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平交道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5964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铁路平交道口,其在道轨2范围内的车行道由内行车道板3和外行车道板4构成,内行车道板3悬空地架接在道轨2的钢轨5之间,并在其两个沿着钢轨延伸的边缘具有突起的承载翼肋7,用这些承载翼肋,将内道板在弹性的由橡胶或塑料制成的型材支承体8、9的嵌接下安装在轨底10上,内行车道板侧面与轨腰11以及向上为轨头12所支撑,为了把这些行车道板3的承载翼肋7支承在钢轨5上,设置了横截面为角形的下支承体8,下支承体8的一个股18安放在轨底上,其另一个股20位于轨腰11旁。(*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路平交道口,其中,在道口处的行车道由内行道板和外行车道板构成,这些内行车道板具有在悬臂架接在轨道的钢轨与在其上沿着延伸的钢轨突起边缘的承载翼肋之间的间距,借助这些承载翼肋,内行车道板在弹性的、由橡胶或塑料制成的型材支承体的嵌接下被支承在轨底上,而其侧面支承在轨腰上,上方支承在轨头上,同时,为了支承内行车道板的承载翼助,在钢轨上设置了横截面为角形的下支承体,下支承体的一个股紧贴在轨底上,而其另一股位于轨腰旁,此外设置了横截面为角形的上支承体,其一个股紧贴在轨头的下侧,而其另一股位于轨腰旁、行车道板的承载翼肋贴合在位于轨腰旁的支承体的股上,其下侧安装在位于轨底上的下支承体的股上,此外,在行车道板的承载翼肋的安装位置上所设置的从行车道板的下侧至承载翼肋的下侧的梯级形成一个与板面垂直的接触面,紧贴在轨底的下支承体的股的边侧贴合在上述接触面上,外行车道板至少在其朝向轨道的边缘处同样具有承载翼肋,同样靠这些承载翼肋把外行车道板支承在钢轨上,外行车道板的外缘支承在基体上。在行车道板上作用着由轨道车辆引起的水平和垂直的冲击力。由于在轨底上的道板的承载翼肋的支座上设置了弹性角形的下支承体,减弱了传递到钢轨上的冲击力。这时,支承体只是被短时间弹性压缩。在上述类型的一个已知铁路道口中,内道板的承载翼肋的下侧被设计成平行于板面的平面,并安置在其横截面为角形的下支承体的位于轨底的股的上侧,该股的上侧大体平行于内道板的延伸面;由内道板的重量构成的载荷和由垂直作用在内道板上的运输负荷引起的载荷由股的上侧通过位于支承翼肋的下侧,并且平行于内道板的延伸面而传递到同样平行于内道板的在轨底下支承体股上的延伸面上,并从该处继续传递到轨道的钢轨的轨底;作用在铁路道口内道板上的水平力从内道板的承载翼肋的外缘经过位于轨腰旁的下支承体的股,或者上支承体的股传递到轨腰上;横截面为角形的下支承体由于其大体平行于道板面而延伸的支承翼肋的下侧而具有相当厚的股,同时,位于轨底上的支承体股的下侧必须具有一个与轨底的上侧相当一致的形状,因此就必须对于不同的钢轨剖面,即使其形状只有极小的偏差亦需要应用与其匹配的支承体,从而也会在横截面为角形的支承体上产生相当大的挤压变形,支承件通过下述方法贴靠着内壁安装,也就是说使位于轨底上的下支承体股的边侧贴合在与道板面垂直的内道板的接触面上,并且承载翼肋的外缘贴合在位于轨腰旁的支承体股的内侧上;从内道板传递到轨腰上的力引起的轨腰载荷相当大,这一点是很不利的,由于有相当大的股厚,内道板可以只比钢轨轨距的宽度大一点,也就是说,从一个承载翼肋的外缘至另一个承载翼肋的外缘测得的内道板的宽度只比轨距宽度最多大1cm,由于承载翼肋下侧平行于道板面,已知道口的弹性支承体的股具有上述的厚度,这样由于承载翼肋体轨头的下啮合相当小,下啮合阻止了内道板产生不希望的向上移动;就已知的情况来说,支承体的相当厚的股也限制了设置在内道板承载翼肋下侧平面的宽度,由此就可以实现在轨底上传递载荷,这同样是不利的;这一承载翼肋的横截面形状也使钢筋不宜安装在道板内,上述承载翼肋的横截面形状由平行于内道板板面的、设置在承载肋下侧的平面所确定。还公开了一种铁路平交道口,在该种道口中,轨底上的行车道板支座被设计成不同于上述的铁路道口,也就是具有薄的、由橡胶或其类似物制成的、只设置在轨底上的垫板。这么薄的垫板起不到明显减小冲击的作用,因为这么薄的垫板几乎是不能被压缩的。由于垫板薄,承载翼肋和垫板的形状必须与钢轨的形状吻合。这样就不能用于不同形状的钢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类型的铁路平交道口,这一铁路道口由于其简单的结构和容易的安装性,并消除了前述缺点,特别是鉴于在其中力和载荷传递的特点保证了在轨道内构成行车道的道板位置和道板安装在钢轨上的支座。按照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前述类型的铁路平交道口,其特征是,位于轨底上横截面为角形下支承体股的上侧和在其上安装的承载翼肋的下侧近似平行于轨底的上侧,至少在位于轨底上的下支承体股的下侧,也可以在剩下的朝向钢轨的下和上支承体的各侧设置众多的,并列的深槽。通过这种结构能很好适应上述提出的目的。通过在横截面为角形的下支承体上设置的并列的深槽能使支承体的表面具有良好的变形特性,这一变形特性能使支承体的股适应不同形状的面,而不必设置一个厚的股,在使位于轨底的角形支承体的股的表面匹配于该表面形状的情况下,该股设置在表面上,也设置于轨底的表面上,而不会引起支承体的股被向外挤压成飞边,因为,通过这些槽可以使股本身吸收弹性材料的形状变化。也因为不产生向外挤压,当下支承体的内缘面与垂直于道板面的有关道口的内、外道板的接触面贴合,承载翼肋的外缘与位于轨腰前的下支承体的股贴合时,支承体具有良好的位置稳定性,此外,还可以把一种支承体应用在不同截面的钢轨上,只要钢轨的截面只有较小的差异;由于在横截面为角形的支承体的股厚较小,小于已知厚度时,在角形支承件的横面中所希望的或者说所需要的弹性,亦提供了增大内道板宽度的可能性,同时人们可以毫无困难地设置超过轨距宽度度1.2cm,最好是大约超过内道板的宽度1.5cm,这样在出现很大的水平和垂直分力的冲击载荷时,人们也能很好地防止内道板向上移动;安装和拆卸内道板不必改变轨道,属于上述有利特性的还有,角形支承体的股可以具有较小的厚度,构成铁路道口的行车道的道板能获得良好的位置稳定性,并且提供了比现有技术中尺寸更大的、位于轨腰的、在钢轨轮廓内的空间,以便安装承载翼肋,这就有可能安装较宽的内道板,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位于轨底上的横截面为角形下支承体的股的上侧,和在该股上安装的承载翼肋的下侧与轨底的上侧之间设计为平行的,这一特征是很有利的;这一平行特征就使得位于轨底上的下支承体的股具有大体均匀的厚度,这一平行度也使得承载翼肋下侧上的、位于下支承体上的平面有较大的宽度,由此减小了下支承体上的单位面积上的载荷,从而改善了位置的稳定性;此外,由于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如前所述能使角形支承体的股较薄,以及由于承载翼肋的下侧与轨底的上侧相互平行的走向使得承载翼肋产生了下述的可能性,即承载翼肋的板体的接头位置上的厚度大于已知的情况,从而加强了结构,同时产生了附带的优点,即在道板内部的承载翼肋的范围内能很容易地安装沿承载翼肋的钢筋,而且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即道板上的每个承载翼肋的下侧安装钢筋;由于支承体的股厚较小,以及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承载翼肋的下侧和有关轨底的上侧具有近似平行的特征,为承载翼肋的安装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因此,人们可以把承载翼肋的上侧设计得更深些,以便形成轮缘槽,该轮缘槽要比普通的深些,这样在轨头磨损时不用马上对道口作附加的维修;最后,按照本专利技术设置的承载翼肋的下侧和有关轨底的上侧之间的近似平行可以获得下述优点,把作用在道板上的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即作用在构成行车道板上的水平力或者水平分力经过位于轨底上的横截面为角形的下支承体的股传递到轨道的每个钢轨的轨底,这样就能大大减小作用在轨腰上的水平力。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铁路道口的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其中,由于支承体的弹性变形而具有极好的特性,其特征在于,在位于轨底的下支承体的股上设置的深槽相互间形成齿纹面。此外,由于所述的下支承体股的弹性变形,即使在该股的上侧设置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铁路平交道口,这一道口在道轨范围内的行车道由内,外行车道板3、4构成,内行车道板3悬臂式地架接在道轨2的钢轨5之间,在其沿钢轨5方向延伸的端部6外具有突起的承载翼肋7,借助这些承载翼肋,内行车道板3在由橡胶或塑料制成的弹性的型材支承体8,9的嵌接下安装在轨底10上,并且其侧面被轨腰11以及向上由轨头12所支承,同时为了把这些内行车道板3的承载翼肋支承在钢轨上,设置了横截面为角形的下支承体8,下支承体8的股18安放在轨底10上,其另一股20处于轨腰11旁,此外设置了横截面为角形的上支承体9,上支承体9的一股21紧贴着轨头12的下侧,其另一股22位于轨腰11旁,而承载翼肋7侧面紧贴着位于轨腰11旁的支承体8、9的股20,22上,其下侧安放在位于轨底10上的下支承体8的股18上,此外,在道板3、4的承载翼肋7、15的安装位置24处设置的行车道板3、4的下侧25至承载翼肋7的下侧的梯级构成了一个垂直于道板面的接触面26,紧贴轨底10上的下支承体的股18的边侧27贴合在上述接触面26上,外行车道板4在其朝向轨道2的边缘同样具有承载翼肋15,外行车道板靠这些承载翼肋以与内行车道板3相类似的方法同样被固定在钢轨5上,其外缘16被固定在基体17上,其特征在于,安放在轨底10上的横截面为角形的下支承体8的股18的上侧28和在其上设置的承载翼肋7的下侧23近似平行于轨底10的上侧29,至少在设置于轨底10上的下支承体8的股18的下侧30,也可以在其余的朝向钢轨5的下支承体8和上支承体9的各面设置数目众多的、并列的深槽3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诺伊曼
申请(专利权)人:格蒙纳成品件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AT[奥地利]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