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柄连杆颈去毛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257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曲柄连杆颈去毛刺机构,其包括:前夹紧臂和后夹紧臂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去毛刺托轮总成安装在后夹紧臂的上部的内壁面上,所述去毛刺托轮总成的前后壁面上分别设置有去毛刺模块;滚压总成安装在前夹紧臂的上部的内壁面上;驱动总成安装在前夹紧臂的下部和后夹紧臂的下部之间;通过驱动总成驱动前夹紧臂和后夹紧臂绕轴承转动,使得去毛刺托轮总成和滚压总成夹住连杆颈,去毛刺模块安装在去毛刺托轮总成的侧面,随着连杆颈的转动去除连杆颈的毛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从根源上有效清除连杆颈台阶毛刺铁屑,安装方便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廉,去除毛刺效果好。去毛刺装置的使用,大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受到员工大力称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曲柄连杆颈去毛刺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轴类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曲柄连杆颈去毛刺机构。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系列的曲轴连杆颈高速铣削工艺为实现高效加工,需要在一台设备上一次装夹完成全部四档连杆颈的粗加工工序。图1为现有技术中毛刺的位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曲轴的AF30工序使用铣刀盘铣削加工连杆颈两侧面,出刀口处存在翻边毛刺,毛刺10分布在偏心的连杆颈11的120度圆弧侧面台阶上,直至成为成品,曲轴此部位不再加工。在终清洗机中,由于曲轴是竖直放置、法兰朝上进行高压冲洗,主要清洗轴颈的斜油孔位置,终清洗机同时受到节拍、空间、夹具等各种条件限制,无法针对毛刺部位有效冲洗,大部分毛刺无法冲洗掉,导致粘附铁屑的曲轴流入终检,如果进入装配则存在较大质量隐患。目前,曲轴连杆颈两侧面毛刺是使用人工方法100%去除。员工使用钢丝刷对四档偏心连杆颈的120度圆弧侧面台阶上边的旋转边去除毛刺。去除毛刺费时费力,俯身弯腰检查也非常不方便,人工去除效果不理想,人工去毛刺效果得不到保证,容易漏去除或去除不干净。这就造成终检人员抱怨连杆颈侧面仍有残留的毛刺,只能用手套将铁屑再去除。在去除的过程中手套有可能带来二次污染,而且靠人工100%检查始终存在质量风险隐患。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与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区别连杆颈去毛刺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曲柄连杆颈两侧面毛刺人工去除效果不理想,且存在质量风险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曲柄连杆颈去毛刺机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曲柄连杆颈去毛刺机构,其特点在于,所述曲柄连杆颈去毛刺总成包括:前夹紧臂和后夹紧臂,所述前夹紧臂和所述后夹紧臂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去毛刺托轮总成,所述去毛刺托轮总成安装在所述后夹紧臂的上部的内壁面上,所述去毛刺托轮总成的前后壁面上分别设置有去毛刺模块;滚压总成,所述滚压总成安装在所述前夹紧臂的上部的内壁面上;驱动总成,所述驱动总成安装在所述前夹紧臂的下部和所述后夹紧臂的下部之间;通过所述驱动总成驱动所述前夹紧臂和所述后夹紧臂绕所述轴承转动,使得所述去毛刺托轮总成和所述滚压总成夹住连杆颈,所述去毛刺模块安装在所述去毛刺托轮总成的侧面,随着所述连杆颈的转动去除所述连杆颈的毛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总成包括夹紧油缸和活塞杆,所述夹紧油缸和所述后夹紧臂连接,所述活塞杆和所述前夹紧臂连接,当对所述夹紧油缸输入油压时,所述活塞杆推动所述前夹紧臂和所述后夹紧臂相对所述轴承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滚压总成通过滚压总成压板固定在所述前夹紧臂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去毛刺托轮总成的上端部通过去毛刺总成上压板固定在所述后夹紧臂的上端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去毛刺托轮总成的下端部通过去毛刺总成下压板固定在所述后夹紧臂的内侧壁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去毛刺托轮总成通过多个定位销安装在所述后夹紧臂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去毛刺托轮总成的下部向外延伸形成一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置有连杆颈定位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去毛刺托轮总成上安装有与所述连杆颈外表面滚动接触的托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去毛刺模块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去毛刺托轮总成上。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曲柄连杆颈去毛刺机构能够从根源上有效清除连杆颈台阶毛刺铁屑,安装方便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廉,去除毛刺效果好。去毛刺装置的使用,大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受到员工大力称赞。这种结构为发动机厂首次创新解决问题,具有推广意义。所述曲轴连杆颈去毛刺总成的成本低,在解决连杆颈侧面毛刺方面效果明显,目前已经推广到发动机三厂曲轴生产线,可以在发动机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设备)中运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毛刺的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曲柄连杆颈去毛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区别连杆颈去毛刺机构中去毛刺托轮总成的局部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毛刺10连杆颈11连杆颈托轮总成20连杆颈侧面扇板21连杆颈侧面台阶22连杆颈开档定位轮23不锈钢丝安装板24不锈钢丝刷25曲柄连杆颈去毛刺机构100前夹紧臂110后夹紧臂120去毛刺托轮总成130滚压总成140驱动总成150轴承111去毛刺模块131连杆颈200夹紧油缸151活塞杆152滚压总成压板141去毛刺总成上压板132去毛刺总成下压板133定位销134凸起部135连杆颈定位圈210托轮220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专利技术。图2为本专利技术曲柄连杆颈去毛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区别连杆颈去毛刺机构中去毛刺托轮总成的局部安装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曲柄连杆颈去毛刺机构100,其包括前夹紧臂110、后夹紧臂120、去毛刺托轮总成130、滚压总成140和驱动总成150,其中前夹紧臂110和后夹紧臂120通过轴承111转动连接。去毛刺托轮总成130安装在后夹紧臂120的上部的内壁面上,去毛刺托轮总成130的前后壁面上分别设置有去毛刺模块131。滚压总成140安装在前夹紧臂110的上部的内壁面上。驱动总成150安装在前夹紧臂110的下部和后夹紧臂120的下部之间。通过驱动总成150驱动前夹紧臂110和后夹紧臂120绕轴承111转动,使得去毛刺托轮总成130和滚压总成140夹住连杆颈200,去毛刺模块131安装在去毛刺托轮总成130的侧面,随着连杆颈200的转动去除连杆颈200的毛刺。优选地,驱动总成150包括夹紧油缸151和活塞杆152,夹紧油缸151和后夹紧臂152连接,活塞杆152和前夹紧臂110连接。当对夹紧油缸151输入油压时,活塞杆152推动前夹紧臂110和后夹紧臂152相对轴承111转动。更进一步地,滚压总成140通过滚压总成压板141固定在前夹紧臂110上。特别地,去毛刺托轮总成130的上端部通过去毛刺总成上压板132固定在后夹紧臂152的上端部。去毛刺托轮总成130的下端部通过去毛刺总成下压板133固定在后夹紧臂120的内侧壁处。去毛刺托轮总成130可以通过多个定位销134安装在后夹紧臂120上。另外,在去毛刺托轮总成130的下部向外延伸形成一个凸起部135,凸起部135位于连杆颈200的下部,在凸起部135上安装连杆颈定位圈210。特别地,在去毛刺托轮总成130上安装有与连杆颈200外表面滚动接触的托轮220。凸起部135上设置有连杆颈定位圈210。去毛刺模块131通过螺栓136安装在去毛刺托轮总成130上。根据上述结构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曲柄连杆颈去毛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连杆颈去毛刺机构包括:前夹紧臂和后夹紧臂,所述前夹紧臂和所述后夹紧臂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去毛刺托轮总成,所述去毛刺托轮总成安装在所述后夹紧臂的上部的内壁面上,所述去毛刺托轮总成的前后壁面上分别设置有去毛刺模块;滚压总成,所述滚压总成安装在所述前夹紧臂的上部的内壁面上;驱动总成,所述驱动总成安装在所述前夹紧臂的下部和所述后夹紧臂的下部之间;通过所述驱动总成驱动所述前夹紧臂和所述后夹紧臂绕所述轴承转动,使得所述去毛刺托轮总成和所述滚压总成夹住连杆颈,所述去毛刺模块安装在所述去毛刺托轮总成的侧面,随着所述连杆颈的转动去除所述连杆颈的毛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柄连杆颈去毛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连杆颈去毛刺机构包括:前夹紧臂和后夹紧臂,所述前夹紧臂和所述后夹紧臂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去毛刺托轮总成,所述去毛刺托轮总成安装在所述后夹紧臂的上部的内壁面上,所述去毛刺托轮总成的前后壁面上分别设置有去毛刺模块;滚压总成,所述滚压总成安装在所述前夹紧臂的上部的内壁面上;驱动总成,所述驱动总成安装在所述前夹紧臂的下部和所述后夹紧臂的下部之间;通过所述驱动总成驱动所述前夹紧臂和所述后夹紧臂绕所述轴承转动,使得所述去毛刺托轮总成和所述滚压总成夹住连杆颈,所述去毛刺模块安装在所述去毛刺托轮总成的侧面,随着所述连杆颈的转动去除所述连杆颈的毛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柄连杆颈去毛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总成包括夹紧油缸和活塞杆,所述夹紧油缸和所述后夹紧臂连接,所述活塞杆和所述前夹紧臂连接,当对所述夹紧油缸输入油压时,所述活塞杆推动所述前夹紧臂和所述后夹紧臂相对所述轴承转动。3.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建航徐宏周俊男王瑛颖陈诚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