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载水电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103655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压载水电源系统,包含有电源箱体(1)、弹性支撑件(2)和底座(3),所述电源箱体(1)的腔体内横向设置有一横板(1.1),该横板(1.1)将电源箱体(1)的腔体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上腔体和下腔体,且电源箱体(1)的上腔体的顶壁竖向向下安装有一纵板(1.2),该纵板(1.2)将上腔体分隔为底部连通的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电源箱体(1)的上腔体的顶部上安装有进风风机(1.3)和出风风机(1.4),且进风风机(1.3)和出风风机(1.4)分别与左腔室和右腔室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压载水电源系统,结构设计小巧合理且同时具有抗振效果、高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载水电源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压载水电解处理上的电源系统,属于电源

技术介绍
目前,船舶在航运过程中需要采用压载水平衡自重;然而,压载水中含有诸多微生物,包括细菌、无脊椎动物及其卵子、囊胞和其他物种的幼虫以及浮游植物。这些微生物随着压载水被带往世界各地,当压载水排放进行当地海域时,压载水中的生物属于入侵物种;这些物种对排放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甚至对沿海地区以及更远的内陆地区居民生活造成了危害。为此,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MaritimeOrganization,IMO)已经把通过船舶压载水带来的海洋物种入侵已经被列为四个最具威胁的海洋问题之一。IMO从上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寻求解决压载水危害的方案,并于1991年的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通过了A774—1993决议,即“防止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的排放传播有害的水生生物及病原体国际指南”。1997年,该决议经过更新与改进,形成IMOA.868(20),并第一次提出了某些指导性应对措施。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该公约的生效有两个条件,包括:一是获得不少于30个国家通过,二是不少于世界商船总吨位35%的国家认可,即会强制生效,对所有IMO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定。该公约的生效意味着到2016年,所有的船舶压载水的排放必须满足D-2标准,所有远洋船舶,必须强制安装经过IMO以及船级社认证的压载水处理设备。据业界预测,该公约目前离生效已经只有一步之遥。随着公约的生效,压载水处理系统将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测算,到2016年,全球将有6000艘船舶被强制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到2017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8万艘。因此,世界各国掀起了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热潮,一些产品已经研制成功并获得认证。现在市场上已出现基于PLC的电解法处理船舶压载水装置、微控制器的电解处理、液相脉冲放电处理压载水等各种新产品,都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其中,作为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关键部件的电源系统,其性能决定了压载水处理的效果。但是,由于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作为压载水处理系统核心部件的压载水电源与一般开关电源具有较大差异,在体积、温升、振动、腐蚀、倾斜、电磁兼容等方面,对压载水电源的设计与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国内外关于压载水处理系统电源还处于研发阶段,并没有可靠成型的产品面世,多采用国外产品;然而,国外的现有产品仍然存在以下不足:1、抗振动能力较差,由于船舶在海上运行处于颠簸状态,缺乏相应的抗振设计导致其产品性能较差;2、散热差,由于压载水电源工作时负载较大,此时发热量较高,常规的设计不利于其快速散热;3、电磁兼容性能较弱,常规的电源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导致其对其余电气设备存在电磁干扰问题。因此,亟需一款结构设计合理且同时具有抗振效果、高散热性能和电磁屏蔽功效的压载水电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小巧合理且同时具有抗振效果、高散热性能和电磁屏蔽功效的压载水电源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压载水电源系统,所述压载水电源系统包含有电源箱体、弹性支撑件和底座,所述弹性支撑件安装于底座上,所述电源箱体架设于弹性支撑件上;所述底座上竖向固定安装有两块支撑板,且两块支撑板分别位于电源箱体的两侧,所述支撑板的内侧壁上竖向安装有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上滑动安装有滑块,且滑块固定于电源箱体的侧壁上;所述电源箱体的腔体内横向设置有一横板,该横板将电源箱体的腔体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上腔体和下腔体,且电源箱体的上腔体的顶壁竖向向下安装有一纵板,该纵板将上腔体分隔为底部连通的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电源箱体的上腔体的顶部上安装有进风风机和出风风机,且进风风机和出风风机分别与左腔室和右腔室相连通;所述下腔体内安装有接线板,所述接线板通过铠装电缆与安装于电源箱体外壁上的接线端子相连接,所述纵板上固定安装有PCB线路板,所述PCB线路板上安装有电源模块,所述PCB线路板通过穿过横板的铠装电缆与接线板相连接。本技术一种压载水电源系统,所述弹性支撑件为弹簧。本技术一种压载水电源系统,所述纵板的材质为金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电源箱体通过弹性支撑件(如弹簧)安装于底座上后,使得其具有抗振能力,并且通过滑块和直线导轨的配合,使得电源箱体在振动的过程中保持结构强度而不至于倾斜甚至翻到;并且电源箱体通过横板和纵板后形成U形结构的风道,便于冷却风对U形风道内的安装于PCB线路板上的电源器件散热,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其散热效果;另外,接线板和PCB线路板分别位于不同的腔体内,分体式结构不但优化了空间结构、有利于后期的维护检修,且避免了电磁干扰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压载水电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压载水电源系统的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压载水电源系统的电源箱体的侧面剖视图。其中:接线板101、PCB线路板102;电源箱体1、弹性支撑件2、底座3、支撑板4、滑块5;直线导轨4.1;横板1.1、纵板1.2、进风风机1.3、出风风机1.4。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3,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压载水电源系统,所述压载水电源系统包含有电源箱体1、弹性支撑件2和底座3,所述弹性支撑件2安装于底座3上,所述电源箱体1架设于弹性支撑件2上;所述底座3上竖向固定安装有两块支撑板4,且两块支撑板4分别位于电源箱体1的两侧,所述支撑板4的内侧壁上竖向安装有直线导轨4.1,直线导轨4.1上滑动安装有滑块5,且滑块5固定于电源箱体1的侧壁上;所述电源箱体1的腔体内横向设置有一横板1.1,该横板1.1将电源箱体1的腔体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上腔体和下腔体,且电源箱体1的上腔体的顶壁竖向向下安装有一纵板1.2,该纵板1.2将上腔体分隔为底部连通的左腔室和右腔室(即构成U形冷却风道),所述电源箱体1的上腔体的顶部上安装有进风风机1.3和出风风机1.4,且进风风机1.3和出风风机1.4分别与左腔室和右腔室相连通;所述下腔体内安装有接线板101,所述接线板101通过铠装电缆与安装于电源箱体1外壁上的接线端子相连接,所述纵板1.2上固定安装有PCB线路板102,所述PCB线路板102上安装有电源模块,所述PCB线路板102通过穿过横板1.1的铠装电缆与接线板101相连接;接线板101和PCB线路板102分别位于不同的腔体内,从而避免了电磁干扰可能性;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撑件2为弹簧;进一步的,所述纵板1.2的材质为金属,从而如同铝基板一样提高了对PCB线路板102的散热能力;使用时,通过弹性支撑件2起到减振作用;并且通过纵板构成的U形风道对PCB线路板102上的电源模块进行散热,同时,利用进风风机1.3和出风风机1.4进行强制风冷,冷却效果更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专利的一个优化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构思所做的任何改动或改进,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载水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水电源系统包含有电源箱体(1)、弹性支撑件(2)和底座(3),所述弹性支撑件(2)安装于底座(3)上,所述电源箱体(1)架设于弹性支撑件(2)上;所述底座(3)上竖向固定安装有两块支撑板(4),且两块支撑板(4)分别位于电源箱体(1)的两侧,所述支撑板(4)的内侧壁上竖向安装有直线导轨(4.1),直线导轨(4.1)上滑动安装有滑块(5),且滑块(5)固定于电源箱体(1)的侧壁上;所述电源箱体(1)的腔体内横向设置有一横板(1.1),该横板(1.1)将电源箱体(1)的腔体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上腔体和下腔体,且电源箱体(1)的上腔体的顶壁竖向向下安装有一纵板(1.2),该纵板(1.2)将上腔体分隔为底部连通的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电源箱体(1)的上腔体的顶部上安装有进风风机(1.3)和出风风机(1.4),且进风风机(1.3)和出风风机(1.4)分别与左腔室和右腔室相连通;所述下腔体内安装有接线板(101),所述接线板(101)通过铠装电缆与安装于电源箱体(1)外壁上的接线端子相连接,所述纵板(1.2)上固定安装有PCB线路板(102),所述PCB线路板(102)上安装有电源模块,所述PCB线路板(102)通过穿过横板(1.1)的铠装电缆与接线板(101)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载水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水电源系统包含有电源箱体(1)、弹性支撑件(2)和底座(3),所述弹性支撑件(2)安装于底座(3)上,所述电源箱体(1)架设于弹性支撑件(2)上;所述底座(3)上竖向固定安装有两块支撑板(4),且两块支撑板(4)分别位于电源箱体(1)的两侧,所述支撑板(4)的内侧壁上竖向安装有直线导轨(4.1),直线导轨(4.1)上滑动安装有滑块(5),且滑块(5)固定于电源箱体(1)的侧壁上;所述电源箱体(1)的腔体内横向设置有一横板(1.1),该横板(1.1)将电源箱体(1)的腔体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上腔体和下腔体,且电源箱体(1)的上腔体的顶壁竖向向下安装有一纵板(1.2),该纵板(1.2)将上腔体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林华吴凯唐浩杨鎏王勇薛辰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天马电源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