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藻土植物纤维建筑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7112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藻土植物纤维建筑保温材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改性植物纤维20‑30份、碳纤维3‑5份、硫铝酸盐水泥30‑40份、海泡石5‑10份、煅烧硅藻土5‑10份、聚乳酸树脂10‑15份、粉煤灰3‑5份、防裂剂1‑3份、可再分散胶粉3‑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3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硅藻土植物纤维建筑保温材料机械强度和柔韧性好,可以防止施工后墙面出现裂纹,而且建筑保温材料具有质量轻、抗干燥收缩、稳定性好,有效降低泡沫混凝土脆性,并能保持其密度小,保温性能好,隔音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藻土植物纤维建筑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藻土植物纤维建筑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保温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节能的推行和发展,保温隔热材料及制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目前市场上最常用的外墙建筑保温材料主要有两类,无机材料有膨胀珍珠岩、岩棉、玻璃棉等,有机材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等,这些保温材料在保温隔热性能、强度、耐酸碱、价格等方面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木、竹及农作物秸秆具有软,绵等特点,其韧性好,保温性能好,因此,利用木、竹及农作物秸秆开发新型墙体材料,把水稻秸秆废弃物变废为宝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申请公布号CN106145833A,专利技术名称:植物纤维建筑保温材料,包括:植物纤维、碳纤维、硫铝酸盐水泥、铝溶胶、酚醛树脂及粉煤灰按比例进行称量后放入搅拌桶进行搅拌,其后按比例加入水,用发泡机搅拌,进行静置后,加入减水剂搅拌,采用机械挤压盛开法或者手工盛开方法制得湿坯;其后进行干燥,切割后制得植物纤维建筑保温材料。该专利技术提供的保温墙体材料有效利用了木、竹及农作物秸秆资源,改善环境,降低成本;同时,所获得保温墙体材料具有质量轻、抗干燥收缩、稳定性好,有效降低泡沫混凝土脆性,并能保持其密度小,保温性能好,隔音效果好,可调节室内湿度的优点。但是植物纤维与无机保温材料粘结性不好,且吸水率高,导致制备的保温材料干燥收缩大,吸湿率大;对墙体的粘结强度偏低,施工不当易造成大面积空鼓现象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硅藻土植物纤维建筑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植物纤维保温材料干燥收缩大,吸湿率大;对墙体的粘结强度偏低,施工不当易造成大面积空鼓现象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硅藻土植物纤维建筑保温材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改性植物纤维20-30份、碳纤维3-5份、硫铝酸盐水泥30-40份、海泡石5-10份、煅烧硅藻土5-10份、聚乳酸树脂10-15份、粉煤灰3-5份、防裂剂1-3份、可再分散胶粉3-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3份。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改性植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将秸秆浸入质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80℃加热20min,漂洗至中性,干燥,备用;将碱处理过得秸秆粉碎,过80-100目筛;按照重量份计,取硅溶胶3份、可再分散胶粉5份、丙烯酸丁酯1份、有机硅憎水剂1份、水100份,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加入50份粉碎后的秸秆,50度超声处理10-20min,过滤干燥,即得改性植物纤维。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防裂剂为聚丙烯短纤维。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为:所述可再分散胶粉为德国瓦克胶粉5010N。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硅藻土植物纤维建筑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改性植物纤维、碳纤维、硫铝酸盐水泥、海泡石、煅烧硅藻土、聚乳酸树脂、粉煤灰、防裂剂、可再分散胶粉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备用;(2)按照水与原料比0.5:1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3)将混合后的原料成型机内,经热压、冷却制得硅藻土植物纤维建筑保温材料。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热压的温度为100~130℃,压力为20~30MPa。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对植物纤维进行改性处理,使得改性后的植物纤维,增加了秸秆纤维表面活性点,改善纤维颗粒的分散性,增加与基体的有效接触面积,提高其与它改性剂的反应能力;降低了纤维的吸水率,改善了纤维与疏水聚合物的相容性,具有优秀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弯曲强度。本专利技术在改性植物纤维的基础上,复合煅烧硅藻土,煅烧硅藻土孔隙率更高,蓄热保温性能更好,化学性质稳定,具有优良的延展性,使得保温材料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同时还可以吸附各种有害物质,净化环境。本专利技术的硅藻土植物纤维建筑保温材料机械强度和柔韧性好,可以防止施工后墙面出现裂纹,而且建筑保温材料具有质量轻、抗干燥收缩、稳定性好,有效降低泡沫混凝土脆性,并能保持其密度小,保温性能好,隔音效果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所用的改性植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将秸秆浸入质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80℃加热20min,漂洗至中性,干燥,备用;将碱处理过得秸秆粉碎,过80-100目筛;按照重量份计,取硅溶胶3份、可再分散胶粉5份、丙烯酸丁酯1份、有机硅憎水剂1份、水100份,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加入50份粉碎后的秸秆,50度超声处理10min,过滤干燥,即得改性植物纤维。实施例1一种硅藻土植物纤维建筑保温材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改性植物纤维20份、碳纤维3份、硫铝酸盐水泥35份、海泡石5份、煅烧硅藻土8份、聚乳酸树脂10份、粉煤灰3份、防裂剂1份、可再分散胶粉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份。防裂剂为聚丙烯短纤维。可再分散胶粉为德国瓦克胶粉5010N。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改性植物纤维、碳纤维、硫铝酸盐水泥、海泡石、煅烧硅藻土、聚乳酸树脂、粉煤灰、防裂剂、可再分散胶粉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备用;(2)按照水与原料比0.5:1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3)将混合后的原料成型机内,经热压、冷却制得硅藻土植物纤维建筑保温材料。热压的温度为120℃,压力为25MPa。测定所制备的保温材料的性能:强度试验参照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进行;导热性检测参照GB/T10294—200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进行;干密度、吸水率的测试参照JG/T266—2011《泡沫混凝土》中规定的方法进行。产品干密度(kg/m3):268;28d抗压强度(MPa):5.3;导热系数[W/(m·K)]:0.056;吸水率(%):15。实施例2一种硅藻土植物纤维建筑保温材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改性植物纤维25份、碳纤维4份、硫铝酸盐水泥40份、海泡石7份、煅烧硅藻土5份、聚乳酸树脂13份、粉煤灰4份、防裂剂2份、可再分散胶粉3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份。防裂剂为聚丙烯短纤维。可再分散胶粉为德国瓦克胶粉5010N。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改性植物纤维、碳纤维、硫铝酸盐水泥、海泡石、煅烧硅藻土、聚乳酸树脂、粉煤灰、防裂剂、可再分散胶粉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备用;(2)按照水与原料比0.5:1的比例,加水,搅拌均匀;(3)将混合后的原料成型机内,经热压、冷却制得硅藻土植物纤维建筑保温材料。热压的温度为130℃,压力为20MPa。测定所制备的保温材料的性能:强度试验参照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进行;导热性检测参照GB/T10294—200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进行;干密度、吸水率的测试参照JG/T266—2011《泡沫混凝土》中规定的方法进行。产品干密度(kg/m3):272;28d抗压强度(MPa):5.8;导热系数[W/(m·K)]:0.052;吸水率(%):13。实施例3一种硅藻土植物纤维建筑保温材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藻土植物纤维建筑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计,包括改性植物纤维20‑30份、碳纤维3‑5份、硫铝酸盐水泥30‑40份、海泡石5‑10份、煅烧硅藻土5‑10份、聚乳酸树脂10‑15份、粉煤灰3‑5份、防裂剂1‑3份、可再分散胶粉3‑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3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藻土植物纤维建筑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计,包括改性植物纤维20-30份、碳纤维3-5份、硫铝酸盐水泥30-40份、海泡石5-10份、煅烧硅藻土5-10份、聚乳酸树脂10-15份、粉煤灰3-5份、防裂剂1-3份、可再分散胶粉3-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藻土植物纤维建筑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植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将秸秆浸入质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80℃加热20min,漂洗至中性,干燥,备用;将碱处理过得秸秆粉碎,过80-100目筛;按照重量份计,取硅溶胶3份、可再分散胶粉5份、丙烯酸丁酯1份、有机硅憎水剂1份、水100份,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加入50份粉碎后的秸秆,50度超声处理10-20min,过滤干燥,即得改性植物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琦郭元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棠华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