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5728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端子模组、第二端子模组以及夹持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之间的屏蔽件,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排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排导电端子,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开口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一侧设有自第二绝缘本体向外突伸的干涉部,所述干涉部与所述开口部干涉配合。如此设置,第一、第二端子模组连接稳固,不易松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端子模组不易松脱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中国技术专利第CN204315771号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具有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导电端子以及套设于绝缘本体外部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具有第一舌板的第一绝缘本体和具有第二舌板的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两端设有凹槽,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具有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两端设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卡合于凹槽内。由于突起部与凹槽卡合不稳固,易产生脱落现象,导致自动化生产停顿。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端子模组不易松脱。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端子模组、第二端子模组以及夹持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之间的屏蔽件,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排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排导电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开口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一侧设有自第二绝缘本体向外突伸的干涉部,所述干涉部与所述开口部干涉配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干涉部和开口部干涉配合,第一、第二端子模组连接稳固,不易断裂,可以有效防止端子模组松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如图1所示电连接器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4是如图3所示电连接器自另一方向看的分解图。图5是如图3所示端子模组的分解图。图6是如图5所示端子模组自另一方向看的分解图。图7是如图3所示端子模组的部分分解图。图8是如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A-A线的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电连接器100塑胶外壳1抓板部10固定孔11金属壳体2第三绝缘本体3第一端子模组4第一绝缘本体40第一排导电端子41第一基座42第一凹槽420开口部43内壁430台阶侧壁431第一台阶侧壁432第二台阶侧壁433第一锥型通孔44第二凹槽45第一舌板46第一凸块47第二端子模组5第二绝缘本体50第二排导电端子51第二基座52第一卡勾部520干涉部53导引角530第二锥型通孔54缺口部55第二卡勾部56第二舌板57第二凸块58屏蔽件6倾斜部60第三舌板61第三基座62圆孔63固持脚64固定件7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8介绍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第一端子模组4、第二端子模组5、夹持于第一、第二端子模组4、5之间的屏蔽件6。第一端子模组4包括第一绝缘本体40和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40的第一排导电端子41,第二端子模组5包括第二绝缘本体50和固定于第二绝缘本体50的第二排导电端子51。第一绝缘本体40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开口部43,第二绝缘本体50一侧设有自第二绝缘本体50向外突伸的干涉部53,干涉部53与开口部43干涉配合。如此设置,可以有效防止第一、第二端子模组4、5连接断裂导致第一、第二端子模组4、5松脱,进而导致自动化生产停滞。请参照图5至图7所示,干涉部53的顶部设有一导引角530,导引角530导引第二绝缘本体50安装至第一绝缘本体40。导引角530位于干涉部53前端且远离第二绝缘本体50侧边缘。导引角530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干涉部53顶部对第一绝缘本体40的刮刺,提高安装的便捷性。参图5,开口部43包括两台阶侧壁431和连接两台阶侧壁431的内壁430。每一台阶侧壁431包括靠近内壁430的第一台阶侧壁432和远离内壁430的第二台阶侧壁433。两第一台阶侧壁432之间的距离小于两第二台阶侧壁433之间的距离。干涉部53与第一台阶侧壁432干涉配合,如此设置可以减小干涉部53的安装阻力,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第一绝缘本体40还包括与上述开口部43对称分布的另一开口部43,第二绝缘本体50还包括与上述干涉部53对称分布的另一干涉部53。第一绝缘本体40后端设有第一基座42,第一基座42两端各设有第一凹槽420,第二绝缘本体50后端设有第二基座52,第二基座52两端各设有第一卡勾部520,第一卡勾部520卡扣于第一凹槽420。第一绝缘本体40前端设有第二凹槽45,第二绝缘本体50前端设有一缺口部55,缺口部55中间设有第二卡勾部56,第二卡勾部56卡扣于第二凹槽45。如此设置,便于安装且提高第一绝缘本体40和第二绝缘本体50之间的连接强度。屏蔽件6包括倾斜部60,自倾斜部60前端向前延伸的第三舌板61以及自倾斜部60后端向后延伸的第三基座62。第三基座62包括设于第三基座62两侧的圆孔63和自第三基座62后端弯折向下延伸的两固持脚64。第一绝缘本体40还设有自第一基座42向前倾斜延伸的第一舌板46,第一舌板46下表面设有两个第一凸块47。第二绝缘本体50还设有自第二基座52向前倾斜延伸的第二舌板57,第二舌板57上表面设有两个第二凸块58,第一凸块47和第二凸块58与第三舌板61卡合定位,电连接器100还设有通过注塑成型包覆第一、第二舌板46、57的第三绝缘本体3。第一基座42两端各设有第一锥型通孔44,第一锥型通孔44的孔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第二基座52两端各设有第二锥型通孔54,第二锥型通孔54的孔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第一锥型通孔44、第二锥型通孔54以及圆孔63在上下方向上连通。电连接器100还包括注塑成型于第一锥型通孔44、第二锥型通孔54以及圆孔63的固定件7。参图8,如此设置,可以锁紧第一绝缘本体40、第二绝缘本体50以及屏蔽件6,保证第一排导电端子41尾部和第二排导电端子51尾部的共面度。参图1和图3,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包围第一、第二端子模组4、5的金属壳体2和注塑成型于金属壳体2外的塑胶外壳1。塑胶外壳1设有自塑胶外壳1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的抓板部10和沿垂直方向贯穿抓板部10的固定孔1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端子模组、第二端子模组以及夹持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之间的屏蔽件,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排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排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开口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一侧设有自第二绝缘本体向外突伸的干涉部,所述干涉部与所述开口部干涉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端子模组、第二端子模组以及夹持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之间的屏蔽件,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排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排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开口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一侧设有自第二绝缘本体向外突伸的干涉部,所述干涉部与所述开口部干涉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部的顶部设有一导引角,所述导引角导引第二绝缘本体安装至第一绝缘本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包括两台阶侧壁和连接两台阶侧壁的内壁,所述干涉部与所述两台阶侧壁干涉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台阶侧壁包括靠近所述内壁的第一台阶侧壁和远离所述内壁的第二台阶侧壁,两所述第一台阶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两所述第二台阶侧壁之间的距离。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还包括与上述开口部对称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烺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