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像系统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2064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取像系统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取像系统镜片组包含可调焦组件以及成像透镜系统,其中成像透镜系统包含多个透镜,且各透镜包含物侧表面朝向物侧方向以及像侧表面朝向像侧方向,所述多个透镜中至少一者的至少一表面包含至少一反曲点。通过适当的光学、机构元件配置,可利于取像系统镜片组达到兼具微型化、组装便利性、高响应速度及良好成像品质的特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上述取像系统镜片组的取像装置以及具有上述取像装置的电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像系统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取像系统镜片组及取像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电子装置上的微型化取像系统镜片组及取像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摄影模块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因应市场需求的镜头规格也更趋多元、严苛,传统摄影模块因其透镜表面形状、透镜材质变化受限,使得产品体积缩减不易,在透镜成型、组装便利性与敏感度之间也未能取得适当平衡,此外,一可自动对焦的镜头可针对不同被摄物位置调整摄影模块焦距,使画面清晰呈现于成像面上,借以提升影像解析度并进一步优化成像品质,是故一兼具微型化、易于组装且成像品质高的镜头始能满足未来市场的规格与需求。其应用范围可包含:各种智能电子产品、多镜头装置、穿戴式装置、数字相机、辨识系统、娱乐装置、车用装置、运动装置与家庭智能辅助系统等电子装置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取像系统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其中通过适当的光学、机构元件配置,可达到兼具微型化、组装便利性、高响应速度及良好成像品质的特性,以应用于更广泛的产品中。依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取像系统镜片组,包含可调焦组件以及成像透镜系统,其中成像透镜系统包含多个透镜,且各透镜包含物侧表面朝向物侧方向以及像侧表面朝向像侧方向,所述透镜中至少一者的至少一表面包含至少一反曲点。取像系统镜片组的焦距为f,取像系统镜片组的光圈值为Fno,可调焦组件的焦距为ft,可调焦组件的屈折力变化量为|Δ(f/ft)|,成像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i,其满足下列条件:|fi|<|ft|;0<|Δ(f/ft)|<0.18;以及1.20<Fno<2.60。依据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片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取像系统镜片组的成像面。依据本专利技术更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取像装置。当fi及ft满足上述条件时,分别调整可调焦组件及成像透镜系统的焦距大小,有利于降低取像系统镜片组的敏感度,同时达到自动对焦及微型化的效果,以应用于更广泛的电子装置中。当Δ(f/ft)满足上述条件时,可针对不同情形调整可调焦组件的焦距,进而控制可调焦组件的屈折力变化量,以达到自动对焦的功能,有利于在微型化的前提下实现光学调焦的效果,使欲拍摄的画面清楚呈现于成像面上,更进一步提升成像品质。当Fno满足上述条件时,通过控制进光量的大小,可助于提升成像面照度,使包含取像系统镜片组的取像装置能于外在光源不足(如夜间)或是曝光时间短(如动态摄影)等情形下仍能获得足够信息,使包含该取像装置的电子装置经处理器运算后仍可得到一定品质的影像,借此可增加所述电子装置的使用时机。附图说明图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2A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于Mode-1的球差、像散及畸变曲线图;图2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于Mode-2的球差、像散及畸变曲线图;图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4A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于Mode-1的球差、像散及畸变曲线图;图4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于Mode-2的球差、像散及畸变曲线图;图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6A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于Mode-1的球差、像散及畸变曲线图;图6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于Mode-2的球差、像散及畸变曲线图;图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8A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于Mode-1的球差、像散及畸变曲线图;图8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于Mode-2的球差、像散及畸变曲线图;图9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0A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于Mode-1的球差、像散及畸变曲线图;图10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于Mode-2的球差、像散及畸变曲线图;图1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2A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于Mode-1的球差、像散及畸变曲线图;图12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于Mode-2的球差、像散及畸变曲线图;图1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4A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于Mode-1的球差、像散及畸变曲线图;图14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于Mode-2的球差、像散及畸变曲线图;图1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6A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于Mode-1的球差、像散及畸变曲线图;图16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于Mode-2的球差、像散及畸变曲线图;图17A绘示第一实施例的可调焦组件为一液态透镜组的示意图;图17B绘示第一实施例的可调焦组件为另一液态透镜组的示意图;图17C绘示第一实施例的可调焦组件为一液晶透镜组的示意图;图18绘示第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包含机构件的示意图;图19A绘示依照图1第一实施例中参数的示意图;图19B绘示依照图1第一实施例中参数CRA及MRA的示意图;图20绘示依照图1第一实施例中参数Yc1及Yc2的示意图;图21A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示意图;图21B绘示依照图21A中电子装置的另一侧的示意图;图21C绘示依照图21A中电子装置的系统示意图;图21D绘示依照图21A中取像装置的系统示意图;图22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以及图24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二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符号说明】电子装置:10、20、30、40取像装置:11、21a、21b、31、41闪光灯模块:12、22对焦辅助模块:13、23影像信号处理器:14、24使用者界面:15成像镜头:11a驱动装置组:11b导线电路:11d影像稳定模块:11e玻璃基底:195a、195e、795b、895b液态材料:195b可挠式薄膜:195c、795a、895a压电材料:195d第一液态材料:195f第二液态材料:195g控制电路:195h、195k、195m液晶透镜:195i、195j光圈: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光阑:801第一透镜:110、210、310、410、510、610、710、810物侧表面:111、211、311、411、511、611、711、811像侧表面:112、212、312、412、512、612、712、812第二透镜:120、220、320、420、520、620、720、820物侧表面:121、221、321、421、521、621、721、821像侧表面:122、222、322、422、522、622、722、822第三透镜:130、230、330、430、530、630、730、830物侧表面:131、231、331、431、531、631、731、831像侧表面:132、232、332、432、532、632、732、832第四透镜:240、340、440、540、640、740、840物侧表面:241、341、441、541、641、741、841像侧表面:242、342、442、542、642、742、842第五透镜:350、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取像系统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像系统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可调焦组件;以及一成像透镜系统,包含多个透镜,且各该透镜包含一物侧表面朝向物侧方向以及一像侧表面朝向像侧方向,其中所述多个透镜中至少一者的至少一表面包含至少一反曲点;其中,该取像系统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取像系统镜片组的光圈值为Fno,该可调焦组件的焦距为ft,该可调焦组件的屈折力变化量为|Δ(f/ft)|,该成像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i,其满足下列条件:|fi|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24 US 62/475,9171.一种取像系统镜片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可调焦组件;以及一成像透镜系统,包含多个透镜,且各该透镜包含一物侧表面朝向物侧方向以及一像侧表面朝向像侧方向,其中所述多个透镜中至少一者的至少一表面包含至少一反曲点;其中,该取像系统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取像系统镜片组的光圈值为Fno,该可调焦组件的焦距为ft,该可调焦组件的屈折力变化量为|Δ(f/ft)|,该成像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i,其满足下列条件:|fi|<|ft|;0<|Δ(f/ft)|<0.18;以及1.20<Fno<2.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可调焦组件设置于该成像透镜系统的物侧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可调焦组件的焦距为ft,该成像透镜系统的焦距为fi,其满足下列条件:|fi/ft|<0.1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透镜系统中最靠近物侧端的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该成像透镜系统中最靠近物侧端的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其满足下列条件:-3.0<(R1+R2)/(R1-R2)<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取像系统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可调焦组件的焦距为ft,该可调焦组件的屈折力变化量为|Δ(f/ft)|,其满足下列条件:0<|Δ(f/ft)|<0.10。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光圈,其设置于该可调焦组件与该成像透镜系统间,其中该光圈至该可调焦组件中最靠近物侧端的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stf,该光圈至该可调焦组件中最靠近一成像面的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str,其满足下列条件:|Dstr/Dstf|<0.90。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可调焦组件至该成像透镜系统中最靠近物侧端透镜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t1,该可调焦组件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t,其满足下列条件:0.05<Dt1/CTt<1.0。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取像系统镜片组中最靠近物侧端的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取像系统镜片组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满足下列条件:TL/tan(HFOV)<6.50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取像系统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成像透镜系统中最靠近一成像面的透镜的任一表面上至少一临界点位置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x,其满足下列条件:0.01<Ycx/f<1.50,其中x=1或2。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取像系统镜片组的焦距为f,该可调焦组件的焦距为ft,其满足下列条件:|f/ft|<0.03。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取像系统镜片组中最靠近物侧端的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可调焦组件的焦距为ft,该可调焦组件的焦距变化量为|Δft|,其满足下列条件:TL/|Δft|<2.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系统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可调焦组件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t,该成像透镜系统中最靠近物侧端的透镜表面至该成像透镜系统中最靠近一成像面的透镜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i,其满足下列条件:0.01<CTt/TDi<0.45。1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东益杨舒雲曾昱泰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