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目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94596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眩目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涉及防眩目后视镜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防眩目后视镜因用于感应前侧光线的光敏传感器设置于前侧壳体上所造成的镜片占比较低的问题。该防眩目后视镜,包括镜片,镜片包括外镜片、内镜片以及位于外镜片和内镜片之间的电致变色组件,还包括第一光敏传感器,第一光敏传感器设置于镜片上并且位于外镜片的后侧,防眩目后视镜前侧的光线可照射至第一光敏传感器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车辆上。

A kind of anti glare rearview mirror and its control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ti-glare rearview mirror and a control method thereof,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nti-glare rearview mirror, and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anti-glare rearview mirror has a low proportion of lenses because the photosensitive sensor used to sense the front light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shell. The anti-glare rearview mirror includes lenses, which include external lenses, endoscopes and electrochromic components located between the external lenses and the endoscopes, and a first photosensitive sensor, the first photosensitive sensor is arranged on the lenses and is located behind the external lenses, and the light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anti-glare rearview mirror can be irradiated to the first photosensitive. Sensor. The invention can be applied to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眩目后视镜
,尤其涉及一种防眩目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后视镜作为一种车辆安全辅助设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反映汽车后方的情况,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但如果在夜间行车时遇到后面的车的大灯照射,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反光,光线会进入驾驶员的眼睛内,人眼受到强光射入会出现短暂的夜盲现象,影响安全驾驶。因此,目前车辆的后视镜制作上通常采用防眩目技术,以减弱后面照射的灯光的反射强度,降低强光对驾驶人员的刺激。目前,常见的防眩后视镜是在后视镜镜片内部增加了一层电致变色材料,当有强光照射时,通过控制器会控制的这种材料自动加深颜色,以改变光线透过率,进而达到防眩目效果。如图1所示,图1所示为安装在车厢内前侧的后视镜010,该后视镜010具有第一光敏传感器01和第二光敏传感器02,第一光敏传感器01位于后视镜010的后侧壳体上(车头方向),用于感应后视镜的后侧环境光线的强弱,第二光敏传感器02位于后视镜010的前侧壳体上(车尾方向),用于感应后视镜前侧光线的强弱。然而,如图1所示,现有的这种防眩目后视镜的第二光敏传感器02是设置在后视镜010的前侧壳体所开设的安装槽中,这种设置方式需要在前侧壳体上留有一部分空间用于开设安装槽,这样增加了后视镜010镜片周围边框的面积,降低了镜片的占比(后视镜010镜片的面积与后视镜010前侧表面面积的比值),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眩目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防眩目后视镜因用于后视镜前侧光线的光敏传感器设置于前侧壳体上所造成的镜片占比较低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眩目后视镜,包括镜片,所述镜片包括外镜片、内镜片以及位于所述外镜片和所述内镜片之间的电致变色组件,还包括第一光敏传感器,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镜片上并且位于所述外镜片的后侧,所述防眩目后视镜前侧的光线可照射至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上。进一步地,所述外镜片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电致变色组件沿所述镜片的厚度方向在所述外镜片上投影所形成的区域,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外镜片的后侧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之外。更进一步地,所述内镜片为半透半反镜片。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当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所产生电流的电流值位于第一电流值区间时,向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施加第一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电流值区间为将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的电流值区间分成的多个子区间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电压为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所施加的与所述第一电流值区间相对应的电压。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压为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所施加的与所述第一电流值区间小值端点相对应的电压。进一步地,所述内镜片为半透半反镜片,所述内镜片包括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电致变色组件沿所述镜片的厚度方向在所述内镜片上投影所形成的区域,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后侧表面上。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当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所产生电流的电流值位于第二电流值区间时,向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施加第二电压;在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施加所述第二电压之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循环执行至少一次调节过程:若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所产生电流的电流值大于第一阈值,控制所述电致变色组件当前施加的电压增加;其中,所述第二电流值区间为将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的电流值区间分成的多个子区间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电压为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所施加的与所述第二电流值区间相对应的电压;所述第一阈值为与所述电致变色组件当前施加的电压相对应的电流阈值。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压为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所施加的与所述第二电流值区间的小值端点相对应的电压。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的所述调节过程还包括:若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所产生的电流小于第一阈值,控制所述电致变色组件当前施加的电压降低。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光敏传感器,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防眩目后视镜后侧的光照强度。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满足调节条件时,根据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所产生电流的电流值,调节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所加电压的大小,所述调节条件为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所产生电流的电流值大于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所产生电流的电流值。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位于所述镜片的后侧。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中所述的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第一光敏传感器所产生电流的电流值,调节电致变色组件上所加电压的大小。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外镜片的后侧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光敏传感器所产生电流的电流值,调节电致变色组件上所加电压的大小包括:当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所产生电流的电流值位于第一电流值区间时,向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施加第一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电流值区间为将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的电流值区间分成的多个子区间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电压为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所施加的与所述第一电流值区间相对应的电压。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后侧表面上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光敏传感器所产生电流的电流值,调节电致变色组件所加电压的大小包括:当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所产生电流的电流值位于第二电流值区间时,向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施加第二电压;在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施加所述第二电压之后,若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所产生电流的电流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电致变色组件当前施加的电压增加;其中,所述第二电流值区间为将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的电流值区间分成的多个子区间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电压为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所施加的与所述第二电流值区间相对应的电压;所述第一阈值为与所述电致变色组件当前施加的电压相对应的电流阈值。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施加所述第二电压之后还包括:若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所产生电流的电流值小于第一阈值,所述电致变色组件当前施加的电压降低。更进一步地,在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还包括第二光敏传感器的情况下,在满足调节条件时,根据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所产生电流的电流值,调节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所加电压的大小;所述调节条件为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所产生电流的电流值大于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所产生电流的电流值。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眩目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由于光敏传感器是设置于镜片上并且位于外镜片的后侧,也就是将光敏传感器隐藏在后视镜的镜片上,这样后视镜的前侧壳体上就无需留有空间用于设置光敏传感器,后视镜镜片周围边框的面积因而可以大大减小,从而提高了镜片的占比,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的一种防眩目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防眩目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光敏传感器设置在外镜片的内侧);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防眩目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光敏传感器设置在内镜片的内侧);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光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眩目后视镜,包括镜片,所述镜片包括外镜片、内镜片以及位于所述外镜片和所述内镜片之间的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光敏传感器,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镜片上并且位于所述外镜片的后侧,所述防眩目后视镜前侧的光线可照射至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目后视镜,包括镜片,所述镜片包括外镜片、内镜片以及位于所述外镜片和所述内镜片之间的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光敏传感器,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镜片上并且位于所述外镜片的后侧,所述防眩目后视镜前侧的光线可照射至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目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镜片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电致变色组件沿所述镜片的厚度方向在所述外镜片上投影所形成的区域,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外镜片的后侧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之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目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镜片为半透半反镜片。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目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当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所产生电流的电流值位于第一电流值区间时,向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施加第一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电流值区间为将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的电流值区间分成的多个子区间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电压为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所施加的与所述第一电流值区间相对应的电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眩目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为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所施加的与所述第一电流值区间小值端点相对应的电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目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镜片为半透半反镜片,所述内镜片包括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电致变色组件沿所述镜片的厚度方向在所述内镜片上投影所形成的区域,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后侧表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眩目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当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所产生电流的电流值位于第二电流值区间时,向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施加第二电压;在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施加所述第二电压之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循环执行至少一次调节过程:若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所产生电流的电流值大于第一阈值,控制所述电致变色组件当前施加的电压增加;其中,所述第二电流值区间为将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的电流值区间分成的多个子区间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电压为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所施加的与所述第二电流值区间相对应的电压;所述第一阈值为与所述电致变色组件当前施加的电压相对应的电流阈值。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眩目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压为所述电致变色组件上所施加的与所述第二电流值区间的小值端点相对应的电压。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眩目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的所述调节过程还包括:若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所产生的电流小于第一阈值,控制所述电致变色组件当前施加的电压降低。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目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琳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