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内圈拆卸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8682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2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内圈拆卸工装,包括两个底座,两个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上均设有一段第一弧形槽(25),每段所述第一弧形槽(25)上设有两个固定孔(31);在两个所述支撑板上各设有一段开口槽(23),两个该开口槽之间内穿设有适配的垫板(24);每个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设有连接孔(32),两个支撑板上穿设有一个连接螺栓(33),所述连接螺栓(33)的穿出端上螺接有螺母(3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两个能活动调节的支撑板,利用两个支撑板之间所形成的通孔,对主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进行支撑,并利用垫块作以辅助支撑,提高了受力强度,主轴不会发生偏移,保证主轴上的齿轮不受干涉损伤。

A dismantling tool for bearing inner r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isassembly tool for bearing inner ring, which comprises two bases, two supporting plates on which are provided with a first arc groove (25) and two fixed holes (31) on each of the first arc grooves (25), and an opening groove (2) on each of the two supporting plates. 3) an adapted pad (24) is penetrated between the two opening grooves; a connecting hole (32)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each supporting plate, and a connecting bolt (33) is penetrated on the two supporting plates, and a nut (34) is screwed on the penetrating end of the connecting bolt (33).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two movable adjustable supporting plates, which support the clearance between the main shaft and the bearing by means of the through holes formed between the two supporting plates, and use the cushion block as the auxiliary support to improve the stress intensity, and the main shaft will not offset, so as to ensure that the gears on the main shaft are not damaged by interfer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内圈拆卸工装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件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内圈拆卸工装。
技术介绍
一般主减速器内轴承拆卸通过轴承拉马拆卸轴承,但是现有紧凑型SUV及MPV后桥主动齿轮受安装距的影响,导致主减速器内轴承内圈大挡边与主动齿轮空间狭小,拉马勾角比轴承与主动锥齿轮间隙大,拉马勾角伸不进轴承与主动锥齿轮间隙,造成轴承拆卸困难。现设计半圆挡块卡住内轴承与主动齿轮的间隙,螺栓紧固两块挡块,通过压装或敲击退出内轴承内圈,以此避免敲击时挡块跳动,造成工装部位受力。由于轴承与主动齿轮空间间隙小,挡块工作部位面积小且受力较大,对齿轮的齿轮齿面也会产生干涉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既便于拆换轴承,又能保证齿轮不受干涉损伤的轴承内圈拆卸工装。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轴承内圈拆卸工装,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每个所述底座上端面的一侧均设有竖直向上伸出的延伸段,两个所述延伸段之间嵌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与两个底座上端面的对应位置抵接,每个所述支撑板中部的一侧均设有一段第一弧形槽,每段所述第一弧形槽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孔,两个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对应固定孔的位置处均设有让位孔,两段所述第一弧形槽合拢形成一个通孔;在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同一侧还各设有一段开口槽,每段所述开口槽与对应端的第一弧形槽连通,两段所述开口槽对称设置形成一个矩形槽,该矩形槽内穿设有适配的垫板,所述垫板的上端面与两个支撑板的上端面齐平;每个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均对称设有两个连接孔,两个支撑板上对应位置的两个所述连接孔之间均穿设有一个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的穿出端上螺接有螺母,所述连接螺栓调节两个支撑板之间的间距,并使通孔孔口处的上端面、孔内侧壁以及垫板的一端伸入主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中,并铆紧螺母固定。采用以上结构,两个底座作支撑,两个支撑板位于两个延伸段之间,且水平平行设置在两个底座上,其中的一个支撑板由两个螺栓穿过对应端的固定孔和让位孔,螺接固定在两个底座上,另一个支撑板活动设在两个底座上,底座上端面的延伸段对支撑板的轴向起到抵接限位的作用,以免受力窜动造成主轴上的齿轮损伤;活动的支撑板上,每个连接孔中均设有一个连接螺栓,连接螺栓穿设过固定支撑板上对应端的连接孔,并伸出固定的支撑板的侧面,连接螺栓的伸出端螺接有螺母,所述连接螺栓的螺帽端抵接活动的支撑板的外侧壁,并推着活动的支撑板朝笃定的支撑板移动,以调节两个支撑板之间的间距,同时,使两个支撑板之间形成的通孔孔口处的上端面和孔内侧壁,伸入主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中,根据轴承下端面与孔口处上端面的接触面积大小,适时地从两个开口槽形成的矩形槽内嵌设入垫板,由于垫块与两个支撑板的上端面齐平,能很好地托住轴承,最后铆紧螺母固定,向下敲击主轴,即能使主轴与轴承脱离,结构简单紧凑,调节便捷,适用于多种尺寸规格的轴承内圈的拆卸,使用灵活,适用范围广。为了给主轴提供脱落后摆置的空间,作为优选,所述通孔的下端面设有一段斜向下延伸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下端连接有竖直段,所述两个支撑板合拢时,两段所述过渡段和竖直段合围形成一个上窄下宽的空腔结构。为了便于伸入主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作为优选,所述过渡段的斜向角度为21.5°~22°。为了提供受力强度,作为优选,对应位置的所述过渡段与竖直段之间还设有一段弧形连接段,所述弧形连接段的半径为5mm。为了更好地贴合主轴与轴承之间间隙处的圆弧位置,作为优选,所述垫板伸入矩形槽的一端设有一段第二圆弧槽。为了是垫板便于伸入主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作为优选,所述垫板的厚度与两段第一弧形槽合拢形成的通孔的孔壁厚度一致。有益效果:本技术设有两个能活动调节的支撑板,利用两个支撑板之间所形成的通孔,对主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进行支撑,并利用垫板作以辅助支撑,提高了受力强度,主轴不会发生偏移,保证主轴上的齿轮不受干涉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第一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A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由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2等组成,每个所述底座上端面的一侧均设有竖直向上伸出的延伸段13,两个所述延伸段13之间嵌设有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与两个底座上端面的对应位置抵接,每个所述支撑板中部的一侧均设有一段第一弧形槽25,每段所述第一弧形槽25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孔31,两个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对应固定孔31的位置处均设有让位孔35,两段所述第一弧形槽25合拢形成一个通孔,所述通孔的下端面设有一段斜向下延伸的过渡段41,所述过渡段41的斜向角度为21.5°~22°,所述过渡段41的下端连接有竖直段42,所述两个支撑板合拢时,两段所述过渡段41和竖直段42合围形成一个上窄下宽的空腔结构;对应位置的所述过渡段41与竖直段42之间还设有一段弧形连接段43,所述弧形连接段43的半径为5mm。在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同一侧还各设有一段开口槽23,每段所述开口槽23与对应端的第一弧形槽25连通,两段所述开口槽23对称设置形成一个矩形槽,该矩形槽内穿设有适配的垫板24,所述垫板24的厚度与两段第一弧形槽25合拢形成的通孔的孔壁厚度一致,该垫板24的上端面与两个支撑板的上端面齐平;所述垫板24伸入矩形槽的一端设有一段第二圆弧槽26。每个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均对称设有两个连接孔32,两个支撑板上对应位置的两个所述连接孔32之间均穿设有一个连接螺栓33,所述连接螺栓33的穿出端上螺接有螺母34,所述连接螺栓33调节两个支撑板之间的间距,并使通孔孔口处的上端面、孔内侧壁以及垫板24的一端伸入主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中,并铆紧螺母34固定。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如图1到图5所示,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2的结构相同,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2相向设置且作为支承,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水平平行设置在两个底座的上端面,且位于两个延伸段13之间,第一支撑板21由两个螺栓穿过对应端的固定孔31和让位孔35,螺接固定在两个底座上;第二支撑板22活动设在两个底座上,底座上端面的延伸段13对第二支撑板22的轴向起到抵接限位的作用,以免使第二支撑板22受力窜动而造成主轴上的齿轮损伤。第二支撑板22上,每个连接孔32中均设有一个连接螺栓,连接螺栓穿设过第一支撑板21上对应端的连接孔32,并伸出第一支撑板21的侧面,连接螺栓33的伸出端螺接有螺母34,所述连接螺栓33的螺帽端抵接第二支撑板22的外侧壁,并推着第二支撑板22朝第一支撑板21移动,以调节两个支撑板之间的间距,同时,使两个支撑板之间形成的通孔孔口处的上端面和孔内侧壁,伸入主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中,根据轴承下端面与孔口处上端面的接触面积大小,适时地从两个开口槽23形成的矩形槽内嵌设入垫板24,由于垫板24与两个支撑板的上端面齐平,能很好地托住轴承,最后铆紧螺母34固定,向下敲击主轴,即能使主轴与轴承脱离,过渡段41的斜向角度为21.5°~22°,优选22°,结合竖直段42的支撑作用和弧形连接段43的去应力效果的共同作用,结构简单紧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内圈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2),每个所述底座上端面的一侧均设有竖直向上伸出的延伸段(13),两个所述延伸段(13)之间嵌设有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与两个底座上端面的对应位置抵接,每个所述支撑板中部的一侧均设有一段第一弧形槽(25),每段所述第一弧形槽(25)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孔(31),两个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对应固定孔(31)的位置处均设有让位孔(35),两段所述第一弧形槽(25)合拢形成一个通孔;在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同一侧还各设有一段开口槽(23),每段所述开口槽(23)与对应端的第一弧形槽(25)连通,两段所述开口槽(23)对称设置形成一个矩形槽,该矩形槽内穿设有适配的垫板(24),所述垫板(24)的上端面与两个支撑板的上端面齐平;每个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均对称设有两个连接孔(32),两个支撑板上对应位置的两个所述连接孔(32)之间均穿设有一个连接螺栓(33),所述连接螺栓(33)的穿出端上螺接有螺母(34),所述连接螺栓(33)调节两个支撑板之间的间距,并使通孔孔口处的上端面、孔内侧壁以及垫板(24)的一端伸入主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中,并铆紧螺母(34)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内圈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2),每个所述底座上端面的一侧均设有竖直向上伸出的延伸段(13),两个所述延伸段(13)之间嵌设有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与两个底座上端面的对应位置抵接,每个所述支撑板中部的一侧均设有一段第一弧形槽(25),每段所述第一弧形槽(25)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孔(31),两个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对应固定孔(31)的位置处均设有让位孔(35),两段所述第一弧形槽(25)合拢形成一个通孔;在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同一侧还各设有一段开口槽(23),每段所述开口槽(23)与对应端的第一弧形槽(25)连通,两段所述开口槽(23)对称设置形成一个矩形槽,该矩形槽内穿设有适配的垫板(24),所述垫板(24)的上端面与两个支撑板的上端面齐平;每个所述支撑板的侧壁上均对称设有两个连接孔(32),两个支撑板上对应位置的两个所述连接孔(32)之间均穿设有一个连接螺栓(33),所述连接螺栓(33)的穿出端上螺接有螺母(34),所述连接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银翔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