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晓丽专利>正文

公交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602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交车,包括车体,车体内有靠近走廊的外侧座椅和远离所述外侧座椅的内侧座椅,外侧座椅、内侧座椅左右布置,内侧座椅下支腿部分上沿左右方向导向移动装配有锁止杆,竖向导向杆的下端设置有顶推斜面,锁止杆左端具有用于与外侧支腿上支腿部分下端挡止配合的挡止部,锁止杆右端设置有用于被顶推斜面顶推而朝左移动的顶推斜面配合部,锁止杆与内侧座椅下支腿部分间设置有锁止杆复位弹簧,锁止杆在左右移动过程中具有使所述挡止部与外侧支腿上支腿部分挡止配合的挡止位和让开所述外侧支腿上支腿部分的避让位。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侧座椅、内侧座椅之间的关联控制通过电路控制实现而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公交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车辆领域中的公交车。
技术介绍
公交车包括车体,车体上设置有供乘客沿前后方向行走的走廊,走廊的一旁设置有椅子,椅子一部分是单个设置的,有一部分是双个设置的,即两个椅子一排,而且该两个椅子靠的非常近。现实中常常会发现这种情况,当该两个椅子都空着时,绝大多数先上车的乘客会坐在外侧椅子上,后来的乘客如果要坐在内侧椅子上,就需要外侧椅子上的乘客移动身体让出比较狭窄的过道后挤到内侧椅子上入座,所以,后来的乘客因怕麻烦就放弃到内侧椅子入座,宁可站在公交车的过道上,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有限而宝贵的公交车椅子的资源被空置浪费,另一方面站在公交车过道上的乘客会比较累,而且在公交车颠簸或遇紧急情况急刹车时,客观上也会增加站在公交车过道上乘客的风险。为此,中国专利CN105857127B公开了一种“升降式公交车椅子”,包括外侧椅子和内侧椅子,外侧椅子是指靠近走廊位置的椅子,外侧椅子下方设有电动式的竖向的液压装置,该液压装置的油缸底部与公交车的地板连接,该液压装置的活塞杆顶部与外侧椅子的坐板即第一坐板连接,油缸上设有起限位作用的第一开关,第一开关与第一坐板的底面上下对应,第一坐板两侧分别设有竖向的伸缩杆即左侧伸缩杆和右侧伸缩杆,该伸缩杆由升降杆和定位管构成,升降杆顶部于第一坐板连接,该升降杆下部设置在定位管内腔,定位管底部与公交车内的地板连接,右侧伸缩杆的定位管的管壁上设有一个竖向的条缝,右侧伸缩杆的升降杆的底部设有触键,该触键头部伸出条缝,右侧伸缩杆的定位管外壁上设有起限位作用的第二开关,该第二开关处在触键的上方,该第二开关与触键上下对应,第一坐板内设有感应器,该第一坐板的底面上设有带电源线和语音提升器的控制器。当公交车的外侧椅子和内侧椅子都空着时,如乘客首先坐在外侧椅子时,第一坐板上的感应器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对液压装置下达指令,液压装置的活塞杆开始平稳下降,当活塞杆下降到位时,第一坐板的底面正好与第一开关接触,该开关即关闭,使液压装置及活塞杆停止工作。此时,在控制器的作用下,语音提示器会发出“请坐到里面的椅子上”等的声音,在活塞杆下降到位时,活塞杆带动外侧椅子下降10~15cm,乘客坐在这么低的椅子上会很不舒服,加上语音提示器的提示,乘客就坐到内侧椅子上去。当乘客起身离开外侧椅子时,感应器又会将信号及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再次对液压装置下达指令,液压装置的活塞杆带动外侧椅子开始上升,当活塞杆和外侧椅子上升到位时,触键正好与第二开关接触,该开关即关闭,使液压装置及活塞杆停止工作。总的来说就是,如果内侧椅子是空置的,乘客先坐外侧椅子的话,外侧椅子就会下降到较低位置,乘客坐着很不舒服,只能去坐内侧椅子,而如果内侧椅子上已经有人的话,乘客就可以坐到外侧椅子上。现有的这种椅子存在的问题在于:要实现这个顺序乘坐的过程需要使用感应器、控制器、液压装置等,这涉及到复杂的电路和油路,装置成本造价高,同时复杂电路和油路也会增加装置的坏的概率,因为越复杂的东西就越容易出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交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侧座椅、内侧座椅之间的关联控制通过电路控制实现而成本较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公交车,包括车体,车体内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走廊,车体上于所述走廊旁设置有靠近所述走廊的外侧座椅和远离所述外侧座椅的内侧座椅,外侧座椅、内侧座椅左右布置,外侧座椅包括外侧座椅板和外侧座椅支腿,内侧座椅包括内侧座椅板和内侧座椅支腿,外侧座椅支腿包括与车体相连的外侧座椅下支腿部分和与外侧座椅板相连的外侧座椅上支腿部分,外侧座椅上支腿部分与外侧座椅下支腿部分在上下方向导向移动配合,且外侧座椅上支腿部分与外侧座椅下支腿部分之间设有外侧座椅浮动弹簧,内侧座椅支腿包括与车体相连的内侧座椅下支腿部分和与内侧座椅板相连的的内侧座椅上支腿部分,内侧座椅上支腿部分与内侧座椅下支腿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导向移动配合,内侧座椅下支腿部分上设置有导向架,内侧座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架导向移动配合的竖向导向杆,竖向导向杆上套设有位于导向架与内侧座椅板之间的内侧座椅浮动弹簧,外侧座椅板的浮动范围为10~20cm,内侧座椅板的浮动范围为0.5~2cm,内侧座椅下支腿部分上沿左右方向导向移动装配有锁止杆,竖向导向杆的下端设置有顶推斜面,锁止杆左端具有用于与外侧支腿上支腿部分下端挡止配合的挡止部,锁止杆右端设置有用于被顶推斜面顶推而朝左移动的顶推斜面配合部,锁止杆与内侧座椅下支腿部分间设置有锁止杆复位弹簧,锁止杆在左右移动过程中具有使所述挡止部与外侧支腿上支腿部分挡止配合的挡止位和让开所述外侧支腿上支腿部分的避让位。所述顶推斜面配合部为圆弧面结构。外侧座椅上支腿部分包括上套管和固定于上套管下端的悬伸块,悬伸块用于与所述锁止杆的挡止部挡止配合以限制外侧座椅上支腿部分向下移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内侧座椅未坐乘客时,受锁止杆复位弹簧作用,锁止杆处于避让位,此时锁止杆左端的挡止部让开外侧座椅上支腿部分,如果乘客坐在外侧座椅上,外侧座椅板就会向下浮动10~20cm,这个高度是很不舒服的高度,因此乘客会选择坐在内侧座椅上,一旦乘客坐在内侧座椅上,内侧座椅板就会向下浮动0.5~2cm,这个浮动高度不会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度,但是竖向导向杆下端的顶推斜面会顶推锁止杆右端的顶推斜面配合部,锁止杆在顶推斜面作用下朝左移动而位于锁止位,此时锁止杆左端的锁止部会与外侧座椅上支腿部分在上下方向上挡止配合,后来的乘客可以顺利坐到外侧座椅上。本专利技术中外侧座椅与内侧座椅之间的关联运动完全依靠机械结构实现,不涉及感应器、控制器,因此成本较低,同时不会涉及复杂的电路,因此工作起来也更加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公交车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车体21,车体内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走廊22,车体上于走廊旁设置有靠近所述走廊的外侧座椅2和远离所述外侧座椅的内侧座椅1,外侧座椅2、内侧座椅1左右布置,外侧座椅2包括外侧座椅板8和外侧座椅支腿7,内侧座椅包括内侧座椅板3和内侧座椅支腿6,外侧座椅支腿包括与车体相连的外侧座椅下支腿部分20和与外侧座椅板相连的外侧座椅上支腿部分18,外侧座椅上支腿部分18与外侧座椅下支腿部分20在上下方向导向移动配合,且外侧座椅上支腿部分与外侧座椅下支腿部分之间设有外侧座椅浮动弹簧19,外侧座椅浮动弹簧19为螺旋弹簧,内侧座椅支腿包括与车体相连的内侧座椅下支腿部分5和与内侧座椅板3相连的的内侧座椅上支腿部分4,内侧座椅上支腿部分4与内侧座椅下支腿部分5在上下方向上导向移动配合,内侧座椅下支腿部分上设置有导向架23,内侧座椅板3上固定有与所述导向架导向移动配合的竖向导向杆9,竖向导向杆上套设有位于导向架与内侧座椅板之间的内侧座椅浮动弹簧10,内侧座椅浮动弹簧为螺旋弹簧,外侧座椅板的浮动范围为15cm,内侧座椅板的浮动范围为1cm,内侧座椅下支腿部分上沿左右方向导向移动装配有锁止杆12,竖向导向杆的下端设置有顶推斜面15,锁止杆12左端具有用于与外侧支腿上支腿部分下端挡止配合的挡止部17,锁止杆右端设置有用于被顶推斜面顶推而朝左移动的顶推斜面配合部11,顶推斜面配合部为圆弧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公交车, 包括车体,车体内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走廊,车体上于所述走廊旁设置有靠近所述走廊的外侧座椅和远离所述外侧座椅的内侧座椅,外侧座椅、内侧座椅左右布置,外侧座椅包括外侧座椅板和外侧座椅支腿,内侧座椅包括内侧座椅板和内侧座椅支腿,其特征在于:外侧座椅支腿包括与车体相连的外侧座椅下支腿部分和与外侧座椅板相连的外侧座椅上支腿部分,外侧座椅上支腿部分与外侧座椅下支腿部分在上下方向导向移动配合,且外侧座椅上支腿部分与外侧座椅下支腿部分之间设有外侧座椅浮动弹簧,内侧座椅支腿包括与车体相连的内侧座椅下支腿部分和与内侧座椅板相连的的内侧座椅上支腿部分,内侧座椅上支腿部分与内侧座椅下支腿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导向移动配合,内侧座椅下支腿部分上设置有导向架,内侧座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架导向移动配合的竖向导向杆,竖向导向杆上套设有位于导向架与内侧座椅板之间的内侧座椅浮动弹簧,外侧座椅板的浮动范围为10~20cm,内侧座椅板的浮动范围为0.5~2cm,内侧座椅下支腿部分上沿左右方向导向移动装配有锁止杆,竖向导向杆的下端设置有顶推斜面,锁止杆左端具有用于与外侧支腿上支腿部分下端挡止配合的挡止部,锁止杆右端设置有用于被顶推斜面顶推而朝左移动的顶推斜面配合部,锁止杆与内侧座椅下支腿部分间设置有锁止杆复位弹簧,锁止杆在左右移动过程中具有使所述挡止部与外侧支腿上支腿部分挡止配合的挡止位和让开所述外侧支腿上支腿部分的避让位。...

【技术特征摘要】
1.公交车,包括车体,车体内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走廊,车体上于所述走廊旁设置有靠近所述走廊的外侧座椅和远离所述外侧座椅的内侧座椅,外侧座椅、内侧座椅左右布置,外侧座椅包括外侧座椅板和外侧座椅支腿,内侧座椅包括内侧座椅板和内侧座椅支腿,其特征在于:外侧座椅支腿包括与车体相连的外侧座椅下支腿部分和与外侧座椅板相连的外侧座椅上支腿部分,外侧座椅上支腿部分与外侧座椅下支腿部分在上下方向导向移动配合,且外侧座椅上支腿部分与外侧座椅下支腿部分之间设有外侧座椅浮动弹簧,内侧座椅支腿包括与车体相连的内侧座椅下支腿部分和与内侧座椅板相连的的内侧座椅上支腿部分,内侧座椅上支腿部分与内侧座椅下支腿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导向移动配合,内侧座椅下支腿部分上设置有导向架,内侧座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架导向移动配合的竖向导向杆,竖向导向杆上套设有位于导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李晓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