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接式线对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5727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接式线对线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其内形成至少一个在第一导线或者第二导线的插入方向贯穿绝缘壳体的容纳通道,容纳通道的两端包括分别允许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插入的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至少一个一体式导电端子,分别容纳在绝缘壳体的至少一个容纳通道中,用于实现分别插入到容纳通道中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电连接;以及两个密封件,分别安装在容纳通道的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附近,该密封件设有允许导线穿过的至少一个通孔,以阻止外部水分从插口进入容纳通道中。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连接器能够通过在绝缘壳体的容纳通道的插口处设置密封件而具有防水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接式线对线连接器
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插接式线对线连接器,特别地涉及一种包括一体式导电端子的插接式线对线连接器,更特别地涉及一种能够有效防止水分等外部杂质进入壳体内部的、包括一体式导电端子的插接式线对线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例如照明灯、冰箱、洗衣机之类的电子设备中,通常使用插接式线对线连接器将两条电缆电连接起来。一般地,该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设置在绝缘壳体内的导电端子。在电缆与该连接器的连接过程中,两条电缆被分别剥离绝缘层以暴露出导线,两条导线插入并电连接到该连接器的位于绝缘壳体内的导电端子中,从而实现了两条电缆的电连接。在尤其是照明电器设备的电子设备中,为了实现快速组装和降低成本,需要一体式的连接方式,目前通常采用包括一体式导电端子的连接器,两条导线分别从位于绝缘壳体的插口中插入绝缘壳体,通过一体式导电端子的刺入特征实现与导电端子的电连接。然而,由于导线与插口之间没有实现密封,在该连接器应用于潮湿的环境中的情况下,这就导致例如水分之类的外部杂质容易从插口处进入绝缘壳体内部,从而对该连接器的电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一体式导电端子的插接式线对线连接器,通过在绝缘壳体的容纳通道的插口处设置密封件,使得该连接器具有防水功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连接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插接式线对线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内形成至少一个在第一导线或者第二导线的插入方向贯穿绝缘壳体的容纳通道,所述容纳通道的两端包括分别允许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插入的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至少一个一体式导电端子,分别容纳在所述绝缘壳体的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通道中,用于实现分别插入到所述容纳通道中的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电连接;以及两个密封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容纳通道的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附近,所述密封件设有允许所述导线穿过的至少一个通孔,以阻止外部水分从所述插口进入所述容纳通道中。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每个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延伸;第一夹持部,设置在主体部的第一端,并被构造成用于夹持从所述第一插口插入的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夹持部,设置在主体部的第二端,并被构造成用于夹持从所述第二插口插入的第二导线,以使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每个导电端子还包括阻挡部,所述阻挡部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一导线和/或第二导线的插入长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中的每一个包括:一对引导壁,在所述主体部的两侧彼此面对并与所述主体部垂直,以引导插入的第一导线或者第二导线的导体部分;以及一对夹持臂,从所述引导壁的位于所述插入方向的下游侧相向倾斜延伸,以夹持插入的第一导线或者第二导线的导体部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夹持臂的末端形成锋利的刃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所述容纳通道中靠近第一插口的位置设有突起部,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端抵靠在所述突起部上,以阻止所述导电端子的进一步插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反的表面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插口倾斜延伸的锁定部;所述绝缘壳体上设有锁定孔,所述锁定部部分地结合到所述锁定孔中,与阻止所述导电端子从所述容纳通道中脱离。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密封件的外部设有至少一圈凸出部或者凹槽部,所述容纳通道的内侧设有至少一圈凹槽部或者凸出部,所述密封件的凸出部或者凹槽部分别接合到所述容纳通道的凹槽部或者凸出部中。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向内径向突出的密封环,相邻的两个密封环之间设有容纳槽,所述密封环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导线的外径,所述容纳槽的最大内径大于所述导线的外径。在根据本技术的前述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插接式线对线连接器能够通过在绝缘壳体的容纳通道的插口处设置密封件而具有防水功能,当将该连接器应用于潮湿的环境中时,避免例如水分之类的外部杂质从插口处进入绝缘壳体内部,从而也避免了对连接器的电性能造成不良影响。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所作的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技术有全面的理解。附图说明本技术将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插接式线对线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侧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沿着图3中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图5为图2所示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以及图6为图2所示的导电端子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的总体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一种限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根据本技术的总体上的构思,提供一种适用于连接导线的插接式线对线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一体式导电端子和两个密封件。所述绝缘壳体内形成至少一个在第一导线或者第二导线的插入方向贯穿绝缘壳体的容纳通道,该容纳通道的两端包括分别允许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插入的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至少一个一体式导电端子分别容纳在所述绝缘壳体的至少一个容纳通道中,用于实现分别插入到容纳通道中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电连接。两个密封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容纳通道的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附近,所述密封件设有允许导线穿过的至少一个通孔,以阻止外部水分从所述插口进入所述容纳通道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插接式线对线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侧视图;以及图4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沿着图3中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如图1-4所示,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适用于连接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插接式线对线连接器,其包括绝缘壳体11、一体式导电端子12和两个密封件13。由塑胶材料制成的绝缘壳体11内形成至少一个在第一导线或者第二导线的插入方向贯穿绝缘壳体11的容纳通道111,该容纳通道111的两端包括分别允许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插入的第一插口113和第二插口114,使得第一导线从插口113插入容纳通道111,第二导线从插口114插入容纳通道111。至少一个一体式导电端子12分部容纳在绝缘壳体11内的至少一个容纳通道111中,用于实现分别插入到容纳通道111中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电连接。由橡胶材料制成的两个密封件13分别安装在容纳通道111的第一插口113和第二插口114附近,并且每个密封件13设有允许导线穿过的至少一个通孔131,以阻止外部水分从第一插口113和第二插口114进入容纳通道111中。这样,在包括一体式导电端子12的连接器100中,当外部水分想要通过第一插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接式线对线连接器,适用于连接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式线对线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内形成至少一个在第一导线或者第二导线的插入方向贯穿绝缘壳体的容纳通道,所述容纳通道的两端包括分别允许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插入的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至少一个一体式导电端子,分别容纳在所述绝缘壳体的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通道中,用于实现分别插入到所述容纳通道中的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电连接;以及两个密封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容纳通道的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附近,所述密封件设有允许所述导线穿过的至少一个通孔,以阻止外部水分从所述插口进入所述容纳通道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接式线对线连接器,适用于连接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式线对线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内形成至少一个在第一导线或者第二导线的插入方向贯穿绝缘壳体的容纳通道,所述容纳通道的两端包括分别允许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插入的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至少一个一体式导电端子,分别容纳在所述绝缘壳体的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通道中,用于实现分别插入到所述容纳通道中的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电连接;以及两个密封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容纳通道的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附近,所述密封件设有允许所述导线穿过的至少一个通孔,以阻止外部水分从所述插口进入所述容纳通道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式线对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延伸;第一夹持部,设置在主体部的第一端,并被构造成用于夹持从所述第一插口插入的第一导线;第二夹持部,设置在主体部的第二端,并被构造成用于夹持从所述第二插口插入的第二导线,以使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接式线对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导电端子还包括阻挡部,所述阻挡部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一导线和/或第二导线的插入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插接式线对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中的每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巍师明付小智范定兵江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