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9819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洁净室,包括室体,所述室体顶部设有第一换风口,所述室体底部设有第二换风口,所述第一换风口连通进风管,按空气流向,所述进风管上依次设有控温系统和过滤器,所述第二换风口连通第一排风管,所述第一排风管上设有风机,所述第一排风管末端分叉形成第二排风管和第三排风管,所述第二排风管与进风管连通,连通位置在控温系统上游,所述第二排风管上设有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三排风管用于将多余空气排出,所述第三排风管上设有第二调节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洁净室,使用舒适性好,能源消耗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洁净室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洁净室。
技术介绍
洁净室是一种局部空气过滤、分配、优化、构造材料和装置的房间,其中特定的规则的操作程序以控制空气悬浮微粒浓度,从而达到适当的洁净度级别。洁净室的空气处理方式分两种,一种为循环过滤洁净室内的空气,以保证洁净室的悬浮颗粒浓度,另一种通过向洁净室补充洁净的空气,排掉原空气来保证洁净室的悬浮颗粒浓度。在精密加工领域,第一种方法因环境密闭,容易造成洁净室内部工作人员的不适,因此目前一般采用补充洁净空气的方法,由于为了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洁净室温度应该常年保持在18℃-22℃之间,导致需要对补充的清洁空气进行降温或者加热升温,过程中造成了极大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舒适性好,能源消耗低的洁净室。本技术公开的洁净室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洁净室,包括室体,所述室体顶部设有第一换风口,所述室体底部设有第二换风口,所述第一换风口连通进风管,按空气流向,所述进风管上依次设有控温系统和过滤器,所述第二换风口连通第一排风管,所述第一排风管上设有风机,所述第一排风管末端分叉形成第二排风管和第三排风管,所述第二排风管与进风管连通,连通位置在控温系统上游,所述第二排风管上设有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三排风管用于将多余空气排出,所述第三排风管上设有第二调节阀。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排风管部分设于进风管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排风管设于进风管内部分设有传热鳍片。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室体内距离第一换风口的设定距离处设有一隔板,隔板上开设有多个气窗。作为优选方案,每个所述气窗上设有回风百叶窗。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控温系统包括制冷系统和制热系统。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风管、第一排风管以及第二排风管上均包裹有保温材料。本技术公开的洁净室的有益效果是:洁净室内的含悬浮颗粒的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自第二换风口流出,经第一排风管送至第二排风管和第三排风管的分叉点,打开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此时含有悬浮颗粒的空气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自第三排风管排出,由于过程中降低了洁净室气压,迫使新鲜空气自进气管进入,另一部分含有悬浮颗粒的空气自第二排气管进入进气管,二者混合后经过控温系统调节温度、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洁净室。上述过程在保证悬浮颗粒浓度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人体舒适性要求,通过控制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的开度来调节新鲜空气的量,进而降低了加热或冷却空气的能源消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洁净室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考图1,一种洁净室,包括室体10,所述室体10顶部设有第一换风口11,所述室体10底部设有第二换风口12,所述室体10内距离第一换风口11的设定距离处设有一隔板13,隔板13上开设有多个气窗14。每个气窗14上设有回风百叶窗。以扩散气窗处的流出空气的面积,避免洁净室内出现死角区域。所述第一换风口11连通进风管20,按空气流向,所述进风管20上依次设有控温系统21和过滤器22,所述控温系统21包括制冷系统和制热系统。用于降低空气温度或提高空气温度,所述过滤器22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悬浮颗粒。所述第二换风口12连通第一排风管30,所述第一排风管30上设有风机31,风机31为空气循环的动力。所述第一排风管30末端分叉形成第二排风管32和第三排风管33,所述第二排风管32与进风管20连通,连通位置在控温系统21上游,所述第二排风管32上设有第一调节阀34,所述第三排风管33用于将多余空气排出,所述第三排风管33上设有第二调节阀35。所述第三排风管33部分设于进风管20内。所述第三排风管33设于进风管内部分设有传热鳍片。新鲜空气流入进风管时,该部分的第三排风管33和散热鳍片将吸收或者散热热量,以减少新鲜空气与洁净室内空气的温差。进一步节约能源。所述进风管20、第一排风管30以及第二排风管32上均包裹有保温材料。实施过程:洁净室内含悬浮颗粒的空气在风机31的作用下自第二换风口12流出,经第一排风管30送至第二排风管32和第三排风管33的分叉点,打开第一调节阀34和第二调节阀35,此时含有悬浮颗粒的空气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自第三排风管33排出,由于过程中降低了洁净室气压,迫使新鲜空气自进气管20进入,另一部分含有悬浮颗粒的空气自第二排气管32进入进气管20,二者混合后经过控温系统21调节温度、过滤器22过滤后进入洁净室。上述过程在保证悬浮颗粒浓度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人体舒适性要求,通过控制第一调节阀34和第二调节阀35的开度来调节新鲜空气的量,进而降低了加热或冷却空气的能源消耗。上述实施过程中,第三排风管33排出的含悬浮颗粒的空气,需要进行处理后才能排入外部环境中。在其他实施例中,净室内含悬浮颗粒的空气在风机31的作用下自第二换风口12流出,经第一排风管30送至第二排风管32和第三排风管33的分叉点,关闭第一调节阀34,打开第二调节阀35,此时含悬浮颗粒的空气直接从第三排风管33排出,排出的含悬浮颗粒的空气需要进行处理后才能排入外部环境中。新鲜的空气在风机31作用下自进气管20流入,经过控温系统21调节温度、过滤器22过滤后进入洁净室。在其他实施例中,净室内含悬浮颗粒的空气在风机31的作用下自第二换风口12流出,经第一排风管30送至第二排风管32和第三排风管33的分叉点,关闭第二调节阀35,打开第一调节阀34,此时含悬浮颗粒的空气经第二排风管32进入进气管20,经过控温系统21调节温度、过滤器22过滤后进入洁净室。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洁净室,包括室体,所述室体顶部设有第一换风口,所述室体底部设有第二换风口,所述第一换风口连通进风管,按空气流向,所述进风管上依次设有控温系统和过滤器,所述第二换风口连通第一排风管,所述第一排风管上设有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风管末端分叉形成第二排风管和第三排风管,所述第二排风管与进风管连通,连通位置在控温系统上游,所述第二排风管上设有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三排风管用于将多余空气排出,所述第三排风管上设有第二调节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洁净室,包括室体,所述室体顶部设有第一换风口,所述室体底部设有第二换风口,所述第一换风口连通进风管,按空气流向,所述进风管上依次设有控温系统和过滤器,所述第二换风口连通第一排风管,所述第一排风管上设有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风管末端分叉形成第二排风管和第三排风管,所述第二排风管与进风管连通,连通位置在控温系统上游,所述第二排风管上设有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三排风管用于将多余空气排出,所述第三排风管上设有第二调节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洁净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排风管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朗奥洁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