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1806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送风装置具备:能够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旋转的叶轮;使上述叶轮旋转的马达;以及包围上述马达的径向外侧的马达外壳,上述马达具备:沿上述中心轴配置的轴;固定于上述轴且与上述轴一起旋转的转子;以及与上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的定子,而且,还具备配置于上述马达外壳内的导热部件,上述导热部件具备:与上述定子接触的第一接触部;以及与上述马达外壳接触的第二接触部。

Air supply device and vacuum cleaner

The air supply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is provided with an impeller capable of rotating around a central shaft extending up and down, a motor capable of rotating the above impeller, and a motor housing surrounding the radial outer side of the above-mentioned motor, which has a shaft disposed along the above-mentioned central shaft, a rotor fix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shaft and rotated with the above-mentioned shaft, and a rotor on it. The rotor is radially opposed to the stator, and also has a heat conducting part disposed in the motor housing. The heat conducting part comprises a first contact part contacted with the stator and a second contact part contacted with the motor hou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送风装置以及具备送风装置的吸尘器。
技术介绍
以往的电动送风机(送风装置)公开于日本国公开公报特开2015-059507号公报。该电动送风机搭载于电动吸尘器,具备:安装于轴的转子;位于转子的外周的定子;保持定子并且旋转自如地保持转子的托架;安装于轴的叶轮;以及覆盖叶轮并在中央部具有吸气口的壳体。转子具备重合多张薄板的电磁钢板而成的转子芯,定子具备重合多张薄板的电磁钢板而成的定子芯。转子芯以及定子芯的至少一方重合地层叠形状不同的多个种类的电磁钢板。通过使用层叠了形状不同的多个种类的电磁钢板的芯,从而增加芯的表面积,增加与由电动送风机产生的风接触的面积,提高冷却效率。然而,在日本国公开公报特开2015-059507号公报所记载的电动送风机中,需要将由电动送风机产生的风引导至定子芯或者转子侧,从而送风效率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其不会使送风效率下降,而且能够冷却定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具备:能够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旋转的叶轮;使上述叶轮旋转的马达;以及包围上述马达的径向外侧的马达外壳,上述马达具备:沿上述中心轴配置的轴;固定于上述轴且与上述轴一起旋转的转子;以及与上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的定子,上述送风装置还具备配置于上述马达外壳内的导热部件,上述导热部件具备:与上述定子接触的第一接触部;以及与上述马达外壳接触的第二接触部。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具有上述的送风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送风装置,不会使送风效率下降,而且能够进行定子的冷却。并且,根据示例性的吸尘器,能够实现具有不会使送风效率下降、且能够冷却定子的送风装置的吸尘器。有以下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送风装置的纵剖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送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从下方观察上外壳以及定子芯的立体图。图6是上外壳的从上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图7是上外壳的从下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图8是叶轮的立体图。图9是上外壳以及叶轮的周部的沿径向的剖面(包括中心轴C在内的剖面)的放大剖视图。图10是拆下叶轮罩后的状态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送风装置的侧视图。图12是叶轮的进行平衡调整的状态的概略剖视图。图13是叶轮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顶板凹部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图15是顶板凹部的周向的剖视图。图16是上外壳的沿径向的剖面(包括中心轴C在内的剖面)的放大剖视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装置的其它的例子的立体图。图18是图17所示的送风装置的纵剖视图。图19是上外壳的从下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图20是以XX-XX线剖切图18所示的送风装置的剖视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装置的再其它的例子的纵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送风装置A中,将与送风装置A的中心轴C平行的方向作为“轴向”,将与送风装置A的中心轴C正交的方向作为“径向”,将沿以送风装置A的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作为“周向”。同样,对于叶轮20,也将在装入送风装置A内的状态下与送风装置A的轴向、径向以及周向一致的方向分别简称为“轴向”、“径向”以及“周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送风装置A中,将轴向作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叶轮20,将叶轮罩41的吸气口43侧作为上侧来对各部的形状、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上下方向是为了简单地说明而使用的名称,并不限定送风装置A的使用状态下的位置关系以及方向。另外,“上游”以及“下游”分别表示在使叶轮20旋转时从吸气口43吸入的空气的流通方向的上游以及下游。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吸尘器100中,将接近图1的地板面F(被清扫面)的方向作为“下方”,并且将离开地板面F的方向作为“上方”来对各部的形状、位置关系进行说明。此外,这些方向是为了简单地说明所使用的名称,并不限定吸尘器100使用状态下的位置关系以及方向。另外,“上游”以及“下游”分别表示使送风装置A驱动时从吸气部103吸入的空气的流通方向的上游以及下游。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立体图。吸尘器100是所谓的杆型的电动吸尘器,具备在下表面以及上表面分别开设吸气部103以及排气部104的箱体102。从箱体102的背面导出电源线(未图示)。电源线与设于居室的侧壁面等的电源插座(未图示)连接,向吸尘器100供给电力。此外,吸尘器100也可以是所谓机器人型、卧型或者手持型的电动吸尘器。在箱体102内形成有连结吸气部103和排气部104的空气通路(未图示)。在空气通路内,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配置有集尘部(未图示)、过滤器(未图示)以及送风装置A。在空气通路内流通的空气所含有的尘埃等垃圾被过滤器遮蔽,集聚于形成为容器状的集尘部内。集尘部以及过滤器构成为相对于箱体102能够装卸。在箱体102的上部设有把持部105以及操作部106。使用者能够把持把持部105使吸尘器100移动。操作部106具有多个按钮106a,通过按钮106a的操作来进行吸尘器100的动作设定。例如,通过按钮106a的操作,指示送风装置A的驱动开始、驱动停止以及转速的变更等。在吸气部103连接有筒状的吸引管107。在吸引管107的上游端(图中,下端),以相对于吸引管107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有吸引管嘴110。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送风装置的纵剖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送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送风装置A搭载于吸尘器100来吸引空气。送风装置A具备马达10、叶轮20、马达外壳3、鼓风机外壳40、罩部件50、导热部件70以及电路基板Bd。马达外壳3具备后述的上外壳30和罩部件50。在鼓风机外壳40的内部收纳有叶轮20以及马达外壳3。在本实施方式中,鼓风机外壳40收纳上外壳30。如图3所示,在鼓风机外壳40与上外壳30的间隙构成流路60。流路60在上端(上游端)与后述的叶轮罩41连通。流路60的下端(下游端)构成排气口61。在上外壳30收纳有与叶轮20连结的马达10。即、上外壳30包围马达10的径向外侧。也就是,马达外壳3包围马达10的径向外侧。叶轮20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C旋转。即、叶轮20能够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C旋转。马达10配置于叶轮20的下方并使叶轮20旋转。即、马达10使叶轮20旋转。若进一步详细叙述,则通过马达10的旋转,叶轮20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C沿旋转方向R(参照后述的图8)旋转。通过叶轮20旋转而产生的气流通过流路60从排气口61排出。如图3所示,在叶轮20的下方配置有收纳于上外壳30的马达10。马达10是所谓内转子型的马达。马达10具备轴11、转子12以及定子13。轴11是圆柱状。轴11沿中心轴C配置。如图3所示,轴11贯通设于上外壳30的后述的上外壳顶板部31的贯通孔316。在轴11的从上外壳顶板部31突出的端部固定有叶轮20。轴11能够旋转地支撑于上轴承Br1以及下轴承Br2。上轴承Br1以及下轴承Br2是球轴承。轴11固定于上轴承Br1以及下轴承Br2的内圈。固定采用粘接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风装置,具备:能够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旋转的叶轮;使上述叶轮旋转的马达;以及包围上述马达的径向外侧的马达外壳,上述马达具备:沿上述中心轴配置的轴;固定于上述轴且与上述轴一起旋转的转子;以及与上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的定子,上述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配置于上述马达外壳内的导热部件,上述导热部件具备:与上述定子接触的第一接触部;以及与上述马达外壳接触的第二接触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7.21 JP 2017-142249;2017.03.17 US 62/472,7681.一种送风装置,具备:能够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旋转的叶轮;使上述叶轮旋转的马达;以及包围上述马达的径向外侧的马达外壳,上述马达具备:沿上述中心轴配置的轴;固定于上述轴且与上述轴一起旋转的转子;以及与上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的定子,上述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配置于上述马达外壳内的导热部件,上述导热部件具备:与上述定子接触的第一接触部;以及与上述马达外壳接触的第二接触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定子具备线圈,上述导热部件的第一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线圈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马达是三相马达,上述定子具备三个线圈,上述导热部件与三个上述线圈的每一个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马达外壳具备上外壳,上述上外壳具备:在与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扩展的上外壳顶板部;以及从上述上外壳顶板部的径向外缘向轴向下侧延伸的上外壳筒部,上述导热部件的上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盐泽和彦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