量的2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相色谱分离柱用分流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盲槽(1)和所述径向分流盲槽的槽深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色谱分离柱用分流挡片,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柯高晓红汤俊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三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