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培芳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医学检验用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206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医学检验用取样装置,主要包括采集装置主体,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由下管体和上管套构成,下管体和上管套均呈圆管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使用者握紧施力,从而采集效果更加出色,在采集结束后重新将棉花拭子插入至下管体内,并对接下管体与上管套,这样也快速的实现了对样品的保护,而且无需额外的包装结构,效率更高,同时可以很直观的检测出实际的气密性效果,当出现密封缺失时,则可判定棉花拭子可能受到一定污染,因此对于更加准确的检测来说,这种取样结构可以有效的避免棉花拭子受到污染而对实验结构造成影响,整体适用于精准度更高的检验采样。

A new sampling device for medical examin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vel sampling device for medical examination, which mainly comprises a main body of the collection device. The main body of the collection device is composed of a lower tube body and an upper tube sleeve. Both the lower tube body and the upper tube sleeve have a circular tub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venient for the user to grasp and apply force, and the collection effect is better after the collection is finished. Re-inserting the cotton swab into the lower tube body and connecting the lower tube body and the upper tube sleeve can also quickly achieve the protection of the sample, without additional packaging structure, higher efficiency, and can intuitively detect the actual air-tightness effect, when there is a lack of sealing, cotton swab can be judged by the possible. To a certain degree of pollution, so for more accurate detection, this sampling structure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cotton swabs contaminated by the impact of the experimental structure, the overall application of higher precision test samp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医学检验用取样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学检验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医学检验用取样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口腔黏膜采集包括以下步骤,1、采样前,请被采样人用清水漱口后充分吞咽,再进行后续操作,2、根据采样拭子包装提示,取出采样拭子(整个采样过程中手不要接触拭子头部分),3、采样拭子头分别在口腔两侧内壁上下用力大幅度擦拭40次。(力度以面颊向外凸起为准),4、采样后用力推采样拭子后杆,使采样拭子头落入采样管中,将管盖旋紧。对于更加精确的采集检测来说,使用散装的采样拭子容易出现采样拭子受到外界污染而影响检测结果,而具体的污染情况无法通过目视查看,因此对于更加精确的检测来说,这样采样装置无法做到更好的品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医学检验用取样装置,主要包括采集装置主体,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由下管体和上管套构成,下管体和上管套均呈圆管状结构,下管体和上管套内部均呈中空结构,下管体呈底部封闭上端开口式结构,上管套呈上端封闭底部开口式结构;所述上管套的内侧设有竖直设置的塑料杆,塑料杆的下端部固定套有棉花拭子,且塑料杆的上端以胶粘的形式固定连接上管套的内顶面中心位置;所述上管套的底端部活动插入至下管体的内侧,且下管体的内壁紧贴上管套的外壁;所述塑料杆以及棉花拭子延伸至下管体的内侧;所述下管体与上管套的交接位置缠绕有密封胶带,利用密封胶带实现下管体与上管套之间更为紧密的对接,同时保证下管体与上管套的内部与外界互不相通,从而保证棉花拭子不受外界的污染,此时在使用时先将密封胶带撕掉,然后再将下管体与上管套拔开分离,然后再将下管体套在上管套的头端,此时下管体与上管套拼成一体形成把手式结构,这样便可利用棉花拭子采集口腔黏膜,下管体与上管套拼成的把手结构粗细均匀,便于使用者握紧施力,从而采集效果更加出色,在采集结束后重新将棉花拭子插入至下管体内,并对接下管体与上管套,这样也快速的实现了对样品的保护,而且无需额外的包装结构,效率更高;所述下管体的底端部开设有一通孔,且所述通孔处设有指示气囊,指示气囊的进气口采用热熔的形式与下管体的底部通孔紧密对接,此时指示气囊的内部通过通孔与下管体的内部相通并形式密封式结构,在使用之初利用指示气囊可以实现气密性的检测,检测方式为通过按压下管体的中部位置使其产生形变,此时在下管体内部的气体流动以及气压升高的情况下指示气囊内部充气并鼓胀至一定大小,若下管体与上管套之间的密封连接良好,同时下管体与上管套上均无破损,鼓胀的指示气囊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扁缩的情况,而当出现漏气的情况则指示气囊迅速扁缩,此时便可很直观的检测出实际的气密性效果,当出现密封缺失时,则可判定棉花拭子可能受到一定污染,因此对于更加准确的检测来说,这种取样结构可以有效的避免棉花拭子受到污染而对实验结构造成影响,整体适用于精准度更高的检验采样。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管体采用软质的PP材质制成,整体可以产生一定形变。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管套采用硬质PP材质制成,整体起到把手以及支撑的作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指示气囊采用硅胶或者橡胶材质制成。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棉花拭子与下管体的内底面之间间隔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便于使用者握紧施力,从而采集效果更加出色,在采集结束后重新将棉花拭子插入至下管体内,并对接下管体与上管套,这样也快速的实现了对样品的保护,而且无需额外的包装结构,效率更高,同时可以很直观的检测出实际的气密性效果,当出现密封缺失时,则可判定棉花拭子可能受到一定污染,因此对于更加准确的检测来说,这种取样结构可以有效的避免棉花拭子受到污染而对实验结构造成影响,整体适用于精准度更高的检验采样。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受挤压测试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管体、2-上管套、3-塑料杆、4-棉花拭子、5-密封胶带、6-指示气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医学检验用取样装置,主要包括采集装置主体,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由下管体1和上管套2构成,下管体1和上管套2均呈圆管状结构,下管体1和上管套2内部均呈中空结构,下管体1呈底部封闭上端开口式结构,上管套2呈上端封闭底部开口式结构;所述上管套2的内侧设有竖直设置的塑料杆3,塑料杆3的下端部固定套有棉花拭子4,且塑料杆3的上端以胶粘的形式固定连接上管套2的内顶面中心位置;所述上管套2的底端部活动插入至下管体1的内侧,且下管体1的内壁紧贴上管套2的外壁;所述塑料杆3以及棉花拭子4延伸至下管体1的内侧;所述下管体1与上管套2的交接位置缠绕有密封胶带5,利用密封胶带5实现下管体1与上管套2之间更为紧密的对接,同时保证下管体1与上管套2的内部与外界互不相通,从而保证棉花拭子4不受外界的污染,此时在使用时先将密封胶带5撕掉,然后再将下管体1与上管套2拔开分离,然后再将下管体1套在上管套2的头端,此时下管体1与上管套2拼成一体形成把手式结构,这样便可利用棉花拭子4采集口腔黏膜,下管体1与上管套2拼成的把手结构粗细均匀,便于使用者握紧施力,从而采集效果更加出色,在采集结束后重新将棉花拭子4插入至下管体1内,并对接下管体1与上管套2,这样也快速的实现了对样品的保护,而且无需额外的包装结构,效率更高;所述下管体1的底端部开设有一通孔,且所述通孔处设有指示气囊6,指示气囊6的进气口采用热熔的形式与下管体1的底部通孔紧密对接,此时指示气囊6的内部通过通孔与下管体1的内部相通并形式密封式结构,在使用之初利用指示气囊6可以实现气密性的检测,检测方式为通过按压下管体1的中部位置使其产生形变,此时在下管体1内部的气体流动以及气压升高的情况下指示气囊6内部充气并鼓胀至一定大小,若下管体1与上管套2之间的密封连接良好,同时下管体1与上管套2上均无破损,鼓胀的指示气囊6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扁缩的情况,而当出现漏气的情况则指示气囊6迅速扁缩,此时便可很直观的检测出实际的气密性效果,当出现密封缺失时,则可判定棉花拭子4可能受到一定污染,因此对于更加准确的检测来说,这种取样结构可以有效的避免棉花拭子4受到污染而对实验结构造成影响,整体适用于精准度更高的检验采样。所述下管体1采用软质的PP材质制成,整体可以产生一定形变。所述上管套2采用硬质PP材质制成,整体起到把手以及支撑的作用。所述指示气囊6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医学检验用取样装置,主要包括采集装置主体,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由下管体和上管套构成,下管体和上管套均呈圆管状结构,下管体和上管套内部均呈中空结构,下管体呈底部封闭上端开口式结构,上管套呈上端封闭底部开口式结构;所述上管套的内侧设有竖直设置的塑料杆,塑料杆的下端部固定套有棉花拭子,且塑料杆的上端以胶粘的形式固定连接上管套的内顶面中心位置;所述上管套的底端部活动插入至下管体的内侧,且下管体的内壁紧贴上管套的外壁;所述塑料杆以及棉花拭子延伸至下管体的内侧;所述下管体与上管套的交接位置缠绕有密封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体的底端部开设有一通孔,且所述通孔处设有指示气囊,指示气囊的进气口采用热熔的形式与下管体的底部通孔紧密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医学检验用取样装置,主要包括采集装置主体,所述采集装置主体由下管体和上管套构成,下管体和上管套均呈圆管状结构,下管体和上管套内部均呈中空结构,下管体呈底部封闭上端开口式结构,上管套呈上端封闭底部开口式结构;所述上管套的内侧设有竖直设置的塑料杆,塑料杆的下端部固定套有棉花拭子,且塑料杆的上端以胶粘的形式固定连接上管套的内顶面中心位置;所述上管套的底端部活动插入至下管体的内侧,且下管体的内壁紧贴上管套的外壁;所述塑料杆以及棉花拭子延伸至下管体的内侧;所述下管体与上管套的交接位置缠绕有密封胶带;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培芳
申请(专利权)人:黄培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