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阳伞单向自锁操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83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遮阳伞单向自锁操纵结构,该结构利用控制件操控调整装置,而控制摇把做单向旋转即可收合或撑开伞具,其具有一摇鼓筒、一摇把、一调整装置及一控制件等构件,该摇鼓筒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和贯穿交错状的一轴孔及一通孔,在该轴孔中穿设有一管体,而该通孔内则穿设有该摇把的一螺栓,该螺栓一侧固接该调整装置的一旋转座,且该旋转座另一侧则结合该控制件,利用控制件操控调整装置的控制摇把做单向旋转即可收合或撑开伞具,利用该控制件驱动调整装置的枢接使该摇把做单向旋转而使该螺栓产生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以达控制伞具启开或收合的目的。(*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有关遮阳伞单向自锁操纵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控制件操控调整装置,而控制摇把作单向旋转即可收合或撑开伞具的单向自锁操纵结构,以达方便、快速操控伞具的目的。现有技术在地窄人稠的有限土地上,人类生活环境空间日渐受限,尤其是在大都会的生活圈中,一栋一栋高楼大厦的林立,建造出一大片的水泥丛林,因为土地稀有所以高楼大厦的空间也有一定的规范与限制,室内空间的利用更是必须仔细设计才可以充分利用,而在有限的环境空间限制下,聪明的人类便想到有效利用现有的空间,发挥最大的使用范围,因此将室内空间往走廊、庭园延伸扩展,以可取得更大更多可以利用的空间、位置,但是室外环境因为无墙垣与屋顶的遮挡,所以会受风吹、日晒、雨淋,因此要能够在室外进行各种活动,便必须利用遮阳、遮雨的用具,伞具便成为最简单也最直接的遮阳、遮雨用具。一般在室外使用的伞具,大部份都会固设在支座或是桌子中,然伞具在使用或不使用时必须收合或开启,因此遂有业者研发出摇鼓筒来控制伞具的开启或收合,但目前所使用的摇鼓筒并无方向性的规范设计,所以在摇动旋转时并无法立即正确的将伞具开启或收合,有时因旋转的方向错误,而使开启或收合动作也发生错误,则造成使用者在使用时的许多麻烦与不便。上述现有伞具摇鼓筒的使用,因结构设计未臻完善,而致摇鼓筒旋转方向无法正确操控,造成使用者的诸多困扰,本技术者遂积其多年从事该行业相关工作的丰硕经验,并经多次重复实验、检测、试用后,终在成功地研发出本技术,利用控制件操控调整装置,以使摇把以单向旋转即可将伞具收合或开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使自锁操纵结构具有一摇鼓筒、一摇把、一旋转座、一调整装置及一控制件等构件,利用控制件驱动调整装置的枢接,而使该摇把做单向旋转而使该螺栓产生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由辨视摇鼓筒上控制件的转向位置,即可判断摇把旋转时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动,并获知伞具做开启或收合的动作。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遮阳伞单向自锁操纵结构,包括有一摇鼓筒、一摇把、一调整装置及一控制件,所述摇鼓筒为具两相对设置的筒体,两筒体内部进一步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设有相互呈交错状贯通的轴孔及通孔,并在筒体内贯通的轴孔内穿设有管体,两端分别由固定扣环予以固定;所述摇把为枢设在摇鼓筒的通孔位置,其一侧利用螺栓穿伸入摇鼓筒的管体内部,并利用螺栓带动管体内部的拉伸件做上、下位移,而摇把的另一侧设有握把;所述调整装置设置在摇鼓筒的容置空间内,其具有一旋转座,而旋转座一侧与摇把的螺栓紧固结合,且旋转座上枢设有活动齿轮及与活动齿轮衔接的内齿轮,该内齿轮固接在其一筒体;所述控制件设置在摇鼓筒的通孔的另一侧,其一侧设有转动板,另一侧则设有凸轴,并以凸轴伸入摇鼓筒的容置空间内并伸入调整装置的旋转座内部,以调转调整装置的活动齿轮的转向;上述构件组成的操控结构,利用控制件调整旋转座的活动齿轮转向,利用摇把转动螺栓及旋转座,以螺栓带动管体内部的拉伸件产生位移。前述的凸轴伸入摇鼓筒的容置空间内,并在该容置空间内可进一步控制旋转座的活动齿轮与内齿轮的连接关系。前述的该旋转座一侧设有内轴孔,并通过该内轴孔与摇把的螺栓锁接,利用定位梢贯穿旋转座与螺栓,所述螺栓的一侧固设于旋转座。前述的摇把与所述摇鼓筒一侧的筒体间设有可伸缩的缓冲装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遮阳伞单向自锁操纵结构,利用控制件操控调整装置的控制摇把做单向旋转即可收合或撑开伞具,利用该控制件驱动调整装置的枢接使该摇把做单向旋转而使该螺栓产生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以达控制伞具启开或收合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摇鼓筒正面立体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摇鼓筒反面立体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控制件转向的侧视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的遮阳伞单向自锁操纵结构包括有一摇鼓筒1、一摇把2、一调整装置3及一控制件4等构件所组成,其中该摇鼓筒1为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筒体11、12,且该两筒体11、12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13,该容置空间13设有相互呈交错状贯通的一轴孔131及一通孔132,并在该两筒体11、12内贯通的该轴孔131内穿设有一管体14,而该两筒体11、12两端则分别设有外螺纹111、121,并可由固定扣环15以内螺纹151予以锁固,以将管体14锁固在该两筒体11、12的轴孔131中。该摇把2枢设在摇鼓筒1的通孔132位置,其一侧利用螺栓21上设有的缓冲装置213,而当螺栓21穿过握把22的中心孔221后,再穿入摇鼓筒1的管体14内部,并利用螺栓21上的定位孔211供管体14的拉伸件141穿入固定,可利用螺栓21旋转而带动拉伸件141做上、下位移,该摇把2的螺栓21一侧设有方形杆212。该调整装置3设置在摇鼓筒1的容置空间13内,其具有一旋转座31,而旋转座31一侧利用内螺孔与摇把2螺栓21的方形杆212锁固结合,且旋转座31上以枢接轴312枢设有活动齿轮311,及与活动齿轮311衔接的内齿轮313。该控制件4设置在摇鼓筒1的通孔132的另一侧,其一侧具有转动板41,另一侧则设有凸轴42,且以凸轴42伸入摇鼓筒1的容置空间13内,再伸入调整装置3的旋转座31内部,以调转调整装置3的活动齿轮311的转向,旋转转动板41时,连接件43经由弹簧44的弹性顶入活动齿轮311的一端,该端与内齿轮313衔接,此时活动齿311只能单向旋转作动。再请参阅图4、图5及图6所示,上述构件组成的操控结构,当控制件4的转动板41与摇鼓筒1中管体14平行排列时,控制件4的凸轴42即调整旋转座31的活动齿轮311转向,而可利用摇把2转动螺栓21及旋转座31呈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向,可在组装时进行设定)转动,由螺栓21旋转带动管体14内部的拉伸件141产生上、下位移,进而将伞具5启开。且摇把2在摇鼓筒1中旋转时,可利用缓冲装置213成为弹性缓冲伸缩的调控,以使摇把2的螺杆21能顺利在摇鼓筒1的通孔132中旋转。而在旋转控制件4的转动板41,以使转动板41与摇鼓筒1中管体14呈垂直状交错时,控制件4的凸轴42即调整旋转座31的活动齿轮311呈反向旋转,利用摇把2转动螺栓21及旋转座31呈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向,可在组装时进行设定)转动,而由螺栓21旋转带动管体14内部的拉伸件141产生上、下位移,进而将伞具5收合。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限制本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遮阳伞单向自锁操纵结构,包括有一摇鼓筒、一摇把、一调整装置及一控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摇鼓筒为具两相对设置的筒体,两筒体内部进一步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设有相互呈交错状贯通的轴孔及通孔,并在筒体内贯通的轴孔内穿设有管体,两端分别由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遮阳伞单向自锁操纵结构,包括有一摇鼓筒、一摇把、一调整装置及一控制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摇鼓筒为具两相对设置的筒体,两筒体内部进一步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设有相互呈交错状贯通的轴孔及通孔,并在筒体内贯通的轴孔内穿设有管体,两端分别由固定扣环予以固定;    所述摇把为枢设在摇鼓筒的通孔位置,其一侧利用螺栓穿伸入摇鼓筒的管体内部,并利用螺栓带动管体内部的拉伸件做上、下位移,而摇把的另一侧设有握把;    所述调整装置设置在摇鼓筒的容置空间内,其具有一旋转座,而旋转座一侧与摇把的螺栓紧固结合,且旋转座上枢设有活动齿轮及与活动齿轮衔接的内齿轮,该内齿轮固接在其一筒体;    所述控制件设置在摇鼓筒的通孔的另一侧,其一侧设有转动板,另一侧则设有凸轴,并以凸轴伸入摇鼓筒的容置空间内并伸入调整装置的旋转座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宗信刘鑫祖刘祖坤
申请(专利权)人:基胜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