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束滚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1039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带束滚筒装置,能够提高高速耐久性能。带束滚筒装置(1)用于成型带束层(37)。在能够绕滚筒旋转轴线(2c)旋转的滚筒基底(2)的外侧包含能够扩径和缩径的多个带束支承部(3)。带束支承部(3)包含第1链节板(5)和第2链节板(6),该第1链节板(5)和第2链节板(6)自由转动且具有用于卷绕带束层的外周面(11)。在缩径状态下,外周面(11)包含:平面部分(16),其在外端侧沿滚筒轴向呈直线状延伸;以及圆弧状的曲面部分(17),其向滚筒旋转轴线(2c)侧凹陷。在扩径状态下,外周面(11)使两链节板(5、6)的曲面部分(17、17)彼此实质上连续而形成向滚筒半径方向外侧凸起的连续圆弧区域(24)。

Belt drum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elt roller device, which can improve high-speed and durable performance. The belt drum device (1) is used for forming the belt layer (37). A plurality of belt support parts (3) capable of enlarging and reducing the diameter are includ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roller base (2) capable of rotating around the roller rotating axis (2c). The belt support portion (3) comprises a first chain segment plate (5) and a second chain segment plate (6), which are freely rotated and have a peripheral surface (11) for winding the belt bundle layer. In the shrinkage state, the peripheral surface (11) comprises a planar portion (16), which extends in a straight line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cylinder at the outer end side, and an arc-shaped curved surface portion (17), which recesses to the side of the rotary axis (2c) of the cylinder. In the expanding state, the peripheral surface (11) causes the curved surface parts (17, 17) of the two chain segments (5, 6) to be substantially continuous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a continuous arc region (24) which protrudes to the outside of the roller radius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束滚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束滚筒装置,该带束滚筒装置使用在充气轮胎的制造中,能够提高高速耐久性能。
技术介绍
以往,在充气轮胎中的生胎(硫化前的轮胎)的形成工序中,公知有以下所示的方法。具体来说,如图8A所示,预先在带束滚筒装置a上形成由带束帘布层b1和胎面橡胶b2等层叠而成的圆筒状的带束结构体b。带束帘布层b1例如是通过在周向上卷绕片状的带束帘布层而形成的。胎面橡胶b2例如是通过在周向上卷绕片状的胎面橡胶部件而形成的。并且,此时,例如在与带束滚筒装置a相邻的整形滚筒c上形成有呈环状隆起的生胎主体f。关于生胎主体f的形成方法,首先,在胎体形成滚筒(省略图示)上将片状的胎体帘布层d卷绕成圆筒状,使包含有在两端部安装了胎圈芯e、e的胎体基体的圆筒状的生胎主体f1成型。接着,使用整形滚筒c对生胎主体f1进行内压填充,形成环状的生胎主体f。接着,如图8B所示,将带束结构体b移动到生胎主体f上而进行一体接合。接着,例如使用接缝辊g将带束结构体b的两端侧按压在生胎主体f上,将整个带束结构体b粘贴在生胎主体f上。有时将使用该接缝辊g的按压称为接缝工序。但是,在该接缝工序中,在带束结构体b的两端侧,因其外径明显减小的所谓负拉伸(minusstretch)而引起波状变形,带束帘布层b1的带束帘线(省略图示)出现蛇行或排列混乱。特别是在带束结构体b包含冠带帘布层(省略图示)的情况下,由于该冠带帘线在周向上连续,所以蛇行变大。像这样利用以往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轮胎存在因上述的理由而无法发挥出较高的高速耐久性能的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以抑制接缝工序中的波状变形为目的,要求在接缝工序之前使带束结构体b的带束帘布层b1成为与硫化后的轮胎的带束层的轮廓接近的形状。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带束滚筒装置h。如图9A所示,该实施方式的带束滚筒装置h具有供包含带束帘布层b1的带束结构体b卷绕的外周面h1,并且具有滚筒基底i、带束支承部j和扩缩单元k。滚筒基底i形成为能够绕滚筒旋转轴线i1进行旋转。带束支承部j在滚筒基底i的外侧绕着滚筒旋转轴线i1在滚筒周向上排列有多个(省略图示)。带束支承部j包含:中央部j1,其形成外周面h1并且在滚筒轴向上延伸;以及一对侧方部j2、j2,它们同样形成外周面h1并且设置在中央部j1的两侧。中央部j1与各侧方部j2以及各侧方部j2与滚筒基底i为铰链结合。扩缩单元k与中央部j1连接,具有使中央部j1向滚筒半径方向的内外移动的构造。由此,扩缩单元k能够对外周面h1进行扩径和缩径。这样构成的带束滚筒装置h能够确保在缩径状态下外周面h1与滚筒基底i的滚筒旋转轴线i1平行的状态。并且,如图9B所示,在扩径状态下,外周面h1变形为向滚筒半径方向的外侧凸起的突状。因此,能够在缩径状态下高精度地卷绕带束结构体b特别是片状的带束帘布层b1。并且,通过从缩径状态变化成扩径状态,能够使带束帘布层b1成为向滚筒半径方向的外侧凸起的环状,因此能够抑制所述接缝工序中的波状变形。但是,在横截面中,该带束滚筒装置h的中央部j1和侧方部j2形成为大致矩形,因此在扩径状态下,外周面h1是3条直线的组合,在中央部j1与侧方部j2的连接部位处形成有角状的突起部n,因此存在很难使带束帘布层b1形成为平滑的圆弧状的问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268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的目的在于,以改善带束滚筒装置的外周面为根本,提供在高速耐久性能优异的充气轮胎的制造中使用的带束滚筒装置。本专利技术是带束滚筒装置,该带束滚筒装置用于成型带束结构体,该带束结构体包含轮胎的胎面所采用的带束层,其特征在于,该带束滚筒装置包含:滚筒基底,其能够绕滚筒旋转轴线进行旋转;多个带束支承部,它们在所述滚筒基底的外侧绕着滚筒旋转轴线在滚筒周向上排列;以及扩缩单元,其用于使所述各带束支承部在滚筒半径方向上扩径和缩径,所述各带束支承部包含:第1链节板,其外端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所述滚筒基底的第1端侧连结;第2链节板,其外端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所述滚筒基底的第2端侧连结;以及销,其将所述第1链节板和所述第2链节板各自的内端侧连结成能够在所述扩径和缩径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1链节板和所述第2链节板具有用于在滚筒周向上卷绕所述带束层的外周面,在所述缩径后的状态下的所述第1链节板和所述第2链节板的包含滚筒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所述各外周面包含:平面部分,其在所述外端侧沿滚筒轴向呈直线状延伸;以及圆弧状的曲面部分,其与该平面部分相连并且朝向所述内端侧向滚筒旋转轴线侧凹陷,在所述扩径后的状态下的所述第1链节板和所述第2链节板的包含滚筒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所述各外周面形成连续圆弧区域,在该连续圆弧区域中,所述第1链节板的所述曲面部分和所述第2链节板的所述曲面部分实质上连续地向滚筒半径方向外侧凸起。本专利技术的带束滚筒装置优选为,在所述扩径的状态下,所述连续圆弧区域的宽度为所述外周面的宽度的30%~85%。本专利技术的带束滚筒装置优选为,所述曲面部分的曲率半径为260mm~1200mm。本专利技术的带束滚筒装置优选为,在所述缩径的状态下所述曲面部分相对于所述平面部分的最大凹陷量为10mm以下。本专利技术的带束滚筒装置优选为,所述第1链节板和所述第2链节板的所述外端侧通过使销穿过沿着链节的长度方向的长孔而连结成还能够在所述滚筒基底上滑动,所述第1链节板和所述第2链节板的所述内端侧被连结成不相互滑动。本专利技术是用于成型带束结构体的带束滚筒装置,该带束结构体包含轮胎的胎面所采用的带束层。带束滚筒装置包含:滚筒基底,其能够绕滚筒旋转轴线进行旋转;多个带束支承部,它们在滚筒基底的外侧绕着滚筒旋转轴线在滚筒周向上排列;以及扩缩单元,其用于使各带束支承部在滚筒半径方向上扩径和缩径。各带束支承部包含第1链节板、第2链节板以及销。第1链节板的外端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滚筒基底的第1端侧连结。第2链节板的外端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滚筒基底的第2端侧连结。销将第1链节板和第2链节板各自的内端侧连结成能够在扩径和缩径的方向上移动。第1链节板和第2链节板具有用于在滚筒周向上卷绕带束层的外周面。在缩径后的状态下的第1链节板和第2链节板的包含滚筒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各外周面包含在外端侧沿滚筒轴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平面部分和曲面部分。曲面部分与平面部分相连并且形成为朝向内端侧而向滚筒旋转轴侧凹陷的圆弧状。并且,在扩径后的状态下的第1链节板和第2链节板的包含滚筒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各外周面形成连续圆弧区域。在连续圆弧区域中,第1链节板的曲面部分和第2链节板的曲面部分实质上连续地向滚筒半径方向外侧凸起。这样,在缩径后的状态下形成的平面部分供带束层高精度地卷绕。并且,在缩径后的状态下形成的曲面部分从缩径状态向扩径状态变化时,能够减小对带束层的压缩应力,因此能够较高地抑制带束层的损伤。此外,通过从缩径状态变成扩径状态,能够使所卷绕的带束层形成为向滚筒半径方向外侧凸起的圆弧状。由此,例如,在作为后续工序的接缝工序中,能够抑制带束层的波状变形,防止带束帘布层的带束帘线出现蛇行或排列混乱。并且,在扩径后的状态下,利用连续圆弧区域使带束结构体变形为平滑的圆弧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带束滚筒装置例如抑制了在后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带束滚筒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束滚筒装置,该带束滚筒装置用于成型带束结构体,该带束结构体包含轮胎的胎面中采用的带束层,其特征在于,该带束滚筒装置包含:滚筒基底,其能够绕滚筒旋转轴线进行旋转;多个带束支承部,它们在所述滚筒基底的外侧绕着滚筒旋转轴线在滚筒周向上排列;以及扩缩单元,其用于使各所述带束支承部在滚筒半径方向上扩径和缩径,各所述带束支承部包含:第1链节板,其外端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所述滚筒基底的第1端侧连结;第2链节板,其外端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所述滚筒基底的第2端侧连结;以及销,其将所述第1链节板和所述第2链节板各自的内端侧连结成能够在所述扩径和缩径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1链节板和所述第2链节板具有用于在滚筒周向上卷绕所述带束层的外周面,在所述缩径后的状态下的所述第1链节板和所述第2链节板的包含滚筒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各所述外周面包含:平面部分,其在所述外端侧沿滚筒轴向呈直线状延伸;以及圆弧状的曲面部分,其与该平面部分相连并且朝向所述内端侧而向滚筒旋转轴线侧凹陷,在所述扩径后的状态下的所述第1链节板和所述第2链节板的包含滚筒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各所述外周面形成连续圆弧区域,在该连续圆弧区域中,所述第1链节板的所述曲面部分和所述第2链节板的所述曲面部分实质上连续地向滚筒半径方向外侧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22 JP 2017-0556941.一种带束滚筒装置,该带束滚筒装置用于成型带束结构体,该带束结构体包含轮胎的胎面中采用的带束层,其特征在于,该带束滚筒装置包含:滚筒基底,其能够绕滚筒旋转轴线进行旋转;多个带束支承部,它们在所述滚筒基底的外侧绕着滚筒旋转轴线在滚筒周向上排列;以及扩缩单元,其用于使各所述带束支承部在滚筒半径方向上扩径和缩径,各所述带束支承部包含:第1链节板,其外端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所述滚筒基底的第1端侧连结;第2链节板,其外端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所述滚筒基底的第2端侧连结;以及销,其将所述第1链节板和所述第2链节板各自的内端侧连结成能够在所述扩径和缩径的方向上移动,所述第1链节板和所述第2链节板具有用于在滚筒周向上卷绕所述带束层的外周面,在所述缩径后的状态下的所述第1链节板和所述第2链节板的包含滚筒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各所述外周面包含:平面部分,其在所述外端侧沿滚筒轴向呈直线状延伸;以及圆弧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井雄一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