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0365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功补偿装置,其包括壳体和散热装置,壳体具有内腔室,壳体的相对设置的两侧壁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内腔室、出气口依次连通,并形成冷却气流流路,散热装置包括多个散热片,多个散热片沿与冷却气流流动方向不同的方向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冷却气流流路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散热片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且每一散热片沿所述冷却气流流动方向延伸,每一散热片包括弯折部,弯折部包括沿散热片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弯折段,以使气流通道呈弯折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小了气体通过气流通道时的流速,增加了冷热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这样使得冷热充分交换和接触,提高了换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功补偿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功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无功补偿装置(SVG:StaticVarGenerator)是一种用于动态抑制谐波、补偿无功的新型电力电子装置,它能够对不同大小和频率的谐波进行快速跟踪补偿,SVG可以通过采样负载电流并进行各次谐波和无功的分离,控制并主动输出电流的大小、频率和相位,并且快速响应,抵消负载中相应电流,实现了动态跟踪补偿,而且可以既补谐波又补无功和不平衡。目前,传统的无功补偿装置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电器元件、以及散热装置,其中在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散热装置包括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多个散热片,散热片采用直板结构,相邻的两个散热片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是直的。然而,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存在以下缺陷:因气流通道是直的,使得气体通过气流通道时流速太快,冷热接触面积和时间过短,致使换热效率低,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无功补偿装置换热效率低、散热效果较差的缺陷,提供一种无功补偿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无功补偿装置,包括壳体和散热装置,所述壳体具有一内腔室,所述壳体的相对设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功补偿装置,包括壳体和散热装置,所述壳体具有一内腔室,所述壳体的相对设置的两侧壁分别设有一进气口和一出气口,所述进气口、所述内腔室、所述出气口依次连通,以使所述内腔室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并形成一冷却气流流路,所述散热装置固定于所述壳体并位于所述内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多个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沿与冷却气流流动方向不同的方向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冷却气流流路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且每一所述散热片沿所述冷却气流流动方向延伸,每一所述散热片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包括沿所述散热片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弯折段,以使所述气流通道呈弯折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功补偿装置,包括壳体和散热装置,所述壳体具有一内腔室,所述壳体的相对设置的两侧壁分别设有一进气口和一出气口,所述进气口、所述内腔室、所述出气口依次连通,以使所述内腔室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并形成一冷却气流流路,所述散热装置固定于所述壳体并位于所述内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多个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沿与冷却气流流动方向不同的方向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冷却气流流路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且每一所述散热片沿所述冷却气流流动方向延伸,每一所述散热片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包括沿所述散热片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弯折段,以使所述气流通道呈弯折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片沿与所述冷却气流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一所述散热片还包括第一散热端部和第二散热端部,所述第一散热端部连接于所述弯折部朝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所述第二散热端部连接于所述弯折部朝向所述出气口的一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分流模块,所述分流模块包括多个分流部,多个所述分流部与多个所述散热片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分流部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散热片朝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每一所述分流部朝向所述进气口的端部为一尖角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流部呈“V”形或倒“V”形排布;每一所述分流部沿所述无功补偿装置的高度方向投影至所述壳体的正投影呈梯形或三角形。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尖角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戢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昂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