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00666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3:31
本公开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框架,光源组件的至少部分与框架连接;和底反射片,至少部分厚度与框架的厚度在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存在交叠。通过将底反射片的至少部分厚度与框架的厚度的交叠,使得背光模组在整体上的厚度较相关技术中底反射片与框架直接叠加方式的厚度更薄,从而减小了背光模组在厚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本公开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LiquidCrystalDisplay,简称LCD)装置中,背光模组能够为液晶面板提供背光,以便液晶面板上显示出用户可观看的视觉画面。常见的背光模组有侧入式和直下式两种形式,其中侧入式的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光源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的侧方射入,并在导光板的反射作用下向导光板的顶面输出光线。在侧入式的背光模组的一个相关技术的例子中,背光模组的底反射片整体设置在框架的下方。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由于框架在自身强度要求下存在较合适的特定厚度,在设计时不容易对厚度参数进行削减。而底反射片的厚度与框架的厚度叠加后使得背光模组在厚度方向上占用较多空间。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以便减小背光模组在厚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框架,所述光源组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框架连接;和底反射片,所述底反射片的至少部分厚度与所述框架的厚度在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上存在交叠。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反射片嵌入到所述框架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组件位于所述底反射片嵌入在所述框架的部分的上方。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反射片靠近所述框架一侧的边缘与所述框架之间形成凹凸配合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凸配合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凹入部,位于所述框架上靠近所述底反射片一侧;和一个或多个凸起部,位于所述底反射片靠近所述框架一侧的边缘,并嵌入所述凹入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安装架,安装在所述框架上;和一个或多个点光源,设置在所述光源安装架的表面;其中,所述点光源伸入所述凹入部,并位于所述凸起部的正上方。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凸起部在从所述框架到所述底反射片的方向上的长度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沿所述底反射片的边缘间隔排列的多个所述凸起部中,位于中间区域的所述凸起部的所述长度小于位于端部区域的所述凸起部的所述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框架上形成远离所述底反射片的方向的内凹结构,所述底反射片嵌入所述内凹结构,且支撑所述内凹结构的上侧壁。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框架下方的底板,所述底板还连接有侧板,且所述侧板沿所述框架的厚度方向嵌入所述框架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框架下方的底板,所述框架还连接有定位部,且所述定位部沿所述框架的厚度方向嵌入所述底板内。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背光模组。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底反射片的至少部分厚度与框架的厚度交叠,使得背光模组在整体上的厚度较相关技术中底反射片与框架直接叠加方式的厚度更薄,从而减小了背光模组在厚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附图说明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图1是根据本公开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与框架配合的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实施例中框架与底反射片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实施例中框架与底反射片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公开液晶显示装置的又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公开液晶显示装置的再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应当明白,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此外,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相关技术中,背光模组中的底反射片整体位于用于安装光源组件的框架的下方,即底反射片整体低于框架的最低表面。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由于框架在自身强度要求下存在较合适的特定厚度,在设计时不容易对厚度参数进行削减。而底反射片的厚度与框架的厚度叠加后使得背光模组在厚度方向上占用较多空间。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以便减小背光模组在厚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图1是根据本公开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7和用于给液晶面板7提供背光的背光模组。为了方便说明,图1中示出了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T和宽度方向W,也即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T和宽度方向W。该厚度方向T为垂直于液晶面板7的方向。根据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放置方式,液晶面板7沿厚度方向T位于背光模组的上方,能够在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下显示画面。该宽度方向W为平行于液晶面板7,且从背光模组中的光源组件4朝向导光板5的方向。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4、框架2和底反射片3。光源组件4用于给背光模组提供光源,并且光源组件4的至少部分与框架2连接。框架2可采用不透光或透光率很低的胶框。此外,在背光模组中还可以包括一些其他组件,例如设于框架2一侧的导光板5、光学膜片6以及底板1。底板1、底反射片3、导光板5和光学膜片6可沿厚度方向T从下依次向上布置。底板1用于在底部支撑框架2和底反射片3等部件。导光板5用于接收来自光源组件4发出的光线,并实现光线的扩散和均匀化,以形成面光源。光源组件4通过框架2安装在导光板5的一侧,以实现光源的侧向入射。底反射片3用于对导光板5中的光线进行反射,以使导光板5向液晶面板7一侧输出光线。光学膜片6设置在液晶面板7与导光板5之间,可用于实现例如光线均匀化或汇聚大角度光等光学作用。图2是图1实施例中与框架配合的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参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组件(4);框架(2),所述光源组件(4)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框架连接;和底反射片(3),所述底反射片(3)的至少部分厚度与所述框架(2)的厚度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上存在交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组件(4);框架(2),所述光源组件(4)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框架连接;和底反射片(3),所述底反射片(3)的至少部分厚度与所述框架(2)的厚度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上存在交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反射片(3)嵌入到所述框架(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4)位于所述底反射片(3)嵌入在所述框架(2)的部分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反射片(3)靠近所述框架(2)一侧的边缘与所述框架(2)之间形成凹凸配合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配合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凹入部(23),位于所述框架(2)上靠近所述底反射片(3)一侧;和一个或多个凸起部(31),位于所述底反射片(3)靠近所述框架(2)一侧的边缘,并嵌入所述凹入部(2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4)包括:光源安装架(41),安装在所述框架(2)上;和一个或多个点光源(42),设置在所述光源安装架(41)的表面;其中,所述点光源(42)伸入所述凹入部(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永达吴新银乔勇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