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拉盆式橡胶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1178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抗拉盆式橡胶支座,由上座板(1)、固定在上座板(1)内侧的上底板(2)、下座板(11)、固定在下座板(11)上的具有一中间座体腔(8)的下座体(12)、依序叠设的缓冲板(6)、中间座体(4)、缓冲板(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座板(1)两侧向下延伸并弯折形成有一对折凹部(16),而所述的下座体(12)上沿扩设一对矩形凸耳(9),该对矩形凸耳(9)分别凸入前述的一对折凹部(16),并与折凹部(16)的壁体之间保留有间隙(20)、(21);所述的中间座体(8)上套置有弹簧圈(14),弹簧圈(14)的外壁与中间座体腔(8)的内壁之间留置有间隙(19)。(*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抗拉盆式橡胶支座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拉盆式橡胶支座,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铁路桥、公路桥、城市高架桥以及各种大型架空结构之类的建筑物上的抗拉盆式橡胶支座。
技术介绍
在上述基础设施中盆式橡胶支座早已被广为采用,当遇到地震或其它人为引起的较大振动时,藉由其起抗震的作用。盆式橡胶支座的结构比较简单,它是由上座板、上底板、下座板、下座体、中间座体、二缓冲板有机叠设而成。上座板与桥面梁体相固定,上底板固定在上座板内侧,下座板与桥墩相固定,下座体固定在下座板上,中间座体置于下座体的中间座体腔内,二缓冲板中的其中一枚缓冲板衬置在中间座体的上端面与上底板之间,而另枚缓冲板则衬置在中间座体的下端面与下座板之间。当震力作用于桥梁之类的桥面时,重力传递给上座板,进而作用于上底板,经中间座体上部的缓冲板缓冲后进而经中间座体下部的缓冲板缓冲,使真正作用到下座板上的力得以大大减弱,从而起到抗震、减振作用。上述结构的盆式橡胶支座主要存在以下二处欠缺:一是上座板与下座体两者之间缺乏彼此可扣合的机构,这样,当地震产生垂直震动时,因无抗拨力而易致桥面与桥墩产生脱离;二是中间座体在转动时与中间座体腔腔壁之间的接触表现为刚性接触,这样板易使中间座体致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上座板与下座体两者能良好配合而有效避免桥面与桥墩产生脱离的、保障中间体不易被损坏的抗拉盆式橡胶支座。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抗拉盆式橡胶支座,由上座板1、固定在上座板1内侧的上底板2、下座板11、固定在下座板11上的具有一中间座体腔8的下座体12、依序叠设的缓冲板6、中间座体4、缓冲板3组成。特点是:所述的上座板1两侧向下延伸并弯折形成有一对折凹部16,而所述的下座体12上沿扩设一对矩形凸耳9,该对矩形凸耳9分别凸入前述的一对折凹部16,并与折凹部16的壁体之间保留有间隙20、21;所述的中间座体8上套置有弹簧圈14,弹簧圈14的外壁与中间座体腔8的内壁之间留置有间隙19。本技术所述的折凹部16的凹腔腔壁上复固有加强板条17。本技术所述的矩形凸耳9的左、右二侧复固有合金条10,合金条10与加强板条17相对应。本技术所述的弹簧圈14为橡胶圈。本技术所述的加强板条17为不锈钢板条。-->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上座板1上的一对折凹部16与一对矩形凸耳9相互之间形成的一对可锁扣结构,有利于提高桥面、桥墩的滑动抗拨力;2.通过加设橡胶制的弹簧圈14,得以避免中间座体4在转动时与中间座体腔8的腔壁之间的刚性接触,起到保护中间座体4的作用。附图及图面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组装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上座板1上预设若干用于将其与桥面梁体相固定的螺孔18,上底板2一般采用不锈钢钢板,与上座板1内壁焊固。缓冲板3为聚四氟乙烯板,由于聚四氟乙烯板的特有性能,从而可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该缓冲板3起第一次缓冲作用。缓冲板3的上侧与上底板2相触,而缓冲板3的下侧略形成有一个球冠状的抛物面,该抛物面置于中间座体4上部的盆腔15内。中间座体4的中部外壁上开设有一得以使弹性圈14良好地套固其上的环槽5。中间座体4的下部与缓冲板6相触,缓冲板6上加设有密封圈7。缓冲板6为聚四氟乙烯板,由于聚四氟乙烯板的特有性能,从而可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该缓冲板6起到第二次缓冲的作用。下座体12牢固地焊接在下座板11上,下座板11上预设有若干用于将其与桥墩相固定的螺孔13。见图2,在弹性圈14与中间座体腔8的腔壁之间保持有微量的间隙19。同样,合金条10与加强板条17之间也保留有一定的间隙20,还有,一对矩形凸耳9的下侧面与折凹部16之间也预留有间隙21。从该图中可知,缓冲板6置于中间座体腔8的底部,在其上面安置中间座体4。在中间座体4的下半部安置到中间座体腔8内时,围套其上的弹性圈14恰好对应在了中间座体腔内8的内壁上沿部位,两者仅存一隙之距。中间座体4的上半部则伸出于中间座体腔8外。缓冲板3座落于中间座体4上部的盆腔15上,并与上底板2相接触。当桥面受到轻度地震或其它人为因素引起的如产生较大的交通震动时,重力传递给上座板1,重力或称震力传递给上座板1,进而作用于缓冲板3,由缓冲板3缓冲,使作用到中间座体4上的力得以衰减,进而经中间座体4底部的缓冲板6作第二次缓冲,致真正作用到下座板11上的力大大削弱,最终作用到桥墩上的震力几乎为微不足导。当碰到比上述强度强的由地震引起的较大震动时,会致缓冲板3上的球冠完全消失,乃至使中间座体4出现下移,即使是在该情况下,间隙21消失后,仍由缓冲板6起相应的缓冲作用,同时由于一对矩形凸耳9与一对折凹部16两者所构成的是拉钩形式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抗拔力,所以,在地震产生垂直振动的过程中,能避免桥面与桥墩之间产生脱离。当然,在地震过程中,桥面出现微量的角度位移时,则由弹性圈14起减震缓冲,在间隙19消失之前,间隙20始终存在,当间隙19消失时,间隙20亦然,中间座体4在转动时也不会直接与之间座体腔8的腔壁出现刚性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抗拉盆式橡胶支座,由上座板(1)、固定在上座板(1)内侧的上底板(2)、下座板(11)、固定在下座板(11)上的具有一中间座体腔(8)的下座体(12)、依序叠设的缓冲板(6)、中间座体(4)、缓冲板(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座板(1)两侧向下延伸并弯折形成有一对折凹部(16),而所述的下座体(12)上沿扩设一对矩形凸耳(9),该对矩形凸耳(9)分别凸入前述的一对折凹部(16),并与折凹部(16)的壁体之间保留有间隙(20)、(21);所述的中间座体(8)上套置有弹簧圈(14),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万宝桥梁构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