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行李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8888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2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行李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两用行李架,包括行李架本体(1),行李架本体(1)底部外侧固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于与车顶固定的第一紧固连接件(21),行李架本体(1)底部外侧还固定有用于与车尾固定的第二紧固连接件(22),第二紧固连接件(22)设在两第一紧固连接件(21)之间,第一紧固连接件(21)为抱箍,第一紧固连接件(21)与行李架本体(1)通过螺帽固定连接,第二紧固连接件(22)前后两端都固定有固定片(221),第二紧固连接件与行李架本体(1)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于汽车顶部设置用于固定行李的行李架,将物品放置于车顶行李架上,从而可以增大车内空间,也能将行李架固定于汽车尾部,实现行李架的两用。

A dual-purpose luggage rack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luggage rack, and discloses a dual-purpose luggage rack, comprising a luggage rack body (1), a luggage rack body (1) with two or more first fastening connectors (21) fixed on the bottom outside of the bottom for fixing the roof, and a second fastening used for fixing the rear of the car on the bottom outside of the luggage rack body (1). The connector (22), the second fastening connector (22) is arranged between two first fastening connectors (21), the first fastening connector (21) is a hoop, the first fastening connector (21)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luggage rack body (1) by a nut, the front and rear ends of the second fastening connector (22) are fixed with a fixing piece (221), and the second fastening connector and the luggage rack body. (1) fixed conn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luggage rack for fixing luggage on the top of the car, and the articles are placed on the luggage rack on the top of the car, thereby enlarging the interior space of the car, and fixing the luggage rack on the rear of the car to realize the dual-purpose of the luggage r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用行李架
本技术涉及行李架
,尤其涉及一种两用行李架。
技术介绍
汽车的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放置一些大件行李,但是汽车后备箱的空间往往很有限,限制了存放行李的数量,在如何有效及合理的利用空间,方便存放及取出行李,便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因此本技术于汽车顶部设置用于固定行李的行李架,将物品放置于车顶行李架上,从而可以增大车内空间,也能将行李架固定于汽车尾部,实现行李架的两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行李架无法实现多种使用方式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两用行李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两用行李架,包括行李架本体,行李架本体底部外侧固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于与车顶固定的第一紧固连接件,行李架本体底部外侧还固定有用于与车尾固定的第二紧固连接件,第二紧固连接件设在两第一紧固连接件之间。作为优选,第一紧固连接件为抱箍,第一紧固连接件的一端与行李架本体通过螺帽固定连接,第一紧固连接件的另一端与行李架本体通过螺帽固定连接。行李架本体上设有定位孔,第一紧固连接件穿过定位孔并与行李架本体使用螺母固定。第一紧固连接件拆卸螺母后伸入汽车顶部的行李杆,再用螺母固定行李架本体,从而实现了行李架的固定。第一紧固连接件包括横杆,和与横杆两端一体成型的与横杆垂直的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穿过行李架本体上的通孔后通过螺帽固定连接在行李架本体上。作为优选,第二紧固连接件前后两端都一体成型有固定片,固定片包括固定贴合面,固定贴合面与第二紧固连接件固定连接,固定贴合面两端向下弯曲形成错层的定位片,定位片与行李架本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紧固连接件能够实现拆卸,在行李架安装于车顶时,第二紧固连接件可以单独分离。第二紧固连接件包括用于与汽车固定的腔体,固定后,第二紧固连接件端部的小孔用于插销固定。作为优选,行李架本体包括下框架、上框架和数量至少为二根的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下框架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相邻连接杆之间相互平行。作为优选,下框架与上框架之间设有数量至少为两块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一端与下框架固定连接,支撑板的另一端与上框架固定连接。作为优选,下框架为环形框架,上框架为环形框架。所述的下框架和上框架为金属材质的框架。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于汽车顶部设置用于固定行李的行李架,将物品放置于车顶行李架上,从而可以增大车内空间,也能将行李架固定于汽车尾部,实现行李架的两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仰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固定片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行李架本体、2—下框架、3—上框架、4—连接杆、5—支撑板、21—第一紧固连接件、22—第二紧固连接件、211—横杆、212—第一竖杆、213—第二竖杆、221—固定片、222—定位片、223—固定贴合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两用行李架,如图1-5所示,包括行李架本体1,行李架本体1底部外侧固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于与车顶固定的第一紧固连接件21,行李架本体1底部外侧还固定有用于与车尾固定的第二紧固连接件22,第二紧固连接件22设在两第一紧固连接件21之间。第一紧固连接件21为抱箍,第一紧固连接件21的一端与行李架本体1通过螺帽固定连接,第一紧固连接件21的另一端与行李架本体1通过螺帽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连接件21的数量为4个,分别固定于行李架外底部左右两侧的前后部位。第一紧固连接件21包括横杆211,和与横杆211两端一体成型的与横杆211垂直的第一竖杆212和第二竖杆213,第一竖杆212和第二竖杆213穿过行李架本体1上的通孔后通过螺帽固定连接在行李架本体1上。第二紧固连接件22前后两端都一体成型有固定片221,固定片221包括固定贴合面223,固定贴合面223与第二紧固连接件22固定连接,固定贴合面223两端向下弯曲形成错层的定位片222,定位片222与行李架本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行李架本体1包括下框架2、上框架3和数量至少为二根的连接杆4,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下框架2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相邻连接杆4之间相互平行。本实施例中连接杆4的数量为10根。下框架2与上框架3之间设有数量至少为两块的支撑板5,支撑板5的一端与下框架2固定连接,支撑板5的另一端与上框架3固定连接。下框架2为环形框架,上框架3为环形框架。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两用行李架为金属材质。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用行李架,包括行李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行李架本体(1)底部外侧固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于与车顶固定的第一紧固连接件(21),行李架本体(1)底部外侧还固定有用于与车尾固定的第二紧固连接件(22),第二紧固连接件(22)设在两第一紧固连接件(21)之间;第二紧固连接件(22)前后两端都一体成型有固定片(221),固定片(221)包括固定贴合面(223),固定贴合面(223)与第二紧固连接件(22)固定连接,固定贴合面(223)两端向下弯曲形成错层的定位片(222),定位片(222)与行李架本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用行李架,包括行李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行李架本体(1)底部外侧固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于与车顶固定的第一紧固连接件(21),行李架本体(1)底部外侧还固定有用于与车尾固定的第二紧固连接件(22),第二紧固连接件(22)设在两第一紧固连接件(21)之间;第二紧固连接件(22)前后两端都一体成型有固定片(221),固定片(221)包括固定贴合面(223),固定贴合面(223)与第二紧固连接件(22)固定连接,固定贴合面(223)两端向下弯曲形成错层的定位片(222),定位片(222)与行李架本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行李架,其特征在于:第一紧固连接件(21)为抱箍,第一紧固连接件(21)的一端与行李架本体(1)通过螺帽固定连接,第一紧固连接件(21)的另一端与行李架本体(1)通过螺帽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俊燕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