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615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视镜,包括后视镜主体、后视镜体和第一后视镜面,后视镜体的顶部中间部位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与后视镜体固定连接,后视镜体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第一后视镜面,第一后视镜面与后视镜体活动连接,后视镜主体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后视镜体,后视镜体与后视镜主体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伸缩装置,伸缩装置与连接杆活动连接,伸缩装置是通过使用者向里或向外进行拨动来运行的,有利于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适用的后视镜的高度来进行调节,以便身高较高或较矮的使用者都可以通过伸缩装置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有利于使用者更好的观察周围的来车情况,有效的提高了后视镜主体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视镜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后视镜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
技术介绍
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但现有的汽车用的后视镜,使用单一,汽车用的后视镜是采用固定的和单个的后视镜面,一方面在出现后视镜面出现破损的时候,不具有一个备用的后视镜面,另一方面,在一些单个后视镜面观察不到的盲区,不具有第二后视镜面来增强使用者的观察视野,普通的汽车用的后视镜,拆组不方便,降低了主体的实用性,不具扫描监控装置,来提高驾驶人员的安全性,降低了主体的工作效率。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汽车后视镜,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后视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使用单一,不具有第二后视镜面和不具扫描监控装置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后视镜,包括后视镜主体、后视镜体和第一后视镜面,所述后视镜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旋转连接杆,所述旋转连接杆与后视镜主体活动连接,所述旋转连接杆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芯,所述转动轴芯与旋转连接杆嵌入连接,所述后视镜主体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后视镜体,所述后视镜体与后视镜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后视镜体的顶部中间部位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后视镜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后视镜体的内部左侧设置有警报装置,所述警报装置与后视镜体嵌入连接,所述警报装置的右侧设置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警报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后视镜体的顶部左侧设置有提示灯,所述提示灯与后视镜体嵌套连接,所述后视镜体的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后视镜体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操控按钮,所述操控按钮与控制面板嵌套连接,所述后视镜体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第一后视镜面,所述第一后视镜面与后视镜体活动连接,所述后视镜体的顶部后面设置有顶边,所述顶边与后视镜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视镜面的外围设置有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与第一后视镜面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后视镜主体的内部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与后视镜主体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滑动轨道的内部底部设置有防滑面,所述防滑面与滑动轨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后视镜体的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第二后视镜面,所述第二后视镜面与后视镜体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旋转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压力吸盘,所述压力吸盘与旋转连接杆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与连接杆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顶边的后面设置有扫描监控装置,所述扫描监控装置与顶边嵌套连接。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后视镜,设置有滑动轨道,是通过使用者用手向左或向右来推动第一后视镜面,使第一后视镜面在滑动轨道进行滑动来运行的,当使用者觉得后视镜观察的范围太小,不能达到自身的需求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手动推动第一后视镜面,使第一后视镜面通过滑动轨道向左或者向右滑动,以此来增加使用者的视角范围,有效的提高了后视镜主体的实用性,设置有防滑面,当使用者在对第一后视镜面进行的过程中,防滑面会通过自身的防滑性能,来使使用者选定的位置来将第一后视镜面得到良好的固定,防止了使用者在行驶颠簸路段时,因第一后视镜面得不到固定,导致第一后视镜面左右滑动,而影响使用者的观察视线,造成不安全事故发生的现象,有效的提高后视镜主体使用的安全性,设置有第二后视镜面,是使用者通过滑动轨道向左或向右来推动第一后视镜面,使第二后视镜显现出来进行工作来运行的,一方面第二后视镜配合第一后视镜面使用,可以有效的增强使用者的观察范围,另一方面,当第一后视镜面被损坏后,第二后视镜可以继续供应后视镜主体进行工作,打破了现有的独立的使用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后视镜主体的实用性,加强了后视镜主体结构的使用强度,设置有压力吸盘,是通过使用者加将压力吸盘吸在旋转连接杆上来运行的,当使用者需要对后视镜体进行更换或移动后视镜体时,使用者通过握住旋转连接杆向外拨动,使压力吸盘内进入空气,后视镜体会自动从旋转连接杆脱离,以此来方便使用者对后视镜体进行更换和移位,当使用者需要对后视镜体进行安装时,使用者只需要将压力吸盘向旋转连接杆或使用者指定的位置进行按压,压力吸盘会通过自身的良好的密封性能和吸力,来固定后视镜体,打破了现有的后视镜主体只能进行固定位置的使用方法,加强了后视镜主体的实用性,设置有伸缩装置,是通过使用者向里或向外进行拨动来运行的,有利于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适用的后视镜的高度来进行调节,以便身高较高或较矮的使用者都可以通过伸缩装置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有利于使用者更好的观察周围的来车情况,有效的提高了后视镜主体使用的安全性,设置有扫描监控装置,是使用者通过按动控制面板上的控制按钮使扫描监控装置来运行的,当扫描监控装置运行后,扫描监控装置会进行三百六十度的扫描,当扫描监控装置扫描的车前有障碍物时或行驶路上人流量过多,而车身还在向障碍物和人流量靠近使,扫描监控装置会通过线路向警报装置发送数据,警报装置会持续五秒时间来提示使用者,停止前行,提示灯也会持续八秒的时间进行闪烁,有效的提高后视镜主体使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该汽车后视镜整体装配示意图;图2是该汽车后视镜主体剖视图;图3是该汽车后视镜顶边后视图;图4是该汽车后视镜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后视镜主体;101、滑动轨道;102、防滑面;103、第二后视镜面;104、保护壳体;2、旋转连接杆;3、转动轴芯;4、压力吸盘;5、固定座;6、连接杆;7、伸缩装置;8、后视镜体;801、警报装置;802、处理器;9、提示灯;10、控制面板;11、操控按钮;12、第一后视镜面;13、顶边;1301、扫描监控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镂空”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具体的说,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后视镜主体1、后视镜体8和第一后视镜面12,后视镜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旋转连接杆2,旋转连接杆2与后视镜主体1活动连接,旋转连接杆2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芯3,转动轴芯3与旋转连接杆2嵌入连接,后视镜主体1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后视镜体8,后视镜体8与后视镜主体1固定连接,后视镜体8的顶部中间部位设置有连接杆6,连接杆6与后视镜体8固定连接,连接杆6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座5,固定座5与连接杆6固定连接,后视镜体8的内部左侧设置有警报装置801,警报装置801与后视镜体8嵌入连接,警报装置801的右侧设置有处理器802,处理器802与警报装置801电性连接,后视镜体8的顶部左侧设置有提示灯9,提示灯9与后视镜体8嵌套连接,后视镜体8的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控制面板10,控制面板10与后视镜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视镜主体(1)、后视镜体(8)和第一后视镜面(1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旋转连接杆(2),所述旋转连接杆(2)与后视镜主体(1)活动连接,所述旋转连接杆(2)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芯(3),所述转动轴芯(3)与旋转连接杆(2)嵌入连接,所述后视镜主体(1)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后视镜体(8),所述后视镜体(8)与后视镜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后视镜体(8)的顶部中间部位设置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与后视镜体(8)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6)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与连接杆(6)固定连接,所述后视镜体(8)的内部左侧设置有警报装置(801),所述警报装置(801)与后视镜体(8)嵌入连接,所述警报装置(801)的右侧设置有处理器(802),所述处理器(802)与警报装置(801)电性连接,所述后视镜体(8)的顶部左侧设置有提示灯(9),所述提示灯(9)与后视镜体(8)嵌套连接,所述后视镜体(8)的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控制面板(10),所述控制面板(10)与后视镜体(8)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面板(10)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操控按钮(11),所述操控按钮(11)与控制面板(10)嵌套连接,所述后视镜体(8)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第一后视镜面(12),所述第一后视镜面(12)与后视镜体(8)活动连接,所述后视镜体(8)的顶部后面设置有顶边(13),所述顶边(13)与后视镜体(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视镜面(12)的外围设置有保护壳体(104),所述保护壳体(104)与第一后视镜面(12)紧密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视镜主体(1)、后视镜体(8)和第一后视镜面(1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旋转连接杆(2),所述旋转连接杆(2)与后视镜主体(1)活动连接,所述旋转连接杆(2)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轴芯(3),所述转动轴芯(3)与旋转连接杆(2)嵌入连接,所述后视镜主体(1)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后视镜体(8),所述后视镜体(8)与后视镜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后视镜体(8)的顶部中间部位设置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与后视镜体(8)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6)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与连接杆(6)固定连接,所述后视镜体(8)的内部左侧设置有警报装置(801),所述警报装置(801)与后视镜体(8)嵌入连接,所述警报装置(801)的右侧设置有处理器(802),所述处理器(802)与警报装置(801)电性连接,所述后视镜体(8)的顶部左侧设置有提示灯(9),所述提示灯(9)与后视镜体(8)嵌套连接,所述后视镜体(8)的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控制面板(10),所述控制面板(10)与后视镜体(8)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面板(10)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操控按钮(11),所述操控按钮(11)与控制面板(10)嵌套连接,所述后视镜体(8)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第一后视镜面(12),所述第一后视镜面(12)与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传瑞李俊萍王静平王健博卢鸿吕涛奚威陶玮李雪婷李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